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在高血压发展进程中,卡托普利对SHR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豚鼠膀胱组织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及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进行豚鼠膀胱组织ICCs细胞的原代培养,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法进行c-kit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法进行细胞培养后1、3 d和5 d的NSE及nNOS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豚鼠膀胱ICCs细胞c-kit染色阳性,SMA染色阴性.豚鼠膀胱ICCs细胞NSE及nNOS转录及蛋白水平较高,膀胱平滑肌细胞不表达NSE及nNOS.结论 豚鼠膀胱ICCs培养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物质,提示豚鼠膀胱ICCs细胞参与膀胱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flavonoids from stem and leaf of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SSF)对大鼠永久性慢性脑缺血引起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个月制备慢性脑缺血记忆障碍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测定海马细胞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lo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表达来探讨黄芩茎叶黄酮对大鼠缺血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找到平台的游泳路程显著延长;海马细胞中ChAT和e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NOS和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然而,17.5、35.0和70.0 mg/kg SSF灌胃给脑缺血大鼠38 d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明显缩短大鼠找到平台的游泳路程;增加海马细胞中ChAT和eNOS蛋白的表达;抑制海马细胞中nNOS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 SSF对大鼠脑缺血性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ChAT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明确有效治疗措施。文中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氮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与DN的关系及吡格列酮(P ioglitazone)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治疗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2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每组10只。第10周末测定血糖、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各组血清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ructure nitric oxide synthases,cNOS)活性。结果糖尿病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但肾重/体重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组NO水平和T-NOS、iNO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0.01),糖尿病治疗组NO水平和T-NOS、iNOS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cNOS活性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DN大鼠血清NO含量和iNOS活性明显升高。吡格列酮非降糖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和减少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逼尿肌中氮能神经分布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儿和膀胱功能正常小儿膀胱顶部逼尿肌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分布 ;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逼尿肌中NO的含量变化。结果 :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儿逼尿肌中NOS阳性神经数及NO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儿逼尿肌中氮能神经的去神经及NO含量的减少 ,可能是造成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与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脱胍基而生成,是近年来才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参与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且NO与消化系统的疾病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现就NO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正常人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小梁网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探讨小梁网中的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及与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取5例正常人及15例AACG患者小梁网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梁细胞eNOS和iNOS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的小梁网组织标本有eNOS的表达,阳性细胞分布均匀,iNOS呈弱阳性或不表达.AACG患者小梁网组织标本中,eNOS和iNOS均呈阳性表达,iNOS主要分布在邻管组织和Schlemm管.iNOS阳性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P<0.05),而eNOS阳性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 AACG患者小梁网细胞eNOS表达减少而iNOS表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邻管组织、Schlemm管,提示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青光眼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导致或加重青光眼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一氧化氮(NO)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使,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下尿路梗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前列腺中的区域分布与前列腺平滑肌张力调节间的关系,而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中NOS的变化及其对膀胱逼尿肌顺应性的影响,尤其是在体的研究极少。本研究通过观察前列腺增生情况下膀胱颈部逼尿肌组织中NOS含量的变化,探讨NOS与膀胱颈逼尿肌张力及下尿路梗阻程度间的关系,分析其与下尿路梗阻形成的相关性,为NO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等下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ic nucleus,PVN)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变化,探讨PVN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诱导大鼠代谢综合征24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代谢综合征大鼠PVN内nNO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PVN内nNOS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PVN内nNOS的表达在代谢综合征大鼠中明显升高,nNOS活性改变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神经内分泌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结构简单、半衰期短(3~5s)、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气体型”信息小分子.在体内NO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L-arginine,L-Arg)末端一个胍基氮氧化而生成,NO没有专门的贮存及释放机制,生成后直接向四周扩散,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NO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发挥其生物功能.1988年Garthwaite等[1]发现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脑胶质细胞NMDA受体后产生NO,首次提出NO作为信息传递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由此激起了N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NO参与突触的可塑性,是一种非胆碱能、非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并且参与学习记忆的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内源性NO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邵彬  黄礼群 《重庆医学》2012,41(25):2577-2580,2564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方法将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结合电针组(结合电针组),每组20只。所有大鼠用Allen′s重物撞击法制造SCI模型,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在造模成功12h后每天接受高压氧治疗或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3、7、14d在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脊髓中及膀胱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各时间点上,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高压氧组(P<0.05);尿流动力学结果结合电针组显著优于高压氧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SCI后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很好改善大鼠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 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采用尿流动力学、HE染色观察电针对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 膀胱最大容量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即治疗前1天模型组、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7d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呈下降趋势,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使其趋于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可减轻膀胱组织形态病理损害程度,且针刺穴位组效果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的稳定性,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99a-3p调控c-ki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电针关元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脊髓横断法建立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模型60只,通过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电针组、miR-199a-3p antagomir(抑制剂)组、miR-199a-3p antagomir阴性对照组、电针+miR-199a-3p antagomir组,另选取SD大鼠12只,设为假手术组,使用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尿动力学,比较各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肌条实验检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比较各组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环氧化酶(COX-2)、白细胞介素(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miR-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c-kit/ER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呈现严重病理损伤改变,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血清COX-2、IL-18及i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c-kit/ERK通路蛋白p-ERK/ERK、c-ki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电针+miR-199a-3p antagomir组分别相比,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均减轻,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血清COX-2、IL-18及iNOS水平均降低(P<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c-kit/ERK通路蛋白p-ERK/ERK、c-kit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miR-199a-3p antagomir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损伤均加重,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基础压、漏尿点压力、血清COX-2、IL-18及iNOS水平均升高(P<0.05),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膀胱组织miR-199a-3p与c-kit mRNA表达水平、膀胱组织c-kit/ERK通路蛋白p-ERK/ERK、c-ki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199a-3p antagomir阴性对照组大鼠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通过上调miR-199a-3p表达而抑制c-kit/ERK通路激活,减轻神经源性尿潴留大鼠膀胱组织炎症损伤,增强逼尿肌兴奋性,修复其膀胱功能,改善大鼠尿潴留症状。  相似文献   

14.
王彦彬  李瑞鹏  诸靖宇  徐侃 《浙江医学》2017,39(18):1532-15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中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每组18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一般生理体征;在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组织HE染色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并使用前列腺素E2(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4h尿液中PGE2含量,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终末体重明显降低(P<0.05),终末血糖、膀胱湿重和24h尿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在光镜下可见逼尿肌肌束结构排列紊乱,肌束间隙变宽;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逼尿肌细胞间距变宽,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破裂呈空泡状。糖尿病组大鼠24h尿液PGE2含量、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及尿液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膀胱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程文  高建平  张征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9):787-789,i0011
目的:对Ca^2+在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成年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其中15只为膀胱出口不全梗阻8周,尿流动力学证实为不稳定膀胱者为实验组,15只仅手术游离兔膀胱颈而不做结扎梗阻为对照组。模型成熟后,采用急性酶法分离及传代培养的方法获得单个膀胱平滑肌细胞。对培养的第一代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模型膀胱平滑肌细胞静态Ca^2+浓度。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增高(Ca^2+超负荷)。结论:膀胱逼尿肌细胞Ca^2+病理性改变是出现不稳定膀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膀胱逼尿肌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DD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及小剂量连脲佐菌素(30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6周后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在常规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结论: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灯盏花素具有保护膀胱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排尿梗阻后膀胱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发展进程,确定选择不稳定膀胱模型的最佳时期.方法结扎膀胱颈部形成膀胱出口不完全性梗阻,留置膀胱造瘘,清醒状态下进行不同时期膀胱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梗阻组动物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显著增加,排尿压与顺应性增加,出现膀胱白发性收缩.在梗阻的第5、6周,96%的动物发生膀胱不稳定性收缩,并有一相对稳定期,而到第8周,排尿压、顺应性与自发性收缩因膀胱功能严重损害呈下降趋势.结论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功能呈进行性损害;梗阻第5、6周的动物是用来研究DI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梗阻大鼠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 ,DI)与三磷酸肌醇[inositol(1,4,5)-trisphosphat ,IP3]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DI大鼠模型,分别检测DI大鼠、逼尿肌稳定(detrusor stability, DS)大鼠及经卡巴可(Carbachol) 处理的DS大鼠逼尿肌原代培养细胞IP3含量.结果DI大鼠逼尿肌原代培养细胞IP3含量显著高于DS大鼠(P<0.01),经10-5mmol/L卡巴可刺激后,DS 大鼠逼尿肌原代培养细胞IP3含量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肌醇脂质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的形成,IP3含量的升高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不稳定膀胱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定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性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