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MS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形态表现、增强表现、淋巴结肿大及其他结外器官的受累情况等.结果 (1)形态表现:弥漫性增厚型8例(72.7%),其中胃5例,肠3例;局限性肿块/结节型3例(27.3%),其中胃2例,肠1例;肿瘤导致管腔"动脉瘤样扩张"2例,均发生于肠道;另有1例回盲部局限性肿块/结节型,病灶致局部肠腔狭窄.(2)增强表现:10例(90.9%)中度或明显强化,9例(81.8%)均匀强化.(3)淋巴结及其他结外器官受累情况: 5例(45.5%)累及区域淋巴结,1例(9.1%)累及区域淋巴结及膈下远处淋巴结,1例(9.1%)同时累及膈肌两侧淋巴结;2例(18.2%)伴有其他结外器官受累.(4)临床分期:Ⅰ~Ⅱ期9例(81.8%),Ⅳ期2例(18.2%).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可为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可靠依据,建议将胸部和腹盆腔联合增强扫描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MSCT非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DSA证实的P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非增强薄层扫描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行肺血管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 全部病例均能正确诊断,并能充分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瘤囊的空间构造及关系.结论 非增强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PAVM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清晰显示PAVM的构型,无对比剂的应用,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MSCT 诊断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 SFTP 患者的临床及CT 资料。结果12例 SFTP 患者中,8例出现胸闷,6例呼吸困难,5例胸痛,2例咳嗽;7例呈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可见包膜6例、分叶征5例;可见坏死9例,钙化3例;病灶直径3~22 cm,平均(11.3±2.4)cm;9例与肺组织分界清晰,7例与胸壁呈锐角,增强后9例明显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其中7例病灶内可见迂曲血管影,3例呈轻-中度强化。结论SFTP 在 CT 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尤其增强 CT 对 SFTP 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SCT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诊断各组转移淋巴结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胃癌患者的病理和CT影像资料,术前均行统一方式低张口服水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拟定的联合判断标准,对术前CT影像进行淋巴结N分期及分组,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分组的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MSCT对胃癌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3%,N0、N1、N2、N3分期准确率为83.5%、89.0%、83.5%、89.0%;敏感性为86.5%、83.3%、50.0%、47.4%;特异性为79.5%、89.4%、89.6%、100.0%.N0与N2、N0与N3敏感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MSCT判断各组检出淋巴结准确率较高的为贲门左侧(No.2)、脾门旁(No.10)、胰头后(No.13)淋巴结,为98.9%;敏感性较高的为No.2、腹腔干旁(No.9)、No.10、No.13组淋巴结,为100%;特异性较高的为No.2、No.10、No.13组淋巴结,为98.9%.结论 MSCT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各组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胃癌术前评估、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对病理证实的84例胃肠道癌的MSCT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84例中黏液腺癌16例,中管状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4例,绒毛状腺癌12例,混合型腺癌28例.MSCT检查诊断胃癌19例,升结肠癌16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21例,乙状结肠癌13例,直肠癌7例.MSCT上发现18例显示为浆膜面受侵,手术发现21例浆膜面受侵,MSCT发现淋巴结转移22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27例.结论 正确认识胃肠道癌的MSCT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及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肠系膜纤维瘤病(MF)的 CT 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MF 的 CT 表现,分析病灶数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和方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6例 MF 均表现为单发肿块(100%);6例病灶长径为2.0~8.5 cm,平均6.5 cm;CT 平扫示5例呈等密度(83.3%)、1例呈混杂密度(16.7%);CT 增强扫描示5例呈轻度强化(83.3%),1例呈中度强化(16.7%),4例呈不均匀强化(66.7%);病灶浸润周围组织4例(66.7%),周围肠管受压推移2例(33.3%);肠系膜血管包绕病灶5例(83.3%)。结论MF 的 CT 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尤其是肠系膜血管包绕病灶较具特征性,CT 增强扫描能够为 MF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胃充气法多层CT动态增强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拟诊胃癌17例患者,以充气法行全胃16层CT增强扫描检查,并同手术病理对比。结果17例患者均行部分或全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胃腺癌15例,其术前全胃充气法多层CT增强扫描中局限隆起病灶11例,弥漫性增厚病变4例,病灶之CT呈现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以门静脉期达最高;黏液腺癌2例,病变主要位于胃窦部,胃壁弥漫性增厚且密度不均匀,CT增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呈"三明治"样强化表现。结论全胃充气法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延迟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经手术证实的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其中男12例,女4例.所有病例早期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均在受伤后24 h~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SCT腹部薄层扫描及重建检查,其中平扫12例,平扫+增强扫描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证实小肠破裂,其中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3例(3/16),单纯小肠损伤13例(13/16).MSCT术前诊断阳性15例(15/16),其中局限于肠系膜间隙渗出积液、点状游离积气9例(9/15),单纯肠间积液4例(4/15),肠系膜间隙游离小气泡2例(2/15);伴肠管肿胀、管壁增厚11例(11/15).术前诊断阴性1例(1/16),经剖腹探查证实.受伤24 h后CT诊断小肠破裂3例(3/16),受伤后3 d内诊断者10例(10/16),受伤后1周内诊断者2例(2/16),其中受伤后3 d内作出诊断者共13例(13/16).结论 MSCT检查在延迟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和30例无任何症状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测量阑尾外径,观察阑尾位置,阑尾腔内液体密度、气体密度,阑尾周围脂肪密度改变及腹膜增厚、腹腔积液等并发表现。结果急性阑尾炎平均阑尾外径为(9.78±2.33)mm,健康成年人平均阑尾外径为(5.05±0.5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 <0.01)。阑尾周围组织脂肪密度增高、毛糙25例,占83.33%,CT 值约-40~20 HU;阑尾周围有渗出性改变伴腹膜增厚13例,占43.33%;阑尾管壁增厚、水肿29例,占96.67%;阑尾腔内高密度粪石9例,占30.00%;阑尾炎合并肠梗阻1例(占3.33%);阑尾炎患者并发有腹膜增厚,占80.00%;合并有腹腔积液,占23.33%。结论多层螺旋 CT 全腹部平扫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当阑尾外径 CT 表现为≥6 mm,阑尾腔积液、腔内粪石、周缘脂肪密度增高、腹膜增厚、腹腔积液等征象,可提示阑尾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 CCF 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 MSCT 平扫、CT 血管造影(CTA)及后重建影像表现,并与其他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0例 CCF 患者,CT 平扫均表现为眼上静脉扩张,CTA 可见眼上静脉早显、海绵窦扩大。通过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可显示瘘口。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病灶整体范围显示良好。CT、MRI、DSA 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 CCF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优势,但各有其局限性。结论 MSCT 可以通过平扫、CTA 技术及多种后重建手段得到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对于 CCF 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GIST的16层螺旋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7例GIST中发生于胃23例,小肠8例,结肠3例,肠系膜3例。位于消化道的34例中,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27例,腔内、外混合生长7例。CT表现:肿块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32例,增强后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33例,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腔外生长为主的软组织肿块,易囊变坏死,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以肝脏和系膜转移较为常见,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及肠梗阻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MSCT 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CTEPH 患者24例及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患者8例。分析 CTEPH 患者 CT 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特点,总结其直接和间接征象,并与非 CTEPH 患者进行对比。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PA 24例,744支动脉;CTEPH 直接征象以附壁栓子为最多见,占受累支数的55.35%,其次为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中心型部分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偏心性充盈缺损;35.01%的栓塞血管管腔变细,0.89%的血管管腔扩张,无任何变化的占45.24%;CTEPH 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00%)及右心增大(95.83%),其次为马赛克征,心包腔或胸腔积液,肺内磨玻璃样影,肺梗死及肺不张或实变。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最常见的 CTPA 征象依次为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显影、支气管动脉扩张及室间隔位置异常。结论(1)CTPA 能够清楚地显示 CTEPH 的类型、直接和间接影像学征象;(2)心脏的 CT 表现不足以鉴别 CTEPH 和非 CTEPH;(3)慢性肺栓塞的程度并不能够反映 CTEPH 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GGO)的 MSCT 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 GGO 病例的薄层 CT 资料,包括8例炎性病变,2例良性肿瘤,11例腺瘤样增生(AAH),19例原位腺癌(AIS),17例腺癌,30例跟踪复查病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 MSCT 特征。结果8例炎性病变中边缘模糊6例(75.0%),而机化性肺炎较大不规则,边缘清晰;30例浸润前病变(AAH、AIS)中病灶大小0.8~2.0 cm 的28例(93.3%),圆形或者类圆形26例(86.7%),边缘清晰25例(83.8%),血管贯穿征象25例(83.8%);17例腺癌中病灶大小>2.0 cm 的15例(88.2%),不规则形、分叶13例(76.5%),边缘毛糙8例(47.0%),胸膜凹陷征10例(58.8%);36例原位腺癌+腺癌中,实性成分9例(特异性95.2%),空泡征5例(特异性95.2%),血管贯穿伴增粗13例(特异性100%)。结论不同病理类型 GGO 的 MSCT 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愈的脾脏结核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中,6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5例伴有腹膜后及肝、脾门区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2例肝脾内见多发钙化灶。结论脾脏结核多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病灶及钙化是脾脏结核的主要CT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对脾脏结核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螺旋CT为发现脾脏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与术后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造影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先作平扫,再以3ml/s的速度通过肘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90~100ml,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后25~25s),门脉期(70~85s)及平衡期(180~200s)扫描,层厚5mm。分别观察平扫及增强各期正常胰腺的形态、密度的变化,胰腺癌的形态、密度的变化以及转移瘤的发现率。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密度分辨率高,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腹部的CT扫描。正常胰腺血供丰富,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很明显,而胰腺癌为相对乏血管,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期强化不明显,呈低密度区,动脉期扫描正常胰腺和癌肿的密度差异较大,门脉期及平衡期可兼顾显示胰腺癌及胰外转移瘤。结论: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检查应以三期增强扫描作为常规,动脉期对胰腺癌特别是小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