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用PYM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3例52个瘤体,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显效33例(76.7%),有效9例(20.9%),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7.6%.结论 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治疗脉管瘤仍以手术为主,也采用激光、冷冻及硬化剂局部注射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采用电热电化学治疗口腔颌面部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口腔粘膜淋巴血管瘤,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颌面部大面积血管瘤颈外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护理430070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夏天娟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生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在舌、唇、口底组织。在处理颌面部面积大、范围广、侵犯程度深或瘤体靠近大动脉者。借助动脉栓塞治疗,不仅可大大减...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多发生在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唇、舌及口底组织。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为了保持面部功能和美观,一般不宜手术切除。自1998年开始我们用平阳霉素直接注射瘤体内的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51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XM)瘤内灌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48个瘤体)采用PYM联合DXM进行瘤腔直接灌注,7~10天一次,直至瘤体消失。结果治愈33例(78.6%),显效9例(21.4%),有效率100%。无发热及肺纤维化病例。结论 PYM联合DXM灌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常见。本文应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与以往手术治疗相比较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CNA、VEGF-C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标本,20例正常淋巴结标本PCNA、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18.75%(9/48);VEGF-C阳性率为25%(12/48)。经统计学分析,在淋巴管瘤标本中PCNA、VEGF-C阳性率等无显著性。结论在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组织中PCNA、VEGF-C表达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患者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病理组织中PCNA、VEGF-C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呈正相关。PCNA、VEGF-C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管瘤增殖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 对35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40个瘤体)采用PYM瘤内直接注射,10~14天注射1次,4~6次为1个疗程.结果 经6~36个月随访,治愈19例(54.29%),基本治愈12例(34.28%),有效4例(11.4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PY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将平阳霉素8mg 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 地塞米松5mg配制成注射剂,根据病变部位、瘤体大小及患者年龄酌情注入以上制剂1mL~5mL,每隔7d重复用药一次,直至治愈为止,总药量一般不超过50mg。结果:本组40例,随访观察90d~2a,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无1例发生肺毒性反应。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毛细血管型、混合型血管瘤及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局部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护理经验,作者对23例小儿进行观察。根据血管瘤的不同类型,以99.5%的无水酒精分别行点状、直刺等方法注射2~7次,观察1~4年。结果显示所有小儿瘤体均明显缩小或消失,无1例复发。提示,该法治疗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远期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提出应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口腔及饮食护理,是护理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瘤腔注射鱼肝油酸钠治疗口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的 6 0 % ,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 ,如颊、舌、唇、口底等组织 [1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作者自 1 981年以来 ,采用瘤腔注射 5%鱼肝油酸钠的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效果十分理想。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资料共 32 0例 ,1 5例为住院注射 ,其余均为门诊注射。男 1 6 8例 ,女 1 52例 ,男女之比为 1 .1∶ 1。年龄最小为2个月 ,最大为 6 7岁 ,以 30岁以下居多 ,占 86 %。病程最短为1 0 d,最长为 6 5a,其中 3a以上为最…  相似文献   

12.
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护理经验。对24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儿予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术前完善各项检查,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及家属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注射后护理重点在于血管瘤的局部护理及观察,积极评估应用平阳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对症治疗,及早防治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6例出现发热反应,体温24 h后恢复正常;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2 d恢复正常;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3 d后皮疹完全消退;无患儿出现肺部症状、并发局部溃疡坏死或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注射,并对病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6.4%,好转率9%,有效率为95.5%。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颌面部血管瘤中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的60%,由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增长直接影响面部的美观及功能,所以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成为必要。而判定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大小,也就是判定血管瘤是否快速生长就成为众多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在组织学上通过对血管瘤中血管密度的研究,从一个方面探讨血管密度的变化对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与剂量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6例口腔颌面部海绵样血管瘤患者男35例,女21例,年龄3个月~52岁;随机分为常规药液配成组28例,改良药液配成组28例。分别行不同浓度与剂量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随访12~1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86%、89.29%,但低浓度及剂量组的并发症较常规剂量有明显减少。结论低浓度及剂量组的平阳霉素亦可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样血管瘤,不仅疗效可靠、方法简便、经济安全,而且具有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韩荣红 《天津护理》2006,14(6):327-327,332
脉管瘤(vascular tumor)亦称管型瘤,是来源于血管、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多在儿童期或出生后不久即形成。血管瘤、淋巴管瘤常好发于面颈部皮肤、舌、唇、颊、口底等部位,其中血管瘤多发生在颌面部,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1]。微波热凝技术具有损伤小,疗效显著的特点,避免了因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和选择性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病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分次填充明胶海绵栓塞的资料。结果 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均得到进一步明确诊断。术后半年随访结果示:经分次检塞治疗后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所有病例均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栓塞供血动脉,栓塞后即刻造影均见拟栓塞的靶血管团基本消失。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进行栓塞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平阳霉素8 mg+地塞米松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平阳霉素的浓度为1~2 mg/ml,行瘤内注射至表面肿胀发白,每次平阳霉素用量不超过8 mg,14~21 d复诊,未愈者重复注射。结果随访6个月~2 a,治愈420例,显效1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64%。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是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科从1987年以来共收治2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病人,其中手术者17例。本文就口腔颌面血管瘤的术后护理谈一点体会。临床资料本文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8个月至54岁。其中颌面部血管瘤12例,口腔血管瘤4例,颌面伴口腔巨大血管瘤1例。颌面部血管瘤行皮瓣转移或植皮术6例,行颈外动脉结扎及面动脉绍扎各1例。术后局部感染1例,气管切开1例。全麻手术1例。无死亡病例。对17例患者我科分别采用了特别护理及责任制护理,观察患者局部及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为护理工作积累了经验。讨论一、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激光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02月~2021年102月在我院治疗的6464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激光治疗。将2021年113月~2022年113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家属满意度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4例患儿中,有36例治愈,20例显效,8例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还需要继续治疗。激光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静脉畸形后有一定的不适,主要为肿胀反应,64例患儿中,有25例瘤体表面出现点状出血性坏死,39例激光照射治疗后,1-2d内,瘤体有局部小水泡,对瘤体表面涂抹红霉素软膏治疗后,3-5d水泡逐步好转;发热患者共14例,经干预,体温均在3d内恢复正常;有8例出现胃肠道不适,如食欲不振、恶心等,2例呕吐,未进行药物干预,2d后恢复正常,1例患儿为大面积血管瘤,术后护理不当,抓挠,导致皮肤溃烂出血,经换药后,有瘢痕遗留。结论:在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静脉畸形患儿的治疗中,采用激光治疗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促进症状消失,减轻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