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34-335
探讨社区卫生中心检验危急值报告与患者医疗安全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开始尝试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前后患者医疗安全的相关情况。比较建立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前后的医疗干预开始时间、病情加重发生率等情况。随着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接报例数增多,患者急救发生情况呈下降趋势,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危急值报告率与患者急救发生率呈负相关(r=-1.0,P0.05),患者接受医疗干预的时间明显缩短,病情加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卫生中心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建立与应用,能有效降低涉及"检验危急值"方面的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检验危急值的患者分成应用常规危急值管理的对照组和PDCA循环法管理的观察组各100例,在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A循环法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明显提高了医疗干预开始时间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有危急值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有利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92-4693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未实施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检验结果报告危急值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医疗时间、急救发生率、急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为13.36±3.99min,对照组为25.57±4.26min,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加强检验结果危急报告值管理可以为产科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结果信息,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病理症状,创造安全分娩机会,为母婴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在临床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检验危急值前后患者及时诊治率及工作质量。结果检验危急值在各科应用后,对患者疾病的及时干预率、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明显改善,较应用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检验危急值在临床科室应用有助于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制定抢救方案,提高对患者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改善抢救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 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比较医生跟随模式和患者跟随模式2种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效果。结果 2013年门诊检验危急值共593例次,为医生跟随模式组;2014年门诊检验危急值共644例次,为患者跟随模式组。医生跟随模式组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缺陷率为16.36%(97/593),患者跟随模式组为2.36%(14/6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跟随模式能保证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危急值闭环管理前后的血常规检验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的变化,评价危急值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统计并比较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12月(闭环管理前)、2019年10-12月(闭环管理后)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结果闭环管理前危急值上报总数286例次,闭环管理后危急值上报总数288例次。闭环管理后危急值报告正常应答率较闭环管理前明显提高〔83.33%(240/288)比69.23%(19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检验危急值闭环管理,提高了血常规危急值报告及时率,提升了检验科血常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危重患者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检验危机值及时报告给医生,提高了急救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护士观察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水平;使医生能够得到检验准确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医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中国医院协会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来的.该制度的建立与应用既是检验科实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目标之一,也是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需要[1].本院自2008年8月建立和应用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已向临床报告各类临床检验和生化危急值共计309次,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检验科在危急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全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需要,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第4点明确要求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所谓检验"危急值"也被称为"Critical Values",即通常指的是检验结果高度异常,当这种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1].  相似文献   

11.
周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99-2100
所谓检验"危急值"也被称为"panic value",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经管医生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将贻误最佳抢救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2].为全面落实"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保证患者危急值在最短的时间及时进行处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我院优化检验危急值报告,建立危急值自动化报告系统,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利用软件统计出危急值项目构成比以及不同时间段危急值发生频率,危急值发生周期,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 检验医学危急值出现率最高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危急值总数的16.80%,其次:白细胞(WBC)13.24%、血肌酐(Cr)12.25%; 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占全天的34%左右; 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 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占危急值总数的24.70%,其次是肾内科21.15%,血液科19.57%。结论 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根据情况对医学检验危急值进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并持续改进基于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危急值处置管理流程,控制影响因素,缩短处置周期,提高临床处置质量。方法整合信息系统与危急值相关的数据采集、阈值设置和报告应答的流程,实现危急值全程信息化管理。分析2014年3月和12月住院患者危急值处置数据变化,比较危急值处置持续改进前后的成效。结果 2014年12月与3月相比,标本采集用时中位数由15.3 min降到12.79 min,运送用时中位数由69.15 min降到45.61 min,检测用时中位数由31.25 min降到29.25 min,危急值应答用时中位数由2.80 min降到1.63 min(P0.01)。住院患者的急诊检验医嘱开立到危急值应答总用时中位数由160.55 min降到105.32 min(P0.01)。危急值临床处置率由89.71%上升为98.61%,处置病程记录完成率由70.59%上升为90.28%。结论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实施急诊检验危急值全程管理,可有效控制危急值报告处置周期,改善临床处置效率和质量,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娜  彭晔  韩轶超 《华西医学》2016,(4):765-767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对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肿瘤内科危急值登记本上所有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改进前)接到相关科室报告并记录有危急值的患者共96例,2014年1月2日-2015年1月1日(改进后)接到相关科室报告并记录有危急值的患者共61例。常见的异常指标为白细胞、血小板、血清钾、血清钠、血清钙、肌酐和尿酸。与改进前比较,改进后危急值重复报告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未发生因危急值所致的医疗纠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了解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院的应用情况,使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加完善。方法对我院2009年到2010年的生化危急值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适合我院的生化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结果 2009年危急值发生率为2.76%,临床不符率52.99%,2010年危急值发生率0.67,临床不符率39.33%。结论定期评估总结,在确保医疗安全要求前提下,有效改进服务质量及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手机短信服务(SMS)组成综合性信息化技术平台,并以此来建立一套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系统,从而提升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工作的价值。方法统计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后对于提升危急值报告效率的相关数据,分析重点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临床效用。结果在对检验危急值报告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后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和记录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于危重患者的处置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重点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临床工作的价值。结论检验危急值报告实现信息化管理及重点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建立,强化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对于临床的预警作用,为提升临床医生对急、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效率及相关医疗风险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切实提高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机值的敏感度,促使危重患者的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我院2010年全年检验危急值发生率0.14%。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K,其次是PLT、WBC、Hb等;危急值主要发生在急诊、ICU、门诊。[结论]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心,使医生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措施,即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2013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6条明文规定各医院需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管理制度。ISO15189、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 A P )等临床实验室认可体系也有相应规定[2]。本院自2009年开始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013年因适应江苏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2013版)等医疗质量的新标准与要求,本院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对危急值项目的设置和具体阈值进行了修订,现将本院在建立危急值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与合理应用检验结果危急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在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目标四”里提出来的。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对“危急值”的认识、建立报告制度及应用上,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由于各医疗机构的大小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所以在“危急值”制定的项目和范围上也不尽相同,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实施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对2015年1-12月急诊672例危急值报告患者按危急值报告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结果 672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除6例死亡、3例转院外,其余病情好转。结论 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急诊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在提高急救护理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