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定量分析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超声筛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别纳入恶性组(n=21)和良性组(n=27);将同期入院行颈部检查的20例无甲状腺结节正常受试者纳入正常组(n=20)。两组受试者均使用能谱CT行能谱CT成像(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应用GSI Viewer软件计算碘浓度和能谱曲线斜率。记录并对比三组受试者计算结果差异;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能谱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准确性。结果能谱CT正确诊断良性结节26例,正确诊断恶性结节19例,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8%(45/48)。恶性组不同期相能谱曲线斜率及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值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受试者(P0.05);平扫期内,良、恶性两组碘浓度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切实可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于诊疗工作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能谱C 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能力。方法入组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72个甲状腺结节,分成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组。用能谱CT对其进行平扫及动脉期增强扫描,分别得到平扫和增强后结节的ICnod(碘浓度)及 NICnod(标准化碘浓度)值,并比较其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别。结果平扫时恶性结节的ICnod、NICnod值明显低于良性组( P <0.001),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到92.3%和89.1%到87%。增强后良、恶性组结节的ICnod、NICnod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能谱CT平扫可以帮助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4例,采用能谱CT,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测量并比较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值、碘浓度比及有效原子序数,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组碘密度值、碘浓度比及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CT能量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91例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获得单能量40~190 keV图像及碘图,计算线性融合图像与各单能量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测量动静脉期良恶性结节各单能量图像CT值、碘图正常甲状腺、结节、同层面颈动脉碘浓度值,绘制良恶性结节CT值衰减趋势图,计算曲线斜率、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内碘浓度差异(ICD)、碘浓度差异比(ICDNR)、标准化碘浓度比(NIC),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上述定量参数值诊断恶性结节效能.结果 动、静脉期甲状腺结节在不同能量水平下CN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动脉期最佳CNR在70 keV为11.61±1.71,静脉期最佳CNR在60 keV为10.55±1.09;良恶性结节动脉期单能谱曲线斜率(λ)分别为1.66±0.48,3.31±1.33,ICD分别为(2.83±1.23)mg/mL,(2.10±0.98)mg/mL,ICDNR分别为0.50±0.23,0.38±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43,4.036,2.791,P均<0.05),λ恶性结节大于良性,ICD及ICDNR良性结节大于恶性;静脉期曲线斜率分别为3.85±2.47,1.24±1.26,NIC分别为0.57±0.32,0.3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1,4.893,P均<0.05),均良性结节大于恶性;动脉期ICDNR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13,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5%.结论 动、静脉期分别采用70 keV及60 keV单能量图像可提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能量相关定量参数值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双能量模式(DECT)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与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碘图和能谱曲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良性结节的碘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高于恶性结节,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内实性成分之间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所有结节单能谱成像病变实性成分呈下降型曲线,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走行一致,恶性组呈上升型曲线,少部分表现下降型曲线。良性组曲线斜率在三个期相均大于恶性组,在平扫和动脉期,两组间的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CT检查的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率为96.2%。结论碘图定量分析和能谱曲线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CT鉴别肺结节(≤3cm)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48例,其中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均为24例。分别测量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碘基物质密度图像上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碘含量(IC),并计算两期病灶相对于主动脉的标准化的碘浓度值(NIC)及两期标准化碘含量之差ICD(ICD=NICVP-NICA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两期NIC及ICD的差异性,评估这些参数定量分析病灶的能力以及鉴别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期扫描中,恶性结节的两期NIC及ICD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NICAP0.198±0.038 vs.0.126±0.027,t=7.613,P<0.001;NICVP 0.473±0.118 vs.0.309±0.058,t=6.138,P<0.001;0.275±0.120 vs.0.183±0.051,t=3.469,P=0.002)。当NICAP阈值定为0.157、NICVP阈值定为0.420,ICD阈值定为0.256时,鉴别两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及87.5%、66.7%及100%、54.2%及100%。结论: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的性质进行鉴别,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灰度直方图对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10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其中恶性55例,良性55例.选取肺结节最大CT平扫轴面图像勾画感兴趣区并采用Matlab软件生成灰度直方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灰度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建立ROC曲线并以组织病理学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最佳临界值评价灰度直方图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恶性结节的偏度(0.281±0.181)大于良性结节(-0.592±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结节的峰度(2.786±0.252)小于良性结节(3.553±0.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ROC曲线下最大面积分别为0.894和0.996.使用最佳临界值标准,峰度和偏度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0.982、0.946,特异度分别为1.000、0.764,准确度分别为0.990、0.8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79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2、0.913.结论:CT灰度直方图可作为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的列线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良性组114例,恶性组1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包括结节的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成分、钙化、包膜是否完整、纵横比(轴位及冠状位)、强化方式及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好发于女性,良性结节组占比略高于恶性结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结节组的平均年龄大于恶性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多位于腺体内,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恶性结节组多位于包膜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两组结节的位置、形态、边界、成分、钙化、包膜是否完整、轴位纵横比及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的数目、强化方式、冠状位纵横比及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病变的CT能谱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行肾上腺CT扫描的患者23例(共24个肾上腺结节),对全部结节的平扫双能CT成像的能谱曲线、单能量的密度测量、水-钙和水-碘基物质定量测量和有效原子序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及临床诊断,24例结节中共有良性病变17例、交界性肿瘤4例、恶性病变3例.良性病变的能谱曲线有上升型(3例)、勺子型(4例)和下降型三种;而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均只有下降型一种(7例).在不同单能量(40~140 keV)图像上,良性结节的密度值最小[(35.5±37.3)~(11.9±13.3) HU],交界性肿瘤最高[(111.4±118.9)~(29.1±11.4) HU],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钙和水碘基物质测量显示恶性病变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024.7±8.9)和(1029.9±7.3)mg·ml-1,良性病变量低[分别为(1008.8±10.7)和(1010.3±12.0) mg· ml-1].而有效原子序数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在双能CT成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应用双能CT成像的多种参数对鉴别良性结节与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具有很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对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经病理证实且直径≥1 cm的鼻腔鼻窦肿物,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根据病变的常规形态学表现判断良恶性。测量病灶实性部分的最佳CNR单能量CT值(CTose)及能谱曲线斜率(K),另测量双期融合图像病灶实性部分的CT值。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4例)和恶性组(26例),评价常规形态学分析的诊断效能。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病灶CTose值、K值、CT值,并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常规形态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1.5%、88.2%、76.7%。动脉期:良性组的CTose值、K值、CT值分别为61.91±25.62、0.92±0.69、56.56±16.67,恶性组分别为80.16±16.07、1.97±1.18、67.85±11.41;静脉期:良性组的各参数分别为68.25±26.60、1.26±0.78、62.57±19.98,恶性组分别为95.31±16.72、2.50±0.95、79.08±12.61;双期恶性组3参数均高于良性组(P值均<0.05)。动脉期病灶CTose值、K值、CT值的AUC分别为0.813、0.883、0.736,静脉期分别为0.841、0.885、0.777;其中静脉期病灶K值的AUC最大(0.885),以K=1.77为诊断阈值,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5%、88.2%、88.3%。结论双源CT的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可更准确地反映病变血供情况及组织差异,有助于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 61例SPN患者,其中经病理证实恶性39例,良性18例。经对比增强双能CT扫描,使用Liver VNC处理程序测量虚拟平扫图像和增强图像中SPN的CT值,同时获得两者差值。将CT值差值≥20 HU的SPN确定为恶性,计算诊断准确性。使用配对t检验对其中28例患者的常规CT平扫和虚拟平扫图像的噪声进行评价(1 ~5)分,使用Mann- Whitney U检验对图像质量及每例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使用虚拟平扫图像为基线进行SPN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7%( 35/39)、72.2% (13/18)、84.2% (48/57)。常规平扫图像和虚拟平扫图像的噪声分别为(8.49±1.94)、(10.14±2.18) HU,t =9.45,P<0.0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1±0.46)、(4.42±0.57)分,U=290.00,P>0.05。单次常规平扫和双能CT扫描患者接受辐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72±0.48)、(3.78±0.45) mSv,U=350.50,P>0.05。结论 双能CT胸部扫描可有效降低对患者的放射性辐射;以虚拟平扫图像为基线判断SPN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18F-FDGPET/CT影像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男24例,女44例,平均年龄(52.8±10.58)岁]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且有术后病理结果的患者,分析其PET/CT图像特征并获得特征参数,包括结节边界清晰度、密度均匀性、钙化情况、包膜情况、平均CT值、结节大小及SUVmax。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ROC曲线对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8例,良性50例。结节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灶、有无包膜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1、0.01、0.43,均P〉0.05),结节平均CT值及结节大小亦无鉴别意义(均AUC〈0.5)。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对良恶性结节鉴别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5.6%(10/18)、80.0%(40/50)和73.5%(50/68)。良性结节SUVmax为3.16±1.84,恶性结节SUVmax为8.53±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81,P〈0.01)。以SUVmax为评价指标,其ROC的AUC为0.841(95%CI:0.726—0.955),最大约登指数(0.562)对应SUVmax为4.2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84.0%(42/50)和80.9%(55/68)。结论可依据^18F—FDGPET/CTSUVmax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判断,但同机CT影像特征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完成DWI成像,扩散敏感系数(b值)选用0、1000s/mm^2。测量经病理证实的13个甲状腺恶性结节、27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以及20例正常甲状腺的ADC值,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正常腺体之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和正常腺体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one-wayANOVA,F=26.664,P=0.000)。甲状腺良性结节平均ADC值为(2.43±0.54)×10^-3mm^2/s,恶性结节平均ADC值为(1.49±0.35)×10^-3mm^2/s,正常甲状腺平均ADC值为(1.84±0.20)×10^-3mm^2/s。甲状腺良、恶性结节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17,P=0.000)。将ADC值2.04×10^-3mm^2/s确定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阈值,其95%置信区间为0.84~1.01,诊断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100%。结论:3.0T磁共振DWI成像的ADC值可以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不同大小范围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全国拥有PET/CT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SPN病例,收集诊断CT、PET/CT和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标准摄取值(SUV)、结节大小等资料.诊断CT、PET/CT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难以确定阳性和阴性者为不确定.采用SPSS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个(120例)SPN中良性结节28个,恶性结节92个.直径或(长径+短径)/2≤1.0cm的结节17个,恶性病变9个;1.1~2.0cm 57个,恶性病变占75.44%;2.1~3.0cm 46个,恶性病变占86.96%.28个良性结节SUV最大值(SUVmax)的平均值为4.5±4.9, SUV平均值(SUVmean)的平均值为2.9±3.6;92个恶性结节SUVmax平均值为6.7±4.2, SUVmean平均值为4.9±3.6;良性结节的SUV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的SUV.无论良性还是恶性结节,随着结节的增大,SUV升高.诊断CT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性3/8,准确性72.22%; PET/CT灵敏度为94.51%,特异性64.00%,准确性87.93%.结论 18F-FDG PET/CT在SPN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诊断CT;结节大小是判断SPN良恶性的重要指标,直径或(长径+短径)/2>2.0cm的结节,恶性可能性约为87%; SUV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但鉴于良性结节SUVmean的平均值为2.9±3.6,界值2.5仅供参考,尤其是对于≤1.0cm的结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及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盐沉积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就诊并经临床证实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4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影像学正常患者36例(A组)、单纯骨质破坏患者23例(B组)、骨质破坏+尿酸盐结晶形成患者25例(C组)。采用宝石能谱CT对A、B、C 3组患者的足部行宝石能谱CT扫描,分别测量3组患者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骨松质及关节旁软组织的尿酸(钙)的基物质浓度。3组患者的年龄、血尿酸值和基物质浓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方差齐者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性采用Tamhane's T2检验。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值与其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骨松质及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A组:(39.1±11.1)岁,B组:(48.5±13.9)岁,C组:(43.2±12.5)岁](LSD法,P=0.019)、血尿酸值[A组:(489.5±90.6)μmol/L,B组:(494.7±77.2)μmol/L,C组:(581.3±69.2)μmol/L](LSD法,P < 0.001)及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A组:(1169.58±7.88)mg/cm3,B组:(1193.13±16.35)mg/cm3,C组:(1308.20±85.89)mg/cm3](χ2=61.698,P < 0.001)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A组:(1324.8±31.4)mg/cm3,B组:(1335.6±37.3)mg/cm3,C组:(1320.4±43.5)mg/cm3](LSD法,P=0.346)、骨松质尿酸(钙)浓度[A组:(1134.3±13.3)mg/cm3,B组:(1145.8±23.3)mg/cm3,C组:(1145.8±30.9)mg/cm3](χ2=3.464,P=0.177)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值与第一跖趾关节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第一跖趾关节骨皮质、骨松质的尿酸(钙)浓度没有相关性。结论能谱CT基物质图可以定量测量关节内外基物质浓度,明确尿酸盐沉积情况,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良性结节89例,恶性结节90例。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结节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组(143例)与测试组(36例),采用A.K软件基于术前CT图像提取378个影像组学特征,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进行特征筛选与模型构建,在训练组与测试组中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能。结果经过特征筛选,16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模型。训练组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可信区间:0.88~0.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82.0%,诊断准确率91.1%;测试组中AUC为0.90(95%可信区间:0.81~0.9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84.6%,诊断准确率88.2%。结论基于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midkine(MK)和galectine-3(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转移灶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①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男性11例、女性30例,年龄29~73(48.61±11.59)岁]的术前血清样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3例)和良性组(18例),同时收集32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前血清MK和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②DTC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转移灶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首次服131I治疗前的51例DTC术后患者[男性12例、女性39例,年龄25~72(44.41±10.21)岁]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次131I治疗,并于每次治疗后5~7 d行全身碘扫描,根据其结果及其他检查(超声、CT、PET/CT)结果,判断是否有淋巴结和(或)肺转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MK和Gal-3水平的差异性,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MK和Gal-3水平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手术前恶性组的血清MK和Gal-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0、5.08,均P<0.05)。对于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MK的最佳阈值为318.87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 0.81~0.99)、特异度为78.1%、灵敏度为88.5%;Gal-3的最佳阈值为1.61 ng/mL、AUC为0.72(95%CI: 0.57~0.86)、特异度为70.4%、灵敏度为69.8%。②51例DTC患者中,转移阳性组8例、转移阴性组43例。转移阳性组甲状腺球蛋白、MK、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4.01、?2.89,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r=0.67,P<0.05)及DTC患者术后(r=0.84,P<0.05)血清MK、Gal-3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 血清MK和Gal-3水平可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并且可以评估DTC术后是否存在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