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乳腺导管遣影钼靶拍片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9例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20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乳头溢血最常见,占60.2%(126/209);单纯乳房肿块者,占28.7%(60/209);同时有乳头溢血和乳房肿块者,占11.0%(23/209).病理结果:导管内轧头状瘤165例(78.9%),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伴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13例(6.2%),导管内乳头状癌及浸润性乳头状癌31例(14.8%).年龄>50岁的导管瘤病例,恶性占49.3%(35/71);病变位于二级以下导管者,恶性占39.0%(41/105);钼靶片提示伴有钙化的,恶性占48%(37/76).乳头血性溢液伴临床可触及肿块者,恶性占52.1%(12/2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拍片对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造影、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肿瘤资料,外科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6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黏液腺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结果 48例乳腺导管造影表现:①病变位于I级导管内17例,Ⅱ级导管内26例,Ⅲ级导管内5例;②导管内不规则充盈缺损12例;③导管截断5例;④导管壁僵硬,管腔不规则狭窄18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是诊断乳腺导管占位性病变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镜下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的结构,发现病灶后确定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对可疑病例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对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至2008年期间1178例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8例占位性病变镜下诊断为乳头状瘤681例,乳头状瘤病332例,乳腺导管癌87例,炎性病变78例。纤维乳管镜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98.7%。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确定引起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病变的部位,明确活检指征,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姜雪琴  刘敏  张庆华  顾伟  黄萍 《海南医学》2014,(15):2231-223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乳头溢液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15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溢液患者的导管造影X线表现。结果乳腺导管扩张5例,乳腺囊性增生症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导管癌2例,正常乳腺导管1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病变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是乳头溢液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乳腺乳头状瘤病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其早期癌变与大导管乳头瘤的关系。方法 乳腺乳头关瘤病切除标本283例,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发现乳头状瘤病组织与癌组织相互交错分布,癌变42例、常伴导管内乳头瘤形成。结论乳头状瘤病是乳腺的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钙化在数字化全景乳腺摄影中的特征,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乳腺全景X线摄影资料。结果病理结果证实,46例乳腺导管癌患者中,8例为钙化性导管癌;3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一级浸润性导管癌12例,二级浸润性导管癌15例,三级浸润性导管癌11例。乳腺全景X线摄影显示,46例患者的乳腺均具有散在分布的微小钙化。将全景X线摄影征象(钙化形态、钙化总数、单位面积钙化数,合并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不同病理分级间单位面积钙化数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可显示乳腺癌的微小钙化,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以及Bechn-1的表达和定位,以21例乳腺良性病变(包括10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单纯性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和6例乳腺小叶增生)作为对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旁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中Beclin-1表达阳性率均为1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为47.2%(34/72),表达率明显降低(P〈O.01);癌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ki-67细胞阳性率相关(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TNM分期无关(P均〉0.05)。结论Beclin-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并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接受乳管镜检查的99例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质、乳管镜检表现及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99例患者中,26例(26.3%)乳管镜检查发现存在隆起性病变,73例(73.7%)均为非隆起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导管急慢性炎症及导管扩张。随后对26例存在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临床表现均为血性乳头溢液,其余24例均为良性病变。结论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直观、简便和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为隆起性病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Fasc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和定位,以21例乳腺良性病变(10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单纯性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和6例乳腺小叶增生)做为对照,收集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浸润性导管癌中Fascin的表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Fascin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癌旁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39%(19/72)、0.14%(1/72)和0%(0/21),浸润性导管癌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及乳腺良性病变(P值均〈0.01);浸润性导管癌中Fascin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均〈0.05);ER或PR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病例Fascin表达阳性率更高(P值均〈0.05)。结论Fascin蛋白的检测对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有望成为一个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高频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2 15例 (2 80个病灶 )患者均行乳腺高频X线照片 ,常规摄取双侧对照轴、斜位 ,部分加摄侧位及局部放大相。有乳头溢液者 ,加作患侧乳导管造影。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结果 :肿瘤性病变 92例 ,其中纤维腺瘤 4 9例 ,纤维腺瘤合并囊肿 2例 ,错构瘤 2例 ,浸润性导管癌 35例 ,浸润小叶癌 2例 ,黏液腺癌 1例 ,多中心乳腺癌 1例。非肿瘤性病变 12 3例 ,其中乳腺炎性肿块 2 0例 ,腺小叶增生 2 3例 ,囊性增生 2 1例 ,囊肿 5 9例 (单纯乳腺囊肿 5 7例 ,积乳囊肿 2例 )。结论 :高频X线摄影对显示病变区微小钙化有明显优越性 ,而钙化灶的不同形态表现 ,对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有重要意义。但对乳腺肿块中的实性和囊性病变不能明确诊断 ,需借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 ;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尚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994~ 1996年经我院手术治疗以乳头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的 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病因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 6 6 % )、乳腺癌(2 5 % )、导管扩张症 (2 1 9% )及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 (12 5 )。 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 45岁。用平针头插入溢血乳管并注入美蓝 ,可确保溢液部位的切除。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的主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导管扩张症和纤维囊性增生症 ,45岁以上患者乳癌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性乳头溢液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1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经乳腺导管造影及钼靶平片影像学检查,并做导管系统切除手术。结果导管内癌早期浸润1例,导管内癌4例。大导管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扩张伴炎症5例,乳腺增生2例。结论血性乳头溢液是乳腺癌的高危症状;乳腺导管造影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准确的依据,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虹  所剑  金宏娟 《吉林医学》2003,24(2):143-144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995年至2002年间经我院手术治疗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非哺乳期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常见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54.2%),乳腺癌(18.8%),导管张症(22.9%),囊性增生症(4.2%),年龄超过45岁乳腺癌发病率为77.8%。结论: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重要临床意义。45岁以上患者乳癌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陈留斌  严景恩  龚水根  渝丽 《重庆医学》2003,32(8):1024-1024,1027
目的 探讨乳头状瘤X线平片、导管造影的X线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乳房X线平片,导管造影表现及病理改变;并根据病变大小、形态,病变处导管形态及二者的关系,在导管造影片上进行X线分型且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结果 56例均有单个乳孔溢液,血性37例,乳晕区触及肿块7例。乳房X线平片示乳晕下区肿块7例。导管造影:56例均示导管内充盈缺损,其中ll例并导管扩张。管内型39例,囊内型12例,实体型5例。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一致。结论 乳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单个乳孔溢液,乳腺X线平片征象少;导管造影特点是管内充盈缺损,对乳头状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钼靶摄片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主诉分组,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21个经病理证实为DCIS病灶的钼靶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栗以触诊乳腺肿物为主诉的9例患者10个病灶中,表现为结节并微小钙化者6例,乳头血性溢液者1例,片状增高密度影2例,另1例患者影像表现阴性,上述后3例病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以腺体增厚为主诉的5例患者中,钼靶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其中2例伴微小钙化及乳头溢液,单纯性微小钙化3例;以单纯性乳头溢液为主诉者2例,均伴微小钙化,导管造影示导管局部显影中断或间断显影;以乳腺癌术后复查发现另一侧乳腺单纯性微小钙化灶者2例;1位患者因乳腺脂肪瘤而漏诊。结论钼靶影像学能为DCI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对临床检查阴性的患者,乳腺钼靶摄片辅以导管造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乳腺癌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106例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7至2011年106例PND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学结果、乳腺导管镜下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血性溢液72例(68%)、非血性溢液34例(32%)。病理结果:囊性增生、炎症、导管扩张症35例(33%),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48.1%),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1例(10.4%),导管原位癌6例(5.7%),神经内分泌癌3例(2.8%)。血性溢液患者在导管镜下新生物率和不典型增生/恶性率高于非血性溢液患者(P=0.019和P=0.004),而两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20例不典型增生和恶性患者中,导管镜下新生物发现率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IV/V)异常率(P=0.013);导管镜下未见新生物且影像学表现为I/II/III的有3例(15%)。结论 无论影像学和/或导管镜的检查结果如何,对PND尤其血性溢液患者有必要进行组织学活检。  相似文献   

17.
卢崇亮 《华夏医学》2004,17(3):454-456
非哺乳期妇女出现乳头溢液,既是乳腺良恶性病变三大常见症状之一,亦可能是全身性内分泌疾病的局部表现,以及用药引起的一过性溢液。多孔或双侧乳腺乳头溢液常是乳腺良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所致。而单孔血性溢液则多见于乳腺肿瘤。溢液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乳房乳管的影像学检查和内视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除乳腺肿瘤需手术治疗外,乳头溢液一般多采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清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结果、结合其中9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管镜诊断正常乳管18例,导管扩张症伴导管炎症287例,其中重度乳管炎124例。乳腺导管内占位95例,其中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1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1例。肿瘤性符合率100%。结论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有直接的征象,是明确乳头溢液疾病病因的最重要检查手段,对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超声表现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并分析其与病理学亚型及核级间的关系。结果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病灶80例中,43例(53.8%)呈肿块影,1例(1.2%)呈不对称性致密,36例(45.0%)无异常;超声62例(77.5%)显示肿块型,16例(20.0%)显示非肿块型,2例(2.5%)未见异常;8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50例,准确率为62.5%,其中肿块型诊断准确46例,诊断率为74.2%,非肿块型诊断准确4例,准确率为25.0%。超声诊断肿块型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4.2%,高于非肿块型25.0%(P<0.05)。11例(13.8%)超声探及微钙化,其中8例(12.9%)为肿块型,3例(18.8%)为非肿块型,超声显示微钙化在肿块型、非肿块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亚型、核分级在肿块型、非肿块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多表现为肿块型,以非粉刺型、中低核级为病理表现,超声可作为乳腺钼靶阴性的有效辅助,进而减少或避免漏诊,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认识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方法从1990年来,对连续81例浆液性或血性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切开检查。结果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67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癌6例,3例未找到病变。结论可能只有乳头状瘤(病)和导管癌是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