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心与脾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虽然与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其病机来看,脾胃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提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宋静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449-45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治疗中,多重于养阴清热,然而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多痰湿素盛,很大一部分患者虽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用西药控制血糖基本正常,但仍有神疲乏力,口淡无味,舌边胖大,边有齿痕等脾虚之证,这都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诊治消渴病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的论述,之后,历代医家大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才逐渐突破传统的阴虚燥热之说,对其病因病机,提出“气虚致消”“脾虚致消”“瘀血致消”“肝郁气滞”“痰浊阻络”“毒邪伤络”等一些较之以往不同的学说,其中有尤以“脾虚致消”在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纳。本文参阅古代中医典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从脾胃入手组成的中药方剂戊己方对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给予戊己方,同时与一定数量的不用中药的患者进行对照,然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空腹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戊己方组在症状积分、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戊己方对糖尿病有良好效果,从脾胃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可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在古代被称为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分别表现为上消多饮、中消多食、下消多尿,同时可见消瘦等等。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治疗提早介入导致目前消渴病患者的证与古代有了一定的变化。临床可见,90%的多年消渴病患者的大便失调,其中便秘者居多。笔者发现,临床上面通过从二便论治可以有助于患者血糖的稳定和脾胃功能的恢复。下面简单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体质是人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个体特性,它反映在正常生理中的个体差异、病理变化中的特异演变、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着"禀受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基本规律。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胚胎,就形成了体质在形态方面的雏形。体质雏形一旦构成,内而脏腑经络,外而四肢百骸,只有源源不断地得到后天脾胃化生精微的供养和补充,才能逐渐发展为皮坚肉满、血脉和调的健壮体质,故中医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脾胃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脾胃病治疗之我见甘淑琴(河南省第五建筑公司职工医院,450004)主题词脾胃病/中医病机,脾胃病/中医药疗法近年来,随着脾胃学说的发展,其治法门类越来越多,越分越细,我认为在脾胃病的治疗上,以调治脾胃本身和调他脏以治脾胃,是治疗脾胃病的两大法则,二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脾胃论治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一定数量的不同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戊己方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糖变化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及血糖变化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98.5%,对照组分别为80.0%,84.6%,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症状积分改善以及血糖变化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论治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论脾胃为枢是机体内在平衡的调衡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探讨了脾胃为枢对五脏气机升降的调衡作用,说明脾胃为枢是机体内在平衡的重要调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高脂高热量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减少的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呈井喷式增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第10版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20~79岁的成年人中,共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的糖尿病总人数约为1.41亿,位居全球第一。依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1],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但是,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与冠心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冠心病从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四方面探讨了与脾胃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调节方法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与心气,而且与脾胃也密切相关。进而提出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应时时顾及脾胃的调理。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国家级名中医李学铭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的经验与特色。脾为后天之本,居中属土,运化一身之水谷精微,与慢性肾炎的发生关系密切,若脾失健运,则运化失司,水液内停,气机失常,出现纳呆、便溏、浮肿、尿浊等,临证当顾护脾胃。文章阐述脾胃学说在慢性肾炎发生中扮演的作用,从健脾利水、补脾益肺、温补脾肾、健脾和胃等方面,针对不同证型,分别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并指出,临床切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务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可归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在常规通用的从肝论治之外,亦不可忽视从脾胃论治抑郁症的思路。脾胃主受纳运化,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抑郁症病机与脾胃虚弱、脾胃湿困所致的脾失健运,以及与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失养;水液代谢异常,聚湿凝痰;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气滞血瘀,浊邪上扰,虚、痰、瘀、滞相兼,发为抑郁。从脾胃论治抑郁症需以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为要,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枢机重建,情志条畅。  相似文献   

16.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付子元 《中外医疗》2009,28(13):77-77
冠心病属中医惊悸和怔忡范畴。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相似文献   

18.
试从络病理论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位在络脉,属于络病范畴。并着重从络病理论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阐释,提出通络法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浅淡消渴病与脾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病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功能所致。在治疗上则以健脾益气,顾护生化之本以达到康复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多遵循肺燥、胃热、肾虚,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本文提出从肝论治的观点,认为肝疏泄功能正常与否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交感神经兴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是肝气郁结引发糖尿病的病理学基础,肝郁气滞血瘀所致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是糖尿病诸多血管并发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