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对喉癌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和监测的作用。方法收集喉癌和下咽癌初诊患者32例,活检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测量治疗前、治疗中(放疗剂量50Gy)、治疗末(治疗结束时)肿瘤的相关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 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constant, K_(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_e)。于治疗末判断肿瘤缓解情况。结果治疗末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sponse, CR)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sponse, PR)19例。CR组与PR组分析比较显示:治疗前CR组参数值K~(trans)、K_(ep)、V_e分别为(0.234±0.115)/min、(1.208±0.366)/min、(0.231±0.084),PR组分别为(0.186±0.038)/min、(0.930±0.283)/min、(0.241±0.063),CR组治疗前K~(trans)、K_(ep)平均值较PR组高,V_e较PR组低,K_(ep)统计学差异显著(t值为2.419,P值为0.022);CR组与PR组治疗中定量参数及其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前K_(ep)≥0.893/min预测疗效,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3%、52.6%、68.75%,曲线下面积为0.745。结论治疗前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对于预测喉癌及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有一定作用,以K_(ep)预测价值最大,治疗中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及其变化值对于监测肿瘤治疗后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一定价值,但尚不足以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本院喉镜活检病理证实并行同步放化疗的喉(10例)及下咽(26例)鳞癌患者共36例,于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并在放疗剂量累积达50Gy时行治疗中MRI复查.根据治疗结束后肿瘤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R)及部分缓解组(PR).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分别比较三者在CR组与PR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效能.结果:36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达CR20例,PR16例.喉癌和下咽癌两组间治疗前DCE-MRI各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前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0.307±0.055)min-、(0.527±0.114)min-1和0.587±0.045,PR组的相应值分别为(0.234±0.049) min-1/min、(0.390±0.090) min-1和0.602±0.037.两组比较,Ktrans和Ke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以Ktrans=0.283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9、70.0%和81.2%;以Kep=0.446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09、75.0%和75.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对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同步放化疗、并于治疗前、治疗末(常规治疗结束时)行DCE—MRI扫描的88例宫颈鳞癌患者。测量治疗前肿瘤及肌层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半定量参数,并计算肿瘤与肌层的比值,包括相对正性增强积分(rPEI)、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增强后15S、30s、45s及60s的相对信号增强比率(rSER)、相对最大信号增强比率(rSERmax)及肿瘤达峰时间(TTP)。于治疗末依据肿瘤残存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组(56例)及部分缓解(PR)组(32例),对组间DcE-MRI半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参数预测治疗末肿瘤残存的诊断闽值及效能。结果:CR组治疗前rPEI、rMSI、rSER、rSER。及rSER。均高于PR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45、〈0.001及〈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治疗前rPEI≤0.84预测肿瘤同步放化疗后残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69.6%、58.5%、83.O%及71.6%,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P〈0.001)。结论:治疗前DCE-MRI半定量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鳞癌治疗结束时的疗效,有助于临床实施肿瘤个体化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容量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ep)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42例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前后均在3.0T磁共振机上进行前列腺动态增强扫描.所得图像经过软件处理后,对前列腺癌在内分泌治疗前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Ktrans值、kep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前列腺癌区的TIC类型为:Ⅰ型,无;Ⅱ型,9例(21.43%);Ⅲ型,33例(78.57%).治疗后TIC类型为:Ⅰ型,36例(85.71%);Ⅱ型,6例(14.29%);Ⅲ型,无.内分泌治疗后,有27个癌区的TIC类型从Ⅲ型转为Ⅰ型,转为Ⅱ型6例,所有Ⅱ型曲线均转为Ⅰ型.内分泌治疗前癌区的Ktrans值和kp值分别为(90.81±33.52)×10-3min-1和(169.20±57.35)×10-3 min-1,治疗后两者下降为(31.28±14.13)×10-3 min-1和(54.83±20.81)×10-3 min-1.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17.03和11.22,P<0.01).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有助于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Ktrans值和kep值可用于定量评价治疗后肿瘤血管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属功能成像技术,分别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或半定量灌注参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上述MR功能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的检出、诊断、分期和治疗反应的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宫颈癌联合放化疗前后在3TMRI上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参数的改变,并与肿瘤对治疗的最终反应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 35例宫颈癌病人在联合放化疗前、开始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DCE-MRI检查,测定肿瘤以及正常臀肌的DCE-MRI指标。肿瘤对治疗的最终反应通过肿瘤大小和体积变化确定,并与治疗前的DCE-MRI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联合放化疗后,肿瘤内部的DCE-MRI指标(包括Ktrans,ve和kep)明显改变(P<0.05),特别是Ktrans和ve早期明显升高(P<0.01),但这些指标在正常肌肉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组织的Ktrans,kep,ve和vp明显高于肌肉组织(P<0.05)。治疗前肿瘤的DCE-MRI指标与肿瘤最终的大小或体积改变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DCE-MRI指标可能有助于评价宫颈癌对联合放化疗的早期改变,但仍需大样本、确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MRI(DCE-MRI)用于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经过病理学确诊拟行同步放化疗的73例宫颈癌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通过DCE-MRI进行检查,结合放化疗效果分成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两组,比较两组DCE-MRI检查期间的强化时间均值(MTE)、达峰时间(TTP)、下降斜率最大值(MSD)、上升斜率最大值(MSI)和负性积分(NEI)等指标变化率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并分析各项指标和放化疗后肿瘤缩小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放化疗后,CR组的MTE变化率低于PR组(P <0.05),TTP、MSD、MSI、NEI变化率及肿瘤缩小率均高出PR组(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TTP、NEI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放化疗后,CR组的TIC分型中Ⅰ型比例高于PR组,Ⅲ型比例低于PR组(P <0.05)。结论 DCE-MRI在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疗效评估中具备一定价值,其中TTP和NEI的价值最高,两项指标变化率越大,放化疗效果越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I动态增强(DCE-MRI)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资料.采用1.5 TMR行乳腺肿块DWI,对感兴趣区( ROI)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一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分析病变的MR信号、ADC值及TIC,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乳腺ADC值分别为:恶性肿块组(0.826±0.064)×10- 3mm2/s,良性病变组(1.214 +0.028)×10- 3mm2/s,正常腺体组(1.403±O.150)×10-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第一分钟强化率良、恶性肿块组分别为(51.44±17.62)%、(68.46±14.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26个良性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均匀强化,减影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像上未见环状强化或血管纠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20个,Ⅱ型5个,Ⅲ型1个;24个恶性病变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减影后11个显示环形强化,MIP示12支迂曲的异常血管向肿块聚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6个,Ⅱ型4个,Ⅲ型14个.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预测,单独使用DWI、DCE-MRI及联合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5%、80%、87.5%,特异性分别为76.92%、88%、92.3%,准确性分别为76%、84%、90%.结论 结合ADC值与TIC,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可明显提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定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及术后进行常规MRI和DCE-MRI扫描.以两腔室模型为基础,计算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比较TACE术前、术后各参数的变化;分别探讨患者近期疗效与TACE术后DCE-MRI各项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TACE术后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ACE术后肿瘤组织的Ktrans、Kep及Ve值呈下降趋势,且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DCE-MRI各项参数与CEA、CA125、CA199和CA242值无明显相关性.术后近期疗效评估示完全缓解3例(14.3%),部分缓解11例(52.4%),总有效率(RR) 66.7%,疾病控制率(DCR)90.5%.其中RR、PCR均与术后Ktrans值呈正相关(r=0.526,P=0.005;r=0.557,P=0.006),但与Kep、Ve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前后DCE-MRI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显著,术后肿瘤组织中的Ktrans值可作为结肠癌肝转移TACE治疗早期疗效评估指标,为结肠癌肝转移瘤个体化治疗和治疗方案的修正提供依据,其远期疗效与DCE-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尹波  刘莉  邹丽萍  耿道颖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62-106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血流半定量参数在化疗前后变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TIC类型与病理学评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辅助化疗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形态学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ADC值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探讨MRI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方法:51例患者共52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ADC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乳腺癌MRI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MRI表现中的环形强化与Ki-67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76);TIC类型与PR阳性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295);早期强化率与C-erbB-2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7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多模态MRI下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包括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时间-信号曲线(TIC).结果 DCE-MRI联合DWI的分期确诊率达93.3%,常规MRI为77.8%.肿瘤分化程度与ADC值呈负相关,在G2、G3及G1、G3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G1、G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子宫内膜癌TIC呈Ⅰ型及Ⅱ型,2例呈Ⅲ型,正常肌层主要为Ⅲ型,前者TIC各期信号差值(D)、强化率(ER)均低于后者,在>30 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达峰时间(TTP)在 (50±10) s.结论 多模态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与分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178例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第2天行放疗。放疗总剂量60~70 Gy,6~7周完成。3~4周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或伊托铂苷、顺铂方案,共化疗2个周期。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CR 39.89%,PR 46.06%,有效率(CR+PR)85.95%,中位生存期为2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7%、45.3%、2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本义  杜然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36-1138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NT)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FOLFOX 4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化疗同时给予香菇多糖1 mg 2次/周,静脉滴注,连用4周为1疗程。结果试验组CR 2例,PR 16例,有效率为56.3%;对照组PR 13例,有效率为4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象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象下降较治疗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象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能有效地增强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化疗效果,稳定血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李莹  任翠萍  张岚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2017,(11):1191-119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动态增强参数对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评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行动态增强MR扫描,采用Mean Curve分析软件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和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值(Rrim-center).使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TIC类型分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动态增强参数;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曲线类型的骨肉瘤的动态增强参数.结果: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TIC类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364,P=0.000).高度恶性骨肉瘤的Slope值和Rrim-center值均高于低度恶性骨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9,P=0.000;Z=-5.284,P=0.000).Ⅰ型、Ⅱ型、Ⅲ型TIC曲线的Slope值和Rrim-center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53,P=0.000;x2=25.246,P=0.000).结论:TIC类型、动态增强参数值可评价原发性骨肉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住院治疗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19例,行DynaCT扫描并选择3D iGuide技术引导射频针穿刺后实施RFA术,评价术后的技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 结果:19例患者全部操作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疼痛为主,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影像学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2例。 结论: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中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为RFA治疗肝癌提供新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0T 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宫颈癌各组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156例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行常规 MRI 及 DCE-MRI 扫描,在获得病理结果后将宫颈癌患者分成6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FIGO 早晚分期,淋巴结状态,肿瘤直径,年龄段)计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利用 SPSS 及 R3.1.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鳞癌注射对比剂后30 s 的强化率(SI30s%)及最大增强斜率(Slope)均高于腺癌,FIGO 早期宫颈癌的达峰时间(TTP)低于 FIGO 晚期宫颈癌,FIGO 早期宫颈癌的 Slope 高于 FIGO 晚期宫颈癌,其余各项分组的各参数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3.0T DCE-MRI 的半定量参数可以有效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 FIGO 早/晚分期宫颈癌,利用 Slope 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的价值高于 SI30s%,TTP 与 Slope 鉴别 FIGO早/晚分期宫颈癌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