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152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血糖值分为正常葡萄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DM)。结果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DM9.9%,IFG12.5%,IGT33.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较高的糖代谢异常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实行首诊血糖负责制,进行常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处于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间的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二者同时存在的状态[1]。笔者以中医中药对26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特点,并探讨血脂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4-11月泸州市区内茜草、大山坪、龙马潭3个社区居民4 000名,从中筛选出糖尿病前期人群1 090名,根据不同血糖状态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n=79)、单纯糖耐量异常(IGT)(n=856)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IFG+IGT)(n=155)3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基线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随访3年后的血糖转归情况、不同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脂对糖尿病前期血糖转归的影响。结果 IFG+IGT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IGT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IFG、I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IF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FG+IGT组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IFG、IGT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随访3年后,1 09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糖耐量395人、IFG 32人、IGT 419人、IFG+IGT 56人、糖尿病188人,3组血糖转归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9,P<0.001);其中IFG、IGT、IFG+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分别为4.2%、5.0%、10.5%。转归为糖尿病的患者基线年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TG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比例均高于转归为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为糖尿病前期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OGTT2 h血糖后,与TG1水平(0.35~0.98 mmol/L)相比,TG4水平(2.08~11.70 mmol/L)的OR(95%CI)为1.285(1.067,2.151),P=0.045。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其中以高TG血症为主;IFG+IGT人群糖尿病的转变率最高;TG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有影响,或可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两者兼有,判断标准IFG为空腹血糖6.1—6.9mmol/L,IG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7.8—11.0mmoL/L。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的IFG切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时的诊断时间点。方法选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初期、病后(14±4)天、30天、60天,检测随机血糖或OGTT试验。结果病后(14±4)天时并发有糖尿病(DM)、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诊断与30天,60天时相近。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后(14±4)天已经无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作为并发DM.IGT.IFG的诊断时间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糖代谢、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探讨不同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功能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60例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空腹血糖并糖耐量减低(IGR)组、正常对照组,检测CysC、β2MG、UAER、Scr、BU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bA1c、hsCRP等指标,统计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糖尿病前期组β2MG、CysC、HbA1c%、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T组、IGR组β2MG、CysC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FG组HOMA-IR显著高于CON组,P〈0.05;hsCRP与FPG、2hPG、HbA1c%、CysC、β2M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餐后血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农村务农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及其血脂水平特点。 方法 选择距离城市中心100公里外某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当地35~70岁务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5个不同糖代谢组别〔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IFG+IGT组、糖尿病(DM)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同时检测血脂即总胆固醇(TC) 、血清甘油三脂(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 共调查成都农村35~70岁务农村民971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12.8%和34.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TG者占45.9%,合并高LDL-c者占30.6%,合并低HDL-c者占9.9%。女性合并高TG者及合并高LDL-c者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高LDL-c者占38.1%,合并高TG者占30.6%,合并高血压者占23.9%,合并低HDL-c者占7.6%。血LDL-c、TG水平在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逐渐增高。糖尿病患者高LDL-c、TG和低HDL-c水平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IFG+IGT人群LDL-c、TG水平也高于NGT组。 结论 成都市农村务农人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也是血糖轻度升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异常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的不同,糖尿病前期又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退(IGT)。WHO关于糖代谢分类标准,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FDR)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306例,其中T2DM患者FDR 535例(FDR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对照者1771例(对照组),检测腰围、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10.
邹海英  杨玉  杨利  吴限  张东光 《中外医疗》2011,30(26):17-17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筛选的120例小儿肥胖症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无肥胖症的健康儿童1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IFG、IGT及D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FBG、2hPBG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肥胖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措施加强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应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64-2466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差异。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7例,根据WHO标准分为IFG组21例,IGT组30例,糖尿病(DM)组36例,记录检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IFG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TC高于IGT组、I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TC低于IF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TG、HDL-C、LDL-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T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比IFG更大,IGT和IFG均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1周后及出院3个月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lc)水平,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异常 (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观察脑卒中各种后遗症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IGT、DM的检出率分别为27.92%、35.72%,出院3个月后分别为24.68%、30.52%,DM组及IGT组的TG、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高TG时,通过OGTT与HbAlC的检测可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择期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201例。其中既往确诊为糖尿病38例,未确诊糖尿病的163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等。结果:201例中,已确诊糖尿病为38例(18.91%),经OGTT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4例(21.89%),冠心病合并单纯糖耐量减低59例(29.35%),冠心病合并单纯空腹血糖受损15例(7.46%),冠心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为5例(2.49%),冠心病合并正常糖代谢40例(19.9%)。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腰围、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超重、血压、血脂异常,尽早通过OGTT试验发现糖代谢异常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稳定人群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2例,单纯餐后血糖受损(IGT)组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正常对照(NGT)组1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指标和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 (1)日内血糖波动:NGT、IFG、IGT、IFG/IGT至T2D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依次升高.IGT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2±1.2)mmol/L较NGT组(1.6±0.5)mmol/L高,较T2DM组(5.2±1.9)mmol/L低(P<0.05);IFG/IGT的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5.5±2.5)次/d较NGT组(6.1±3.4)次/d低,较T2DM组(4.8±1.8)高.糖尿病前期3组间IGT组MAGE(3.2±1.2)mmol/L最高,FGE(4.9±1.8)最低.(2)日间血糖波动:与NGT组(0.8±0.3)mmo/L相比,IGT组(1.1±0.4)mmol/L、IFG/IGT组(1.2±0.4)mmol/L和T2DM组(2.0±1.0)mmol/L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依次升高(P<0.05).(3)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特征:IFG组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最重,餐后高峰以IFG/IGT组为著.血糖水平曲线由低至高依次为NGT、IGT、IFG/IGT、IFG、T2DM组.(4)不同HbAlc水平的血糖波动:受试者HbAlc<7%时,空腹血糖曲线几乎重合,餐后血糖曲线略微分开;HbAlc7.0%~7.9%时,餐后高峰明显上升;HbAlc≥8%时,空腹曲线明显上移,餐后波动继续升高.结论 (1)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2)正常人血糖波动幅度小,频率高;T2DM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大,有效波动频率低;(3)IFG组的血糖波动特征最接近于NGT,而IGT组最接近于T2DM;(4)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餐后血糖受损明显早于空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的226例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据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析糖代谢状况,测定三组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共发现糖代谢异常者120例(53.1%);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IGT和T2DM组比NGT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IGT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82(P〈0.01)、0.4443(P〈0.05)、0.6327(P〈0.01)。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合并IGT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血浆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和糖调节异常(IGR)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万寿路社区老年人群(≥60岁)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 674人无糖尿病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2h血糖及HbA1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判断,以OGTT诊断DM及IGR时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并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糖尿病HbA1c诊断标准比较。结果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中糖耐量正常(NGT)894例,空腹血糖受损(IFG)53例,糖耐量低减(IGT)369例,合并IFG+IGT 87例,新诊断糖尿病(NDDM)271例。采用ROC曲线判断与OGTT诊断DM状态相关的HbA1c理想切点为5.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73.8%,曲线下面积0.832(95%CI 0.802-0.862);与IGR状态相关的HbA1c理想切点为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3%,60.9%,曲线下面积0.668(95%CI 0.638-0.698)。HbA1c≥5.9%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与OGTT的符合率达75%,可确诊80.1%的NDDM(217例),但包括17.3%的NGT(155例)和41.7%的IGR(212例)。按ADA HbA1c≥6.5%的标准,NDDM中的检出率只有39.1%(106例),而特异性高仅涉及0.9%的NGT(8例)及4.5%的IGR(23例)。结论 HbA1c≥5.9%时应进一步行OGTT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6.5%时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达到97.8%。HbA1c不适用于筛查IGR人群。  相似文献   

18.
空腹血糖受损、血脂与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爱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8,14(12):1881-1883
本文综述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发生率,其在不同性别、地区、种族间的分布特点。IFG伴随着脂代谢紊乱,且脂代谢紊乱早于糖代谢紊乱。由糖耐量减低(IGT)演变为2型糖尿病(T2DM)的过程中,除有前期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外,长期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β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β细胞凋亡增加和功能下降。分析脂质代谢及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并进行干预,对早期逆转β细胞功能的损伤,预防T2DM和由脂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与血管内皮脂质沉积有关的心、眼、肾、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必要性。方法收集10个月因怀疑冠心病而住院的心内科患者116例,住院期间行OGTT试验及冠脉造影并检测HbAlc,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二者相关性。结果OGTT试验发现84例(72.4%)糖代谢异常患者,但空腹血糖检查仪发现10例(9%)。比较三纽之间的HbAlc及冠心病痛变程度(Gensini积分),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分别同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的HbAlc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良好(R=0.76,P〈0.01)。结论对怀疑冠心病住院患者,单纯空腹血糖监测会漏诊大量糖代谢异常患者,冠心病住院患者多合并血糖代谢异常,入院常规的OGTT试验可帮助筛查和明确。HbA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常规监测可帮助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