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弥漫性脑创伤与二次脑损伤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弥漫性脑创伤 (DBI)与二次脑损伤 (SBI)后鼠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a(mGluR1a)、cAMP、cGMP含量变化及I类mGluRs拮抗剂MCPG的治疗作用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DBI、脑损伤合并SBI及MCPG作用组。脑损伤后 ,以低血压作为SBI指标 ,于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组化和放射免疫研究。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比较 ,单纯DBI组脑皮层mGluR1a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1h增加 ,2 4h达高峰 (P <0 .0 1) ,伤后2 4hcAMP水平下降 ,cGMP升高 ,cAMP/cGMP比值下降 ;合并SBI组 ,mGluR1a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0 5h即明显增加 ,6h达高峰 (P <0 0 1) ,cAMP改变也更加明显 ;MCPG可减少SBI后损伤神经元的数目。提示mGluR1a参与了细胞兴奋性毒性和代谢应急 ,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CA1区mGluR1α表达改变规律,并观察mGluR1α拮抗剂MCPG的作用。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MCPG治疗组,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14次组,每组15只。用8Hz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品2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显示:次声作用1次组mGluR1α阳性细胞数即出现变化(P<0.05);7次组表达最为显著(P<0.01);14次组 减少至正常水平。MCPG治疗组mGluR1α阳性值与等数次声组之间无差异(P>0.05)。形态学研究证实,MCPG对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次声作用可通过mRluR1α介导兴奋性神经经毒作用,mGluR1α活性改变是导致次声性脑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或激动剂对大鼠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特异性拮抗或激动剂对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损伤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在单纯DBI 1h后,脑室分别注射10μl第I组mGluRs拮抗剂(MCPG)、第Ⅱ组mGluRs激动剂(DCG-Ⅳ)、第Ⅲ组mGluRs激动剂(L-AP4)或等渗盐水,观察大鼠行为、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MCPG、DCG-Ⅳ及L-AP4均对大鼠DBI后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MCPG和DCG-Ⅳ可明显改善大鼠DBI后行为学改变、降低皮层损伤神经元数量及脑组织含水量,以MCPG降低效果最为显著(P<0.05);而L-AP4则没有明显上述作用(P>0.05)。结论:第I组mGluRs拮抗剂MCPG和第Ⅱ组mGluRs激动剂DCG-Ⅳ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MCPG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CA1区mGluR1α表达改变规律 ,并观察mGluR1α拮抗剂MCPG的作用。将 1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MCPG治疗组 ,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 1、7、14次组 ,每组 15只。用 8Hz 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显示 :次声作用 1次组mGluR1α阳性细胞数即出现变化 (P <0 0 5 ) ;7次组表达最为显著 (P <0 0 1) ;14次组减少至正常水平。MCPG治疗组mGluR1α阳性值与等数次声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形态学研究证实 ,MCPG对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次声作用可通过mGluR1α介导兴奋性神经毒作用 ,mGluR1α活性改变是导致次声性脑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急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类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现象。方法:以大鼠急性弥漫性脑创伤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光镜、电镜观察方法对模型的损伤情况进行组织、细胞形态观察;以DNA-梯形凝胶电泳、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急性脑损伤后鼠脑皮层、海马区神经元DNA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大鼠致伤后,光镜下观察到神经元出现皱缩变性;电锏 上观察发现,伤后2h可观察到神经元类凋亡,24h最为严重,持续到7d;DNA-梯形凝胶电泳显示伤后24h海马及皮层区出现DNA梯状电泳;神经元TUNEL染色伤后2h即可见,24h最为明显,7d时仍高于正常。结论:大鼠急性脑创伤后脑组织中存在神经元类凋亡现象,并在创伤后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中度缺氧对脑损伤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α (metabotropicglutam ate receptor 1α,m Glu R1α)表达的影响 ,探讨缺氧诱导二次脑损伤的致伤机理。 方法  9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损伤组 (改良 Marm arou脑损伤模型 )、缺氧 (4 0 0 0 m高度 ) 10 min组、缺氧 30 m in组、损伤后缺氧 10 min组、损伤后缺氧 30 min组等 6组 ,各组在相应处理后 4h取标本 ,行免疫组化、HE染色及电镜检测。光镜下计数每高倍视野中损伤神经元及 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的数目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结果  10 m in和 30 min缺氧对正常鼠脑皮层的显微、超微结构及 m Glu R1α表达无明显影响 (P>0 .0 5 ) ;10 m in缺氧也未导致脑损伤大鼠脑皮层显微、超微结构及 m Glu R1α表达明显改变 (P>0 .0 5 ) ;而 30 min缺氧可诱导脑损伤大鼠脑皮层显微及超微结构明显改变 ,m Glu R1α表达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30 min急性中度缺氧可加剧脑损伤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损伤 ,同时诱导 m Glu R1α高表达 ,提示 m Glu R1α可能参与了缺氧诱导的二次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中度缺氧对脑损伤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α(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α,mGluR1α)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诱导二次脑损伤的致伤机理。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改良Marmarou脑损伤模型)、缺氧(4000m高度)10min组、缺氧30min组、损伤后缺氧10min组、损伤后缺氧30min组等6组,各组在相应处理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次声作用后第Ⅱ类mGluRs在大鼠CA1区表达改变的规律和其激动剂羧基环丙基甘氨酸(DCG-Ⅳ)的作用,探讨次声致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和DCG-Ⅳ干预组,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1次、3次、7次及14次组,每组10只。用8Hz、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用2h。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第Ⅱ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变化。病理学检测分组方法同上,每组10只,光镜下测计DCG-Ⅳ干预前后损伤神经元数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次声作用1次后第Ⅱ类mGluR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即出现改变(P<0.05);在3次组改变最显著(P<0.01);7、14次组恢复至正常水平。形态学研究证实,DCG-Ⅳ干预能明显减轻CA、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论:次声作用后可导致第Ⅱ类mGluRs合成及活性减少,DCG-Ⅳ能有效降低次声对脑损伤的程度,提示第Ⅱ类mGluRs在次声脑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内GABA/GABAAR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及其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用大鼠颅脑打击伤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伤后大鼠皮层、海马的GABA及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伤后伤侧皮层GABA/GABAARα1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伤后12小时降至最低,对侧皮层无改变;伤侧海马及对侧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伤后12小时降至最低;伤侧海马GABAARα1的改变与GABA的改变一致,对侧海马无改变。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GABA及其受体GABAAR的表达下调可能是诱发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RNA表达和脑水肿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Marmarou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伤后不同时间MMP-9mRNA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中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外伤后1h大鼠脑组织中MMP-9mRNA开始增加,伤后12h达到高峰并持续7d(P<0.01),14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脑组织含水量比似手术组明显增加,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破坏更重。结论大鼠外伤后诱导MMP-9mRNA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弥漫性脑损伤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从而加重了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大鼠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Wistar成年大鼠96只随机分为爆炸伤组和假手术组(各48只),右侧颞顶部开直径为1cm的骨窗后用80mgTNT电雷管在5cm垂直距离爆炸,于伤后4,12h、1,2,5,7d分别检测损伤区脑含水量,病理学变化、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爆炸伤后损伤区脑含水量呈进行性增加,并于伤后2d达高峰。AQP4的表达也明显升高,开始局限于损伤中心,而后增高的区域扩大,AQP4表达增高的区域与光、电镜下脑水肿区域一致,单位面积表达的量于伤后2d出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但直到第7天其表达的量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爆炸伤后4h和12h,伊文思蓝渗出主要局限于损伤中心,随时间延长,尽管脑水肿程度加重,但伊文思蓝渗出范围无明显扩大。结论爆炸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表现,继发性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是爆炸伤后期脑水肿的主要原因,AQP4表达增加参与了爆炸伤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创伤后早期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AN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致伤组(48只)、致伤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组(48只)。用牙科钻在大鼠冠状缝后缘、中线左侧开骨窗、保持颅脑膜完整,再用落体撞击装置撞击硬度,按各时相点麻醉成功后,取相同部位肺组织制作标本,采用原位杂交、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及病理学观察等方法,研究脑创伤后肺组织ICAM-1mRN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假致伤动物ICAM-1mRNA在肺组织中仅有少量表达。脑创伤后,大鼠肺组织ICAM-1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加;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支气管内皮细胞、肺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组织细胞。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显著抑制脑伤后肺组织ICAM-1mRNA表达。结论 脑创伤后肺内ICAM-1mRNA表达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外伤后急性肺损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Toll样受体5在鞭毛蛋白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鞭毛蛋白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5(TLR5)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TLR5在鞭毛蛋白致大鼠Au中的作用。方法从大肠杆菌ATCC25922中分离纯化鞭毛蛋白并鉴定。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6)、致伤1组(n=36)和致伤2组(n=36)。经尾静脉注射鞭毛蛋白以建立大鼠ALI模型。每组分别在6个时相点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LR5 mRNA的表达,并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肺病理改变。结果从大肠杆菌ATCC25922中成功分离纯化出鞭毛蛋白,其分子量约65kD。静脉注射鞭毛蛋白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从致伤后1h开始,鞭毛蛋白致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TLR5 mRNA表达增加,并随时间推移和鞭毛蛋白剂量增加而表达增多。各致伤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组织出现肺间质、肺泡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静脉注射鞭毛蛋白可导致大鼠ALI;TLR5作为细胞膜上鞭毛蛋白的受体参与了鞭毛蛋白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Bcl-2基因在一氧化碳暴露大鼠脑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CO)暴露后大鼠脑中Bcl-2基因的分布。方法 用Wistar大鼠制成CO暴露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在染毒后第3天、第2天和当天处死,取脑制成切片,用地高辛Bcl-2探针原位杂交,观察Bcl-2的信号分布。结果 Bcl-2 mRNA的表达在海马、大脑皮层和胼胝体比较明显,其中海马的表达信号最强,大脑皮层次之,胼胝体最弱。其他部位呈散在的弱信号。相应区域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的差异。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 CO暴露后,Bcl-2在海马、大脑皮层和胼胝体的表达较为明显;Bcl-2在上述部位的表达可能部分的解释CO中毒迟发性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大鼠脑损伤后早期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观察,探讨脑外伤早期微循环障碍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改良Marmarous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 h、4 h、8 h、12 h、24 h、3 d及7 d分别自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取10只大鼠取脑,5只行免疫组化、5只行荧光定量PCR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标志物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TM和vWF在4 h开始表达,24 h达到峰值,7 d恢复正常.假手术对照组各时段TM和vWF的表达水平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是早期继发性脑损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烫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0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伤组(n=32)、烫伤组(n=32)和丙酮酸乙酯(EP)液(3.23mg/ml)治疗组(n=32),后3组分别在伤后第1、3、5、7天活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浆HMGB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大鼠烫伤后1、3、5天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假伤组比较,烫伤后1、3天G1期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同时G2+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EP组,伤后第1天G,期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G2+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HMGB1对严重烫伤后脾淋巴细胞周期具有明显影响,参与了烧伤延迟复苏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周围神经火器伤和切割伤CIDE-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检测,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对比,探讨CIDE-B的变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11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火器伤组、切割伤组、正常对照组。在伤后不同时相点取材,以RT-PCR法检测CIDE-B mRNA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检测CIDE-B mRNA的形态学分布,Western blot检测CIDE-B的蛋白水平。结果神经损伤后脊髓内CIDE-B mRNA表达增强。火器伤组增加的幅度较大,第1天开始增加,7d达到峰值,持续到2周,4周回落;切割伤组表达增加延迟,幅度也小。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此相一致。正常对照组脊髓组织有少量的CIDE-B mRNA表达,分布于脊髓神经元细胞胞浆内。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CIDE-B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增强,组织学分布在脊髓灰质内,火器性损伤改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作用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烫组(n=16)、烧伤组(n=14)和烧伤+HBO治疗组(n=15)。采用大鼠背部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在烧伤后24h始,在高压氧舱0.15 MPa( 1.5ATA)压力下,每日吸入95%以上浓度的氧气1h,连续5d。各组大鼠于伤后第7天取肠黏膜组织血及下腔静脉,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差别,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等指标。结果 与假烫组相比,烧伤组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烧伤后第7天大鼠血浆DAO和D-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上述两指标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手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组(B组)和手术前应用依达拉奉组(C组),各组30例,同时取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入院时以及手术后1,3,5,7 d外周静脉血血清NSE和S100β浓度.结果 A组、B组租C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在入院时及手术后1,3,5,7 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在手术后第1天达高峰(P<0.05).术后第1天,C组与对照组、A组、B组比较,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C组与A组比较,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重型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但中型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降低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越早使用降低越明显,特别是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手术前应用依达拉奉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daravone on moderate and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by observing the change of the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 NSE) and S100β protein.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cute moderate and severe brain injur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e, control group (Group A), postoperative edaravone treatment group (Group B) and preoperative edaravone treatment group (Group C), 30 patients per group. In the meantime, 20 normal persons were set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of each group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on admission and at days 1,3,5 and 7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levels in the Group A, B and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 on admission and at days 1,3,5 and 7 postoperatively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day 1 after operation (P <0.05). The level of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in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 Group A and Group B at day 1 postoperatively (P<0.05),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A at day 1 postoperatively (P >0.05). The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levels in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at days 3, 5 and 7 postoperatively (P <0.05). The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levels in the Group C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at days 3, 5 and 7 postoperatively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moderate injury group between Croup C and Group B. The serum NSE and S100β levels in the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at days 3, 5 and 7 postoperatively ( P < 0. 05). Conclusions Edaravo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rum NSE and S100β levels in the moderate and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The earlier use of edaravone may beget the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The application of edaravone before opera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NSE and S100β prot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