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目的评价以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法的效果,探讨更换气管套管的有效方法,减少患者不适。方法将60例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套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两组患者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及换管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换管成功率和换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换管期间的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切套管可显著提高换管成功率和缩短换管时间,有效降低因换管诱发的缺氧并发症,减少患者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封堵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金属套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急重症且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00例,堵管前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1 mL一次性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制作堵管装置进行堵管,观察组采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的加药端口制成改良式气管切开封堵装置进行堵管。评价两组堵管效果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堵管严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堵管器具脱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堵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封堵装置制作简便、堵管严密、不易脱落,提高了堵管成功率,提升了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使患者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技术。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可达6%-66%,如出血、感染、皮下气肿、套管脱出或阻塞、纵隔气肿或气胸、气管食管瘘等。而充分的气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的应用价值,提高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方法 147例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前瞻性随机性分为两组,PDT组72例,传统气管切开(OT)组75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DT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OT组,P<0.05;PDT组操作时间明显比OT短,P<0.01)。2组切口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可用于危重患者的紧急抢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4年8月行气管切开的患者384例,其中176例行PDT术,208例施行传统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ST),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围术期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切口长度短于S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ST组,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围术期、后期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是一种简单微创的外科手术,适合在ICU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氨溴索湿化气道,对照组30例使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并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痰痂形成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氨溴索作为气道湿化液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比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基层卫生机构转来诊治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病例37例的经验,经过针对产现因进行治疗,全部获得拔管。并探讨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提出了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阻塞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 ,气管套管常因患者咳嗽、翻身、套管过短、套管系带过松或自行将套管拔出等原因脱出导致呼吸困难 ,如不及时处理会窒息死亡。我科 198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实行气管切开术 86例 ,根据不同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 86例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套管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气管切开患者 86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6岁 ,平均 35 .6岁。职业 :干部 ,2 0例 ;工人 2 4例 ;农民 38例 ;其他 4例。 86例均为重… 相似文献
11.
<正>2008-01~2009-12,笔者所在科对53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和输液管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并对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5年间有17例非喉源性疾病气管切开后不能拔管,经内窥镜检查后发现于气管造口之上因肉芽增生致气管狭窄。本文从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非喉源性疾病气管切开拔管困难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以期达到减少气管内肉芽形成,保证呼吸道阻塞症状解除后顺利拔管。 相似文献
13.
14.
15.
病人常因各种原因需行气管切开术 ,它对救治危重病人起到了良好效果 ,同时完善的术后护理也是保证病人恢复的关键。我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月共行气管切开术 43例 ,无 1例死亡。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3例 ,男 38例 ,女 5例 ,年龄 6~ 72岁 ,平均 5 2岁。1 2 病种及结果 本组 43例中 ,胸外伤 18例 ,开胸术后 2 2例 ,纵隔肿瘤 1例 ,自发性气胸 2例。以上均为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者 ,气管切开时间 5~ 12 5d ,无 1例死亡。2 护理体会气管切开病人多为危重病人 ,除痰、血块等梗阻或肺病压迫不能及时缓解外 ,多数病人已呼…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1]。气管切开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气管切开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2种气道湿化方法 ,比较2组湿化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湿化良好明显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42例(91.30%)与39例(82.98%)],湿化不足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2例(4.35%)与5例(10.64%)]。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肺部感染、痰液阻塞、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金属气管套管和塑料气管导管在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抢救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建立人工呼吸道,通常使用的气管套管为金属材料,由内管和外管组成.遇有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行人工辅助呼吸时,则常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导管.在近几年的应用中,我们就金属气管套管和塑料气管导管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20.
329例气管切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9例气管切开病因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陈洪,吴水波,陈木香,陈平福建省立医院二内科林强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等危重病常用的措施之一。本院近几年来,共行气管切开术329例,病种涉及耳鼻喉科、内科、外科、神经科、肿瘤科、胸外科及口腔科等67个病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