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术中监测时的电刺激强度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在实验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报告了130例听神经瘤,12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术中使用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面神经解剖率为94.61%。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诱发面肌肌电图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阈刺激或接受阈刺激可诱发出肌电图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一鳃沟瘘管,2例颈静脉区肿瘤,1例梅尼埃病均无出现面瘫.1例梅尼埃病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术前有面瘫6例中,1例岩尖胆脂瘤完全恢复,3例外伤性面瘫术后恢复至Ⅰ级.1例颞骨癌术中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和1例贝氏面瘫术后恢复至Ⅲ级。【结论】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一鳃沟瘘管,2例颈静脉区肿瘤,1例梅尼埃病均无出现面瘫,1例梅尼埃病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术前有面瘫6例中,1例岩尖胆脂瘤完全恢复,3例外伤性面瘫术后恢复至Ⅰ级,1例颞骨癌术中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和1例贝氏面瘫术后恢复至Ⅲ级。[结论]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对面神经解剖保留及功能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2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监护系统 (英国 Medelec牛津公司 )术中监护术侧面神经 ,并对术后的面神经解剖保留进行统计和术后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解剖学保留 36例 ,面神经保留率 85 .71 % ,死亡 1例 ;1年随访 ,面神经功能测定 ( H- B) I级为 36例 ,II级为 3例 ,III级为 2例。结论 :对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取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有利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和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5.
马小强  赵永  许敏华 《新疆医学》2011,41(12):19-23
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2011年7月间完成的25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11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肌电图监测仪进行监测(监测组)14例。通过House—Brae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情况。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21例,全切率为84%(21/25),非监测组面神经保留率为54.54%(6/11),监测组为92.85%(13/14)。监测组高于非监测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电图监测应用在听神经瘤切除手中可以明确面神经走行,有效保留面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中面肌肌电图监护对面神经保留的作用。方法对28例听神经瘤经枕下入路行肿瘤全切除术,术中进行面肌肌电图实时监护。结果全部患者均全切肿瘤,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9%,术后1个月和半年H—B分级Ⅰ~Ⅱ级为82.1%,其中术末面神经刺激强度为0.1~0.5mA,波幅〉1.0mV。结论在听神经瘤术中行面肌肌电图监护可以有效提高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方法使用英国牛津公司Medele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仪,对22例听神经瘤术中进行面神经自发面肌电图及电刺激诱发面肌电图监测。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本组22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6月面神经H-B分级Ⅰ-Ⅱ级13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1例,Ⅵ级5例。结论术中肌电图监测可以提示面神经的位置和走行,为手术时避免损伤神经提供依据;肿瘤切除后可帮助确认面神经结构是否完整;全切肿瘤后引出肌电图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方法:对27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保留25例,占92.6%。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21例,Ⅲ~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利于提高大型听神经瘤的全切率,手术面神经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监测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58例,保留率为88%,解剖保留率为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88例,<4.0 cm 91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30例,保留率为73%,解剖保留率为82%,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73例,<4.0 cm 106例。经趋势卡方检验,两组随着时间推移,面神经功能恢复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 < 0.001)。经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监测组术后2周和12个月总的面神经等级分布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医师和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患者面神经保留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徽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保留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32例为对照组;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25例为监测组。对比2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地保护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术前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I)行面神经成像,结合术中面神经与听神经瘤的位置关系,探讨听神经瘤中面神经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45例,术前行面神经DTI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验证面神经的位置,术前、术后2周内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定。结果 4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面神经可通过DTI显示,术中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解剖标识确定面神经位置与DTI相吻合者39例(92.9%),其面神经均位于肿瘤腹侧,其中,17例(43.6%)位于肿瘤中部1/3,9例(23.1%)位于肿瘤下部1/3,8例(20.5%)位于肿瘤上部1/3,3例(7.7%)位于肿瘤下极,2例(5.1%)位于肿瘤上极。41例(91.1%)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4.4%)术中未发现面神经,2例(4.4%)术中面神经位置与术前DTI成像面神经位置不相符导致操作过程中神经损伤。术后2周内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Ⅱ级25例(55.6%),Ⅲ~Ⅳ级15例(33.3%),Ⅴ~Ⅵ级5例(11.1%)。42例(93.3%)肿瘤全切除,1例(2.2%)内听道部分肿瘤残余,2例(4.4%)脑干及与面神经粘连少量残留,2例(4.4%)因小脑肿胀术后去除骨瓣,1例(2.2%)术后术区出血死亡,1例(2.2%)脑干部分梗死致一侧肢体偏瘫,康复治疗3个月后可自主生活。结论 术前面神经DTI可以预测面神经的位置,听神经瘤中脑池段面神经位置多变,掌握听神经瘤中面神经的分布规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面部肌肉肌电图(EMG)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监测变化,对手术操作提前预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1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应用双侧BAEP和同侧EMG连续实时监护,根据监测结果对可造成脑干和受累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的操作进行提前预警,观察手术操作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桥小脑角区肿瘤术中脑干及其周围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V波波幅降低,V波峰潜伏期(PL)、I—V及Ⅲ~V波峰间期(IPL)明显延长。术中自发EMG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突发的、多相的高幅电位改变。结论BAEP的V波PL延长和波幅下降以及I-V、Ⅲ-V波峰间期延长是桥小脑角区肿瘤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避免术中脑干功能障碍;通过EMG的监测,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及走行,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降低手术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术中连续面肌肌电图监测对面神经解剖保留和功能保留的作用。方法分析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组46例和术中无面神经监测组56例患者资料,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House-Brae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结果监测组与无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分别为91.30%和71.43%;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3,P=0.452),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结论大型听神经鞘瘤手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大、中型听神经瘤面神经术后保留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9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组)49例,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5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监测组与非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分别为21例(42.9%)、12例(24%)。结论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5.
Zhang J  Yang C  Gu HH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81-1484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下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在部分肌松条件下多组颅神经监护的效率.方法 70例择期行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中只进行面神经监护(FN组,n=35),另一组则除了面神经外,尚监护三叉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舌下神经(MN组,n=35).两组均根据监护结果调整手术操作,患者颅神经监护期间均采用TOF肌松临测,连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TOF值为3.术前和术后第8天评价所监护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在TOF=3的部分肌松条件下均能得到清晰可辨的肌电图波形.FN组和MN组术后面神经功能恶化(从H-B Ⅰ~Ⅱ级至Ⅲ~Ⅳ级)的均增加4例,另外FN组新增1例舌咽神经损伤,而MN组新增1例舌下神经损伤.结论 全麻下在部分肌松条件下进行术中多组颅神经监护是可行的,但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中多组神经联合面神经监护似乎并不增加术后短期颅神经的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