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roticaorticulcer,PAU)指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在其表面破溃形成溃疡,穿透动脉壁中膜乃至外膜;临床上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等均可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PAU破裂的危险明显高于主动脉夹层,在急诊病例中约409/6患者死亡。本研究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PAU,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rlaing aortic ulcer,PAU)是主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引发弹力层的断裂并主动脉内膜及中层的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壁间血肿(AIH)、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和主动脉夹层(AD)有相似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临床有时不易鉴别,但三者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不同。本文对AIH、PAU和AD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容积作为病情进展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无外科干预指征的43例PAU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随访期内CT血管造影显示的PAU容积变化情况。结果 7例患者主动脉溃疡病变出现进展,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手术组首诊时最大PAU容积为(1.21±0.07)cm3,非手术组为(0.84±0.14)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U的容积与病情进展相关,它可以预测患者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病变是否进展。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的各种病理变化可引起各种各样的临床征象,其中部分表现为患者的早期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又可看作为主动脉病患的合并症。冠状动脉狭窄升主动脉的各种病患均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即其病因之一。动脉粥  相似文献   

6.
升主动脉疾病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严重时主动脉插管、阻断、部分阻断或冠状动脉旁路近端吻合都可造成致命的主动脉损伤、破裂出血和体循环包括冠状动脉本身栓塞〔1,2〕。临床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们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遇严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4例 ,其中 1例呈DeBakeyIII型夹层动脉瘤样改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3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三支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 0 32~ 0 5 5。除 1例III型夹层动脉瘤者术前诊断明确外 ,其…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s,IMH)是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病变,近几年来有人提议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描述主动脉的这组病理改变。这几个病变各自的病理生理不同,但有些患者表现为其中的2个或3个病变共存,证明他们相互之间存在某些联系。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8.
伴有升主动脉钙化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伴有升主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钙化者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时可能遇到诸如无法建立体外循环、无法阻断或部分阻断升主动脉等实际困难 ,常规操作易导致病变内膜和钙化组织脱落 ,引起脑并发症〔1〕 。现总结 16例伴有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的CABG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分析应采取的手术对策。临床资料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共进行CABG手术 16 5 8例 ,伴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或钙化者 15 6例 ,占 9 4 % ,其中严重钙化不能采用常规术式者 16例。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3 …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 PAU)、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s, IMH) 是一组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病变,近几年来,有人提议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来描述主动脉的这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12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研磨,取上清液培养.8周后收集培养瓶底白色粉末,用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电镜进一步观察.结果 12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10例纳米细菌检测阳性,2例阴性,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中1例纳米细菌检测阳性,11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时可发出绿色荧光,电镜下测量纳米细菌直径约为100 ~ 300 nm.结论 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纳米细菌,它可能导致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主动脉周围炎以腹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较为多见,曾被认为是一个疾病谱,包括炎性腹主动脉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动脉瘤周围腹膜后纤维化等[1-3];其致病基础是纤维化炎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瘤样扩张、后腹膜纤维化、纤维化累及周围脏器。在以往的研究中,慢性主动脉周围炎被认为是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引起的炎症反应。但后续研究证明,慢性主动脉周围炎患者的IgG4相关指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5%。虽然引起CABG后脑卒中的原因较多,如体外循环、房颤等,但诸多研究认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可能是脑卒中重要原因。升主动脉插管、阻断、钳夹或近端吻合使AAA斑块或碎片脱落,引起脑栓塞进而导致CABG术后脑卒中。AAA的诊断以及如何在CABG中减少或避免粥样硬化斑块或碎片脱落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主动脉溃疡(aortic ulcer,AU)由Stanson首先定义,系因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溃疡,溃疡穿透内弹力层所致,可在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局限性血肿,但不形成假腔~([1]),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的一种。AAS被认为是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急、威胁生命的一组主动脉疾患,除了AU之外,主要还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和主动脉壁间血肿  相似文献   

14.
β-钙联蛋白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旨在探讨β-catenin在球囊损伤和高胆固醇血症所致的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出血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影像学诊断,并简要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营养障碍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之-,腰椎血供主要源于腹主动脉节段分支,任何影响腹主动脉和其分支循环的因素均会影响腰椎间盘营养供给.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年龄、吸烟、重负荷体力劳动及肥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共同危险因素;解剖学研究也证实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腰椎血供减少,腰椎血供又与椎间盘营养供应密切相关.一系列研究表明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与腰椎间盘退变确实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腰椎节段动脉狭窄,甚至阻塞,导致椎间盘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也可能通过疼痛敏感结构如神经根、骨或肌肉等产生缺血性疼痛而引起脊柱功能紊乱,改变椎间盘力学环境,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临床上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预防和减轻椎间盘退变,降低腰痛发生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开放手术或腔内修复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A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病灶位于降主动脉,4例位于腹主动脉;并发主动脉瘤1例、间壁血肿2例、溃疡破溃2例及夹层6例.结果 4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右胸腔积液,但经处理后基本痊愈;6例采用腔内治疗,1例腔内治疗后发生轻微的内漏,1个月后该内漏自发消失.1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8±11.53)个月,1例在随访12个月后失访.开放手术者无一例发生与血管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腔内治疗患者无一例发生支架移位.结论 PAU经正确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并进行处理后的效果是理想、安全的,而且其短期及中期效果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症状性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的临床诊断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10年4月治疗的12例症状性PAU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突发胸背部疼痛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PAU,其中8例合并主动脉壁间血肿,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两例附加杂交旁路手术延长近远侧锚定区。本组12例中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3.3%。随访时间1~4年(中位时间36个月),随访率83.3% (10/12)。结果 12例患者共植入支架型人工血管12枚,其中植入支架直径32~40 mm,平均(35.7 ±2.5) mm,长度152 ~ 202 mm,平均(163±19) mm。1例溃疡较大病例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存在极少量内漏外,其他溃疡均隔绝满意。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中患者无症状复发及死亡。CTA检查结果满意无内漏,1例少量内漏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内漏消失。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因其微创、有效可能成为现阶段症状性PAU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严格的血压控制是长期疗效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由Keukenberg [1]在 1920 年首次描述,其临床表现和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被并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腹膜透析患者具有逆流行病学表现,即高体质量指数(BMI)的患者存活率高于低BMI的患者[1].本研究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测量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形成,观察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和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肥胖患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