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崔广凯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89-109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中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探讨两者联合应用在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3例已确诊ACS患者,化学发光法免疫抑制法定量检测cTnI、CK-MB水平,另选同期住院的、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清CK-MB及cTnI浓度(49.01±3.54 IU/L及0.89±0.17 ng/ml)较非AMI组(33.34±2.73 IU/L及0.43±0.02 ng/ml)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CK-MB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78.33%与18.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8.33%、81.4%、85.45%、10.42%及79.61%。两组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与25.58%(P<0.01),有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67%、74.42%、82.54%、80.0%及81.55%。结论:cTnI和CK-MB是检测心肌损伤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指标,对于判别是否心肌缺血及其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其中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CK-MB。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系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崔亮  杨新春 《当代医学》2001,7(10):87-91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时间依赖的高度危险性和可治疗性使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日益重要.本文述评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肽素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左主干病变组(n=21),三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5)以及单支病变组(n=14);按类型分为VAP组26例,NSTEMⅠ组24例,STEMⅠ组18例;同时选取30例基本资料相同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3、6、12、24h的和肽素、cTnⅠ水平,并分析copeptin、cTnⅠ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的表达.结果 UAP组、NSTEMⅠ组、以及STEMⅡ组在3、6、12、24h 4个时间点的和肽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TEMⅡ组和肽素水平最高(P<0.05).UAP组、NSTEMⅠ组及STEMⅡ组3h和肽素水平与12h、2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NSTEMⅠ组及STEMⅡ组3h的cTn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 h以及24 h的cTn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单支病变组的和肽素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TnⅠ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肽素水平在ACS发病早期水平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早期诊断AC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环miRNA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00例ACS患者为研究组,匹配冠脉造影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再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32)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8)。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血清miR-1,miR-133a,miR-208b,miR-499。结果:AMI患者的血清miR-1,miR-133a,miR-208b,miR-49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上调了4.15,4.46,7.95,6.62倍,UAP组较对照组也显著上升,分别上调了1.62,1.98,2.32,2.98倍,P均〈0.05。4种miRNA在AMI患者中的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发病时显著升高,发病后6h最高,发病后24h,72h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miR+1,miR-133a,miR-208b,miR-499对AMI患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75,0.80,0.73,介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之间。结论:循环特异性miR—NA的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ACS。  相似文献   

7.
禇岩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61-106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心源性猝死。20世纪80年代末期,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应用,提高了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愈来愈受到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132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5 h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IMA测定结果由吸光度单位表示,经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a chestpain,NICP)与ACS最适Cutoff值。IMA、cTnI及ECG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敏感性。结果:NICP与ACS组间IM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ROC曲线下面积0.978,在cutoff值ABUS=0.52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9.8%。入院即刻检查,IMA、cTnI和ECG诊断ACS的敏感性分别为85%、20%和40%。结论: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明显提高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为基础特征,并引起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具有发病急、危险性大的特点。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新的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检测日益受到关注,它们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预测心肌缺血患者的危险性。1cTn与ACScTn是横纹肌结构蛋白,一种由三条单链多肽构成的复合物,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存在于肌凝和肌纤蛋白表面,含肌钙蛋白T(cTn T)、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钙蛋白C(cTnC)三个亚单位,组成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确诊的ACS患者72例3 h内取血测定IM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观察其变化水平并作比较。同时取50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测定IMA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胸痛病人在胸痛发作就诊3h内抽血检测IMA阳性率达到77.8%,明显高于其他4种心肌标志物。结论 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在ACS的早期诊断与排除诊断中比其他4个标志物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血浆和肽素(copeptin)、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前区疼痛3 h 内的急诊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copept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I,同时行心电图(ECG)检查,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为对照组。评价各项检测指标诊断ACS 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 组血浆copeptin 的水平升高(P <0.05),其敏感性为80.68%,高于ECG、CK-MB、cTnI,检测copeptin+cTnI 的敏感性为56.47%(48/85),但特异性为92.10%(35/38),阴性预测值92.17%,且对ACS 的诊断率高达85%。结论 copeptin 对ACS 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单一检测ECG、CK-MB 及cTnI,而联合检测血浆copeptin、cTnI 的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对ACS 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含量在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变化,了解其对AC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3年2月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汉族人群中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61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梗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195例,正常对照组55例,采用酶学的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浆SM含量.结果 ①ACS组血浆SM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P<0.01),而SAP组及对照组S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9).②ACS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M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汉族人群SM水平与ACS具有相关性,提示SM可能是汉族人群中AC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潜在标记物,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房颤发作患者23例,在房颤发生时均给予首剂胺碘酮(3-5)mg/kg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17例(73.91%)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检测指标及血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率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转复率I、Ⅱ级复率(17/19)89.47%,III、IV级复率(1/4)25.0%。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玫  徐学广 《西部医学》2006,18(4):393-39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 g,1次/晚。对照组为安慰剂。治疗3个月及6个月复查血脂,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及6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 I)、心力衰竭(HF)、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尚需进一步观察。结论ACS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宁榕  吴素华  黄琦 《河北医学》2004,10(6):489-491
目的 :通过观察C -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10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亚组 3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亚组 6 8例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 (SAP) 4 4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ACS组CRP高于SAP组 (19.2 3± 18.2 6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 6 .34± 2 5 .38mg/Lvs 12 .0 7± 10 .85mg/L、1.72± 0 .82mg/L ,P <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12 .0 7±10 .85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ACS组FIB高于SAP组 (3.5 3± 1.2 9g/Lvs 2 .2 4± 4 .81g/L ,P<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 (3.87± 1.5 0g/Lvs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CRP和FIB水平增高 ,二者均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山  许健  令狐颖  刘志琴  袁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14-1515
目的对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组血清中的P选择素(P-selectin)进行检测,观察P-selectin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以及不同病例类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BDAria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标准品按使用说明进行检查。结果 P-selectin含量在健康对照组及病例组血清中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selectin含量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P-selectin浓度随着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加,P-selectin的检测对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病程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2-192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影响。方法: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予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晚餐后服用,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量血脂及C反应蛋白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经治疗后均有下降,辛伐他汀组TC及C反应蛋白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稳定斑块、抑制炎症等作用,是一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13-116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7年1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抗血小板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行实验室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22)与无血栓组(n=28)。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分析筛选出导致血栓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组既往冠心病史患者比例高于无血栓组(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二聚体、MA值、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冠心病史、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D-二聚体下降、MA值与G值的升高均是导致血栓弹力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中可较好地反映患者血液高凝状态,MA值与G值的升高可成为评估患者血栓负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 (c Tn I)阳性的非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77例 ACS患者根据 c Tn I是否阳性分成阳性组 (4 6例 )和阴性组 (31例 )。分别记录 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45例于住院期间接受了冠脉造影 (c Tn I阳性组 2 6例 ,阴性组 19例 ) ,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c Tn I阳性组入院前 2 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 1.33%vs0 %(P<0 .0 5 )。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占 6 9.2 %,阴性组占 44 .4%(P<0 .0 1)。结论 :复杂的冠脉病变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引起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 Tn I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予阿斯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8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日20mg晚餐后服用,疗程6周,治疗前后测量血脂及C反应蛋白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经治疗后均有下降,辛伐他汀组TC、TG、LDL—C水平及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明显,HDL—C水平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稳定斑块、抑制炎症等作用,是一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