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片对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与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及银杏叶片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左、右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治疗前后痴呆修正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间左、右侧M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左、右侧M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 05),研究组左、右侧MCA搏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侧MCA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左、右侧MCA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间HDS、ADL、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HDS、ADL、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 05),且研究组HDS、ADL、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片可有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患者60例,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扫描,证实有双侧或单侧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并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临床表现。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8岁;双侧椎动脉狭窄为12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8例。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67.5岁;双侧椎动脉狭窄14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6例。 对照组:丹参 10~20 ml+ 10%葡萄糖250 ml, 1次/d静脉点滴;敏使朗6mg,尼莫地平20 mg,3次/d…  相似文献   

3.
目的:尝试用按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并观察治疗后即刻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试图为按脊疗法治疗此类患者以及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方法:颈椎眩晕患者42例,均根据X线片上所反应的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采用按脊疗法治疗及脊椎诊断治疗系统给予补充、辅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即刻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眩晕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治疗后即刻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TCD显示右椎动脉右转位和后伸位的最大值,右椎动脉后伸位的最小值,右椎动脉右转位和后伸位的平均值及左椎动脉后伸位的搏动指数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结合椎动脉功能解剖学特性尝试按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有良好的即刻效果,若要获得确切的疗效,尚需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无焦虑患者占比(7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5.10±7.78)cm/s,(34.63±6.38)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47.97±7.56)cm/s]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缓解焦虑情绪,有效减轻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持探讨胞二磷胆碱、利多卡因、维生素B6联合治疗眩晕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急诊眩晕症病人51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取胞二磷胆碱、利多卡因、维生素B6联合疗法。对照组21例采取镇静及抗胆碱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胞二磷胆碱、利多卡因、维生素B6联合治疗眩晕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红花黄色素联合甘露醇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红花黄色素和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vs 72.5%,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甘露醇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内科门、急诊常见病,由于颈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大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2003年以来对我院骨伤科住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商品名:安欣达)治疗,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做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8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分为2组,针灸组55例取风池、大椎穴温针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口服西比灵胶囊,每日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针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葛根素(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疗程5天,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51%,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对4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平均治疗21.8次,总有效率达91.7%,提示手法推拿确有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关节错位,改善交感神经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银质针疗法,1次/w,2w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针灸、推拿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2w、3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进一步扩大。银质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比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更好,疗效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3.
夹脊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容易复发,且有年轻化趋势。笔者采用夹脊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颈性眩晕患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平均治疗21.8次,总有效率达91.7%,提示手法推拿确有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关节错位,改善交感神经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扩张血管类药物、镇痛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及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记录患者每日眩晕发作次数,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发现2组患者每日眩晕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观察组每日眩晕次数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并且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亦显著快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减少眩晕发作次数,有效减轻眩晕症状,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74例颈性眩晕患者,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2岁、病程6.2年;对照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56.4岁、病程5.4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0.1g)0.4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日,后改用葛根素黄酮苷片(每片25mg)50mg,每日3次口服,同时应用尼莫地平片4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对照组用三磷腺苷注射液40mg、辅酶A100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属椎动脉型颈椎病范畴,其临床特点是发作性眩晕,并与颈部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临床实践证实,对该症采取综合性治疗优于单纯性治疗,但仍存在治疗手段单一、显效慢、远期效果欠佳以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给予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配合手法、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恢复期配合手法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颈性眩晕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天麻素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针灸推拿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天麻素片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超短波、牵引、高压氧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随机分2组,第1组37例,男23例,女14例。第2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35~67岁。两组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诉,经临床或门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