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FQ-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妊娠d2-7各组小鼠子宫内膜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FQ-PCR检测妊娠组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并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子宫内膜Survivin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到孕d6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孕d7仍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FQ-PCR结果一致。结论: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着床期Survivin mRNA和蛋白均高表达,然后下降,提示Survivin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促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着床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胞饮突表达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53例作为着床失败组,正常已生育妇女18例作为正常生育组。比较两组着床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以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胞饮突的形态及数量。结果着床失败组MVD为(9.52±1.34)条/高倍视野(HP),正常生育组MVD为(21.71±3.97)条/H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失败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CD34及VEGF的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子宫内膜MVD计数与内膜腺上皮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916,P0.01)。着床失败组子宫内膜胞饮突所占面积不足,且胞饮突的发育明显滞后于正常生育组(P0.01)。子宫内膜MVD计数与发育完全的胞饮突数量呈正相关(r=0.821,P0.01)。结论 (1)VEGF调控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促进胚胎着床。(2)IVF-ET失败妇女着床窗期存在血管生成不良和胞饮突表达不足,可能是导致其着床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的盆底型EMs 96个周期(A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07个周期(B组),并选择同期180个周期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获临床妊娠者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行IVF-ET助孕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A组早产率显著低于B组(9.38%vs 21.50%,P0.05);流产率(25.00%vs 12.78%)及单胎流产率(35.00%vs 17.31%)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略高于B组(2.08%vs 1.87%),低于C组(6.67%),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2)。A组和B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21%vs 31.78%vs 16.11%,P0.05),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子痫前期(8.33%vs 9.35%)、前置胎盘(9.38%vs 10.28%)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2.78%;3.33%);A组先兆流产率高于B组和C组(18.75%vs 14.02%vs 8.33%),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型EMs患者行IVF-ET助孕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输卵管不孕患者,早产率较卵巢型EMs降低;妊娠期并发症较输卵管不孕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先兆流产3个方面,而与卵巢型EMs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160例,根据IVF-ET前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单盲随机分为手术组80例(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与穿刺组80例,另选80例单纯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行IVF-ET助孕者为对照组。对各组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组平均Gn天数及剂量(14.60±1.54天,39.10±6.66支)高于穿刺组(12.10±1.17天;34.80±6.64支)及对照组(11.70±0.98天;28.80±4.32支)(P0.05),腹腔镜组获卵数少于开腹组(7.30±1.63个vs 9.60±2.73个)(P0.05)。穿刺组临床妊娠率和对照组相近(53.75%vs51.25%),高于手术组(32.50%)(P0.05)。开腹手术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腹腔镜组(45.00%vs20.00%)(P0.05)。结论:IVF-ET前行穿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IVF-ET助孕促排卵药用量少,临床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卵巢低反应(POR)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加用生长激素(G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88例POR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用GH者为研究组(n=98),其余不加用GH者为对照组(n=90),比较组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及妊娠结局,以评估GH治疗对POR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Gn使用时间、Gn RH-A使用时间及总Gn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获卵数、MII卵子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h CG注射日血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GH改善了子宫内膜血流,可能提高了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对妊娠结局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及自体PBMC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RIF患者,收集子宫内膜和PBMC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组添加PBMC培养,对照组添加等量培养液,培养至第6天,取第1、3、5天培养液,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LIF和整合素αvβ3的浓度。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PBMC宫腔灌注组(56例)和不灌注组(22例),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助孕的妊娠结局。结果培养第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培养液中L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培养液中LIF浓度明显升高(P0.05)。培养第3天两组培养液中整合素αvβ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整合素培养液中αvβ3浓度明显升高(P0.05)。行冻融胚胎移植的RIF患者,宫腔灌注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不灌注组(P0.05)。结论自体PBMC可以提高RIF患者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LIF和整合素αvβ3的浓度,进而上调子宫内膜容受性;自体PBMC宫腔灌注可以提高RIF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助孕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可以做为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助孕结局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植当日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IVF/ICSI-ET辅助生殖技术的1325例不孕患者,在移植当日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以获得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参数,根据最终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909例)与非妊娠组(416例),分析两组超声参数,探讨各项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3.41±3.85)岁、(35.27±4.75)岁;移植当日内膜厚度分别为(0.96±0.20)mm、(0.93±0.22)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下血流分支[(8.00±1.66)支]明显多于非妊娠组[(7.08±1.69)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动脉与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当日在三维超声下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对预测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种植窗口期官腔镜检查用于预测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的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93例,在排卵后7~9 d(即种植窗口期)行宫腔镜检查,将其中未发现官腔病变的79例患者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腺体开口和血管的形态分为佳型内膜组19例、差型内膜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分泌情况、胞饮突形态及数量、血管分布等,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性激素水平、宫腔冲洗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lF)及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水平、妊娠结局等.结果 (1)佳型内膜组患者种植窗口期血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别为(518±176)pmol/L、(40±20)nmol/L,分别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513±244)pmoL/L、(37±19)n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显示,佳型内膜组排卵日、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6±0.10)cm和(1.16±0.08)cm,分别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0.93±0.12)cm和(1.02±0.10)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佳型内膜组患者排卵日内膜形态为A、B、C型者分别占63%(12/19)、37%(7/19)和0(0/19),差型内膜组分别占23%(14/60)、77%(46/60)和0(0/60),两组A、B型内膜百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种植窗口期内膜形态均为B型.(2)佳型内膜组患者中89%(17/19)子宫内膜分泌正常,差型内膜组患者中仅7%(4/60)子宫内膜分泌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佳型内膜组患者中,胞饮突形态为成熟期者占84%(16/19),胞饮突数量丰富者占89%(17/19),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42%(25/60)和57%(34/60),P<0.05].(4)佳型内膜组内膜中CD_(34)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0.1±1.2)阳性单位(PU)和(21.7±4.0)条/高倍视野(HP),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18.1±1.3)PU和(8.5±1.3)条/HP,P均<0.01].(5)佳型内膜组宫腔冲洗液中LIF、glycodelin水平分别为(72±54)ng/L和(196±20)μg/L,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15±16)ng/L和(116±26)μg/L,P均<0.05].(6)佳型内膜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4%(14/19)、0(0/14)和100%(14/14),差型内膜组分别为23%(14/60)、14%(2/14)和86%(12/14),佳型内膜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P<0.01).结论 种植窗口期宫腔镜检查能反映子宫内膜血管及腺体的发育水平,是一种较好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在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差异表达的基因,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建立人子宫内膜着床窗口期基因表达的消减文库,并通过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确定差异表达的基因;用RT-PCR技术验证其中的核糖体蛋白(RP)L7基因、RPL7假基因(RPL7p)、RPL19基因、酪氨酸3-单氧化酶/色氨酸5-单氧化酶激活蛋白zeta多肽(YWHAZ)基因在增生期晚期和分泌期中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对消减文库中50个差异表达的克隆进行测序与同源性比较,筛选出35个在增生期晚期和分泌期中期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3个为已知功能的人类基因,12个为未知功能基因.RPL7、RPL7p、RPL19和YWHAZ基因在分泌期中期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别为0.75±0.21、1.72±0.30、1.23±0.31、1.28±0.08,分别与增生期晚期(分别为0.45±0.12、1.04±0.10、0.74±0.21、1.09±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SH可有效地筛选出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差异表达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单胺氧化酶A(MAO—A)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次IvF-ET失败患者fA组,n=39)、2次IVF-ET失败,第3次获得临床妊娠患者(B组,行=8)、首次IVF—ET获得临床妊娠患者(C组,n=21)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AO-AmRNA的表达和MAO-A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的胞饮突数量及发育情况,探讨子宫内膜MAO—A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结果:反复IVF-ET失败患者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AO-A的表达低于首次IvF-ET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MAO-A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董方莉  谭丽  郑英 《生殖与避孕》2007,27(1):42-44,48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血清雌(E_2)、孕激素(P)水平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表达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对40例拟行IVF-ET妇女在IVF-ET前1周期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种植窗期血清E_2、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学积分H-score法对整合素α_vβ_3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按IVF-ET后是否妊娠将40例不孕患者分为2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结果:种植窗期血清P和整合素α_vβ_3水平妊娠组较未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7.80±6.08 ng/ml vs 14.12±4.74 ng/ml,P<0.05。整合素α_vβ_3:腺体1.73±0.18 vs 1.50±0.23,P<0.01;腔上皮1.53±0.28 vs 1.12±0.24,P<0.01)。结论:种植窗期血清P水平下降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减弱,可导致IVF-ET妊娠失败。种植窗期血清P水平和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妊娠是否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在冷冻周期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冷冻胚胎移植(FET)的509例患者,根据胚胎移植术前是否应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287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年龄30岁,30岁≤年龄37岁,37岁≤年龄43岁)和不同移植周期数(移植周期数=1次;移植周期数≥2次)的患者应用阿托西班后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00%、47.74%、27.75%vs 44.59%、37.84%、2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年龄37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增高(57.86%、48.43%、28.64%vs 39.06%、34.38%、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周期数≥2次观察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50.61%、46.91%、25.60%vs 29.09%、25.45%、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胎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37岁≤年龄43岁和移植周期数=1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冷冻胚胎移植患者的结局,尤其有利于提高30岁≤年龄37岁和既往有过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对精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ET助孕治疗的男方染色体多态(n=131)和正常对照夫妇(n=160)的妊娠结局,观察男方的精子质量和受精情况、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男方染色体多态组中严重少/弱精子症(19.85%)比例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00%,P0.001),Y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38.46%)中的比例最高;Yqh-也高达15.38%,1qh+在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多态类型(19.23%);染色体多态组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方前向精子率(PR%)、精子正常率以及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VF-ET助孕治疗后,其着床率(17.42%)、临床妊娠率(28.1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26%,59.38%)(P0.05);并且早期流产率(11.11%)高于对照组(2.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多态组行ICSI-ET助孕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75.24%±23.68%)还高于正常对照组(49.97%±29.31%)(P0.05)。行ICSI-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其着床率(34.78%)以及临床妊娠率(52.00%)显著高于行IVF-ET助孕的男方染色体多态患者(17.42%,28.17%)(P0.05)。结论男性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中严重少/弱精子的比例增加,男性染色体多态不利于IVF妊娠结局,对ICSI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Ⅲ型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及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LSIL)2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HSIL)35例及宫颈癌组织55例中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IRT-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SIRT-1蛋白的高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为0、LSIL为15.38%、HSIL为37.14%及宫颈癌组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5);(2)宫颈癌组织中SIRT-1蛋白的高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G1~G3)(χ~2=6.87,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χ~2=7.73,P0.05)、不同临床分期(χ~2=7.39,P0.05)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随宫颈病变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强,与宫颈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中黄体期添加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COS中不同黄体期支持方案对小鼠子宫内膜中胞饮突发育情况、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单纯COS)、B组(COS+黄体酮)、C组(COS+黄体酮+雌激素)和D组(自然周期,未应用药物)共4组,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妊娠第3~5天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LIF蛋白在各组小鼠妊娠第3~5灭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B、C、D组小鼠妊娠第3天子宫内膜出现发育中的胞饮突,妊娠第4天出现完全发育的胞饮突,妊娠第5天出现退化的胞饮突;A组小鼠妊娠第3天可见少量完伞发育的胞饮突,妊娠第4天可见退化的胞饮突.(2)妊娠第3~5大小鼠子宫内膜LIF蛋白表达水平的平均值,C组(138.5±20.3)、D组(143.1±19.0)均明显高于A组(1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妊娠第4天LIF蛋白表达均最强,呈强阳性;B组表达水平(123.5±10.8)高于A组,但低于C、D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第4天LIF蛋白表达最强,呈阳性;A组小鼠妊娠第3天LIF蛋白表达最强,呈弱阳性.A组妊娠第3天小鼠与B组、C组和D组妊娠第4天小鼠子宫内膜中LIF蛋白表达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76,P<0.01).结论 COS中黄体期支持时添加雌激素能改善小鼠子宫内膜中胞饮突的发育及LIF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子官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56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二补助育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用吲哚美辛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动物模型,小鼠妊娠第5日下午脱颈椎处死,计算各组小鼠妊娠率及胚胎着床位点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内膜形态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胞饮突表达情况,并计算胞饮突评分。结果 (1)模型组平均着床位点数(1.8±2.1)明显低于空白组(8.1±4.2)(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平均着床位点数(分别为62.5%,75.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补佳乐组和阿司匹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正常组内膜间质疏松、腺体和血管丰富、腺体扩张;模型组内膜变薄或消失、腺体和血管减少;二补助育汤各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内膜均有改善,以二补助育汤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最接近。(3)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空白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细胞器结构清晰;模型组细胞破坏严重甚至局灶性坏死,线粒体膜不完整、嵴结构消失,胞质中较多空泡样变,核糖体和内质网明显减少;二补助育汤各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细胞及细胞器有不同程度破坏,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4)胞饮突:空白组胞饮突丰富,绒毛较少;模型组绒毛丰富,但胞饮突很少;二补助育汤各剂量组胞饮突较模型组丰富,见少量绒毛;补佳乐组和阿司匹林组可见少量胞饮突,较模型组增加,绒毛表达稀疏。(5)胞饮突评分:模型组胞饮突评分(1.1±0.3)较空白组低(2.5±0.7)(P0.05);中药中剂量组(2.3±0.9)、阿司匹林组(2.0±0.7)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亦高于补佳乐组(1.3±0.5)(P0.05)。结论二补助育汤能够促进子宫内膜发育及胞饮突,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2007年1~10月行供卵体外受精(IVF)失败3次以上的卵巢早衰患者3例,第1周期在胚胎移植前激素替代周期第21天(种植窗口期)行子宫内膜活检,分别于第2和第3个激素替代周期的第10天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同期取内膜,SEM下观察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选择合适的周期进行供胚移植。对照组:选择同期正常月经周期妇女10例,观察其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SEM低倍镜下分泌期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良好,且表达丰富。研究组:微创术前,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比例失衡,没有发现胞饮突,部分细胞呈凋亡状;第1次微创术后,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依稀可见胞饮突,凋亡情况已明显改观;第2次微创术后,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可见较多胞饮突,无凋亡表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组3例患者均于2次微创术后次月再次同法行微创术,当月于种植窗口期行胚胎移植术,随访得知3例均于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胞饮突可用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