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095-4096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根据检测方法不同,临床中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对照组应用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后,阳性时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中,行Logistic回归检验,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宫颈上皮内瘤变检测中,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对辅助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有重要作用,具有相关性,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进一步分析CIN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HPV基因型检测、阴道镜病理活检,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初诊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病变普查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阴道镜病理活检的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其按检测结果进行分组,确诊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一期以下的患者为观察组(n=50),检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n=50)。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值和抑郁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93%的患者表示需要医务工作者帮助,了解相关知识和心理咨询。结论:门诊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问题及采用相应的护理技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对本院308例妇科患者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联合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检测,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308例患者HPV-DNA阳性患者127例,阳性率41.23%.分析液基细胞学(TCT)检测阳性涂片156例,其中冠心病(ACS)8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CINⅡ、CINⅢ共7例,占8.75%;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SIL)50例,诊断CINⅡ、CINⅢ共22例,占44.00%;HSIL 26例,诊断CINⅡ、CINⅢ共24例,占92.31%.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率亦显著增加.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者172例,HPV阳性20例,阳性率11.63%;CIN患者136例,其中CINⅠ82例,HPV阳性59例(71.95%)、CINⅡ31例,HPV阳性27例(87.10%)、CINⅢ23例HPV阳性21例(91.30%),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DNA检测阳性率随之上升,CIN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危型 HPV感染是CIN发生的重要因素,常规TCT检查联合HPV-DNA检测,可降低宫颈病变在常规筛查中的漏诊率,同时结合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对CIN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宫颈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病变(ASC-H)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组织活检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结果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且TCT检查结果为ASC-H的患者105例,比较初诊及治疗后宫颈组织活检及HPV DNA检测结果。结果 105例ASC-H患者初诊时宫颈组织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78.1%(82/105),HPV DNA阳性率为76.2%(80/105);82例CIN患者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82.9%(68/82)。治疗后,CIN患者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降至28.0%(23/82)。结论 TCT检查结果为ASCH的患者发生CIN及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较高,应早干预、早治疗,以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 a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Ⅱ,HC-Ⅱ)对宫颈涂片结果异常的3426例患者进行HR-HPV DNA、阴道镜和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宫颈浸润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3级670例,CIN1级、宫颈湿疣及宫颈炎2711例。高级别病变(CIN2/3 )及宫颈癌患者HPV DNA阳性率高于低级别宫颈病变和宫颈炎患者,宫颈病变组比宫颈炎组的病毒载量明显升高。结论单次HR-HPV DNA载量与CIN2/3 有一定相关性,HR-HPV检测多次阳性的患者有发生CIN2/3 的风险,检测HR-HPV并对其感染者密切随访对检出CIN2/3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0例年龄18~65岁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进行常规阴道镜检查与活检,并应用流式荧光杂交法筛查高危型HPV。结果 CIN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为47.60%。高危型HPV亚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为HPV16、HPV18、HPV31、HPV33、HPV56、HPV58。CINⅠ、CINⅡ~Ⅲ级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宫颈炎患者。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增高,阳性率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存在明显相关性,高危型HPV筛查可以为CIN、宫颈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针对以上亚型研发单价或多价HPV疫苗,对预防及降低宫颈癌及CIN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宿迁市钟吾医院160例行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LEEP术活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组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出现CIN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检测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患者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5,P<0.05),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P16、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观察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且HPV阳性率随CIN的发展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的有效指标,HPV的感染与CIN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对临床上诊断CIN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宫颈LEEP术的2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22例TCT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60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例,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的非典型鳞状细胞24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27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9例,阳性检出率为82.0%。高危型HPV中阳性155例,阴性67例,其中16型最常见,共91例,其次为52型32例,51型20例,合并2种或以上混合感染者占20.6%,HPV阳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1%,HPV阴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2.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11例,CINⅠ79例,CINⅡ42例,CINⅢ71例,宫颈癌19例,合并HPV感染114例,HPV感染率为51.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T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1,P0.05)。LEEP术后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83例,CINⅠ78例,CINⅡ44例,CINⅢ71例,宫颈癌21例,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结论 TCT、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有效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检查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LEEP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同时也起到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间192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CIN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并经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定位活检确诊,比较不同级别的CIN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各级间的差异。结果:192例CIN(CINⅠ级46例,CINⅡ级75例,CINⅢ级71例)患者中,感染13种高危型HPV的患者分别为32例、71例、70例,感染率依次为69.6%、94.7%、98.6%,高度CIN的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P<0.05)。结论:13种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状况和分布规律;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64例临床宫颈有病变、HPV-DNA分型检测阳性患者,按病理检查结果分为3组:慢性炎症组(n=2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组(n=73)和宫颈癌组(n=69)。采集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方法作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状况及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结果 164例HPV阳性标本中,21种亚型有20种亚型被检测到,未被检出是低危型HPV42型;HPV单一感染者117例(71.3%),多重感染47例(28.7%)。慢性炎症组的阳性率13.4%,常见HPV基因型为16、52、58、18、33、53;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阳性率为44.5%,常见HPV基因型为16、18、33、52、58、31;宫颈癌组阳性率为42.1%,常见HPV基因型为16、18、33、31、58、52。结论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以HPV16、18型感染为主,其次是33、52、58、31型。因此,HPV-DNA分型检测对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疫苗的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合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对2 426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和TCT检查,HR-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细胞学检测未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30.3%,细胞学检查发现未确定意义的AS-CUS 21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6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级136例,CINⅡ级28例,CINⅢ级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HR-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6/6),CINⅡ~Ⅲ级94.2%(49/52),CINⅠ级87.5%(119/136)。结论 HR-HPV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检测HR-HPV感染并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eep术后联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无生育要求、宫颈病变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有Leep手术指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仅单纯应用Leep刀治疗,治疗组采用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并随访4周,比较两组治疗6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复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治疗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83.3%,P0.05),治疗组宫颈上皮内瘤变一次性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 80.0%,P0.01)。结论 :与单纯应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相比较,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可减少复发及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最好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减少漏诊、复发及过治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CIN的203例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涂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99%为高危型HPVDNA阳性:阴道镜检查结果与活检病理比较,准确率为75%,经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病理阳性为病变期别减轻为154例,相同的为48例,术后期别加重的为1例。结论三阶梯检查方法可以较好地检出CIN患者,根据期别及生育要求对宫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对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病理为CIN Ⅰ、CIN Ⅱ和CINⅢ的三组患者,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2.63%、90.85%和98.13%,前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与后两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术后6个月CIN Ⅰ、CINⅡ、CIN Ⅲ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54%、12.80%和25.23%,术后1年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88%、9.15%和22.43%,与术前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01);CINⅠ、CINⅡ、CIN Ⅲ三组患者术后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69%、6.71%和12.15%,复发率分别为0、7.32%和10.28%,前组与后两组术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可提示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复发.结论:LEEP能显著降低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能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液基细胞学结果和异常阴道镜图像特征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13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阳性的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 ASCUS的组织学诊断52.2%为CIN Ⅰ;LSIL、ASC-H、HSIL分别有52.6%、78.8%、79.4%的组织学诊断为CIN Ⅱ-Ⅲ;ASC-H和HSIL分别有9.1%和11.8%的组织学诊断为宫颈浸润癌.ASC-H、HSIL的CIN Ⅱ-Ⅲ发生率明显高于ASCUS和LSIL,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镜图像特征为醋白上皮+点状血管和醋白上皮+镶嵌的病理诊断分别有77.4%和94.7%为CIN Ⅱ-Ⅲ;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镶嵌病理诊断均为CIN Ⅱ-Ⅲ.随着TCT级别从ASCUS、LSIL、ASC-H到HSIL,阴道镜图像从醋白上皮和白环、醋白上皮+异型血管、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醋白上皮+镶嵌到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镶嵌,与病理级别由CIN Ⅰ、CIN Ⅱ到CIN Ⅲ的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对于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细胞学结果为ASC-H和HSIL提示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可能,如阴道镜图像特征为醋白上皮(白环)+点状血管、尤其+镶嵌、甚至三者同时出现时应高度怀疑高级别宫颈病变.TCT、阴道镜图像特征与CIN三者从低度到高度病变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诊断性宫颈电刀切除术(LEEP)在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持续感染合并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的LSIL合并HPV16持续感染的15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按处理方法分为两组,随访组(n=88)以阴道镜继续随访观察为主,LEEP组(n=71)采用诊断性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结果符合率和转归结局差异。结果 LEEP组71例患者中,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9%,诊断不足者为21.1%。与LEEP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绝经、宫颈Ⅱ~Ⅲ级转化区类型、累及腺体的CINⅠ级患者阴道镜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1.1%、51.7%、60.9%,较非绝经妇女、阴道镜CINⅠ级型转化区、不累及腺体的CINⅠ级病理诊断符合率(92.3%、97.6%、87.5%)明显降低(P0.05)。LEEP术后随访2年,LEEP组的转归消退为57.7%,持续为42.3%,进展为0,较随访组(消退28.4%,持续61.4%,进展10.2%)结局明显改善(P0.05)。诊断性LEEP术组HPV16转阴率为87.3%,术后持续阳性率为8.5%,复发或合并其他HR-HPV感染4.2%,较随访组病毒转阴28.2%,持续71.8%(P0.05)结局改善明显。结论对于HPV16持续感染合并LSIL患者,阴道镜随访确诊CINⅠ级尚不够可靠,诊断性LEEP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改善预后。绝经、阴道镜下宫颈暴露不充分、宫颈Ⅱ~Ⅲ级转化区类型、病变累及腺体等成为诊断性LEEP术后病理诊断与阴道镜诊断不符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p16及pRb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型患者108例,CINⅡ型患者50例,CINⅢ型患者35例及宫颈癌患者52例,应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P16及pRb的表达情况。结果从CIN到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P16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pRb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P16表达与pRb表达呈负相关(r=-0.537,P<0.01),人乳头瘤病毒与pRb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人乳头瘤病毒与P16表达呈正相关(r=0.815,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p16可作为宫颈癌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雷  张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64-196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16/18型DNA。【结果]1280例宫颈炎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30例CIN患者中HPV阳性率为60.0%,有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治疗后HPV转阴,1例治疗后仍为阳性。【结论】高危型HPV与CIN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治疗后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