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0年本院收治的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男5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58.8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肛门肿物,2例发生于肛管部,4例发生于齿状线,2例发生于直肠下端,肉眼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型、梭型细胞型,7例见黑色素颗粒。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S-100,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助于诊断,特别是对于无色素型,且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2.
正直肠和肛管的先天性畸形是指直肠或肛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锁,有时伴有某种形式的直肠瘘,是较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疾患,发生率1/5000~1/1500[1]。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舟状窝瘘属胚胎期发育畸形,好发于女婴[2]。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大便自舟状窝排出。绝大多数患儿都在学龄前完成肛门成形术[3]。科室于2014年2月收治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舟状窝瘘及巨结肠的成年女性患者,通过规  相似文献   

3.
马玉芳 《临床荟萃》2000,15(15):717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在肛管直肠比较少见。约占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的 1% ,在各类恶性黑色素瘤中 ,居皮肤、眼球之后占第三位 [1 ]。我院自 1990~ 1998年 8年间共治疗各类恶性黑色素瘤89例 ,其中有 6例原发于肛管直肠区 ,占 6 .74%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女各 3例 ,年龄 43~ 47岁 ,中位年龄 5 5岁。 6例均经病理证实。1.2 主诉 肛周疼痛 ,腹股沟区疼痛各 1例 ,发现肛周肿块 2例 ,便血脱肛及里急后重 2例。1.3 检查 肿块位于肛门肛管内大小 1.5 cm× 1.5 cm~ 5 cm×5 cm不等 ,条块状、带蒂、菜花状肿块 ,有 3例已突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07/2009—07收治的直肠肛管损伤患者13例。结果:行直肠损伤修补,转流性结肠造瘘8例,单纯修补肠壁,骶前引流3例,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局部引流2例。治愈12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清创,修补破损,粪便转流及局部引流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损伤5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主要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余年间收治的51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肛管直肠损伤患者护理包括引流管管理、扩肛及肛门括约肌锻炼、乙状结肠造口的护理及饮食指导等护理对策。结果治愈4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1例,败血症2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场MR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术前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行对照研究.结果 该组19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分为五型,其中,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合并直肠后间隙脓肿4例,肛门周围脓肿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MR表现为相应解剖位置内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边界较模糊,STIR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低场MRI作为一种安全、准确、价廉的检查方法,能准确评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类型及病变累及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加肛管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7例直肠脱垂患,用消痔灵注射液与1%利多卡因配成1:1注射液.取10ml在脱出的直肠上行交叉点状注射,总药量为40~70ml,注射完毕即行埋线紧缩术。结果:164例1次治愈,治愈率100%,随访10余年无1例复发。结论:消痔灵注射加肛管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操作简单,配合精心护理,疗效好,治愈率高,患痛苦小,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原因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我院自1973~1991年间收治8例,其中临床误诊7例,误诊率达87.5%,与文献综合报道相仿。本文在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一、临床资料本组误诊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4~69岁,平均51.4岁.肿瘤位于肛管1例,齿线区和直肠下1/3段各3例。临床表现以大便  相似文献   

9.
刘斌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7):917-919
【目的】探讨罕见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罕见直肠肛管恶性肿瘤15例.包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平滑肌肉瘤9例,脂肪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15例中12例做了CT检查,9例进行了气钡灌肠检查。【结果】气钡灌肠示该类肿瘤主要表现为直肠下端或肛管隆起性病变.肠腔明显狭窄.可伴不规则龛影.肉瘤常较大.而恶性淋巴瘤常表现多发。CT表现为直肠或肛管肠壁增厚或局部肿块,肉瘤肿块常较大,多伴更低密度坏死区。邻近组织或器官可受累及。【结论】罕见直肠与肛管恶性肿瘤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气钡灌肠与CT.其表现仅具有相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治的 2 9例肛管直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9例均手术治疗 ,全部治愈 ,并发症发生率为 10 .3%。结论 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肛管的双平面超声声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识别肛管的结构.方法 取1例完整肛管直肠标本,穿刺针依次定位肛管各层肌肉,观察穿刺针在超声图像上所在的层次.再观察无肛管直肠及肛周疾病的患者50例,测量其肛管内括约肌、外括约肌、联合纵肌的厚度,并验证其肛管的超声图像特点与标本图像是否一致.最后把经直肠获得的肛管超声图像与肛管的MR图像相对照.50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25~40岁组,41~55岁组,>55岁组.结果 通过实验,获得了肛管各层次在经直肠超声上的形态及回声特点.肛管的超声图像与MR图像具有一致性.三组的肛管内括约肌厚度分别为(0.19±0.03)cm、(0.22±0.02)cm、(0.24±0.03)cm,肛管外括约肌厚度分别为(0.44±0.03)cm、(0.49±0.04cm、(0.52±0.04)cm,联合纵肌厚度分别为(0.10±0.02)cm、(0.11±0.02)cm、(0.11±0.02)cm.结论 经直肠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肛管的解剖结构,是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检查肛管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会阴三维超声在观察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盆膈裂孔结构及形态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35例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经会阴部扫描,以矢状面取耻骨联合内下缘、直肠肛管连接部及尿道的平面,重建三维超声图像,观察盆膈裂孔的结构及形态.结果 35例受检者矢状面均能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尿道及直肠肛管...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76年11月~1996年11月间共收治直肠肛管损伤病人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2例,年龄6~68岁。车祸伤17例,竹筷、树桩、牛角等刺伤5例,结直肠镜检查损伤2例,原因不明2例。直肠破裂穿孔11例,长度为0.5~6cm不等,肛管直肠粘膜裂伤2例,其中1例系多发性损伤。发生于腹膜内直肠损伤6例,腹膜外直肠损伤8例,其中1例伴有肛管会阴部撕裂伤。另2例记录不详。1.2合并损伤:多发性骨盆骨折6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脑挫裂伤、肋骨骨折、脾破裂。腹膜后血肿4例,膀眈破裂3例,尿道损伤2例,阴道损伤1例,乙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点麻醉法下CO2激光治疗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286例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肛门2点法麻醉下的CO2激光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 1次治疗痊愈55例占19.2%,2次治疗痊愈75例占26.2%,3次治疗痊愈97例占33.9%,3次以上治疗痊愈53例占18.5%,6例伴HIV感染者失访,无并发症。结论 2点麻醉法CO2激光治疗肛管-直肠下端尖锐湿疣简单、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5.
臧圣彬 《临床医学》2009,29(11):41-42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6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3例临床治愈,1例肛门不全失禁,1例肛门狭窄,1例死亡。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直肠指诊等检查来正确诊断,并应用早期清创、粪便转流、损伤部位的修补、创口通畅引流、远端乙状结肠直肠冲洗等综合方法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异物嵌顿产生的原因、临床不同类型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收集2003-2012年间我科在临床中诊治的肛管直肠异物嵌顿31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依据31例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康复.病例中并发1例肛周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结论:根据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不同情况及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顺利取出直肠异物、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儿直肠肛管测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柏平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29-1130
直肠肛管测压是通过气囊法或灌注法来了解肛门直肠动态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查直肠感觉功能、直肠顺应性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压力、直肠肛管松弛反射、肛管高压区压力及长度等 ,提供反映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的客观指标 ,为判定便秘程度和类型提供可靠依据。目前 ,据国内外报道对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的阳性率已达到 90 %以上[1] ,已经成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2 0 0 2年我院对 2 0 0例便秘患儿进行了肛门直肠测压 ,现将具体检测方法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最大顺应性)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1 d均显著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0.01),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痔疮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且对肛门功能无显著性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以出口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顽固性便秘 ,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会阴下降等。目前 ,对该病的诊断已不仅仅是依靠体检和形态学的辅助检查 ,而是借助电子技术进行动力学检查 ,从而确诊并对疗效做出观察与评价[1] 。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检查方法作一综述。1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通过生理压力测试仪检测肛管直肠内压力和肛管直肠间的生理反射 ,获得实际测量时有关肌肉的活动资料 ,以了解肛管直肠的功能状态。张连阳等[2 ] 对 36例直肠粘膜脱垂 (RMP)和 2 5例直肠全层脱垂 (FTRI)患者进行测压 ,…  相似文献   

20.
括约肌成形术治疗直肠下段癌及肛管癌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 - 1 997年 ,我院按张庆荣术式 [1]治疗直肠下段癌及肛管癌共 1 1 0例。在保证根治肿瘤的前提下 ,将乙状结肠拉至会阴代替直肠、肛管 ,移植 1例股薄肌代替肛门括约肌 ,完成原位肛门再造。现将我们对这种手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直肠下段癌及肛管癌患者 1 1 0例 ,男 76例 ,女 34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0岁 ;直肠腺癌 1 0 4例 ,肛管鳞状细胞癌 6例 ;手术方式 期股薄肌移植术 1 0 4例 , 期肌移植术 6例 ,其中4例鳞状细胞癌已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同时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1 .2 护理方法  1针对性疏导 :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