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CTPV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PV的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29例).MRI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18例),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29例).结论 CTPV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对CTPV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或US证实的CTPV 25例。25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CTPV螺旋CT表现:a)门静脉狭窄和阻塞;b)门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结构消失,出现迂曲扩张血管样结构,门静脉期明显强化;c)在动脉期可见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表现为局部或带状高密度。结论:CTPV螺旋CT双期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正确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并联合射频消融(RFA)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MSCT)随访疗效及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及DSA检查,DSA检查并TACE术后1~7 d复查CT;RFA于TACE术后10~14 d在CT导引下进行,RFA术后21~30 d再次行CT复查.重点观察原发肿瘤局部血供,瘤灶缩小或局部复发,肝其他地方复发,门静脉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瘘等,MSCT与DSA结果行对比分析,统计不同影像学病灶检测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肝癌瘤灶个数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门脉癌栓的检测MSCT明显优于DSA(P<0.05);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测DSA明显优于MSCT.肝癌行TACE及RFA术后瘤灶局部复发+新发个数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新发瘤灶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的检测MSCT明显优于DSA(P<0.05);原发瘤灶局部复发MSCT明显优于DSA(P<0.05);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测DSA明显优于MSCT.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前及行TACE、RFA术后随访,MSCT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MR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6例)或经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9例)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①3例患者行脾切除,余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脾脏体积增大;②7例原发性肝癌中5例可见明显门脉癌栓;③15例患者CT及MR平扫可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失去正常形态,边缘呈波浪状;④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影像学变化较平扫未见明显变化,2例患者可于肝脏实质边缘区见到异常带状密度增高影,而肝门区密度相对较低(肝脏异常灌注);⑤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显示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走行区域内可见数个扭曲扩张的静脉血管影像。结论:CT、MR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的优点,对诊断CTPV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正常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使用GE Light Speed Qx/i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3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对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并发症患者使用Marconi EelipsE 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CT检查采用7.5/11.25组合HQ扫描模式,重建层厚3.75mm,重叠重建率70%,扫描范围自膈顶至L3椎体下缘水平,对比剂1.3ml/kg体重,注药流率3ml/s,延迟时间18~20s,40~45s,60~70s。所有数据均在GEADW3.1~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RI检查采用Express TR 8000 ms,TE 256ms。结果 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均出现移植肝周积液、胸腔积液及压迫性肺不张,门静脉伴行影像10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11例,肝动脉右支起始部狭窄2例,肝动脉闭塞2例,肝动脉吻合口瘤样扩张2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梗死5例,胆管吻合口部位狭窄6例,非吻合口狭窄4例,胆瘘l例,胆管淤泥/结石3例,右侧肾上腺出血2例,肿瘤复发5例.腹腔积血3例,腹腔积气l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及MRCP,可以清晰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52名活体亲属供肝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前22名接受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3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4ml/s,总量100ml,管电压140kV),后30名也接受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3期增强扫描,但注射方式改变(第一期对比剂注射流率4ml/s,总量70ml,第二期对比剂注射流率2ml/s,总量30ml,管电压120kV).所有图像最终都经手术术中所见对照,评价MSCT在评估供肝血管,肝实质情况的价值.对2组不同扫描参数的三维(3D)重组图像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对两组不同扫描参数的总照射剂量采用t检验.结果 CT血管成像对供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肝脏的容积的显示与术中一致.2组三维(3D)血管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Z =-0.062,P=0.951),两组不同扫描参数的总照射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 =9.06,P=0.000).结论 MSCT可以直观、准确地评价活体供肝者的血管、体积以及实质病变的情况,在活体供肝术前综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术前、术后影像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36例,在TIPS术前及术后复查均行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成像。将CT与DSA中门静脉分支、侧支血管及肝内分流道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双源CT和DSA 2种方法对3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属支、侧支血管开放情况和支架狭窄程度的判别上分别呈现为较高度一致性、中度一致性、较高度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属支、侧支血管及肝内分流道狭窄程度,是TIPS影像学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S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 8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因临床和生化检查可疑胆道并发症行MSCT增强检查.胆道并发症的确诊依据为直接胆道造影69例、移植肝病理11例、肝管空肠吻合术3例.分析CT诊断胆道并发症的能力,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刚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x2检验比较胆管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CT特征.结果 83例中,62例(74.7%)证实有胆道并发症,其中胆管吻合口狭窄32例,非吻合口狭窄21例,胆管结石16例(12例合并胆管狭窄),胆总管吻合口漏5例,胆汁瘤4例(合并胆管狭窄)、胆源性肝脓肿2例(合并胆管狭窄).CT诊断胆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6.7%、89.2%、92.3%和83.9%.CT对胆管结石、胆总管吻合口漏、胆汁瘤、胆源性肝脓肿均能正确诊断,无漏诊和误诊.非吻合口狭窄表现为胆管不均匀扩张的发生率(71.4%,15/21)显著高于吻合口狭窄者(25.0%,8/32;P<0.01),而肝外胆管扩张(33.3%,7/21)和胆管均匀扩张(14.3%,3/2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吻合口狭窄者(84.4%,27/32和68.8%,22/32;P<0.01).非吻合口狭窄肝动脉缺血的发生率(66.7%,14/21)明显高于吻合口狭窄者(15.6%,5/32;P<0.01).结论 MSCT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还可初步诊断胆管狭窄类型;肝动脉缺血是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布加综合征MS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理的MS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方法 随机选取82例临床或超声诊断为布加综合征而行MSCT血管造影检查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采用新扫描方法,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肝3期扫描方法 ;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血管内造影剂均匀度及血管显示情况,分析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最佳扫描时间,并对比2组门静脉、肝静脉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除2例门静脉内造影剂稍有不均,余造影剂混合均匀,门静脉分支达6~9级;门静脉触发后延迟22 ~31 s(95%置信区间)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最好,肝静脉分支达4~7级.与传统肝3期扫描相比较,二者对于门静脉显示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肝静脉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布加综合征患者行腹部MSCT血管造影检查时,采用新方法 较之传统3期扫描方法 有很大优势,可有效降低造影剂用量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方法:对MSCT连续性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62例患者分别依次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所有图像均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判断病变类型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02年TNM分期判断病变分期。62例均经手术病理(54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8例)证实。结果:62例全部为肝门胆管癌,6例MSCT术前评估不可切除与术中评估一致,56例术前MSCT评估手术可切除中有2例术中评估为不可切除,MSCT诊断可切除组与术中诊断可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组较平扫、增强扫描更能提高早期诊断的符合率(P〈0.05)。结论:MSCT对肝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对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廷  陈新晖  葛昊  李晓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2):1071-10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原位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的评估. 资料与方法对14例临床拟行肝移植受体进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并行2D、3D血管重建,观察肝脏、血管情况.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的MSCTA图像与手术对照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的肝脏病变及肝动脉和门静脉系血管结构清晰显示,其中肝硬化6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Budd-Chiari综合征1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肝硬化1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小肝癌1例. 肝动脉解剖走行常见型11例,变异3例,腹腔干狭窄2例,肝动脉狭窄1例,脾动脉瘤1例.显示门静脉系血栓5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胆管结石3例.5例肝移植受体术前门脉癌栓1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3例,术后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MSCTA对肝移植受体术前术后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SCT对肝囊性包虫病血管和(或)胆管受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8年1月至10月期间实施外囊完整摘除或大部分外囊切除术的44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资料,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进行3D血管重组;怀疑病灶破入胆管的3例患者行阴性法胆管重组.将CT轴面及3D重组图像所显示的血管和(或)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44例患者CT共检出46个病灶,判断病灶破入胆管3例;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门静脉一级血管14例、肝段下腔静脉18例,与术中判断完全相符;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6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5例、肝静脉主干34例与手术(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3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3例、肝静脉主干31例)对照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805,0.6087,0.7751,0.7392;3例胆管成像所显示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 MSCT及血管重组图像能够真实反映病灶与肝内血管和(或)胆管的毗邻关系,能为术前掌握肝囊性包虫病灶与邻近肝脏血管和(或)胆管空间关系、客观评估手术风险及决定术式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刘保东  何兵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21-1025
目的:分析MSCT与高场MRI在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I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HCC的MSCT与高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5中8例行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4例仅行CT扫描,余3例仅行MRI及MRCP检查。CT及MRI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CT或MRI平扫均见肝内胆管扩张,5例显示扩张的肝管逐渐狭窄变细,10例显示扩张肝管呈突然截断征象,7例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未能汇合。强化扫描显示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见结节样小灶性肿物。15例中12例病变于动脉期即见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亦呈高密度或高信号;3例于动脉期呈边缘环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渐趋均匀。结论:IH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及高场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统计、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侧枝循环表现。方法收集20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MSCT上腹部检查的完整资料。结果共发现门静脉侧枝或异常血管612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75处,食管旁静脉曲张49处(其中伴假肿瘤征13处),胃底静脉曲张119处,胃冠状静脉曲张105处,胃肾静脉分流34处,脾肾静脉分流15处,椎旁静脉丛曲张16处,脐静脉再通48处,副脐静脉再通22处,脐静脉、副脐静脉同时再通4处,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2处,门静脉海绵样变8处,门静脉右后支瘤样扩张并与下腔静脉分流4处,胃左静脉直接入肝与门静脉左支相连1处。结论MSCT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了解这些异常表现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7例均有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对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的36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扫描门脉期并进行血管重建.后处理采用容积显示技术(VRT)、多平面重组(MPR)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动态对比增强MRA(DCE-MRA)的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分析28例CTPV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或DCB-MRA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果 CTPV的MRI表现:平扫时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MR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显示上述改变更直观。结论 MR平扫及动态增强、DCE-MRA表现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