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O)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RO患者的影像资料。12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5例)增强扫描;有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CT平扫示12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5.8cm,<3.0cm者3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示10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8例强化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肾髓质期示7例病灶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的密度,3例病灶持续强化、于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病灶在皮质期~排泄期表现为持续强化;6例病灶内可见星芒样瘢痕,8例有完整包膜,3例可见钙化。3例病灶于MRI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相对均匀的高信号,3例均见完整包膜。结论:RO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增强后均匀强化,无囊变或坏死,T2WI上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包膜,有助于同各类型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I。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PNE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肾脏PNET中,4例位于左肾,2例位于右肾;1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瘤体直径7.0~20.9cm。CT或MRI扫描6例均呈囊实性肿块,CT或MRI平扫6例呈混杂低密度或混杂高低不等信号。增强扫描皮髓质期6例均呈轻度强化,强化方式呈分隔状、条片状、絮状或不均质强化,实质期持续性强化或轻度延迟性强化;2例病灶边界较模糊,其余4例边界清晰。结论:肾脏原发PNET临床罕见,CT和MRI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 CT 和 MRI 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中,21例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9例行 MRI 检查.观察 CT、MRI 平扫和增强时肿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直径多在5~10cm之间,CT 平扫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CT 增强后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10例,主要呈云絮状、索条状强化;动脉期9例可见纤细血管显影.门脉期及延迟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13例.MRI 平扫呈不均匀长 T1长 T2影,DWI 呈高信号,4例可见靶征改变,增强后门脉期及延迟呈渐进性强化.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 结合 MRI 检查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平扫病灶多呈等密度,个别肿瘤边缘可见钙化,CT增强扫描9例为均匀强化,7例为不均匀强化,其中8例在增强扫描皮髓期表现病灶中央星状瘢痕;平扫T1WI病灶呈等低信号,其中8例中央裂隙状疤痕呈更低信号,T2WI病灶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中央疤痕呈裂隙状高信号,MR增强扫描9例明显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疤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位于肾皮质区,可向肾外突出,边界清楚。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匀强化,中央出现星状疤痕以及肿瘤内"轮辐状"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3例增强).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颈部,7例位于后纵隔,3例位于腹膜后间隙,8例位于肾上腺.边界均清楚,形态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病灶内呈现"漩涡征".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生长方式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延迟增强及MRI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腮腺Warthin瘤,其中CT检查8例,MRI检查9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中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改变,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17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6岁,单侧病灶15例,双侧病灶2例,病理学上见25个病灶,影像学上诊断24个病灶,CT误诊1个直径0.5cm的病灶为小淋巴结。病灶大小:最大径0.5~5.6cm,平均直径2.7c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融合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25个病灶中,21个病灶增强CT可见囊性低密度(11个)和增强MRI呈液性信号区(10个),病理学上可见黏液变性或坏死灶。增强CT显示12个病灶实质区强化CT值平均上升35Hu,增强MRI显示10个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所见腮腺肿块主要表现为多灶性囊、实混合性病变,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和病变影像特点,有助于Warthin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脏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肾脏少见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嗜酸细胞腺瘤(RO)15例,密度均匀,6例病灶中心见瘢痕样密度影,6例出现节段性强化反转。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K)5例,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密度及信号均匀,呈轻度强化;4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为多囊样结构,T1WI示病灶以混杂低信号为主,T2WI示病灶以混杂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分隔及实性成分呈延迟型强化。后肾腺瘤(MA)3例,实性成分为主,钙化多见,T1WI示等及稍低信号,T2WI示等及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高信号,病灶以轻度渐进型强化为主。囊性肾瘤(CN)3例,呈多囊样结构,密度及信号不均,病灶囊壁及病灶内分隔呈轻-中度强化。血管母细胞瘤(RSH)1例,呈渐进性强化并向中心填充。后肾腺纤维瘤(MAF)1例,囊性结构并出血,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 肾脏少见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类癌1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不清,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与周缘组织分界较清,见假包膜,瘤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周缘见少量不规则强化血管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4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模糊,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结合临床资料、发病率及影像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的多房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 8例多房囊性肾瘤均为单侧,直径从2.5~7.5cm不等。CT或MR扫描显示有完整囊壁,内由多个小囊腔和分隔构成,其中2例囊内分隔显示清晰,4例显示尚清晰,另2例显示不清,边缘模糊。所有囊腔问无交通,囊壁和囊内分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但均未见实质性结节。4例MR扫描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延迟增强扫描囊壁和囊内分隔显示较同步的CT扫描清晰。组织病理学显示所有病例的包膜和分隔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结论 多房囊性肾瘤是肾脏的少见病变,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并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但在和多房囊性肾癌等病变鉴别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邓亚  解天梅 《西南军医》2009,11(5):837-838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病变好发于小脑,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起源于幕下者5例。幕上者3例。(2)肿瘤呈类圆形,伴不同程度囊变,根据囊变程度可分为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和肿块型,以囊肿结节型最多见;(3)肿瘤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1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壁结节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T1W1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壁结节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4)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5)肿瘤出血与钙化少见。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21-year-old man with an incidentally detected cystic renal mass.A well-defined,solid mass measuring approximately 8 cm x 6 cm with a cystic component was identified in the left kidney by abdominal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CT) and ultrasonography.The mass was well-enhanced on the corticomedullary CT phase and washout of enhancement occurred on the nephrographic phase.The mass contained peripheral wall and septal calcifications in the cystic component.The lesion was resected and diagnosed as a primary renal carcinoid tumor.Primary carcinoid tumors of the kidney are extremely rare.This case is notable because of the rarity of this neoplasm and its unique radiolog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A review of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in the literature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和髓质期,其中5例另行排泄期扫描. 结果 病灶全部单发,9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 cm,平均6.2 cm,<3.0 cm者3例.皮质期,12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9例强化低于肾皮质,3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髓质期,9例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 3例持续强化但在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在皮质期至排泄期表现为持续的强化.8例见星芒样瘢痕,8例见完整包膜,4例见中央钙化. 结论 大部分RO为富血供,增强后实质部分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罕见,有助于与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平扫和增强的CT、MRI表现,其中表皮样囊肿4例, 淋巴上皮囊肿4例,淋巴管瘤3例. 结果 (1)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胰尾部,囊壁光滑完整,CT平扫囊性病变内的实质成分和脾的密度相同.CT和MRI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出和脾完全相同的强化方式.(2)淋巴上皮囊肿老年男性多见,病变呈现多房状境界清楚的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 T_1WI和T_2WI上混杂的等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3)淋巴瘤表现为体尾部的分叶状多囊性病变,CT平扫密度略低于胰腺实质,MRI平扫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分隔和囊壁轻度强化,肿瘤不与胰管交通,胰管轻度受压移位.结论胰腺少见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4例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的CT(5例)和MRI(9例)表现。结果肝左叶5例,右叶9例。2例包膜下转移瘤呈扁丘形,其余1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0.7~5.5cm,平均2.7cm。病灶表现为均匀薄壁型2例,均匀厚壁型2例,不均匀厚壁型7例和分隔型3例。病灶的囊壁和分隔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呈低信号,MRI T2WI呈高信号、无钙化。12例有强化,3例延迟增强MR扫描呈现外周冲洗现象。病灶囊内部分为水样密度或信号、无强化,3例有液平。病灶通常不伴肝硬化、门静脉栓子以及胆道扩张,但有时同时显示肝外原发肿瘤或者腹部他处转移灶。结论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具有一定的CT和MRI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此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肾脏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嗜酸细胞腺瘤9例、后肾腺瘤1例、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4例(上皮样型2例,平滑肌瘤型2例)、纤维瘤3例、中胚叶肾瘤2例、神经鞘瘤1例。1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进行了CT和MRI检查。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中胚叶肾瘤和1例神经鞘瘤外,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均质性的实性肿块影。中央瘢痕及可以高于肾皮质的强化方式是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不典型AML、纤维瘤、后肾腺瘤及实性中胚叶肾瘤,在抑脂序列T2WI上呈较明显的低信号,且纤维瘤和后肾腺瘤都具有延迟强化的特征。良性神经鞘瘤具有境界清楚和易于发生坏死、囊变的特征。囊性中胚叶肾瘤缺少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肾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肾癌进行鉴别,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