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禾青  刘爱连  丰鑫  张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184-1184,1190
胃血管球瘤临床少见,笔者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28岁。上腹隐痛1年,加重1个月。无贫血,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见一半球形隆起,大小约3.0cm×3.0cm,表面光滑,充血,质硬。诊断:胃窦粘膜下肿物,间质瘤可能性大。CT表现:胃后壁边界清楚的球形肿块,平扫CT值约50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斑点状强化(图2),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范围增大,强化程度稍减低(图3)。CT诊断:胃后壁富血供良性病变。手术所见:肿物位于胃窦粘膜下大弯侧,约3.0cm×3·0cm大小,质韧,光滑,有搏动。免疫组化染色:Actin( )、C…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消瘦1年,伴上腹部不适、暖气半年.胃镜示:胃底、胃体胃角黏膜不规则粗大、僵硬、表面糜烂,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大小不等结节样隆起.病理诊断:胃体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内大量淋巴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正>病人,男,57岁。间断腹胀腹痛2个月。胃镜示胃窦部见2 cm×1.5 cm大小浅表溃疡,触之易出血。病理报告:黏膜重度慢性炎,另见少许异型细胞,不除外低分化腺癌。术中发现胃窦大弯侧见一大小约2.5 cm×2 cm边缘稍隆起的浅表溃疡。大小弯侧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肉眼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1个月余前餐后出现上腹坠胀感,可自行缓解,空腹时减轻。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反酸嗳气、无呕血及黑便。胃镜示:胃窦体交界大弯侧见一圆形隆起肿物,周围黏膜光滑,中央凹陷,表面溃疡,见一血痂附着。腹部CT示胃体大弯侧胃壁内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大小约4.4 cm×4.1 cm。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0余天收入院。消化道钡餐检查贲门钡剂通过受阻,责门管壁僵硬,粘膜皱袭中断,食道下端略扩张.胃底小弯侧示充盈缺损。胃窦大弯侧亦见充盈缺损,壁僵硬。诊断:责门癌侵入胃底小奇及胃体大弯,胃体大奇侧淋巴结转移不能排除(图1,2)。胃纤维镜检查结果:贲门腺癌。手术与病理:行全胃切除,食道与空肠吻合。病理:贲门处有一大小的6X10X12cm$样肿物偏向小弯侧。幽门前区有一大小约2X5X7cm。溃疡型肿物,偏向大弯例,两肿物之间相隔scm,粘膜未见异常。镜检:贲门区肿物癌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核大深…  相似文献   

6.
胃多发性上皮样恶性间质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6岁,因上腹痛,食欲减退,黑便半年入院。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部溃疡,2次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粘膜组织慢性炎伴坏死。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胃平滑肌瘤。手术行胃次全切除送检。巨检:胃次全切除标本,大弯长17cm,小弯长8cm,在粘膜下及胃壁内散在分布5个椭圆形肿块,肿块长径1cm~4.5cm,切面灰白色,质细嫩;  相似文献   

7.
患者中年男性,远洋船员。因上腹部胀痛,纳差半年,餐后疼痛为主,于2004年9月来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一息肉样肿物,3cm×2cm×1.6cm,少蒂,肿物表面充血糜烂,幽门螺杆菌++++,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分化管状腺癌。入院后术前行内镜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身体其它器官有肿瘤性病灶,逐行胃大部及十二指肠球部肿物切除术。取材所见:切除胃大部下部及十二指肠标本一件,大弯长16cm,小弯长10cm,十二指肠2cm,胃窦部粘膜呈鹅卵石样排列,于十二指肠球后小弯侧见一椭圆形肿物,大小3cm×2.6cm×2cm,蒂长0.4cm,蒂径0.3cm,肿物游离端粘膜充…  相似文献   

8.
胃结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舟 《人民军医》2005,48(11):680-680
1病例报告例1男性,24岁。因反复腹痛1年,加重伴呕血、黑便4h入院。查体:体温37.4℃,血压13/6kPa,贫血貌。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胃镜示胃窦靠近胃体大弯侧见1.5cm×1.5cm隆起型肿物,肿物表面可见0.7cm×0.5cm凹陷性溃疡,上附污秽苔状物及血痂。初步诊断为:(1)胃溃疡;(2)胃窦肿瘤。病理活检示胃窦部急性出血并亚急性炎性变。经止血、扩容、输血、抑酸护胃等非手术治疗,仍反复呕血、黑便。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示胃网膜右动脉中段出血。急诊开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清亮渗液,肝、脾与膈肌粘连,胃窦大弯侧可触及4cm×4cm结节,充血水肿,胃大、小…  相似文献   

9.
胃结核较为少见,国内文献有散在报告。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5岁,患肺结核十多年,间断抗痨治疗,1984-O2开始有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明显,在外院做钡餐造影发现胃体小弯侧局限性较表浅之充盈缺损,范围约2cm(见附图)。疑为胃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小弯侧有约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疼痛10个月,呕血,黑便7d就诊。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B超:胆囊未显示,胆囊区见一约3.0cm×0.5cm半月形强回声光带,其后有声影。纤维胃镜检查:幽门口粘膜隆起,糜烂,狭窄。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一约1.0cm×1.0cm溃疡。病理报告:表浅性胃炎。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幽门梗阻。入院第6天复查胃镜,见幽门口被一黑绿色硬物阻塞,触之不动,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3个月,头昏、乏力并间歇性柏油样便2个月就诊。体检:慢性病害,精神差,重度贫血貌。腹部手软,肝脾末初及,全腹未们及包块,剑突下正中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sog/t,大便隐血料十)。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见O.3~0.5cm半球形息肉5颗,表面光滑,色泽较正常粘膜透明。胃窦及胃角粘膜见弥漫性半球形隆起,胃角处形似葡萄串样改变,色泽光亮透明,最小的如黄豆大,最大的约1.0cmXI.0cmX0.4cm。龚腔明显变窄,胃体及胃底粘膜见散在性凸起,有的呈年球形,有的似蘑菇状。蘑菇…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6 4岁。上腹胀 2年余 ,进食后加重伴纳差1个月余。体检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餐示 :胃体、窦交界大弯侧见一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 ,黏膜受压 ,诊断为胃平滑肌瘤。胃镜示 :胃体、窦交界大弯侧后壁可见黏膜呈半球状外压性隆起 ,质软 ,表面光滑 ,颜色正常。诊断 :胃体、窦交界外压性隆起 ,性质待定。CT所见 :口服产气粉 8g后平扫 ,见胃体、窦交界处后壁有一半圆形低密度影 ,向腔外突起 ,边缘清晰、光滑 ,密度均匀 ,周围胃壁无增厚 ,CT值为 - 93~ - 10 5HU ,大小约3 6cm× 2 1cm× 4 5cm (图 1)。诊断 :胃脂肪瘤。图 1…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82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7年"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1.胃占位(癌不能排除)(图1,2); 2.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示(高位胃体)腺癌(图3,4);而行胃早癌ESD术,术后病理示:(高位胃体)浅表隆起型中分化管状腺癌,肿瘤细胞间富于淋巴细胞,切面积约0. 8cm×0. 4cm,侵及粘膜下层,肿瘤最前沿距粘膜肌层下缘深度约0. 3cm。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示:1)左肾上极富血供病灶,考虑肾癌  相似文献   

14.
胃壁内迷走胰腺一般认为是一种罕见病,国内曾报道8例。我们自1975~1978年遇到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特报告如下: 例1 男,25岁。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1年,近半年来隐痛为持续性,伴有腹胀、恶心。体格检查除剑突下有轻度压痛外,余无特殊。化验检查正常。 胃肠造影:于胃窦部大弯侧可见一边缘光滑的约1.5×2cm的圆形充盈缺损,基底宽,不移动,内无龛影,周围粘膜正常。诊断为胃良性肿瘤,腺性息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35岁。患者于17天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时无纳差、厌食、体重减轻、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查血常规:白细胞10.79×106/L,红细胞计数5.17×1012/L,血红蛋白64g/L,血小板计数631×109/L;电子胃镜示胃体:大弯侧见一枚直径约2.5cm的粘膜隆起,蠕动正常,粘膜轻度红白相间,分泌物少。提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2)胃体粘膜隆起。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1)胃肿瘤;2)贫血待查"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6.
胃良性肿瘤较少见,约占胃肿瘤的2%—5%。胃良性肿瘤中以胃患肉最常见,我院经手术、病理、X线检查证实胃息肉24例。X线检查结果:正确诊断20例,漏诊1例(位于胃底贲门部),误诊3例(误诊为息肉型胃癌2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1例)。本文重点讨论胃息肉的X线诊断与并存病等问题。 临床资料 年龄:19—68岁,平均48岁,性别:男14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一例胃血管瘤,84岁女性,上消化道双对比检查,发现胃体大弯有一5 cm 大小的肿块,伴有堆聚的圆形钙化影,于5年前胸片上就存在。大体病理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血管瘤伴静脉石。作者回顾Lammers 1893年首次报告胃血管瘤,第  相似文献   

18.
腺鳞癌多位于幽门窦部,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者则属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男性,52岁,纳差,消瘦,上腹灼痛半年,呕吐一周,于1982年3月27日入院,胃镜检查示球部前壁稍隆起,表面轻度糜烂,幽门变形。病理活检为球部慢性炎  相似文献   

19.
临床病例 例1 男,57岁。因右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7个月住院。既往无明确肝胆系统病史。查体无有关阳性体征。血沉每小时20mm,肝功能试验轻度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64阳性,葡萄糖耐量试验轻度增高。胆囊B超检查(图1):胆囊3.0×4.8cm壁厚0.6cm,胆囊腔内见到约1.1×1.4cm乳头状回声 的多叶状暗乳黄色质软的新生物,肝脏呈小结节性肝硬变。病理诊断:(1)胆囊腺瘤;(2)慢性胆囊炎;(3)肝炎后肝硬变。 例2 男,30岁。因右上腹绞痛伴肩部放射痛、恶心呕吐、低热半个月入院。既往无明确肝胆系统病史。体检除胆囊区深压痛外无异常体征。B超检查显示胆囊颈1.0cm的结石嵌顿,胆囊底部有一光团。1984年7月21日行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见胆囊粘膜呈地毯状,体部突出一乳头状新生物,约0.0×0.7cm。最后诊断:(1)胆囊腺瘤;(2)慢性胆囊炎;(3)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65岁。结肠癌术后1年,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规行上腹部CT检查时发现在十二指肠充盈对比剂的情况下,球部见一大小约1.4cm×1.6cm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CT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富血供良性占位病变(图1~3)。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见一1.8cm×1.2cm广基息肉样病变,黏膜光滑(图4)。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讨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性病变较为少见,其中常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