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p16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SP技术检测75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硼酸美蓝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75例标本中19例测得p16基因甲基化(25.3%),其中在萎缩性胃炎、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组中分别测得2例(11.1%)、4例(23.5%)和13例(43.3%),而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 中度异型增生组中未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p16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75例标本中Hp感染阳性率为56%(42/75),其中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中分别测得2例(20%)、12例(66.7%)、12例(70.6%)和16例(53.3%)。萎缩性胃炎和异型增生组中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42例Hp感染阳性的标本中测得16例发生p16基因甲基化(38.1%),33例Hp感染阴性的标本中只测得3例p16基因发生甲基化,Hp感染与p16基因甲基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Hp感染、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Hp感染可能与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p16基因外显子1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6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46例胃癌组织和30例良性病变胃粘膜(对照组)分别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Hpa Ⅱ,MspⅠ,SacⅡ)酶切后PCR扩增进行p16基因甲基化多位点检测。结果 46例胃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13例(28.3%),30例对照组无p16基因甲基化,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例胃癌浸润未达肌层患者p16基因甲基2例(8.7%),23例达肌层或浆膜层患者p16基因甲基化11例(47.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0例高中分化胃癌患者无p16基因甲基化,17例低分化胃癌p16基因甲基化13(76.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8例呈结节生长型胃癌p16基因甲基化6例(33.3%),28例局限溃疡或溃疡浸润26例胃角、胃窦癌p16基因甲基化8例(3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伴肝或淋巴结转移者胃癌p16基因甲基4例(44.4%),37例无转移者p16基因甲基化9例(24.3%),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抑癌基因p16 5‘CoG岛甲基化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肿瘤的生长方式、部位及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3.
FHIT和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探讨FHIT和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5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相对应的32例正常组织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中FHIT基因、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0.0%(0/3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0.8%(30/59)、0.0%(0/3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肺癌患者吸烟组中FHIT、p16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6%(29/32),与非吸烟组(33.3%.9/27)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和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浸润性鳞癌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时比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共95例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同一个体相应的95例病变旁对照组织中16例未检测成功,余79例中5例(6.33%)p16基因甲基化,3例(3.80%)FHIT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p16基因甲基化,未发现FHIT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脆性位点抑癌基因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和WWOX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FHIT和WWOX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FHIT和WWOX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志慧  刘惠敏  何金  王良哲  孙静  陈兵 《肿瘤》2007,27(11):902-906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及基因异常甲基化,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n=60)中FHIT蛋白表达和基因异常甲基化情况,并对基因甲基化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对60例患者随访调查。结果:FHIT蛋白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76.7%vs50.0%,P〈0.05);FHIT基因异常甲基化在癌组织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68.3%vs35.0%,P〈0.001);FHIT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在FHIT蛋白阴性患者中高于阳性表达者(83.3%vs53.5%,P〈0.05);FHIT蛋白表达及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均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HIT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FHIT蛋白是影响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肺癌中FHIT基因异常甲基化频繁发生,FHI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FHIT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FHIT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v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F)测定哈、汉两民族共71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及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和19.4%,35例汉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1.4%和14.3%,两民族癌组织FHIT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哈、汉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之间、癌旁组织之间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哈、汉民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性别是保护因素。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族、汉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可能与食管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人mut1同源物(hMLH1)基因、p16基因、维甲酸受体(RAR)-beta(RAR-beta)基因、Reprimo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在胃癌及相应的癌旁对照组织中甲基化状态。方法 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42例临床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及42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FHIT基因、hMLH1基因、p16基因、RAR-beta基因、Reprimo基因和TIMP3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之间各基因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FHIT基因(1.50%,1.36%)、hMLH1基因(4.77%,0.48%)、p16基因(9.63%,10.36%)、RAR-beta基因(4.75%,4.17%)、Reprimo基因(9.71%,3.76%)与TIMP3基因(18.34%,14.06%)。癌旁对照组织与胃癌组织的Reprimo基因的平均甲基化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患者Reprim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胃癌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岛中存在甲基化现象。Reprimo基因的高甲基化率可以作为胃癌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以便早期发现胃癌。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其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 是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抑癌基因FHIT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转录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FHIT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RT-PCR测定52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5 cm)中FHIT的甲基化、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结果 NSCLC癌组织中FHIT甲基化率为38.46%(20/5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甲基化率为7.6996(4/52),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率为28.8%(15/52),癌旁正常组织FHIT蛋白表达率为88.5%(46/52),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FHIT 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1.9%(27/5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且表达量明显高于癌组织(P=0.000).结论 在NSCLC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明显升高,其蛋白表达率明显下降,mRNA表达率下降,提示FHIT启动子甲基化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而且FHIT基因的甲基化与蛋白及mRNA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贲门癌变过程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变化特征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林州地区32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缺失18例(56%),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缺失8例(73%);26例(81%)癌组织、7例(64%)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8例(67%)正常组织发生了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贲门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表达缺失一致率为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贲门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原发性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技术(MSP),对59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肺癌组)、32例肺正常组织(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进行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检测,甲基化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肺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20.0%(3/15)、0(0/3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FHIT基因甲基化率肺癌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甲基化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所有CpG岛中的胞嘧啶均保持不变,而CpG岛二核苷酸以外的胞嘧啶经过PCR扩增后,则被胸腺嘧啶取代。结论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演变,可能在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采用MsP方法进行FHIT甲基化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2例癌旁胃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8.2%,主要集中于肿瘤细胞胞质内;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VEGF蛋白表达及MVD在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中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VE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在胃癌演进与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提取3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16例无淋巴转移,14例有淋巴转移),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RNA,RT—PCR扩增,电泳检测,测序验证Kai-1基因的缺失情况;并提取发生缺失的肿瘤组织的DNA,PCR扩增,测序探讨Kai-1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组织标本中12例出现Kai-1基因exon9缺失(10例杂合缺失,2例纯合缺失),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有5例出现Kai-1基因exon9缺失(5例杂合缺失);在胃癌组织中Kai-1基因缺失频率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缺失的频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在胃癌中晚期(Ⅲ-Ⅳ期)明显高于早期(I-Ⅱ期)(P〈0.05),而Kai-1基因的缺失频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Kai-1基因缺失与突变可能与胃癌演进、转移有关,检测其缺失或突变可作为判断胃癌的演进与转移的客观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FHIT和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及1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HIT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HIT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Livin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FHIT和Livin蛋白表达率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肿块大小无关(P>0.05);FHIT与Livin蛋白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和Livi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指标,并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郭炜  董稚明  郭艳丽  杨植彬  邝钢  单保恩 《癌症》2009,28(12):1298-1303
背景与目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在肿瘤中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其基因沉默。本研究探讨贲门腺癌中TS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TGF-β1含量及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贲门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TSP1甲基化状况和TSP1蛋白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贲门癌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对贲门癌细胞免疫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织TSP1甲基化率为35.4%(34/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1%,P〈0.01)。Ⅲ期和Ⅳ期贲门癌患者中TSP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lt;0.05)。贲门癌组织中TSP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其甲基化状态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贲门腺癌患者血清中总TGF-β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期和Ⅳ期贲门癌患者血清中总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贲门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对照,TSP1发生甲基化的贲门癌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贲门癌患者(P〈0.05)。结论:TSP1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甲基化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6%(23/50),CIN的LOH发生率为40%(16/40),宫颈癌与CIN的LO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8%(9/50),CIN的MI发生率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0%(20/50),CIN的LOH发生率为37.5%(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4%(7/50),CIN的MI发生率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癌在两位点上LOH和MI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与MI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以及12例胃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Ang-2、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ng-2、VEGF表达及MVD在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Ang-2、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Ang-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ng-2、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在胃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DEK基因在胃正常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保存的病理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EK在49例胃正常黏膜、6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13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132例胃癌组织中DEK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78.0%(103/132),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60.3%(38/63)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8.6%(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K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DEK基因逐步激活,在胃癌组织中出现DEK基因大量激活;DEK基因激活与胃癌发生有关,且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2例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FHIT蛋白表达。结果FHIT基因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8.5%(20/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表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但T1~T2与T3~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袁达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癌基因Bcl-2和抑癌基因p16相关产物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cl-2和p16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16蛋白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作对照。结果:Bcl-2蛋白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p16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显著增高,而p16表达显著减低,提示两种蛋白表达变化可能与胃癌相关,Bcl-2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指标,p16基因的缺失可能与细胞异型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