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Du L  Lei Y  Li D  Qiu X  Liang 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48-105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最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Ⅰa期27例,Ⅰ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缪继东  蔡典琨  姜萍 《海南医学》2014,(9):1304-1307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1例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行盆腔MRI检查。比较其FIGO分期与MRI分期;观察肿瘤组织在放射治疗前、后的形态及MRI信号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前MRI分期在显示宫旁、盆壁受侵及远处转移方面均优于FIGO分期。放疗结束后6个月,所有肿瘤缩小率在90%以上,其中17例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治愈表现为原肿瘤区T2WI、脂肪抑制呈低信号,T1增强呈轻微强化或无强化。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宫颈癌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分期客观准确;MRI对放射治疗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宫颈癌患者在术前进行MRI检查,分析其MRI成像特点,参照FIGO制订的标准,对MRI结果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宫颈癌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宫旁脂肪、子宫内膜高信号及宫颈基质低信号有良好对比,T1WI增强扫描,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MRI分期准确性为88.71%,特异性为90.16%。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特点,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及侵犯程度,为宫颈癌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客观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宫颈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宫颈癌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资料.年龄32~75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包括接触性、性交后和绝经后.病理诊断:鳞癌42例,腺癌6例,腺鳞癌2例.50例患者中21例行手术治疗,其余行放疗.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特征,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结果 宫颈癌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高信号)形成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同时显示宫体、宫旁、阴道、盆壁、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结论 MRI显示宫颈癌瘤灶、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发现宫旁侵犯情况明显优于临床,应作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叶红  曾卿 《海南医学》2012,23(11):85-87
目的分析宫颈癌的MRI表现,探讨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我院53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在术前或治疗前后行MRI检查,通过观察肿瘤的位置、信号及侵犯范围,将宫颈癌MRI的影像学分期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T2WI较易发现病变,呈稍高或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和高信号的子宫内膜、宫旁组织形成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T1WI压脂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4.3%,分期准确度达成88.7%。结论 MRI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为宫颈癌提供客观、准确的判断,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宫颈癌的MRI表现,探讨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53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在术前或治疗前后行MRI检查,通过观察肿瘤的位置、信号及侵犯范围,将宫颈癌MRI的影像学分期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癌T2WI较易发现病变,呈稍高或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和高信号的子宫内膜、宫旁组织形成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T1WI压脂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4.3%,分期准确度达成88.7%.结论 MRI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为宫颈癌提供客观、准确的判断,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与术前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重点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盆腔侵犯,对50例手术患者比较MR分期、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2WI/SPIR及增强扫描T1WI成像.结果 除1例IA期宫颈癌外,71例宫颈癌全部被MRI显示,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后T1WI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4%(χ2=6.453,P<0.05).50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手术病理标本测量为1.94±1.11,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能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发现宫旁侵犯方面明显优于临床,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常规的检查方法,但MRI对I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与宫颈刮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34例资料,根据原发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影像特点及宫旁、盆壁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与临床手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鳞癌31例,腺癌3例,21例进行了手术.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T2WI呈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Gd-DTPA增强后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RI对Ib期以上宫颈癌部位判断均准确,对Ib~Ⅳ期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18/21).结论:MRI多方位成像及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MRI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均明显优于临床和其他影像检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提供最佳依据,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6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阴道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诊断宫颈癌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61例宫颈癌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超声诊断宫颈癌及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0.66%、50.82%明显低于MRI的93.44%、85.25%(P0.05)。37例超声表现异常,宫体不规则增大,子宫颈形态异常,回声不均匀改变;肿块呈实质性低回声,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丰富,宫颈黏膜线弯曲、中断或消失。9例淋巴结肿大,11例侵犯阴道,7例侵犯宫体,1例侵犯膀胱。57例MRI图像异常,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STIR序列上T2WI高信号,且高于平扫T2WI,增强扫描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淋巴结肿大,15例侵犯阴道,10例侵犯宫体,2例侵犯膀胱,1例侵犯直肠。结论 MRI诊断宫颈癌及其分期的准确率高于超声,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0.
低场MRI对宫颈癌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场MRI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经低场MR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表现、分期与手术及临床作对比分析,其中:鳞癌29例,腺癌7例,有22例施行手术治疗。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和高信号的宫颈内膜及宫旁脂肪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低场MRI对宫颈癌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的正确率为86.36%。结论低场MRI同样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特点,能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对宫颈癌诊断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和其他影像检查,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评价MRI在于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在MRI上观察肿瘤信号特征、侵犯肌层的深度及肿瘤强化特点,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在T1WI上大部份肿瘤信号与肌层信号相近,除非有出血致信号增高外常不易发现,T2WI上肿瘤呈相对高信号或等信号,结合带中断,增强后肿瘤呈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9%.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侵犯范围和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定位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宫颈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2例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及宫旁浸润情况,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期对比,评价MRI分期价值。结果 4例ⅠA期宫颈癌MRI检查未见病灶,48例ⅠB以上宫颈癌MRI检查均显示病灶,分期分别为ⅠB 26例,ⅡA 11例,ⅡB 6例,ⅢA 3例,ⅢB 1例,ⅣA 1例,43例与病理分期相一致,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90%,总正确率为83%。结论MRI对ⅠB期以上宫颈癌病灶均可发现,能够清晰显示阴道受累、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于宫颈癌分期、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4名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MRI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来判断MRI分期在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MRI对于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82.1%;MRI对于判断宫旁转移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0.5%;MRI对于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 3.3%,特异度为97.0%,准确率为82.1%。结论 MRI宫颈癌分期优于临床分期,且在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