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血后丙型肝炎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伯平  陈士竹 《新医学》1996,27(1):22-23
本文分析46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并就抗-HCV与HCVRNA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郑连方  刁海源 《疾病监测》1997,12(10):377-379
输血后丙型肝炎调查分析郑连方1黄智1王志学1李辉1关崇斌1刁海源2常虹3潘永华3赵淑媛4郭莉5孙光6朱绍军7刘险峰8赵连福9樊虹9陈德新10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传播,然而揭示献血员开展抗-HCV检测与否输血后丙型肝炎(下称丙肝)发病情况,对评价预防效...  相似文献   

3.
雷玉兰 《临床荟萃》1997,12(24):1123-1125
我们对1991~1996年我院收治的2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预后、HCV感染的预防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输血后肝炎系1991~1996年我院住院患者15例,门诊患者5例,他们均在各种手术及外伤等疾病治疗中输过全血。输血量最少的为200ml,最多达5000ml。其中1991~1993年14例中仅有1例患者输注经筛选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全血;1994~1996年6例中也有1例患者输注经筛选过  相似文献   

4.
孙永德  孙德贵 《疾病监测》1995,10(8):234-238
1990-1991年在河北省甲乙两县用前瞻性方法调查了输血后肝炎、甲县献血员在献血前筛查ALT和HBsAg,观察了64名受血者;乙县献血员献血前不筛查任何指标,观察了90名受血者。结果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甲县为21.9%,乙县为44.4%;输血后抗-HCV阳转率分别为18.8%和45.6%;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分别为14.1%和41.1%。ALT首次异常距输血平均时间,甲县为51.9±20。9天,乙县为48.2±16.8天,抗-HCV阳性受血者为35.9±17.9天。抗-HCV阳转距输血平均时间,甲县42.4±15.9天,乙县38.4±11.8天。输入抗,HCV阳性或阴性血的受血者,HCV总感染率分别为88.2%(45/51)和7.8%(8/103),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分别为78.4%(40/51)和5.8%(6/103)。既往HCV隐性感染者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为52.4%(11/21)。  相似文献   

5.
小儿常见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常见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一院马廉华西医科大学小儿血液肿瘤研究室罗春华廖清奎小儿血液病常需输血,而输血的副作用之一即是输血后肝炎(PTH),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主要病原。为了解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  相似文献   

6.
从文齐  武建慧 《临床荟萃》1996,11(4):165-166
本文对1993年2月~1994年11月收治的输血后丙型肝炎(HC)42例,结合临床资料就其相关性特点及预后,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4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患者系近2年来各种疾病,因住院前后输血(或血浆)所致HC。男36例,女6例,平均24.6±13.7岁,>31岁35例。病程4~24周40例,2例>1年,平均病程8.1周。受血至发病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潜伏期9.2周。输血量平均680ml,人均输血2.3次。 1.2 诊断依据 ①全部病例有受血史,②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③抗-HAV、HBV、EBV、CMV病毒血清学均阴性,④ALT升高及程度不等自觉症状≥4周,⑤参照符合“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3 检验方法 血清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药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生产,操作按说明程  相似文献   

7.
覃亚勤  王海泉 《临床荟萃》1996,11(16):738-739
本文对31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追踪观察2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诊断标准 31例患者均为1990年5月~1993年1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就诊的急性丙肝患者。男17例,女14例,年龄25~89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2月14日~1993年2月14日,我院有16例外科住院病人出现肝功异常伴有轻度厌食、乏力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转氪酶升高,黄疸指数多为正常,HBsAg阴性,均有输血史。该组病人均在入院后出现上述症状,最短在输血后第28天,最长在输血后第85天。  相似文献   

9.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功能区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功能区抗体的诊断价值,利用体外表达的HCVC、E1、E2/NS1、NS3、NS5蛋白作为重组抗原,按ELISA方法检测了已确诊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112份。结果,检出率最高的是抗HCV-C(81.3%),最低的是抗HCV-E1(10.7%),输血后1个月内检出率最高的也是抗HCV-C(80%)。表明C蛋白是进行HCV诊断的最重要抗原。另外,动态观察10例输血  相似文献   

10.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病毒血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病毒血症观察430071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左学兰骆名其许友芝第2代ELISA法(ELISAⅡ)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RNA,已常规应用于临床,为了估价这些血清学和分...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随着由输血后丙型肝炎引起的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输血后丙型肝炎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和卫生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缺少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和感染情况还不十分清楚,影响了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的制定.为了解不同时期上海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评价安全输血工作的水平,笔者将先前有关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加以比较,以期为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 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状况的历史回顾 由于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自1989年在美国首次发现HCV基因组[1]以来,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就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医务界的极大关注.1990年我国首次报道丙型肝炎在单采血浆人群中发生流行[2],随后通过对92名受血者为期6~8个月的前瞻性随访调查,发现在丙型肝炎流行地区,人群输血后HCV感染率高达53.26%[3],控制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显得极为迫切.上海为丙型肝炎流行相对低发区,1991年10月上海市血液中心对100名来自市区单位的义务献血者及700名为上海供血的外地献血者作了随机抽样抗-HCV检测(表1),结果一方面证明外地血源明显比本市血源传播丙型肝炎的危险性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上海市的血液安全状况十分不理想,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通过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患者因临产于 9月 5日去个体医生家中求医。当晚行会阴侧切 ,接生一女婴。产后第 2天自行回家 ,产后第 6天拆线。拆线后开始出现发热 ,在当地卫生所输液、行抗感染治疗。因体温不降于 17日转卫生院治疗 ,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家属诉至司法机关要求赔偿。个体医生记录 :产妇  相似文献   

13.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和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调查了3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均在专人协助下经抗-HCV(第二代ELISA法)及/或HCVRNA(PCR法)确认,结果表明:30例均有受血(或血制品)史,量50~2800ml不等,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23例(其中黄疸型10例,无黄疸型13例),慢性肝炎6例(其中迁延型4例,活动型2例)及病毒携带者1例。认为把好供血关和用血关是预防和减少HCV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和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调查了3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均在专人协助下经抗-HCV及/HCVRNA(PCR法)确认。结果表明30例均有受血史,量50-2800ml不等。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者23例,慢性肝炎6例及病毒携带者1例。我们认普把好供血关和用血关是预防和减少HCV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口调查获得的输血感染丙肝长期(10年以上)存活机率的数据,对于制订政策是需要的,但目前尚无1981年之后的输血感染丙肝存活的病人的资料。过去常用1981年明尼苏达Olmsted县的受血者的10年存活率的数据,但这些数字很可能不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的输血感染者的存活率。HCV回顾性研究显示输血感染丙肝后5至10年的存活率为26%~  相似文献   

16.
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医院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输血的本院内、外科住院病人采用前瞻性调查。结果:输血后HCV感染率可高达8.48%,而同期住院未输血的对照组未发现HCV感染,而且HCV感染率随输血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加强输血前筛查的方法可使感染率降至2.1%左右。结论:在尚无丙型肝炎疫苗的情况下,提倡义务献血和加强对血源的筛查是控制输血后肝炎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12名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供血者血清学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琪  温黎 《中国输血杂志》1997,10(2):100-101
对12名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供血者血清学追踪253014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沙琪温黎何清海程慧桢孟琦谢秀英供血者虽经抗-HCV筛查,但传播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的报告并不少见。本院1993年6月~1995年6月共收治12例PT-HC,对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报道应用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情好转,血清ALT下降,但不能指示血清中HCV RNA含量逐渐下降或消失的情况。本文应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2例未经干扰素治疗的8份系列血清和3例经干扰素治疗的16份系列血清,进行HCV RNA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丙型肝炎(HC)主要经血液传播,据报道90%的输血后肝炎为HC,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关系到临床输血的安全,因此,笔对近3年来菏泽地区献血HCV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