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增高。本文旨在比较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转移率和死亡率。回顾性调查2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均已切除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和56例匹配的对照组患者。根据每患者情况确定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杨健  谢文贤  曾柯 《海南医学》2022,(1):108-112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MGLS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引起男性性交困难和前尿道狭窄,甚至可演变成阴茎鳞状细胞癌(PSCC).虽然发病原因众多,但是长期的尿液浸蚀而引起包皮、龟头慢性炎症是最核心的病理机制.对于早期MGLSc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尿道狭窄、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应进行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D13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的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分析CD133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CD133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与CD133表达水平有关;临床分期Ⅲ~Ⅳ和CD133高表达是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且CD133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特征 ,探讨hTRT在肿瘤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 6 8例肿瘤中hTRT表达率为 75 % (5 1/ 6 8) ,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皮肤 15 .38% (4 / 2 6 )。在鳞状细胞癌的不同分化中hTRT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发现 3种hTRT表达模式 :膜型、核型和浆型。鳞状细胞癌中以膜型为主 ,阳性细胞多分布在癌巢周围 ;提示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常见hTRT表达。hTRT在肿瘤中呈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联合β射线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零反应检验进行数据统计。评价皮肤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联合β射线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疗效。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切除联合β射线治疗,其中治愈26例,治愈率为68.42%;有效12例,有效率为31.58%。在有效12例患者中,5例进行过第2次β射线治疗,5例在1年内均有效;7例未进行第2次β射线治疗,复发4例,未进行第2疗程β射线治疗的复发率为57.14%,是否进行第2疗程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复发率为10.53%。血清SCCA和CYFRA21-1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对β射线较敏感,不失为当前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的方法。3个月后再次β射线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SCCA和CYFRA21-1可以观察β射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应用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12C6+束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评价高线性能量传递在临床治疗的应用.方法 15例经病理证实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80~100 meV/U12C6+重离子束分别给予总剂量43.5~120.6 Gy/5~13次照射,相对生物效应(RBE)等于3.结果 12例患者3月后病变完全消失,达临床治愈(CR);2例缩小75%,达临床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达100%(1例中途终止照射).治疗中及治疗后照射野皮肤无破溃等放射性损伤.结论 12C6+重离子束具有治疗精度高,疗程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Bowen病(BD),也称表皮内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有发展成侵袭性肿瘤危险的皮肤恶性肿瘤。目的:报道一系列采用莫氏显微手术(M M S)治疗的患者。方法:对1993-2002年间澳大利亚皮肤和肿瘤基金会在册的行M M S治疗的所有BD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了270例患者,大部分(93.4%)皮损发生于头部和颈部。50.7%患者为复发的肿瘤。20%患者最初误诊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无1例侵袭神经。95例患者行M M S治疗后随访5年,其中6例复发(6.3%)。结论:M M S治疗BD5年复发率低强调了皮损边缘控制切除的重要性,尤其在头颈部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法国CivilsdeLyon医院Euvrard博士等人的研究证实,对于已患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肾移植接受者而言,接受西罗莫司取代钙调磷酸酶治疗具有抗肿瘤效应。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2012年7月26日在线版。这一多中心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指定服用钙调磷酸酶且至少患有一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器官移植接受者服用西罗莫司作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代替品(64例患者)或继续初始方法治疗(56例患者)。西罗莫司组患者的无皮肤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和破坏性肿瘤,局部扩散或转移可以引起死亡。作者报道1例患者的鼻部的巨大鳞状细胞癌及脑部扩散,并讨论了这个扩散所引起的主要危害因素。观察:1例45岁的男性鼻部巨大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后,切除了肿瘤。组织学检查为一个分化良好的肿瘤,围绕神经至少有6m m宽受累。最初切除肿瘤后眼眶边缘首先复发,切除病变后露出眶下神经受累。患者化疗的同时,第二次发生复发,引起眼肌麻痹和视力丧失,且左侧眶尖、海绵状静脉窦和颞页受累。患者死于癫痫发作。讨论:头部皮肤鳞状细胞癌脑扩散很少见。它沿解剖学途径发展,尤其…  相似文献   

10.
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发生于白种人日光暴露部位皮肤的恶性肿瘤,很少发生于涉及其他致病因素的下肢。目的:旨在确定G oi nia地区人群发生于下肢的鳞状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1995—1999年间Goi s人群中有癌症记录的43例下肢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被纳入该项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发性原发子宫颈浸润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而并发鳞状细胞癌和透明细胞腺癌的病例则更为罕见。病例:本文报道1例因接触性出血而就诊44岁女性患者。该患者子宫颈前唇有2.0cm突起肿块,术前病理诊断仅为外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基于该患者属于子宫颈癌1B期的诊断,对其施行根除性子宫切除术。术后组织学病理检查发现该患者宫颈口区同时有透明性细胞腺癌。在鳞状细胞癌组织内检出人乳头瘤病毒(H PV)18,但在透明细胞腺癌的细胞内未检出H PV。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鳞状细胞癌和透明细胞腺癌与H PV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子宫颈并发浸润性鳞状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80例术前无放、化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的ALDH1表达情况。结果根据Q评分(quick score),按Q>120为高表达的标准,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25例高表达ALDH1,高表达率为31.25%。研究显示ALD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均>0.05),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ALDH1高表达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ALDH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ALDH1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 21.4%)、颊部5例(5/28, 17.9%)、腭部4例(4/28, 14.3%)、口咽部2例(2/28, 7.1%)。患者多为中晚期, 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及10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中的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Cyclin D1、pRb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ders分级为Ⅲ~Ⅳ级、有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Ⅱ级者(P<0.05),Cyclin D1、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16蛋白阳性表达与Cyclin D1、pRb蛋白呈负相关;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pRb蛋白呈正相关。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是p16蛋白、Cyclin D1、pRb蛋白异常表达的结果。故认为可通过对三种指标进行检测来评估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背景:Tenascin-C(Tn-C)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低水平表达,而在各种肿瘤中则有高表达。截至目前,还没有关于Tn-C各种亚型在鳞状细胞癌(SCC)和日光性角化病(AK)的早期皮损中m R 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研究。目的:评价皮肤鳞状细胞发育不良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T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进行初步判断,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72例患者其活检前1个月内的液基细胞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液基细胞学标本中,结果回报为出血过多建议出血减退后复查的有1例(1.4%),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1例(1.4%),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4例(19.4%),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病变(ASC-H)14例(19.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例(8.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例(16.7%),鳞状细胞癌(SCC)24例(33.3%)。结论液基细胞学在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直接诊断方面尚有待改进。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仔细认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痛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时高发的地区(河南豫北地区)2种肿瘤患者血清中相关蛋白的改变,筛选与2种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MB-WC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MS)仪及配套软件对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4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7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50例对照人群的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谱分析.结果: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组中有4种共同差异蛋白且表达下调,质荷比为M1 865.58、M2 104.84、M4 070.93、M4 209.83;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组中有5种共同差异蛋白,质荷比为M2 660.10、M4 209.83、M2 862.82的3个蛋白表达下调,质荷比为M1 349.67、M1 740.76的2个蛋白表达上调;在人乳头瘤病毒(HPV)16(+)食管鳞状细胞癌与HPV(-)食管鳞状细胞癌组中有16种差异蛋白.且质荷比M4 209.83的蛋白为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HPV16(+)/HPV(-)食管鳞状细胞癌组共同的差异蛋白.结论: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有相同的蛋白改变,提示在2者同时高发的地区2种肿瘤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M4 290.83可能为HPV16引起的靶蛋白,并且参与了2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Kaposi肉瘤与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感染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的差异.方法 用巢式PCR分别扩增30例鳞状细胞癌和30例Kaposi肉瘤组织皮损中的HHV-8 DNA.结果 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有5份为阳性(16.7%),30例Kaposi肉瘤组织有28份为阳性(93.3%).结论 鳞状细胞癌感染HHV-8的阳性率较低,但并不除外HHV-8为新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腺样鳞状细胞癌是鳞癌中少见的一种亚型。组织病理学上以棘层松解和假腺管形态为特征。作者对21例腺样鳞状细胞癌(眼睑15例和眶周6例)的临床病理进行了研究,以企证实该肿瘤在眼附属器的发生;评价其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强调腺样鳞状细胞癌与恶性前及其他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21例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46.5岁(43~85岁)。15例为眼睑损害、1例在外眦部、5例在眉部,从发病到诊断的间隔时间为3周~6年。腺样鳞状细胞癌为结节状团块,有或无中心溃疡,有些伴有疼痛和出血,约2~35mm大小(平均6 mm)。临床印象常为基底细胞瘤、霰粒肿、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20.
李雅芬  赵盼  项晶晶  陈洵礼  俞小红  沈斌  苏明 《浙江医学》2007,29(12):1299-1300
鲍温病(Bowen’s disease,BD)是一种表皮内鳞状细胞癌,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现对我院收治的16例B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