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320d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有随访资料的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 62例石蜡标本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免疫标记检测,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采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320d表达验证.将1 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2例DLBCL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miR-320d表达水平是non-GCB型的3.43倍(P=0.034).miR-320d在对照组的表达量是DLBCL的5.65倍(P< 0.001).单因素分析示DLBCL中miR-320d低表达组总生存期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示62例DLBCL中,miR-320d低表达(RR=2.434,95%CI1.148~5.159,P=0.020)为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miR-320d表达下调预示DLBC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3突变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作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初治DLBCL患者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突变蛋白和CD10、bcl-6、MUM1的表达,分析p53突变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分型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8.4 %(30/62)的患者表达p53突变蛋白。p53突变蛋白表达与初始治疗反应有关(χ2=20.365,P=0.040),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3.3 %(10/30),阴性组为59.4 %(19/21);与分子分型有关(χ2=31.023,P=0.021),阳性组非生发中心型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83.3 %和56.2 %;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突变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χ2=36.784,P=0.005和χ2=35.276,P=0.006)。结论 p53突变蛋白表达是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能够用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cl-2与NF-κB/p65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亚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LBCL患者CD10、bcl-6、MUM-1蛋白的表达,以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划分为GCB和非GCB/ABC亚型,同时标记bcl-2与NF-κB/p65抗体,比较bcl-2与NF-κB/p65蛋白在GCB和ABC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DLBCL两种主要亚型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bcl-2与NF-κB/p65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率为67.1 %和77.1 %, 二者表达呈正相关;GCB亚型中bcl-2与NF-κB/p65的表达率分别为52.0 %和56.0 %,ABC亚型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5.6 %和88.9 %,ABC亚型中bcl-2与NF-κB/p65的表达率高于GCB亚型;在GCB亚型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总生存率无显著的相关性,而在ABC亚型DLBCL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 仅在ABC亚型DLBCL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因此,需在DLBCL亚分型的基础上评估bcl-2与NF-κB/p65蛋白表达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73例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2、bcl-6、MUM-1的标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中57例t(14;18)染色体异位bcl-2基因的异常情况和54例bcl-6基因所在的3q27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肿瘤细胞表达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 %、38.4 %、71.2 % 、79.2 %。57例患者中16例(28.1 %)存在t(14;18)。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有相关性(P=0.035),t(14;18)与预后有相关性(P=0.045),t(14;18)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710)。54例中3q27染色体断裂11例(20.4 %),扩增14例(25.9 %)。bcl-6阳性表达较阴性者预后好(P=0.041)。bcl-6与3q27断裂和扩增无相关性(均P=1.000)。结论 bcl-2、bcl-6蛋白和基因表达是各自独立的事件,它们在DLBCL中的意义不同。bcl-2蛋白是与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阳性的GCB型预后较差;t(14;18)是独立预后事件,阳性者预后较差,对靶向治疗患者应检测t(14;18);bcl-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DLBCL的预后判断,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3q27染色体断裂可能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OBR)和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DLBCL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DLBC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LH)组织中OBR和p-STAT3的表达,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LBCL的CD20、CD10、bcl-6、Mum-1免疫标志,根据Hans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结果 OBR和p-STAT3在DLBCL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5.0 %(36/80)和28.8 %(23/80),在RLH中均低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TAT3在non-GCB型中高表达率为36.8 %(21/57),明显高于GCB型的8.7 %(2/23)(P<0.05),OBR与DLBCL的免疫表型无关(P>0.05)。OBR及p-STAT3在DLBCL临床Ⅲ、Ⅳ期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1.9 %(13/21)和38.1 %(8/21),高于Ⅰ、Ⅱ期[46.2 %(18/39)和25.6 %(10/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R和p-STAT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结外浸润、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关(P>0.05)。OBR和p-STAT3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2,P=0.039)。结论 OBR可激活JAK-STAT信号途径、促进STAT3磷酸化过程,其可能参与DLBCL的发病和non-GCB型DLBCL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老年及非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方法 将50例DLBCL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26例)与非老年组(<60岁,2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对所有患者的石蜡组织进行p53、bcl-2、bcl-6及c-myc基因的检测,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以3例正常扁桃体组织的石蜡切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非老年组p53阳性率(16.7 %)低于老年组(6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0, P=0.001),两组之间其他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59.7个月)长于老年组(47.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检测为阳性者死亡风险高于p53蛋白检测为阴性者(P=0.024)。结论 p53蛋白可作为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相对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具有更高的p53阳性率及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 9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bcl-6、CD10、FOXP1、GCET1、MUM-1的表达情况。根据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分别将所有病例分型。其中3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按Hans分类法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1例,非GCB(nonGCB)型78例;按Choi分类法GCB型23例,nonGCB型76例。GCB型生存率明显优于non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1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1),GCET1阳性表达则与预后呈正相关(P=0.027)。在35例DLBCL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高发于nonGCB型患者,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免疫分型GCB型预后都优于nonGCB型。bcl-6、FOXP1、GCET1的表达与预后有相关性。Choi及Hans分类法对DLBCL的免疫分型、临床预后估计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cl-6 、p53、c-myc基因异常的检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方法检测59例DLBCL患者活体石蜡组织bcl-6、p53蛋白、c-myc基因异常的情况,同时以CHOP及R-CHOP方案化疗,评价疗效.观察bcl-6、p53蛋白、c-myc基因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59例DLBCL中,p53丢失18例(30.5%),bcl-6重排11例(18.6%),c-myc重排5例(8.5%).p53丢失阳性组化疗有效率(33.3%)明显低于阴性组(76.5%)(x2=9.560,P=0.002). bcl-6基因重排阳性组的预后差于基因重排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OS),P=0.107;无进展生存时间(PFS),P=0.094]; p53基因丢失阳性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组(OS,P=0.031;IPFS,P=0.028);c-myc重排阳性组的预后差于基因重排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P=0.163;PFS,P=0.167).其中CHOP化疗组患者,p53基因丢失、c-myc重排阳性组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R-CHOP化疗组,bcl-6基因重排阳性组具有较差的预后意义(OS,P=0.003;PFS,P=0.007).结论 bcl-6 、p53、c-myc基因异常与 DLBCL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DLBCL的预后因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bcl-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40例)淋巴结组织液,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其BCRP mRNA的表达,同时将患者标本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和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bcl-2蛋白表达。结果 40例DLBLC患者的bcl-2与BC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 %(24/40),37.5 %(15/40),不同临床分期的DLBCL患者,BCRP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5)。bcl-2、BCRP表达阳性组有效率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18,P<0.05;χ2=6.5541,P<0.05);bcl-2和BCRP表达均阳性与均阴性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3,P>0.05)。结论 BCRP可能在DLBCL的原发多药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化疗疗效的评估及提示疾病转归;bcl-2在DLBCL中的表达对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bcl-2和BCRP基因对评价DLBCL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bcl-6和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研究bcl-6和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DLBCL标本中bcl-6和Ki-67的表达情况。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bcl-6在DLBC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44 %(49/90), 在RH组织中为15.00 %(3/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及Hans分型相关 (χ2值分别为5.257、5.257、4.704、16.024,均P<0.05)。Ki-67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0.00 %(72/90),而在RH组织中为20.00 %(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85,P=0.000),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及近期疗效相关(χ2值分别为5.889、6.451、6.024,均P<0.05)。结论 bcl-6和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及Hans分型等相关,可为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春来  刘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255-3258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61例NSCLC组织及61例对应癌旁肺组织中miR-21、PDCD4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miR-21 mRNA表达明显上调(88.52%,P=0.000),PDCD4 mRNA表达明显下调(83.61%,P=0.000)。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044,P<0.05)。中晚期(Ⅲ-Ⅳ期)肺癌组织中miR-21 mRNA表达高于早期(Ⅰ-Ⅱ期)(P<0.05)。PDCD4 mRNA 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miR-2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7),相反,PDCD4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具有较长的总生存期(P=0.0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bcl-2、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Survivin与bcl-2、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bcl-2、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无表达,而在58例胃癌中41例(70.7%)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而与浸润程度不相关;胃癌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与阴性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34/42)和43.8%(7/1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表达的阳性和阴性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1%(18/31)和22.2%(6/27),两者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及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可引起细胞凋亡抑制,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过度表达提示胃粘膜细胞增生极度活跃;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胃癌中bcl-2蛋白及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miR-10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蜡块50例NSCLC和癌旁肺组织(距离癌组织〉3cm),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SCL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b的表达,分析miR-10b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0例NSCL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34例癌组织miR-10b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miR-10b表达为1.55±0.57,相应癌旁组织为1.01±0.38,t=-2.182,P=0.034。miR—10b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U=189,P=0.010)和淋巴结转移(χ^2=6.650,P=0.010)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和分化等均无相关性。miR-10b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为4%(1/25),明显低于miR-10b低表达患者的32%(8/25),χ^2=6.504,P=0.011。结论:miR-10b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NSCLC预后判断的指标,miRNA可能成为NSCLC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8-5p(miR-138-5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102例NSCLC组织和98例癌旁组织中miRNA-138-5p表达, 分析miRNA-138-5p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Kaplan-Miere法绘制生存曲线,差异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OS)的因素。结果 QPCR检测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miR-138-5p表达水平为0.42±0.1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1.03±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iR-138-5p表达与TNM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miR-138-5p高表达者的中位OS>36个月,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除miR-138-5p表达外,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和TNM分期也与OS有关(P<0.05)。结论 miR-138-5p在NSCLC中表达下调,其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miR-138-5p可作为NSCLC诊断和预后预测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