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及容量扫描方案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13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分为2组,每组各65例。A组(实验组)扫描方案:固定管电压70kV,参考管电流500mAs;对比剂注射速率及容量分别为4.0ml/s、0.8ml/kg;B组(对照组)扫描方案: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320mAs,对比剂注射速率及容量分别为5.0ml/s、1.0ml/kg。所有受检者均采用第二代双源CT进行扫描。测量右冠状动脉(RCA)开口、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管腔内的CT值及图像噪声,并测量同层面胸壁下脂肪组织CT值及图像噪声,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两组受检者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BMI、扫描时心率、实际管电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BMI、扫描时心率及实际管电流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图像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效辐射计量(0.69±0.25)mSv明显低于B组(2.42±1.18)mS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25kg/m~2的受检者,70kV管电压结合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及迭代重建算法行CCTA检查,能够在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ED1mSv),同时能降低对比剂流率和对比剂注射容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RE Dose4D调控模式在128层MSCT对冠状动脉个体化扫描技术。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00例,体质量指数(BMI)18.5~24.9kg/m2,年龄45~80岁,两组各男46例,女54例。对A组和B组图像质量、噪声、信噪比(S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两组冠状动脉扫描的差异对比均进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进行盲审。结果 A组〔BMI(23.45±1.86)kg/m2〕和B组〔BMI(23.27±1.93)kg/m2〕的图像噪声分别为(28.25±5.86)HU、(30.19±6.63)HU,SNR分别为13.34±3.54、15.16±4.82,图像质量评分为(3.65±0.48)分和(3.57±0.49)分,两组图像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和B组的CTDIvol分别为(25.53.10±4.17)mGy和(13.79±3.48)mGy,ED分别为(6.98±1.14)mSv和(3.81±0.94)mSv,B组的CTDIvol和ED均明显低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8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成像时,通过采用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CareDose4D)是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CCTA检查辐射剂量,均衡控制不同体重指数(BMI)个体射线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 80 kV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80 kV管电压扫描对减少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60例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4.9 kg/m2,随机分成80 kV、362 mAs及100 kV、362 mAs两组,每组30例.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9±0.82)分和(3.43±0.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平均CT值(752.2±156.2) HU高于100 kV组(573.6±115.2)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图像噪声高于100 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0 kV组SNR和CNR略低于100 k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 kV、100kV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80±1.53) mSv和(7.29±1.36)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采用80 kV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对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及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120例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B组采用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的前置心电门控模式,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电流、电压、噪声值、CT剂量指数(CTDI)、有效剂量(ED)等。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点评分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A组图像噪声与体重、身高、BMI行回顾性相关分析显示:噪声与BMI呈较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57。A组噪声均值小于B组,但B组噪声均匀度好于A组。A组ED为(21.27±1.53)mSv,B组ED为(6.04±1.45)mSv,两组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图像质量无差异。结论在心率<70次/min且心律稳定时,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可以在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同时降低ED 71.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优化扫描范围(FOV)对冠状动脉CT成像(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FOV为气管分叉处至心脏下缘1 cm;B组FOV根据平扫图像确定,即冠状动脉树上缘1 cm至心尖部心包即将消失的层面.记录患者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测量其对比剂增强水平.分析A、B两组的FOV、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OV、ED分别为(15.31±1.51)cm、(15.10±2.00) mSv,均高于B组的(13.51±1.68)cm、(12.02±1.40)mS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显示冠状动脉1303个节段,A组669个节段,B组634个节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及左回旋支(LCX)近段CT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平扫图像优化冠状动脉CTA FOV,既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下,270碘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及正弦确认迭代重组(SAFIRE)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将平均心率< 65次/分的8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采用管电压120 kV、350 mgI/mL的对比剂,重组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法;B组40例,采用管电压80 kV或100 kV、270 mgL/mL的对比剂,重组图像同时采用FBP法(BI组)和SAFIRE法(B2组).A、B两组均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60%.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A组与B组两种重组法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内CT值和图像噪声(SD),计算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A、B两组的ED分别为(1.18±0.21) mSv、(0.55±0.19)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P<0.01);A组与B组两种重组法B1、B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57 ±0.60、1.85±0.59、1.55 ±0.60,SD分别为(17.62±2.44) HU、(27.25±8.06) HU、(19.21 ±6.21) HU,B1与B2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与B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内强化CT值、SNR、CNR B2组均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下,270碘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及SAFIRE技术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00 kV对不同体质量者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噪声及剂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搜集采用100 kV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472例,男254例,女218例,平均年龄(60.5±12.2)岁.其中15例心律不齐,4例频发早搏.心率<65次/min者,曝光70% ~80% R-R时间窗;心率>65次/min者,曝光30%~80% R-R时间窗.按体重指数(BMI)< 20 kg/m2、20 kg/m2≤BMI≤25 kg/m2、25 kg/m2< BMI≤30 kg/m2分为3组.图像质量采用双盲5分评分法(1分为不能诊断,5分为图像质量优),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以感兴趣区(ROI)大小为2 cm×2 cm进行升主动脉根部层面噪声标准差(SD)的测量.评价每组间图像质量、SD及ED的差异.结果 图像质量评分4分以上占90.25% (426/472).3组图像质量评分、SD及ED分别为(4.71±0.65)分、(4.60±0.78)分、(4.62±0.80)分;(26.13±6.59) HU、(30.25 ±7.15)HU、(33.94±7.44)HU; (4.80 ±2.67)mSv、(4.70±3.04) mSv、(4.20 ±2.81)mSv.3组间比较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图像质量评分及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在25 kg/m2< BMI≤30 kg/m2时采用100 kV行CTC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使用70%~80% R-R时间窗曝光,可进一步有效减少E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模型自适应性迭代重建(ASIR-V)结合噪声指数在冠状动脉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CCTA扫描101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ASIR-V重建,权重值为80%,NI设为27;对照组采用FBP重建,NI设为22;2组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左回旋值(LCX)CT值及噪声,计算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并分别计算2组CTDIvol、DLP、ED。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图像噪声、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R-V联合NI组噪声降低约34%,SNR、CNR分别提高约50%左右;2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观察组对冠状动脉节段重建细腻度、边缘锐利度较好,主观评分高;2组图像CTDIvol、DLP、ED、有效毫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ED降低约39%。结论 多模型自适应性迭代重建(ASIR-V80%)联合噪声指数(NI27)不仅能有效降低图像辐射剂量,还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Stellar 光子探测器双源 CT 70 kV 管电压联合30 mL 低对比剂前瞻性大螺距扫描在冠状动脉 CTA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体质量指数(BMI<24.9 kg/m2)正常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者,随机分为2组(A 组:管电压70 kV、对比剂30 mL;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50 mL),每组30例,2组均采用 Stellar 光子探测器双源 CT 前瞻性大螺距螺旋式扫描技术进行扫描。A组采用 SAFIRE 迭代重建技术,B 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技术重建;客观评价包括测量 CT 值、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并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38±0.942)分、(3.50±0.68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62,P >0.05);A 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 CT 值高于B 组(P 均<0.01),2组间 SNR、CN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辐射剂量为(0.19±0.023)mSv ,B 组患者辐射剂量为(0.81±0.101)mSv,A 组较 B 组下降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 CT 70 kV 管电压联合30 mL低对比剂在正常 BMI 患者冠状动脉 CTA 检查中,在获取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 ED 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 Flash模式低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正弦图确定迭代重组(SAFIRE)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64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 =32,100kV,350 mgI/ml)和B组(n=32,80 kV,270 mgI/ml),B组图像经SAFIRE重组后获得C组,A组和B(C)组均采用Flash模式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照分析3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和B(C)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A组(P<0.05).A组和C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在Flash模式下,低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SAFIRE技术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而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流技术调节对比剂浓度联合迭代重建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CCTA)检查,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成 A、B 2组,30 kg/m2>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A1和B1组各30例;BMI<25 kg/m2为A2和B2组各30例。A组管电压为120 kV,使用碘普罗胺(350 mg I/mL)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B组管电压为80 kV或100 kV(BMI≥25 kg/m2),使用双流技术调节对比剂浓度为245 mg I/mL 或280 mg I/mL,迭代算法(AIDR 3D)重建图像。比较同 BMI 值范围内 A、B 2亚组之间升主动脉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胸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支)各近段强化 CT 值(SI)、噪声(SD)、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高BMI值2亚组间图像质量得分、SD及升主动脉SNR、CN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 SI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值2亚组间图像质量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血管 SI值及升主动脉SNR、CN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范围亚组之间BMI值与主动脉强化 CT 值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66、-0.441, P<0.05),体质量与主动脉强化CT值均无相关性(P>0.05)。各亚组之间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流技术按BMI配比245 mg I/mL对比剂依然可以保证血管对比强化效果且不降低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钙化积分的虚拟平扫成像(VNC)降低扫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CCTA扫描的122例患者资料。记录每位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记录检查时间。在后处理工作站中, 基于CCTA的光谱基数据(SBI)生成VNC图像。2名医师分别独立评价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真实平扫(TNC)及VNC的钙化积分(CSTNC, CSVNC)并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 得到校正系数λ, 各分支校正系数分别记为λLAD、λLCx、λRCA, 总体冠状动脉(Total)的平均校正系数记为λAVG。校正后VNC的CS(CCSVNC)=λ× CSVNC。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STNC、CCSVNC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法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A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68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入组标准为心率70次/min(bpm)以下,窦性心律,心率波动范围在10 bpm以内.排除标准为心率不能控制在70 bpm以内及心律不齐患者、屏气不佳者以及冠状动脉存在严重钙化及明显狭窄者.采集期相70%R-R间期.B组30例为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人组标准为心率70 bpm以下,窦性心律且规整.排除标准为心律不齐患者、屏气不佳者以及冠状动脉存在严重钙化及明显狭窄者.2组中管电压均随体质量指数(BMI)调整,BMI≥24 ks/m2管电压采用120 kV,BMI<24 ks/m2管电压采用100 kV.对2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A组评价476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372段冠状动脉.A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为(3.48±0.59)分,B组均值为(3.53±0.58)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2,P=0.187).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2.51±0.54)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4.55±3.54)mSv,2组之间平均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84,P=0.000).结论 在严格掌握心率及心律的基础上,可成功实现前瞻性触发序列扫描,该技术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常规对比剂用量方案对比,探讨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应用70 kV 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对50例BMI≤25 kg/m^2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比剂流率和用量分别为4.0和32 mL (350 mgI/mL),B组对比剂流率和剂量为4.0和50 mL (350 mgI/mL)。两组管电压均采用7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和心率,比较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冠脉各节段的管腔内的CT 值和图像对比噪声比。以段为单位,对两组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1~4分,优-无法评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和心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约为0.9 mSv。3支冠脉主干远段CT值的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而冠脉近、中段及主动脉根部CT 值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冠脉各节段对比噪声比方面,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以段为单位,两组冠脉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1.16±0.18,B组1.18±0.18,P=0.75)。两组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8%。结论: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对正常体重指数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 的检查可以在亚毫希伏条件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轴面扫描不同kV设置对射线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1 mSv冠状动脉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从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中连续选取90例体质量指数(BMI)<21.5 kg/m~2,且心率满足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条件的患者,平均心率(54±6)次/min(bpm).90例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 2组,A组45例扫描时管电压为100 kV,B组45例扫描时管电压为120 kV,根据患者BMI选择管电流,记录扫描中患者所受射线剂量,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价(5分优,1分差).采用配对t检验对2组的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平均扫描剂量为(0.88±0.32)mSv,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4.32±0.28)分;B组平均扫描剂量为(1.47±0.41)mSv,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4.52±0.34)分.A、B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1,P>0.05).A组扫描剂量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5,P<0.01),平均减少40%.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轴面扫描中,对于BMI<21.5 ks/m~2的患者,可采用100 kV管电压扫描,其辐射剂量可降到1 mSv以下,并且其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在双源CT三低方案(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注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120例体质量指数(BMI)18.6~24.9 kg/m2 和心率<65次/min的患者,均使用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其中包括滤波反投影技术(FBP)组和SAFIRE组,每组60例。FBP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9 ml/kg、注射流速5.0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重建采用FBP;SAFIRE组采用8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7 ml/kg、注射速率3.5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图像重建采用SAFIRE。测量两组动脉管腔内及左心室底部肌肉的CT强化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节段以4分法进行评价,其中1分为不可诊断图像。记录每一个患者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两组动脉管腔内CT值、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FIRE组有效剂量(0.39±0.02)mSv较FBP组显著降低(4.99±1.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1,P<0.05)。结论 在BMI为18.6~24.9 kg/m 2、心率<65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三低方案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得到满意的图像,又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0 kV 条件下碘克沙醇(270 mg I/mL)应用于 CT 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拟行 CTPA 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45例:应用270 mg I/mL 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管电压为80 kV,自动 mA;B 组45例:应用370 mg I/mL 碘对比剂同时使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管电压为120 kV,自动 mA。2组使用对比剂的总量均为40 mL。记录2组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 CT 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等,并对2组患者的阳性率以及碘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CTPA 共检查出肺动脉栓塞(PE)53例(A 组24例,B 组29例),A组显示 PE 的阳性率(53.33%)与 B 组(64.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可以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 组的肺动脉平均 CT 值和噪声分别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的 SNR 和 CNR 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80 kV 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 mg I/mL)行 CTPA 检查,获得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需求,降低了辐射剂量并减少了对比剂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变化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变化及心率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记录扫描期间的心率变化,根据不同的心率变化分组。A组心率变化0~4次/min,B组心率变化5~9次/min,C组心率变化10~20次/min,D组心率变化>20次/min。比较不同组间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变化在10次/min以内者占89%,RCA1、RCA3、PDA、LMA、LAD、LCX1及LCX2的图像质量A、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A、B、C组对比图像质量明显下降(P<0.05);RCA2的A、B、C、D组间对比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P<0.05),呈下降趋势。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变化幅度小,心率变化>20次/min,才引起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明显下降,RCA2段图像质量易受心率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 连续选取77例临床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70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根据患者体重指数选择管电流(230~740 mA),管电压120 kV;用同样扫描条件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并记录.同时比较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连续回顾性门控心电标记固定参数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3.9,心率<70次/min)的扫描剂量,并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前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剂最平均为3.37 mSv,所获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平均剂量为17.29 mSv;B组实际回顾性门控CT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13 mSv.B组与A组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与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P<0.01),减少了约81.4%.结论 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高质最图像,同时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