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高危型 HPV E6/E7 mRNA 和 HPV E6/E7 DNA 两种检测方法分别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应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 TCT 检查的259例检测标本,对高危型 HPV E6/E7 mRNA 和 HPV E6/E7 DNA 进行检测,结合 xb 细胞病理学分级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259例患者中 HPV E6/E7 mRNA 检测阳性率为35.1%(91/259),HPV E6/E7 DNA 检测阳性率为52.1%(135/259)。NILM、ASCUS、LSIL、HSIL 四种细胞病理学分级 HPV E6/E7 mRNA 和 HPV E6/E7 DNA 检出率分别为23.5%、29.4%、64.3%、66.7%和32.4%、52.5%、61.9%、83.3%。对于正常组织,HPV E6/E7 mRNA 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HPV E6/E7 DNA(P <0.05),但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 HPV E6/E7 DNA(P <0.001)。对于 CIN1组织, HPV E6/E7 mRNA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 HPV E6/E7 DNA(P <0.05),但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 HPV E6/E7 DNA(P <0.001)。在 CIN2和 CIN3组织中,HPV E6/E7 mRNA 的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 HPV E6/E7 DNA(P <0.001),HPV E6/E7 mRNA 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 HPV E6/E7 DNA 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高危型 HPV E6/E7 mRNA 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感染后的活化状态,HPV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 HPV E6/E7 mRNA 检测可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K19)、外周血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mRNA表达对于肿瘤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6例NSCLC患者及18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CEA、CK19、LunxmRNA进行检测。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CK19的mRNA表达阳性率为52.2%(24例)、43.5%(20例)、41.3%(19例),其中I、Ⅱ、Ⅲ、Ⅳ期NSCLC患者LunxmRNA阳性率为16.6%(1/6)、44.4%(4/9)、50.0%(7/14)、70.6%(12/17),CEAmRNA阳性率为16.6%(1/6)、33_3%(3/9)、50.0%(7/14)、52.9%(9/17),CKl9mRNA阳性率为0(0/6)、22.2%(2/9)、42.9%(6/14)、64.7%(11/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外周血CEA、CKl9、Lunx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肿瘤微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0-01-01-2000-12-31手术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共307例,制作成乳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K5/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cK5/6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妊娠、哺乳、肿瘤大小、TNM分期、ER、PR和HER-2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在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织CK5/6阳性表达率为23.9%(68/28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5/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关,P值分别为0.022和0.023;将分期、ER、PR、HER-2和CK5/6等指标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K5/6是与总生存相关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23),乳腺癌组织CK5/6蛋白高表达提示有较差的临床预后。结论:CK5/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有较差的预后,CK5/6是与乳腺癌总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增强子区(enhancer region,ER)串联重复序列多态和3’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6bp缺失或插入多态(de16/ins6)对接受以氟尿嘧啶(fluorouracil,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16例经确诊的胃癌患者,采用以FU为基础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应用PCR技术检测TS基因多态。结果:在116例胃癌患者中,TSER2R/2R、2R/3R和3R/3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9/116)、31.9%(37/116)和60.3%(70/116);TSins6/ins6、ins6/de16和de16/de16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11/116)、41.4%(48/116)和49.1%(57/116)。携带ins6/ins6基因型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携带de16/de16(P=0.017)或ins6/de16基因型患者的生存期(P=0.022),不同TSER基因型胃癌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ns6/ins6基因型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结论:TS 3’-UTR ins6/de16基因多态性是接受以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E6、E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1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进行了HPVl6E6、HPVl6E7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宫颈、CINI~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HPVl6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CINⅢ和浸润性宫颈癌中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I~Ⅱ(P〈0.05);在高、中、低分化宫颈癌中,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5%(5/11)、77.78%(14/18)、53.13%(17/32);HPVl6E6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PVl6E6蛋白表达与官颈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ys=0.123),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Vl6E7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I-Ⅱ、CIN Ⅲ及浸润性富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2.86%(6/14)、63.64%(7/11)、57.38%(35/61),HPVl6E7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HPVl6E7蛋白的表达与富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均无关(P〉0.05)。结论 HPVl6E6蛋白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3’-UTR多态性与胃癌对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106例,所有病例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PCR-RFLP技术检测TS3’-UTR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以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和毒性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1)106例胃癌患者中TS+6/+6bp、+6/-6bp、-6/-6bp基因型频度分别为7.6%、44.3%和48.1%,化疗的总有效率为35.9%。(2)TS+6/+6bp、+6/-6bp、-6/-6bp基因型组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0%(0/8)、40.4%(19/47)和37.3%(19/51)。TS-6/-6bp基因型组和+6/-6bp组化疗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6/+6bp组(Fisher双侧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0.0452和0.0404)。TS-6/-6bp基因型组Ⅱ度以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6bp/+6bp基因型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基因3’-UTR多态性与晚期胃癌对5-FU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相关,TS基因型检测有助于指导晚期胃癌的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M2、VAD等传统化疗方案治疗Ⅲ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MM患者,临床分期均属于Ⅲ期。11例患者(5例初治及6例复发/难治)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20例患者(7例初治及13例复发/难治)选择M2、VAD、MP±V方案治疗。采用EBMT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1)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组:CR27.3%(3/11),PR36.4%(4/11),MR27.3%(3/11),NC9.1%(1/11),总有效率为90.9%,其中初治患者CR20.0%(1/5),PR20.0%(1/5),MR40.0%(2/5),NC20.0%(1/5),有效率为80.0%;复发/难治患者CR33.3%(2/6),PR50.0%(13/6),MR16.7%(1/6),有效率为100%。(2)传统化疗方案组:PR30.0%(6/20),MR15.0%(3/20),PD10.0%(2/20),SD45.0%(9/20),总有效率为45.0%,其中初治患者PR42.6%(3/7),MR28.6%(2/7),PD14.3%(1/7),sD14.3%(1/7),有效率71.4%;复发/难治患者PR23.1%(3/13),MR7.7%(1/13),PD7.7%(1/13),SD61.5%(8/13),有效率为30.8%。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方案对于初治及复发/难治患者的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副作用轻微,包括乏力、指端麻木、胃肠道反应等,无严重血液学毒性及心脏毒性,安全性较好。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MM的方案,Ⅲ期初治及复发/难治患者均可明显受益,达到一定的临床缓解。该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对118例Ⅲ期肺鳞癌常规放射治疗40—50Gy(平均44.6Gy)后的残留病灶再行适形放疗。肿瘤边缘单次处方剂量平均为6.8Gy,间隔1—2d,总照射剂量平均为39.4Gy。肿瘤靶体积(GTV)0.8cm^3-148.6cm^3,平均36.6cm^3,计划靶体积(PTV)3.6cm^3—213.5cm^3,平均51.4cm^3。近期肿瘤退缩率分别为CR30.5%(36/118)、PR53.4%(63/118)、NR11.9%(14/118)和PD4.2%(5/118),总有效率(CR PR)83.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6%(81/118)、35.6%(31/87)和12.2%(6/49),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4%(109/118)、85.1%(74/87)和79.6%(39/49)。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27.1%(32/118),Ⅲ级3.4%(4/118),Ⅳ级0(0/118)。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16.1%(19/118),Ⅲ—Ⅳ级0(0/118)。骨髓抑制Ⅰ—Ⅱ级9.3%(11/118),Ⅲ—Ⅳ级0(0/118)。晚期放射性食管反应Ⅲ级1例,放射性肺损伤Ⅱ级1例。结果说明,对Ⅲ期肺鳞癌常规放疗后再行适形放疗局部加量照射,患者可耐受,疗程短,提高肿瘤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组织中HPVl6/18-E7、CyclinD1/pRb及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01—01—2012—01—01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宫颈腺癌患者4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l6/18-E7、CyclinD1及ER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Pvl6/18-E7和CyclinD1均阳性表达的宫颈腺癌组织中CyclinD1及pRb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宫颈腺癌组织中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55.0%,HPVl6/18-E7为85.0%,ER为72.5%。HPVl6/18-E7蛋白及ER的表达与宫颈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CyclinD1的高表达与宫颈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x2=6.234,P=0.013;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x2=9.038,P=0.003;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HPVl6/18-E7和CyclinD1均阳性表达的2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CyclinD1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对照组7例组织中CyclinD1蛋白低表达或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O.037;2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pRb蛋白多为低表达或不表达,对照组pRb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pRb=0.002。宫颈腺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与HPVl6/18-E7蛋白呈正相关,x2=17.56,r=0.9024,P=0.042;ER与HPVl6/18-E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x2=5.431,r=0.3458,P=0.02;CyclinD1的表达与ER受体呈正相关,x2=4.713,r=0.3171,P=0.03。结论:CyclinD1/pRb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是HPVl6/18感染宫颈腺癌的发生机制,HPVl6/18阳性宫颈腺癌组织中ER高表达,提示雌激素在高危型HPVl6/18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 DNA,进行 PCR 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行基因检测的65例结直肠癌患者 UGT1A1*28和 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对这65例应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化疗疗效,进行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结果:65例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 TA6/6有49例(75.4%),杂合突变型 TA6/7有14例(21.5%),纯合突变型TA7/7有2例(3.1%)。UGT1A1*6野生型 G/G 有47例(72.3%),杂合突变型 G/A 有15例(23.1%),纯合突变型 A /A 有3例(4.6%)。在以上6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TA6/6、TA6/7和TA7/7型,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分别为8.2%、37.5%;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28.6%、62.5%。UGT1A1基因启动子区6位点,G/G、G/A 和 A /A 型,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分别为12.8%、44.4%;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14.9%、22.2%。各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 UGT1A1*28和UGT1A1*6多态性分布基本一致,UGT1A1*28突变型可以使应用含伊立替康化疗患者发生3级以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UGT1A1*6突变型可增加3级以上腹泻的发生风险。因此,UGT1A1基因型的检测对伊立替康相关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在临床用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A1298C多态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5′-UTR(28bp)、3′-UTR(6bp)多态与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87例,其中新辅助化疗61例,晚期姑息化疗26例。分别接受CAF、AT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MTHFR和TS基因型。结果:87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9.0%。39例接受CAF方案化疗患者有效率为61.5%,48例接受AT方案化疗患者的有效率为75.0%。MTHFR C677T T/T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87.5%)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52.4%),χ^2=6.24,P=0.01。CAF方案化疗组患者中,MTHFR C677T T/T、T/C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90.0%、68.8%)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30.8%),χ^2=8.74,P=0.011。61例新辅助化疗患者,MTHFR C677TT/T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病理反应率(83.3%)显著高于C/C基因患者(35.7%),χ^2=7.619,P=0.006。TS6bp-6/-6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病理反应率(80.8%)显著高于-6/+6基因患者(46.7%),χ^2=6.911,P=0.009。接受AT方案化疗的患者中TS-6/-6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病理反应率(92.9%)显著高于-6/+6基因型患者(45.5%),χ^2=6.866,P=0.009。结论:MTHFR C677T和TS6bp基因多态性对指导乳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胸营酸合成酶(TS)基因的5’-UTR28bp核苷酸片段重复多态和3’-UTR1494修饰处存在的6bp核苷酸片段缺失或插入多态与应用以氟尿嘧啶(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74例,所有患者使用以5-Fu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PCR—DHPLC技术检测TS5’-UTR1R28bp及3’-UTR6bp基因型:结果:(1)74例胃癌患者的TS5’-UTR28bp31t/3R、2R/2R+21t/3R基因型分别为21.6%(16/74)和78.4%(58/74),而相应的化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3%(1/16)和36.2%(21/58),3R/3R组的化疗疗效比2R/2R+2R/31/绀低(X^2=4.05,P〈0.05);(2)74例胃癌患者的TS3’-UTR+/+6bp、+/-6bp、-/-6bp基因型分别为5.4%(4/74)、52.7%(39/74)和41.9%(31/74),相应各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0(0/4)、25.6%(10/39)和41.9%(13/31),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之间无相天性(P=0.076)。结论:TS5’-UTR28bp多态性与5-FU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检测有助于指导晚期胃癌选择5-FU化疗,而TS3’-UTR多态性与5-FU疗效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黄芩甙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芩甙对C6胶质瘤细胞致凋亡作用及其方式。[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芩甙溶液处理C6胶质瘤细胞,MTT法观察增殖抑制,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用药后细胞DNA断裂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定量观察C6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经1.0mg/ml、2.0mg/ml、4.0mg/ml、8.0mg/ml黄芩甙溶液处理12h的C6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1.0mg/ml、2.0mg/ml、4.0mg/ml、8.0mg/ml黄芩甙溶液均可以使C6细胞显示明显凋亡征象、DNA断裂现象,并有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甙溶液在体外能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是一种具有抗胶质瘤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在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PSC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PSCA—mAb)对PC-3M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PSCA在PC-3M的表达;以O~1.0/tg/mL浓度的PSCA—mAb作用PC-3M细胞0~96h,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四甲基噻唑氮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P&3M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变化。结果:PSCA在PC-3M细胞膜和细胞质呈阳性表达;0.1/μg/mLPSCA—mAb作用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1.3±2.2)%,0.2/μg/mL为(27.5±3.4)%,0.4/μg/mL为(39.4±5.8)%,0.6μg/mL为(47.7±7.4)%,0.8μg/mL为(69.3±8.2)%,l.0〉g/mL为(70.8±9.3)%,细胞凋亡率为0.1/μg/mL为(8.7±1.4)%,0.2μg/mL为(12.3±2.8)%,0.4μg/mL为(21.6±3.2)%,0.6〉g/mL为(33.6±4.9)%,0.8g/mL为(41.4土5.8)%,1.0μg/mL为(42.3土6.1)%,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P均〈0.01;PSCA-mAb作用PC-3M细胞24h的生长抑制率为(47.8士6.4)%,48h为(59.4±7.3)%,72h为(70.3±7.9)%,96h为(71.1±9.0)%,细胞凋亡率24h为(33.6±4.3)%,48h为(36.3±5.1)%,72h为(42.7±5.7)%,96h为(43.4±6.3)%,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P均〈O.01。MTT及FCM分析结果表明,PSCA-mAb在0.6μg/mL作用72h时,细胞生长抑审l率为(71.5±6.2)%,凋亡率为(44.4±5.5)%,均达到最大。结论:PSCA在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M细胞呈阳性表达;PSCA-mAb能够时间一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C一3M生长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2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至DT40Gy/20次/4周后改为1.5Gy/次,2次/日,行10次,总剂量DT70Gy/6周。结果:1、2、3年局控率为70.8%、62.5%、58.3%;1、2.3年生存率为79.1%、54.2%、41.6%。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减轻正常组织损伤,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 6,CDC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基因扩增、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1-01-2013-03-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进行HER2/neuFISH检测的原发性乳腺癌蜡块标本120例和2005~01-01-2005-04-30有临床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标本195例,并选取同期30例乳腺小叶增生病例作为良性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癌组织中CDC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ER2/neu基因扩增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120例IDc-NOs标本中,CDC6阴性表达25例(20.8%),阳性表达95例(79.2%);CDC6阴性表达组HER2/neu基因扩增12例(48.0%),CDC6阳性表达组HER2/neu基因扩增74例(77.9%)。CDC6表达与HER2/neu基因扩增呈明显正相关,r=0.242,P=0.008。乳腺癌组织中cDC6阳性表达率为77.4%(151/195),明显高于乳腺小叶增生组织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2,P=0.040。CDC6表达与肿瘤大小(P=0.025)、组织学分级(P=0.021)、pT-NM分期(P=0.023)、HER2/neu表达水平(P=0.022)和Ki-67表达水平(P=0.003)均呈正相关。CDC6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cumulative 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时间呈负相关,P=0.020。结论:CDC6是与HER2/neu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正相关的蛋白,其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有关,并且提示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体外加HDR腔内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铀  王捷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4):245-248
1992年5月~1994年12月体外放疗50~60Gy/5~6周加高剂量率(HDR)腔内放疗10~15Gy/4~6;k/5~9天,2.5Gy/次,Bid治疗食管鳞癌56例(综合组),与同期单纯体外放疗60~70Gy/6.5~7周52例(对照组)比较。综合组1、2年生存率和2年局控率分别为76.8%、51.8%和6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3%、28.8%和32.6%。食管X线片示病变长度≤7cm和无食管轴向异常者,综合组3年生存率分别42.3%和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和14.3%。综合组食管瘘发生率为3.6%,晚期食管良性狭窄率为7.4%。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恶性肿瘤相对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天津市主要恶性肿瘤男/女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食管13.24/13.81;胃23.97/15.70,结肠34.66/27.91;直肠,直肠乙状结肠接合和肛门28.61/28.69;肝脏和肝内胆管6.33/6.70,气管,支气管和肺13.08/12.04,女性乳腺60.64,子宫颈45.79;膀胱49.20/26.46。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开封县1988~2005年胃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开封县居民胃癌死亡率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县1988~2005年胃癌死亡登记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5年开封县男、女性胃癌的年均死亡率分别为11.79/10万、6.81/10万,中国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分别为8.42/10万、3.66/10万,世界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分别为14.68/10万、6.17/10万。1988~2005年胃癌死亡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结论]要完善恶性肿瘤监测系统,系统开展胃癌的防治对策研究,以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胸苷酸合成酶(TS3’-UTR)多态与5-FU为基础化疗方案及晚期胃癌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73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5-FU为基础化疗方案(FOLFOX,FP和DCF方案)化疗。在化疗前获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PCR—RELP检测基因型。在2个基因中共检测了9种遗传多态。173例中检测了MTHFR(C677T、A1298C)和TS(3'-TUR)多态。结果所有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35.8%。DCF方案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P和FOLFOX方案(55.8% vs 27.1%,31.1%;P=0.006)。MTHFRC677TT/T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73.3%vs28.0%;P=0.000)。在MTHFRA1298C中,A/A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C/C和A/C基因型(41.8%vs21.6%,P=0.011)。在TS 3'-UTR中,-6/-6bp和-6/+6bp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6/+6bp基因型(40.3%vs17.6%,P=0.014)。FOLFOX和FP方案中,MTHFR C677T T/T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08;P=0.000),但在DCF方案中没有发现差异。在MTHFRC/T和C/C基因型中,DCF方案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P和FOLFOX方案(P=0.000)。MTHFR C677T T/T基因型患者的Ⅲ~Ⅳ度呕吐(66.7%)和口腔炎(30.0%)发生率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41.3%,9.8%;P=0.011,0.003)。MTHFRA1298CA/A基因型患者的Ⅲ~Ⅳ°度口腔炎(17.2%)和腹泻(13.9%)发生率同样显著高于A/C和C/C基因(3.9%,2.0%;P=0.025,0.026)。TS 3^+-UTR的不同多态之间没有发现毒性差异。结论检测外周血白细胞DNA中的MTHFR和TS基因多态能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化疗相关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