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APACHEⅡ结合TISS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方法将EICU住院时间大于24h的90例患者分别采用APACHEⅡ和TISS进行评分,根据第1天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分(0~分)、中分(15~分)、高分(25~71分)组,比较三组患者在EICU的总医疗费用、日平均费用、住EICU时间、病死率及TISS评分。结果患者APACHEⅡ和T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组患者住EICU时间、总医疗费用、日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三组TISS评分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APACHEⅡ结合TISS评分可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合理利用EICU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最佳时机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将11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按APACHEⅡ评分<15分;15~25分;>25分分类,每个类别内再分CBP治疗组和非CBP治疗组.在不同APACHEⅡ评分分救段内分别比较行CB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总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ICU住院时间、ICU治疗费用以及使用呼吸机时间的长短等的差异.结果:所有组别内,使用CBP治疗均可以缩短呼吸机使用的时间(P<0.05).当APACHEⅡ评分<15分时,2组均无患者死亡,但CBP治疗组以增加总治疗费用和ICU治疗费用为代价,缩短了ICU及总的入院时间(P<0.05).APACHEⅡ评分15~25分时,CBP治疗纽患者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的治疗费用和ICU内的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非CBP治疗组(P<0.05),APACHEⅡ评分>25分时,2组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CBP治疗组总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ICU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CBP治疗组(P<0.05).结论:当APACHEⅡ评分为15-25分时使用CBP治疗重症胰腺炎可以产生较好的效价比.对于经济环境优渥的患者,15分以下也可以尝试使用以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平日达到内环境的稳态.APACHEⅡ评分对临床工作者在SAP的患者进行CBP的时机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APACHEⅡ、RANSON评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APACHEⅡ、RANSON评分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APACHEⅡ、RANSON评分系统对94例SAP病人进行回顾性评分.结果依据APACHEⅡ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组评分明显高于无器官功能障碍组,高分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死亡组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高分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之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手术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据Ranson系统,有无器官功能障碍、存活死亡以及手术非手术组之间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于判断SAP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而Ranson应用价值不稳定,两种评分均不能作为单独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系统评估心胸外科监护病房(CSICU)中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方法 连续观察入CSICU资料完整的患者320例,按Knaus法进行APACHE Ⅱ评分,并计算出各患者的预计死亡危险度.结果 320例患者APACHEⅡ评分范围3~35分(平均18.8±11.1分).生存305例,评分16.9±6.5分;死亡15例,评分21.2±4.7分.生存与死亡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APACHE Ⅱ评分与预计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1).当APACHE Ⅱ评分大于25分时,预计与实际死亡率均明显升高,提示预后较差.不同疾病类型各组间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APACHE Ⅱ评分系统可应用于CSICU,作为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2)预计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可评价CSICU的治疗、监护质量;(3)APACHE Ⅱ评分还可为合理利用CSICU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措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7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每天进行APACHEⅡ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护理人员配置和实施护理措施;对照组按护理级别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ICU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和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PACHEⅡ评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ICU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APACHEⅡ评分对219例重症急性肾衰竭病情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判断急性肾衰竭(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ARF)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19例重症ARF的APACHEⅡ评分,通过死亡组、存活组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及评分与实际病死率的相关性,初步评价其评估重症ARF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性;比较预计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评价评分系统对预测病死率的价值.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表示其对个体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比存活组高(24.0±8.2vs17.6±6.9,P<0.001),与重症ARF的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r=0.98,P<0.001).实际与预计病死率比值1.83(P<0.001).APACHEⅡ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0.046.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适用于判断重症ARF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但不能准确预测群体病死率,宜动态评分提高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尿路梗阻(UUO)致脓毒性休克(SS)的治疗方法 . 方法 UUO致SS患者72例.采用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早期肠道营养等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同时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42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外科治疗解除梗阻.比较2组患者ICU治疗前、治疗24 h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评分、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结果 常规组与综合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2.1±5.9与21.9±6.0)、MODS评分(7.8±4.3与7.8±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2组间APACHEⅡ评分(19.7±5.5与14.8±5.2)、MODS评分(7.3±1.4与4.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转出ICU时TISS评分(51.8±17.4与42.3±16.6)、ICU住院时间[(12.6±6.3)d与5.3±2.6)d]和病死率(46.7%与1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病情改善率为88.0%(37/42),常规组为53.3%(16/30).50例具备行外科手术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或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解除梗阻,49例手术治疗痊愈,1例死于心脏骤停.2例拒绝手术治疗者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1例自动出院. 结论 CVVH结合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治疗UUO致SS,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APACHEⅡ和SOFA评分系统对结肠穿孔手术风险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结肠穿孔病例,并比较其临床结果与评分系统的关系.结果①本组一期手术病例平均APACHEⅡ评分(14.4±1.7)、平均SOFA评分(7.8±1.2)分别低于二期手术病例(19.5±2.6和9.3±1.9)(P<0.05)L②APACHEⅡ评分≥18病例的死亡率(87.5%)显著高于评分<18者(29.7%)(P<0.01),尤其是>21病例的死产率高达90.9%(20/22)L③SOFA评分≥9病例的死亡率(80.0%)显著高于评分<9者(27.8%)(P<0.01),且19例SOFA评分≥11者全部死亡L④APACHE Ⅱ评分≥18且SOFA评分≥9病例的死亡率(94.7%)显著高于APACHE Ⅱ评分<18且SOFA评分<9者(68.6%)(P<0.01),APACHE Ⅱ评分>19且SOFA评分>11的病例全部死亡(17/17).结论APACHE Ⅱ和SOFA评分可较准确地评估结肠穿孔病人的手术风险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APACHEⅢ在老年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APACHEⅢ对老年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护理干预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11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44例),于入院时及手术后每天行APACHEⅢ评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入院评分分层实施护理干预,并根据术后评分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评分41~100分患者效果最为显著(P<0.05);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PACHEⅢ用于老年患者急性腹膜炎手术危险性评估,对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APACHEⅡ评分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严重度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52例SAP患者进行评分分析. 结果 SAP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值为(16.60±9.07)(8~40)分.其中分值为SAPⅡ级高于SAPⅠ级、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均Ρ< 0.01).随着分值的增高,SAP的预测死亡风险率和实际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Ρ<0.01);且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0.91, Ρ<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评估SAP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APACHEⅡ和SOFA评分系统对结肠穿孔手术风险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结肠穿孔病例,并比较其临床结果与评分系统的关系.结果:①本组一期手术病例平均APACHEⅡ评分(14.4±1.7)、平均SOFA评分(7.8±1.2)分别低于二期手术病例(19.5±2.6和9.3±1.9)(P<0.05)L②APACHEⅡ评分≥18病例的死亡率(87.5%)显著高于评分<18者(29.7%)(P<0.01),尤其是>21病例的死产率高达90.9%(20/22)L③SOFA评分≥9病例的死亡率(80.0%)显著高于评分<9者(27.8%)(P<0.01),且19例SOFA评分≥11者全部死亡L④APACHE Ⅱ评分≥18且SOFA评分≥9病例的死亡率(94.7%)显著高于APACHE Ⅱ评分<18且SOFA评分<9者(68.6%)(P<0.01),APACHE Ⅱ评分>19且SOFA评分>11的病例全部死亡(17/17).结论:APACHE Ⅱ和SOFA评分可较准确地评估结肠穿孔病人的手术风险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EICU呼吸机治疗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监护室(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EICU收治的71例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17例,病死组54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CAV+PEEP、同步间断压迫性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PEEP值:5~10cmH2O(1cmH2O=0.098kPa)。其余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降低颅压、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成功组和病死组通气前与通气后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动脉血气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成功组与病死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指标分别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显示了有益作用,患者通气前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气明显影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DNA浓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SE组),选取109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浆DNA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院24h内情况最差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将SE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7).结果 与C组比较,SE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血浆DNA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4~0.88)、0.72(95% CI,0.63 ~ 0.82)和0.68(95%CI,0.60~0.77).结论 血浆DNA浓度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与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血浆DNA浓度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的发生与改良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解放军401医院骨科接受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52髋),对入选患者定期(术后24h、术后3d及术后10d)及临床出现可疑DVT症状时随时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患者按照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DVT组(A组)及无DVT组(B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APACHEⅡ评分,记录各组的改良APACHEⅡ评分,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19例术后超声检查发现下肢DVT,其中近端血栓12例,远端血栓7例,发生肢体均为术侧,术后DVT发生率为38%;DVT组(A组)改良APACHEⅡ评分为(18.11±3.87)分,无DVT组(B组)APACHEⅡ评分为(13.39±4.29)分,两组改良A-PACHEⅡ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APACHEⅡ评分与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DVT的发生有相关性,改良APACHEⅡ评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84例脓毒症患者在入科24 h内测NT-pro BNP值,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NT-pro BNP、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与转归的关系。结果 84例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为32.14%。其中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值和血清NT-pro BNP浓度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浓度与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NT-pro BNP浓度越高,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越长,不同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NTpro 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NT-pro BNP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可协助预测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风险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不同治疗时机进行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位患者开始CRRT治疗的时机分为3组:A组(发病72 h以内)15例,B组(发病72~120 h)18例,C组(发病120 h以后)11例.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SNK-q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进行CRRT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最快,由(20±7)分下降至(12±5)分(t=2.06,P<0.05);其次是B组患者,由(20±6)分下降至(18±6)分(t=2.15,P<0.05);C组患者的下降最慢,由(24±7)分下降至(20±6)分(t=0.52,P>0.05).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2±2.1)、(8.9±4.8)、(13.4±6.7)d,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q=3.52,5.36,P<0.05),且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C组(q=4.81,P<0.05).A、B、C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1/15、2/18、4/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结论 SAP患者发病72 h以内是进行CRRT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病72~120 h进行CRRT治疗是可以接受的时机,超过120 h以后才开始进行CRRT则为时较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不同治疗时机进行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位患者开始CRRT治疗的时机分为3组:A组(发病72 h以内)15例,B组(发病72~120 h)18例,C组(发病120 h以后)11例.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SNK-q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进行CRRT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最快,由(20±7)分下降至(12±5)分(t=2.06,P<0.05);其次是B组患者,由(20±6)分下降至(18±6)分(t=2.15,P<0.05);C组患者的下降最慢,由(24±7)分下降至(20±6)分(t=0.52,P>0.05).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2±2.1)、(8.9±4.8)、(13.4±6.7)d,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q=3.52,5.36,P<0.05),且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C组(q=4.81,P<0.05).A、B、C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1/15、2/18、4/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结论 SAP患者发病72 h以内是进行CRRT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病72~120 h进行CRRT治疗是可以接受的时机,超过120 h以后才开始进行CRRT则为时较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microRNA变化,预判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度并探讨影响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外周血,35例急性重度胰腺炎(SAP)、急性中重度胰腺炎(MSAP)为A组,85例急性轻度胰腺炎(MAP)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Reason、BISAP评分,用实时定量PCR法进行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miR-146a、miR-10b、miR-21、miR-26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4种microRNA表达差异以及与评分系统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PCD治疗的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变量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1)APACHEⅡ、RANSON、BISAP评分:A组分别为(8.28±0.61)分、(3.42±0.54)分、(1.71±0.32)分;B组分别为(3.18±0.52)分、(1.43±0.25)分、(0.37±0.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7.809,4.113,P<0.05).(2)血清miR-146a、miR-10b、miR-21、miR-26a表达水平:A组分别为1.41±0.21、2.94±0.49、1.62±0.25、1.21±0.20;B组分别为6.29±0.91、0.52±0.09、2.82±0.33、3.57±0.64.miR-146a、miR-10b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6,2.110,P<0.05),而miR-21、miR-26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1.571,P >0.05).(3)相关性:A组miR-146a、miR-10b与APACHEⅡ、RANSON、BISAP评分有相关性(r=-0.826、0.837,-0.874、0.866,-0.833、0.899,P<0.05).而miR-21、miR-26a表达水平与APACHE Ⅱ、RANSON、BISAP评分无相关性(r=0.642、0.321,0.701、0.750,0.716、0.716,P>0.05).B组miR-146a、miR-10b、miR-21、miR-26a表达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无相关性(r=0.067,0.347,0.133,0.111,P>0.05);与RANSON评分无相关性(r =0.178,0.078,0.092,0.142,P>0.05);与BISAP评分无相关性(r=0.103,0.260,0.216,0.285,P>0.05).(4)预测因素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ANSON评分、BISAP评分、miR-10b是影响PCD干预的因素(OR =4.170,5.612,2.500;95%可信区间:1.092 ~ 15.932,1.232 ~21.622,1.190 ~5.25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iR-10b是急性胰腺炎PCD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74,95%可信区间:1.115 ~5.056,P<0.05).结论 miR-10b与miR-146a可能成为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miR-10b可能成为急性胰腺炎是否行PCD干预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自行设计腹膜炎评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腹膜炎评分方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4 0 5例继发性腹膜炎 (SP)急诊手术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腹膜炎评分和APACHEⅡ评分 ,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腹膜炎评分 ,≤ 6分病例 (A组 )仅予术前单剂预防性抗生素 ,术后不用抗生素 ;≥ 7分病例 (B、C组 )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外 ,术后还治疗性应用抗生素 ;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显著性差异比较用 χ2 检验。结果  4 0 5例SP病例的腹膜炎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呈明显线性正相关 (r =0 89,P <0 0 1)。SP术后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随腹膜炎评分增加而上升 ,A组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率和病死率均为 0。结论 自行设计的腹膜炎评分能准确判断SP病例的严重程度。根据此评分方法进行规范化抗生素治疗 ,免除了轻症SP术后的不必要用药 ,但不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具有合理、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1例MODS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住院期间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比较两组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总死亡例数为55例(54.5%).AKIⅢ期的病死率明显高于AKI Ⅰ期和AKIⅡ期(x2=5.541,3.856,P<0.05).与AKI Ⅰ期相比,AKIⅡ期、AKIⅢ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AKIⅡ期相比,AKIⅢ期患者的以上指标也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是M明显升高(P<0.05).与好转组相比,死亡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升高(P<0.05),ODS合并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MODS合并AKI患者的预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