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发明  吴红  吴织芬  王国芳  杜岩  金岩 《中国药房》2005,16(12):892-895
目的:探讨利用右旋糖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DEX-GMA)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凝胶微球的可行性和制备工艺,并初步探讨其载药、释药特性。方法:以反应温度、DEX-GMA和乳化剂Span-80的加入量和搅拌速率等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筛选BMP2-DEX-GMA凝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成品性能进行初步检测。结果:经悬浮聚合法可以制备BMP2-DEX-GMA凝胶微球,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DEX-GMA用量0.6%、Span-80用量0.06%、搅拌速率300r/min,由此制备的BMP2-DEX-GMA凝胶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在20μm~50μm之间,包封率为(78.52±4.34)%,载药量为(10.68±1.34)%,溶胀率为85.9%,稳定性和再分散性良好。结论:该凝胶微球载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大,可以负载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需求,制备眼部局部给药的小粒径载环孢素A缓释微球,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液滴工艺,通过向制备体系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小粒径载环孢素A微球,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动态透析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2.4±0.8)μm,包封率为(82.8±1.8)%,载药量为(50.1±1.2)%,体外释放行为用Higuchi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采用静电液滴工艺,通过减小制备体系的表面张力,制备了球形度优良、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的载环孢素A的壳聚糖-海藻酸盐缓释微球,所得制剂的体外释药规律服从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polylactie acid,PLA)载硫酸庆大霉素复合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PLA载药微球的最佳实验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乳法制备的铁酸钴(CoFe2O4)制备了PLA/CoFe_2O_4载硫酸庆大霉素复合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铁酸钴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生物数码显微镜对聚乳酸载药微球和PLA/CoFe_2O_4载药微球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μm.通过体外模拟释药试验考查了PLA载药微球和PLA/CoFe_2O_4载药微球的释药性能.结果 表明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药缓控释作用,PLA/CoFe_2O_4载药微球药物释放持续的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微波法合成PLA-PEG-PLA,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基质制备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考察磁性载药微球和非磁性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NMR)对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ASA/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载药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微乳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制备了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分析.结果 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是一种三嵌段共聚物.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μm.体外模拟释药试验表明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24h释药率分别为69.16%和100%.结论 以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ASA-Fe3O4/PLA-PEG-PLA磁性载药微球比ASA/PLA-PEG-PLA非磁性载药微球具有较快的药物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方法:以PLA为成膜材料,采用改良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微球并优化制备工艺;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超声介导下进行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微球粒径在1~7μm,大小均一;羟基喜树碱浓度在10mg.mL-1下,载药微球包封率为62.2%,载药量为1.69%;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LA为成膜材料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羟基喜树碱微球,有望实现降低羟基喜树碱给药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靶向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载药微球在栓塞治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栓塞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微球,首先筛分出粒径在100—1000μm范围的微球,并以舒尼替尼为模型药物,根据离子交换原理制备出载药微球:系统地评价了空白微球(B-Ms)和载药微球(su—Ms)的理化性质: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平衡含水量、弹性性质等,考察了微球的载药和体外释药的规律。结果显示:微球外观圆整,载药前后微球的粒径均适用于栓塞,载药后微球平衡含水量下降,刚性增加,载药前后微球的弹性均适于栓塞;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主要受药液浓度的影响,载药微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缓慢释药,因此,舒尼替尼载药微球具有动脉栓塞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小宝  陈仲清  杨莉  黄乐松 《中国药房》2008,19(13):998-1000
目的:优化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粉粒学特征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微球形态等重要粉粒学特征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分析试验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制剂,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525±0.047)μm,粒径在1.8~5.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载药量(6.067±0.312)%,包封率(58.05±1.169)%。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192h累积释药率达82%,t1/2=60.16h。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为膜材制备载药蒙脱石/丙烯酸树脂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盐酸倍他洛尔为模型药物,采用O/O溶剂挥发法制备蒙脱石载药微球,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柠檬酸三乙酯及甘油用量、乳化剂与膜材比例及用量、内外相体积比等因素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外观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0.7μm,平均载药量为14.31%±0.47%,平均包封率为94.35%±1.01%。结论该法制备载药蒙脱石丙烯酸树脂微球是可行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晓龙 《中国药房》2009,(22):1710-1711
目的:制备肺靶向性羟基喜树碱(HCPT)微球,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肺靶向性。方法:以聚乳酸为主要辅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比较微球及原料药的体外释药性;取12只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HCPT微球及原料药,30min后分别测定血浆及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并计算相对分布率。结果:所制微球粒径在7~30μm者达81.6%,平均粒径为(14.2±3.1)μm,包封率为72.36%,载药量为(40.6±3.6)%,微球及原料药体外释药参数T50分别为85、18min。微球给药组在肺中的药物浓度最高(32.2±2.48)μg.mL-1,相对分布率58.1%;原料药给药组在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最高(13.52±2.58)μg.mL-1,相对分布率25.24%。结论:所制HCPT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及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肝动脉栓塞缓释微球(NCTD-M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NCTD为主药,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S)为复合载体,采用内部凝胶化法制备NCTD-MS;选取ALG浓度、凝胶化反应剂冰醋酸的用量、药物-载体重量比(简称药载比)为因素,以粒径偏差、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并进行验证;动态透析法考察微球在不同介质(磷酸盐缓冲液和生理盐水)中的体外释放特性,并与NCTD原料药的释放性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处方为ALG浓度2.0%、冰醋酸1.0mL、药-载重量比0.8∶1,以该处方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09.75±2.19)μm、载药量为(12.65±0.87)%、包封率为(68.66±0.38)%;NCTD-MS在2种介质中24h释放可达80%,释放行为均遵循Weibull方程,而NCTD原料药在3h内即释放完毕。结论:NCTD-MS制备工艺简单,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多西紫杉醇微球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  栾立标 《抗感染药学》2011,8(4):241-244
目的:考察多西紫杉醇微球的质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测定多西紫杉醇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考察其形态和粒度分布。结果: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多西紫杉醇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在1~4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5);微球呈球形,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26.9μm,包封率81.56%,载药量16.32%;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其制剂96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64.44%。结论:该法分析多西紫杉醇微球质量,方法可靠;其微球粒度分布窄,包封率高、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布洛芬微球的工艺。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布洛芬微球,以粒度分布、载药量以及包封率为指标,对处方及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选出较佳的处方和工艺条件,并对所得微球的外观及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该法所制微球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集中在2~20μm,包封率为69.74%,载药量为68.37%。结论布洛芬微球的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微球粒径小,分布窄。体外释药试验表明所得布洛芬微球在人工肠液中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英  孙宝莹  高珊 《中国药房》2012,(33):3105-3107
目的: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壳聚糖微球(QT-CD-CM),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药物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再用乳化分散-离子交联法、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微球,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制备的QT-CD-CM形态规则、均质、无粘连,平均粒径(3.327±0.124)μm,包封率为32.4%,载药量为12.3%,在5%乙醇-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72h可以达到完全释药,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QT-CD-CM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有望成为理想的槲皮素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钦富华  胡英  高建青  夏晓静  郑弟 《中国药房》2012,(45):4263-4266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用于脉冲式释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用S/O/W(Solid-in-oil-in-water)法和S/O/O(Solid-in-oil-in-oil)法制备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比较2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形态、包封率及载药量等,并考察2种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S/O/W法和S/O/O法制备的微球均圆整、无粘连、形态良好,但S/O/W法制备的微球表面较为平整,而S/O/O法表面均匀分布有较大的凹陷。S/O/W法制备的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包封率分别为(60.15±5.95)%、(49.50±3.69)%,载药量分别为(2.56±0.25)%、(2.10±0.16)%,10h内药物释放均为10%左右,而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的释放量突然增加;S/O/O法所制微球包封率分别为(84.36±1.11)%、(77.94±1.42)%,载药量分别为(3.58±0.05)%、(3.31±0.06)%,24h内药物释放均可达50%左右,而后呈现较为平稳的释放行为。S/O/O法制备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均较S/O/W法高;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药物释放呈现一定的脉冲行为,其中PLGA(75:25)微球体外释放行为受微球粒径的影响较大。结论: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具有一定的脉冲式释药效果,微球的粒径最好控制在120μm以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PEG)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性质。方法:以阿苯达唑-PEG固体分散体(ASD)为主体,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SD壳聚糖微球;采用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等对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动态透析法研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得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10±3.8)μm,载药量(6.42±0.32)%,包封率(57.86±0.74)%;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证明药物成功包载于微球中;微球在醋酸盐溶液(pH3.5)介质中的释放情况遵循Higuchi方程,可持续释放400h以上。结论:本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所制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骨载异烟肼聚乳酸微球的设计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动物模型中的释放效果。方法:选择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复乳法制备缓释微球,对微球进行形态学观察、粒径分布观察、体内释药和体外释药观察。结果:平均微球粒径(10.59±0.3)μm,平均包封率(44.9±0.9)%,平均载药率(13.0±0.6)%。在24h、72h、1w、3w微球组滑膜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口服组和原药组,P<0.05。与口服组和原药组对比,微球组0~24h药物波动差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骨载异烟肼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够在抗结核治疗中置入骨结核病灶对术后病灶发挥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缓释微球,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PLGA浓度、理论载药量、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和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为4因素,每个因素选定3个水平,按L9(34)的正交设计方案,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优化处方。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微球的粒径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长春西汀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用动态透析释药法进行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最佳处方为PLGA浓度16%,理论载药量20%,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1:10,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1%;制备的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的形态圆整、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0±0.18)μm(n=500),DSC法分析药物确已被包裹于微球中,载药量为(18.46±0.26)%,包封率为(91.30±0.98)%(n=3),24h累积释药率约为18%。结论: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稳定,质量符合药剂学要求,缓释性好。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指标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S)的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及结果特性,以及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chitosan,CS)为载体,制备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S);应用光学显微镜测量ABZ-CS-MS的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用扫描电镜(SEM)观察ABZ-CS-MS的表面形态;用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meter,FT-IR)、X-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er diffraction,X-RD)和差示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检测ABZ-CS-MS的特性;用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ABZ-CS-MS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所制备的ABZ-CS-MS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53±7)μm,载药量为(20.92±0.15)%,包封率为(25.37±0.22)%;ABZ-CS-MS分别在不同介质(0.1mol/L HCl液、PBS(pH=3.5)、PBS(pH=7.4)和0.9%氯化钠溶液)中的释放均遵循Weibull方程,其中在PBS(pH=3.5)中释放效果最佳。结论:该法制备的ABZ-CS-MS的质量与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包封率高,形态圆整,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周晓东  于立军 《中国药房》2012,(17):1599-1601
目的:制备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筛选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因素为加热温度、聚乙烯醇(PVA)用量、司盘浓度和戊二醛用量,评价指标为累积释药率;考察优化处方所制微球的质量指标如体外黏附力和累积释药率等,研究其释药机制。结果:优化处方工艺为:加热温度60℃、PVA用量0.6 g、司盘浓度5%、戊二醛用量0.6 mL;优化处方所制微球体外黏附力较高,平均载药量约为15%,包封率约为85%,平均粒径约为20μm;微球可持续24 h释药,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制符合非Fick扩散机制,即以溶蚀和扩散2种模式释放。结论:硝苯地平生物黏附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性能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