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研究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急诊中的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不同时期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为非临床路径组,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为临床路径组。非临床路径组给予本病的常规治疗和护理。临床路径组按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临床路径规定给予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30 min内开始溶栓、90 min内开始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的完成情况、心肌血液再灌注效果、住院期间并发症、病死率、出院一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临床路径组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溶栓和PCI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临床路径组,平均用时明显少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血液灌注效果优于非临床路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病死率、出院一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急诊中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到进行治疗时间,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有效的提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徐志坤  夏卫东 《吉林医学》2009,30(13):1333-1334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梗死的疗效。方法:分析4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死患者病历,尿激酶50万U静脉推注,100万U快速静脉滴注。结果:溶栓再通率66.67%,病死率6.2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梗死再通率高,出血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收集自2014年5月_2016年7月在该院所接受再灌注(溶栓或PCI﹚治疗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出现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是否有损伤性改变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再灌注非损伤,其中再灌注损伤组29例和再灌注非损伤45例,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中的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7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①4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所有研究对象的58.11%;33例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出现,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4.59%。②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再灌注时间、性别、治疗时间、溶栓治疗以及PCI治疗,患者在经溶栓治疗的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P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灌注损伤性组的白介素-6量远远高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力低于再灌注非损伤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再灌注进行治疗的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临床研究表明,90%以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故溶栓是使闭塞的冠脉血管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及限制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临床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尤其在无条件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药物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再灌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未行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原因未能行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对照组(35例)和艾司洛尔组(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心功能指标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艾司洛尔组缓解缺血性胸痛及降低抬高的ST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艾司洛尔组心率、脑纳素(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未行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显著缓解缺血性胸痛,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晶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31-13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具备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50万U,配合肝素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开始后90分钟监测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临床症状演变、心肌酶学峰值和心律的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心肌酶学峰值前移,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具备溶栓适应证前提下,给予尿激酶规范化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元俊 《海南医学》2006,17(12):147-14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o infarction,AMI),是临床危险性极大的心血管急症,预后差、死亡率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持和维持心脏功能。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提高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之一[1]。本研究旨在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振忠  王海英  程捷 《中外医疗》2008,27(31):16-18
目的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加快开展再灌注治疗,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满意度.方法 选取最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作为制定治疗决策方案及编写临床路径的依据,将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路径管理前的再灌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静脉溶栓开始时间、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急诊留观时间及再灌注治疗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急诊留观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加快开展再灌注治疗,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在27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中,共有10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与冠脉血管病变特点相关。前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下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64例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阿托品及临时起搏器治疗后复律。8例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胺碘酮后恢复窦性心律。1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急诊PCI术中发生率较高;其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急诊PCI术的护理观察、抢救配合和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成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2000年2月~2005年2月间,共收治142例NSTEMI患者,年龄36~82岁;其中6例行外科搭桥(CABG)治疗,136例行急诊PCI;发病到急诊PCI时间为1.5~11h.结果:136例行PCI者,131例成功,成功率96.3%.共治疗133处病变,置入支架177枚,4例患者仅行球囊扩张术.2例死亡,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术后1周内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无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129例患者门诊随访12个月,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86例PCI患者术后6~12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再狭窄10例,8例金属裸支架者(16%)、2例药物洗脱支架者(5.6%).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96例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48例,早期组于入院后即刻使用替罗非班;常规组于冠脉造影结束后开始使用替罗非班,两组均于入院48h内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前和术后6h、12h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比例及水平;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主要不良事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造影结果示罪犯血管部位、狭窄程度、血流达TMPGⅡ、Ⅲ级比例无差异(P〉0.05);两组PCI术均获成功,早期组PCI术后TMPGⅡ、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术后6h、12hcTnI升高比例及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事件发生率、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介入治疗的高危NSTE—ACS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治疗非ST抬高(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果、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药物副作用。方法: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83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9例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4例,分入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9例,治疗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则用阿司匹林加噻氯匹定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周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和止血功能,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总结两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8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止血和血栓功能相似;治疗后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似;噻氯匹定与氯吡格雷的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减少(3.4%比0)、胃肠道反应(11.2%比6.3%)、皮疹(9.0%比3.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均无需要停药病。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噻氯匹定同等有效,而副作用的发生率较噻氯匹定减少,其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皮疹,但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附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芳  吴静 《北京医学》2005,27(4):217-2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分析17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冠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01例(57.7%)判定为临床再通,79例(78.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35例(34.65%)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19例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且仅发生于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为凶险。及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急性STEMI患者最主流的再灌注策略。而部分患者在PCI术后仍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即出现无复流现象(NRP),与随后的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恢复再灌注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血流,防治冠状动脉NRP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NRP的定义、诊断和临床表现,以病理生理机制为桥梁,提出通过相关预测因子来选择防治策略从而提高PCI疗效。  相似文献   

17.
Prediction of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 studied 91 patients in a randomized trial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coronary streptokinas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the 46 patients treated conventionally 40 had catheterization 6 weeks after the infarction.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was found in 19 patients (48%). The time to peak CK-MB in these patients was considerably longer than in patients with streptokinase-induced coronary reperfusion and similar to the time in patients without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 improvement of radionuclide ejection fraction from day 1 to day 14 after admiss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or recurrent ischaemic event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and those without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Thus, spon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is not uncommon in traditionally tre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but its occurrence cannot be predicted by enzymatic or clin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6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氯吡格雷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mg,随后每次75mg,每日1次,连续服14d后观察两组间复合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发生9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20例,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氯吡格雷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氯吡格雷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240例患者中150例出现了RA,RA的发生率为62.5%.高侧壁梗死、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53%、24.56%明显低于心下后壁梗死患者发生率44.86%(P<0.05).而高侧壁梗死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前壁梗死患者发生率36.84% (P <0.05).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下后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为72.46%,而再灌注时间为6~12h的患者RA发生率为49.02%,即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明显高于再灌注时间为6~12 h患者RA发生率(P<0.05).单支血管病变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RA发生率分别为84.9%、70.7%显著高于两支血管病变患者52.1%(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RA患者和无RA患者再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再灌注时间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RA并给予有效处理,可使相关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效果。②方法: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8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7%,达TIMIⅢ级血流73例(92.5%),无复流者6例(7.5%),1例术中死亡。出院时左心室排血分数平均57.5%。住院病死率2.5%。④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