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化钼靶X 线摄影不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收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数字化钼靶X 线摄影影像学资料.结果10 例为局灶致密结节影,8 例钼靶X 线征象仅表现为簇状沙粒样钙化影,无明显肿块,6 例钼靶X 线表现为乳腺腺体局部结构扭曲变形,4 例钼靶X 线征象为局部星芒征像,2 例钼靶X 线征象无明确肿块及钙化征像显示.结论 局灶致密结节影、局部结构紊乱、簇样钙化、局部星芒征像为不典型乳腺癌重要的X 线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数字钼靶片X线表现。结果X线显示肿块98例,占77.78%,恶性钙化71例,占56.34%,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20例,占15.87%,皮肤改变39例,占30.95%,异常血管影32例,占25.40%,导管征11例,占8.73%。结论乳腺癌的X线片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数字钼靶X线片的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高清晰度钼靶X线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将100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X线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77例,占77%;乳腺实质扭曲变形23例,占23%;局限性密度增高16例,占16%;弥漫性密度增高5例,占5%;钙化40例,占40%;皮肤和乳头的改变39例,占39%;非对称性血管增粗32例,占32%;腋下淋巴结肿大22例,占22%。结论乳腺癌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高清晰度钼靶的应用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85例行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结果 85例乳腺癌患者中,50例乳腺钼靶X线表现为毛刺状、分叶状肿物,其中23例出现典型恶性钙化,10例出现厚皮征及漏斗征;21例仅表现有无定型钙化;5例表现为局部结构扭曲;另有9例未示明确肿块,表现为局限性腺体密度增高,其中4例伴有结构扭曲,结合临床触诊明确诊断,其余5例结合细胞学活检明确诊断.结论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合临床体检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癌钼靶X线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琍 《齐鲁医学杂志》2002,17(3):195-196,20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钼靶X线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复读78例早期乳癌(临床T0期14例,T1期64例)钼靶摄片,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78例早期乳癌中,表现为肿块影52例,肿块并泥沙样成簇细小钙化17例,无肿块影而仅表现为成簇细小钙化的隐匿性乳癌4例,非对称性的局限性密度增高3例,乳腺结构扭曲2例,诊断符合率92.31%。结论:成簇细小钙化及泥沙样钙化在早期乳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于肿块界限较清但无包膜、非对称性的局部密度增高及乳腺结构扭曲者,应及时活检排除早期乳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主要征象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病例的钼靶X线主要征象,探讨其主要X线特点。结果 X线表现为肿块的55例(68.6%),微钙化39例(48.7%)。肿块伴钙化2l例(26.3%),仅见微钙化9例(1l%),结构扭曲伴微钙化5例,局灶性致密影伴钙化4例,仅表现为结构扭曲4例。结论乳腺癌的钼靶主要X线征象具有特征性改变,认识其主要征象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艾勇  熊艾平  文黎 《中原医刊》2014,(24):37-38
目的:明确乳腺癌的钼靶摄影征象,评价钼靶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钼靶 X 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乳腺癌的钼靶 X 线征像,局限性肿块25例,恶性钙化9例,局部浸润1例。结论数字化钼靶乳腺摄影显示乳腺癌的征象更加清晰,对乳腺癌早期诊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世孝  任小风  贾敏 《吉林医学》2014,(8):1651-1653
目的:探讨钼靶X线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1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评价钼靶X线对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结果:1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临床触及肿块者10例,未触及肿块者7例。影像表现为恶性钙化8例,结构扭曲5例,小片状高密度影4例。钼靶X线诊断准确14例(82.4%);误诊2例,占11.8%;漏诊1例,5.8%。结论:钼靶X线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较高,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查体更能有效防止漏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计算机放射摄影(CR)乳腺钼靶摄影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CR乳腺钼靶摄影的乳腺癌26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13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原位癌6例.其中4例呈小结节影,10例呈肿块伴有毛刺样或分叶状改变,4例仅有钙化,5例局部结构扭曲紊乱,单纯沙粒样成簇钙化3例,结构扭曲紊乱伴钙化2例,2例局限性小片状密度增高.结论 CR乳腺钼靶摄影成像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表现,以进一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影像学资料和数据.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多样,最常出现的征象是肿块71例(93.4%),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恶性钙化46例(60.5%),肿块同时伴钙化者42例(55.3%),表现为结构扭曲者浸润性导管癌的3.9%.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肿块、钙化、和结构扭曲.  相似文献   

11.
乳腺病变钼靶X线误诊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文亭  杜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18-119
目的 探讨乳腺疾病钼靶X线误诊的常见原因,尽量避免误、漏诊现象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3年3月~2010年6月我院行钼靶x线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而临床病理检查为乳癌的23例病例及钼靶检查为恶性病变而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最终经上级医院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的3例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为女性,致密性腺体,年龄33~56岁。结果 14例小叶浸润癌误诊为小叶增生,表现为一侧乳腺小叶不对称性致密,结构紊乱;9例导管原位癌误诊为腺体囊性增生,表现为局限性腺体结构紊乱、致密,无明显钙化灶存在;2例钼靶X线提示小叶原位癌,病理误诊增生性病变,表现为微小肿块,周边有透亮水肿带;1例乳头状腺癌,病理误诊为内生乳头状瘤,表现为浅分叶肿块,周边明显透亮水肿带形成。结论 乳腺疾病的误漏诊时有发生,危害严重,其良、恶性肿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钼靶X线征象及体征,密切结合临床体检与钼靶X线征象综合分析,可明显减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王燕燕  徐腾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37-2139
目的:比较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计算机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和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对74例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计算机X线钼靶摄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对二者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病灶检出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1例乳腺癌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上的检出率为98.59%,其中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7.32%,误诊率为11.27%,漏诊率为1.41%。70例乳腺恶性肿瘤在计算机X线钼靶检查通过直接与间接征象诊断检出率为95.71%,其中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4.29%、误诊率为11.42%、漏诊率为4.29%。二者联合应用后74例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3.24%,误诊率为5.41%,漏诊率1.3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检出率高于计算机x线钼靶摄影检查,而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略高于X线钼靶摄影检查,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与鉴别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体抑癌基因(P53)生物学相关性,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重点观察病变肿块、钙化、结构紊乱、局部密度增高等。以病理组织学结果做对照。术后标本测定ER、PR、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钼靶X线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152例浸润性导管癌中,表现为肿块伴毛刺或形态不规则与ER、PR表达关联(χ2=8.108,P〈0.05;χ2=5.571,P〈0.05);有钙化与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χ2=4.851,P〈0.05;χ2=4.579,P〈0.05);乳腺结构紊乱或局部密度增高与ER、P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χ2=5.602,P〈0.05);乳腺结构紊乱或局部密度增高与P53表达有统计学差异(χ2=7.883,P〈0.05)。结论乳腺癌的一些重要钼靶X线征象与ER、PR、P53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全数字化钼铑靶断层摄影系统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特点,提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断层摄影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87例女性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在87例中,小结节38例,小结节并威簇细小钙化20例,成簇细小钙化10例,小致密影8例,局部结构紊乱7例,单支导管扩张4例。结论乳腺断层摄影能清楚显示早期乳腺癌的各种征象,为病灶检出及明确诊断提供很大帮助,减少漏、误诊,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40~60岁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34例,53.1%)。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多见(38例,59.40%)。乳腺癌的直接征象:肿块58例(90.1%),多形性不规则密集钙化18例(28.1%),乳腺结构紊乱4例(6.2%)。间接征象:异常血管20例、厚皮征22例、乳头凹陷12例、漏斗征6例。结论钼靶X线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结合乳腺癌各种X线征象分析,一般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莫燕  杨惠娟 《海南医学》2014,(11):1627-1629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X线钼靶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高频多普勒彩超与X线钼靶及其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0例经病理检验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多普勒彩超的诊断符合人数为119例,占79.3%,误诊人数为17例,占34.0%,漏诊人数为14例,占9.3%;X线钼靶的诊断符合人数为113例,占75.3%,误诊人数为21例,占14.0%,漏诊人数为16例,占10.6%,联合诊断符合人数为147例,占98.0%,误诊人数为2例,占1.3%,漏诊人数为1例,占0.6%。患者肿块、微小钙化、异常血管特征或血流信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病理检出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彩超与X线钼靶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上各具长处,联合两种方法综合判断,有助于提升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BI—RADS Ⅲ~Ⅳ级女性乳腺肿块患者的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种方法在影像学诊断中的特点。结果100例乳腺肿块患者120个病灶。74个为BI—RADSⅢ级,良性57个,占77.03%;恶性17个,占22.97%;46个为BI—RADS Ⅳ级,良性7个,占15.22%,恶性39个,占84.78%。钼靶X线图像以片状致密影、结节状影、肿块影、钙化影以及致密模糊结节影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阳性诊断率为77.5%,正确率为78-3%,误诊率11.7%,漏诊率10.0%;而超声图像主要液性、混合性、实质性、边界清晰或不清等局限性病变为主,其阳性诊断率为91.7%,正确率为75.0%,误诊率14.2%,漏诊率10.8%。而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检查,阳性诊断率为95.8%,正确率92.5%,误诊率4.2%,漏诊率3.3%。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以及准确率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且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联合超声检查可以互补各自的缺点,大大提高BI—RADS Ⅲ~Ⅳ级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提高阳性诊断率.从而避免因漏诊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体检筛查结合钼靶X线与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9例,对其X线、超声征象及其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体检筛查0.34%,钼靶X线68.4%(13/19),高频超声68.4%(13/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两者影像检查的敏感性为100%(19/19),明显优于单一钼靶X线或超声检查(P〈0.05)。②钼靶X线与超声显示乳腺癌的征象有毛刺肿块、微细钙化、肿瘤血管及多种不典型征象。③钼靶X线对微细钙化检出率为47.4%(9/19),高频超声检出率为26.3%(5/19)。钼靶X线检出钙化型乳腺癌比高频超声敏感(P〈0.05)。④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为68.4%(13/19),钼靶X线显示异常血管征为31.6%(6/19)。高频超声检测血流信号明显优于钼靶X线(P〈0.01)。结论:体检筛查是重要的乳癌早期诊断方法,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作用互补,综合两种影像检查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何秀英 《河北医学》2014,(7):1071-1073
目的:观察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摄像在诊断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98例,均先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再进行钼靶摄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结果:98例患者通过病理活检后,确诊为乳腺增生32例、乳腺炎28例、乳腺囊肿15例、乳腺癌13例、乳腺纤维瘤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6.73%,钼靶摄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0.82%,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而乳腺癌及乳腺囊肿检查的准确率对比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钼靶摄像对乳腺恶性病变筛查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8.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1.3%。两组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乳腺疾病进行临床检查时,可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摄像,可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以此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敏感性,降低误诊率,为术前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