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至引起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改变,此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因此,寻找椎一基底动脉性眩晕的辨证特点、规律和客观规范化标准,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这已成为医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低于40~60ml/(100g脑组织/min)]的状态;并非局灶的大脑缺血。该病如不及时治疗,脑循环障碍可逐渐加重,甚则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等急性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CCCI往往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25例神经内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63例(参附组)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双号62例(丹参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后参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丹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参附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丹参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8,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痉挛和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等机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提高脑组织内细胞的抗缺氧和缺血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其中气虚痰瘀亚组32例,非气虚痰瘀亚组18例)与对照组各50例,均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眩晕方,对照组加服氟桂利嗪。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近,治疗组中气虚痰瘀亚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眩晕方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对气虚痰瘀证效果更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时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康片,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全血粘度水平、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VBIV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作为治疗药物,观察组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BIV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君 《河南中医》2007,27(8):70-70
2001年3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鹤年 《江西中医药》2003,34(11):26-26
笔者自 2 0 0 0~ 2 0 0 2年 ,采用刺五加注射液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脑供血不足致眩晕 3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对眩晕患者 ,通过脑血流图 ,颈椎片、血脂、血常规、血压检测 ,经筛选确诊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病人 5 0例。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在 2 2~70岁之间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 2例 ,脑动脉硬化 3 1例 ,脑血管痉挛 7例 ;重度 (发作时不能起立 ,自身旋转或站立不稳。伴恶心、呕吐 ) 9例 ,轻度 (自觉头晕、昏沉或昏胀不适 ) 1 4例 ,中度 (间于重度与轻度之间 ) 2 7例。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尼莫地平 ,重…  相似文献   

10.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对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收效甚佳,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观察的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占总病例数的50.63%,女性患者39例,占总病例数的49.37%;脑力  相似文献   

11.
孙腾飞  金虎  王品晓 《新中医》2023,55(7):58-61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衰及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2%,高于对照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及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麻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天麻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检测血清学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 (TXB2)、白细胞介素-8 (IL-8)]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程度、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评分、FS-C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程度、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评分、FS-C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F、TXB2、IL-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AF、TXB2、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  相似文献   

13.
苓桂术甘汤为《伤寒论》方,该方为治疗痰饮病的主方,根据“无痰不作眩”的论述,认识到痰湿的为患,虽然临床有多种表现,但由痰湿病因引起的各种眩晕,皆为湿邪蒙蔽清阳所致,故用苓桂术甘汤为主治疗眩晕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力定眩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80.81%(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升高,FS-C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FS-C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m)升高,脉动指数(PI)下降(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前...  相似文献   

15.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珍珍  张彦来 《新中医》2021,53(20):31-35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 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4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脂、抗凝等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 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 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sST2 水平;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LVEF、LVEDd、LVES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LVEF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LVEDd、LVESd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 2 组血清NT-proBNP、sST2 含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 组血清NT-proBNP、sST2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NT-proBNP、sST2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 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sST2、NT-pro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推广高才达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肺胀经验。观察苓桂术甘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噻托溴铵喷雾剂,1吸/d;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口服氢氯噻氢25 mg,1次/d,螺内酯片40 mg,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苓桂术甘汤合补阳还五汤,水煎服,每次服100 m L,2次/d。2组疗程均为1个月。将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43.6%,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EV1%、FEV1/FVC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NT-pro-BN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才达主任医师治疗肺胀的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确定苓桂术甘汤固态制剂适宜的提取液制备工艺.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工艺一)、传统工艺提取液蒸馏分离挥发油后合并挥发油和蒸馏后的剩余液(工艺二)、现代二次回流工艺(工艺三)和提取挥发油后再按传统工艺煎煮并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工艺四)制备4种提取液;以工艺一提取液的特征图谱、甘草苷、甘草酸铵、桂皮醛和肉桂酸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和...  相似文献   

18.
笔者2006年5月-2007年12月用自拟加味益气活血升清汤治疗脑供血不足7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1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2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治疗,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1组优良率为82.0%,针刺2组为62.0%,药物组为52.0%,针刺1组优良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结果显示针刺1组对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项八穴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内耳眩晕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耳鸣、呕吐、眩晕及眼球震颤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在治疗内耳眩晕症方面比西医对症治疗临床效果佳,且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