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神经损伤致面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海刚  李蜀光  邱雅  许彪 《广东牙病防治》2003,11(2):86-88,T001
目的 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及压榨伤后 ,大鼠面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死亡的时间进程。方法 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低位切断伤、压榨伤模型 ,左侧为正常对照侧。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观测面运动神经元死亡情况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面神经切断伤及压榨伤均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 ,且于伤后 4周时达到高峰 (切断伤组死亡率 5 1.19%± 9.5 7% ,压榨伤组死亡率 2 7.90 %± 4 .6 8% ) ;除损伤后第一天外 ,损伤后各时间点切断伤组神经元死亡数目明显较压榨伤组多 (P <0 .0 1)。结论 面神经切断伤及压榨伤均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 ,死亡数目与损伤形式有关。对重度的神经损伤 ,临床神经修复应争取在损伤后 4周内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OS,nNOS)在面神经核团中的表达,探讨NO在面神经损伤后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白鼠20只,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其余15只为面神经损伤组,在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作挤压伤。术后1、2、3、4、5周各取3只损伤组大鼠作面神经核团nNOS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元不表达nNOS。面神经损伤后,出现运动神经元变性,其神经元细胞nNOS免疫染色为阳性,并持续至损伤后第5周。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其运动神经元的核团中会出现n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MP-2,-6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切断吻合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图象分析系统,检测BMP-2、-6在面神经核团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正常状态下可见BMP-2、-6表达。损伤发生后:①BMP-2阳性表达呈下调型改变,6h时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恢复到接近正常表达水平(P>0.05);②BMP-6阳性表达呈现上调型改变,2周时达到最高值,4周时仍处于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BMP-2可能主要参与面神经损伤后早期应激及修复再生活动,BMP-6则可能参与晚期面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及切断伤后,BCL-2、P53在其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组I右侧面神经总干压榨伤,组II为同体左侧面神经总干切断伤,组Ⅲ为正常对照侧。用HE染色的方法观测术后各期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面神经元内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后,其神经元未发生死亡,而总干切断伤会引起神经元死亡,面神经干切断1w后BCL-2、P53蛋白表达开始增强,3w时达到高峰,且切断后神经元数与BCL-2,P53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P53蛋白参与面神经总干切断后诱导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BCL-2,P53的表达变化决定面神经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死亡相关基因caspase 3、caspase 8、cyto-c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模型,左侧为正常对照侧。用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测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死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切断伤及压榨伤后caspase 3、8和cyto-c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 面神经切断伤及压榨伤均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且于伤后4周时达到高峰,切断伤组死亡数显著多于压榨伤组。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② caspase 3、caspase 8、cyto-c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正常面神经核各亚核,部分胶质细胞也有染色。切断伤组损伤侧细胞染色重于压榨伤组。损伤后3d时各蛋白表达开始增强,caspase 3、8表达于伤后14 d而cyto-c则于伤后7 d时达到高峰。Caspase 8、cyto-c蛋白表达与caspase 3蛋白表达相关。结论①不同形式神经损伤均可引起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死亡,死亡数目与损伤形式相关。② 损伤后caspase 3、8和cyto-c蛋白表达变化与面神经损伤形式以及损伤时间有关,caspase 8、cyto-c表达与caspase 3表达相关。提示caspase 8、cyto-c可能参与激活caspase 3的过程。Caspase 级联反应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GTP结合蛋白TC10在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小GTP结合蛋白TC10mRNA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逆转录PCR分析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正常以及面神经切断后6、12、18、24h大鼠面神经核中TC10mRNA的变化和细胞浆、核的体积变化。结果:在正常面神经核中可见TC10的微弱表达,面神经切断后6h即开始增加,术后24h达到最大值。结论:TC10可能硕神经损伤后的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的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面神经损伤能促进神经元的信号转导,从而促进细胞转录水平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鼠面神经损伤后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在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及神经切断后与神经凋亡样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bcl-2在面神经损伤后随时间延长的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测定bcl-2mRNA的强度。结果:面神经损伤后1d,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bcl-2强度开始下降,1周后开始恢复。1月后恢复正常。结论:bcl-2的表达与神经元的存活密切相关,对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选择一侧面神经上颊支横断后置于硅胶管神经再生室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NGF和生理盐水。术后8周分别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电生理检测PRP组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NGF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RP组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高于NGF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图像分析PRP组再生神经有髓轴突面积、髓鞘厚度及轴突计数高于NGF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RP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作用优于NGF。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面神经挤压伤模型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在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白鼠35只,5只作为正常对照。其余30只分为A、B两组,均在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作挤压伤模型。A组在损伤处的神经外膜下注入生理盐水,B组注入NGF。在15周内,每组每周各取3只动物作面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在面神经损伤后第1周,NGF组动作电位引出率高于生理盐水组。第2周之后,两组在动作电位引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实验组在能引出动作电位的各时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在面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时程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GF可以促进面神经挤压伤传导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面神经损伤后的促再生作用。方法:家兔面神经双侧造成5mm神经缺损,以硅胶管套接后将硅胶管与神经外膜缝合固定。一侧硅胶管内淳入纯化GDNF,另一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于不同时间段取材,切片行甲苯胺兰、HE、Bielschowsky银染改良法染色观察面神经元细胞体及再生神经结构。图像分析测量再生神经轴突直径及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再生轴突恢复率。60d及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导管引导面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甲壳素导管对面神经再生的引导作用。方法 用甲壳素导管套接修复兔面神经颊支10mm缺损,分别于术后12和24周应用诱发电位仪及光镜、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电生理功能和组织形态、超微结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再生神经各项电生理和形态结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可吸收性甲壳素神经导管能有效地引导面神经再生并恢复其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 facial nerve can be dissected using an antegrade or retrograde approach. Antegrade dissection is the established technique and retrograde dissection is used less often. Recent publications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retrograde technique particularly if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rve trunk is difficult, and in revision procedures.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43 consecutive procedures in 40 patients who had parotidectomy over a 4-year period, and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ates of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nerve injury, and nerve recovery after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dissection in operations for benign parotid disease. Each patient was allocated randomly to the antegrade (n = 20) or retrograde (n = 20) groups. Three patients were excluded. All patients had peroperative nerve monitoring and were followed up at 1 week, 1 month, 3 months, or to full recovery of the nerve. The House-Brackmann (HB) grading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injury to the nerve. A high rate of serious nerve injury (HBIII or above) was associated with retrograde dissection at 1 week. Serious nerve injuries (HBIII or above) were slow to recover after the antegrade technique at 3 month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in the rates of full nerve recovery at 6 month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组织学观察化学去细胞异体面神经移植修复家兔面神经缺损时,早期神经再生的变化。方法对72只家兔人为造成左侧面神经干及分支缺损2cm,分为去细胞异体面神经(A组)、自体面神经(B组)、去细胞异体腓神经(C组)、自体腓神经(D组)共4组,A组用去细胞异体面神经干外膜缝合以桥接缺损,B、C、D组作为对照。术后1、3、6个月取材行特殊三色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A组、B组的移植段内均有大量新生神经纤维及新生血管,可见大量的长梭形雪旺细胞纵形排列,两组在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方面差别不明显。C、D组恢复效果差。结论异体面神经干移植术后6个月轴突的再生已通过远端吻合口,移植段再血管化及雪旺细胞增殖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家兔面神经撞击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面神经遭到撞击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撞击枪撞击兔面神经,建立了不同撞击条件下的损伤模型,伤后于不同时间取材,切片行HE,Weil及Bielschowsky改良法染色观察轴突,髓鞘,雪旺氏细胞及周围结缔组织变化。结果:1,撞击面神经总干,动物可因颅脑损伤而死亡。2,面神经颊面干可受撞击而致伤,软组织可起缓冲作用而减轻面神经损伤程度。3,撞击可造成面神经I度损伤,病理表现与挤压伤近似,但伤后神经周围血管有弥漫性血栓形成,这是其损伤特点,且血管的再通与面神经的恢复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结论:该研究为面神经撞击伤提供了病理学依据,所用撞击枪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也为研究动物撞击伤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小鼠面神经损伤轴突再生及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甲状腺素组、甲状腺素+LY组,每组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建立面神经损伤模型.术后苏醒开始干预,甲状腺素组于损伤处皮下注射50μg/kg中性甲状腺素溶液,甲状腺素+LY组在甲状腺素组基础上腹腔注...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对侧神经支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测定面神经损伤患者组及大学生志愿者组面神经各分支对侧神经支配率 ,探讨周围性面肌瘫痪恢复过程中面神经对侧代偿支配的问题。方法 分别测定大学生志愿者 2 2例( 2 2侧 )及 10 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的面神经电图对其对侧神经支配率进行分析其中损伤组又按发病原因不同 ,分为医源性损伤组、Bell氏面瘫组和创伤性损伤组 ,测试损伤支数为Ⅰ支 76支 ,Ⅱ支 81支 ,Ⅲ支 88支 ,Ⅳ支 6 6支。结果 ①损伤组 3组间对侧支配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损伤组Ⅰ、Ⅱ支对侧支配率明显高于志愿者组 (P <0 0 0 1) ;③损伤组Ⅰ支对侧支配率明显高于Ⅱ支(P <0 0 0 1)。结论 面神经损伤后 ,存在对侧神经支配功能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自体神经组织匀浆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寻找修复面神经的新方法。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制成双侧面神经颊支8mm缺损的模型,用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每只动物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单纯膜管桥接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处死动物,切取再生的神经组织标本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电生理测试显示,匀浆组术后4周,电刺激通过神经缺损区可引起肌收缩,空管组未引出肌动作电位。术后8、12周两侧均有动作电位引出,但匀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大于空管组。光镜观察,匀浆组在术后各个时期神经再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匀浆组管内充满再生神经纤维和髓鞘,排列较规则、整齐,呈束状分布,束间新生血管丰富;空管组有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纤维排列较紊乱。结论:自体神经组织匀浆进行神经再生室内移植.可获得比空膜管桥接面神经缺损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