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认为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精血不能上注于头部而发生眩晕。西医学认为,颈性眩晕是椎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就颈性眩晕的针刺治疗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毫针针刺针刺是临床上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之一,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覃丽[1]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6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颈夹脊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针剌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病情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颈夹脊配合透穴刺法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改善眩晕症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春英 《家庭护士》2009,7(6):496-497
[目的]观察纳络酮合用维脑路通治疗颈性眩晕.[方法]比较采用纳洛酮合用维脑路通静脉输注和20%甘露醇合用丹参静脉输注治疗颈性眩晕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纳络酮合用维脑路通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合用维脑路通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0例颈性眩晕且触诊、X线检查证实环枢关节错位的患者进行定点手法复位.结果治愈3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能纠正环枢关节错位,舒张椎动脉,改善脑部血供,治疗颈性眩晕.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解剖基础及治疗特点、典型医案等方面,介绍吴清明教授临床运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特色及经验.颈性眩晕发病与颈椎及颈部相关组织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密切相关,吴教授主要针对椎动脉机械压迫、颈交感神经刺激、本体感受器功能异常3种发病机制,采用针刀松解枕下肌群、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手法整复颈椎关节错位以改善患者眩晕、恶心欲呕等临床症状,并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颈性眩晕病人的健康需求状况.方法 向974例颈性眩晕病人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健康的信息需求.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结果 发现颈性眩晕病人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不高,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同时缺乏较全面的康复知识.结论 应重视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多角度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130例环枢关节紊乱患者及46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环枢关节紊乱患者多数有颈性眩晕(占60%),而颈性眩晕患者多数有环枢关节紊乱(占89%),经纠正环枢关节紊乱后临床症状大多消失或减轻。结论:提示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环枢关节紊乱很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应重视纠正环枢关节紊乱,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130例环枢关节紊乱患及46例颈性眩晕患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环枢关节紊乱患多数有颈性眩晕(占60%),而颈性眩晕患多数有环枢关节紊乱(占89%).经纠正环枢关节紊乱后临床症状太多消失或减轻。结论:提示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环枢关节紊乱很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应重枧纠正环枢关节紊乱.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灯盏花素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留观的颈性眩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灯盏花素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供血的功效,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它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内科等多个学科.若患者主诉以眩晕为主并伴有颈部不适,则应考虑并排除颈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体位眩晕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外淋巴瘘、耳蜗迷路震荡、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1],可见其复杂性.本文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灯盏花素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为手法治疗组,并设牵引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通过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症(cervical vertigo,CV)属于椎动脉颈椎病的范畴,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叫颈性眩晕症[1]。其特点是发作性眩晕,并与颈部活动密切相关,多由颈椎退变,稳定性降低或颈交感神经激惹受刺激所引起,可伴有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声音嘶哑、视物不清、听力减退等症状。临床上对该症治疗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体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椎动脉负责大脑的颞叶、枕叶、丘脑、间脑、脑干、小脑、脊髓上部以及内耳的血液供应,如果供血不足,就会出现诸多症状,病情也比较复杂.内耳的血液主要由基底动脉的内听支供给,一旦缺血,就会出现内耳症状:眩晕、耳鸣和耳聋.近年来人们发现颈性眩晕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利用疗养院特点采用非药物疗法对22例颈性眩晕的老年疗养员进行综合治疗,旨在研究非药物疗法在颈性眩晕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佩带颈托对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我科自2001至2003年以佩带颈托来治疗颈性眩晕,收到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童利民  郭杰  余菊 《中国康复》2006,21(4):269-269
目的:观察五线二剥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颈性眩晕患者以椎体后缘线、双侧横突线及乳肩线即五线及手法拨离松解和小针刀剥切铲割压痛点即二剥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126例患者中治愈106例(84.1%),好转17例(13.5%),无效3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五线二剥法治疗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颈性弦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10次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关节突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阻滞加药物)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眩晕起效时间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阻滞加药物组症状与功能总体评分,眩晕症状改善的时间、程度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关节突阻滞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为手法治疗组,并设牵引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极显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通过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胸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1],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