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比较,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264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股静脉、PICC置管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33%、86.95%和92.59%,总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95.83%和90.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10.4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70.83%和28.33%;,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静脉通道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缺乏外周静脉置管条件的肿瘤患者采取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经颈外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在X线下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并记录。结果1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顺利完成2-6个周期的化疗,未发生穿刺点感染、静脉炎等置管并发症。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患者的活动受限程度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留置术(PICC)的中心静脉导管有两种:一种是巴德三向瓣膜式,导管材料是医用高等级硅胶,最长可留置1年;另一种是贝朗,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可留置3~5个月。经周围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疗药物、完全胃肠外营养等,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及测中心静脉压的病人。但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肘部血管条件差,限制了PICC管的应用,以及操作者穿刺失败或操作中送管困难,以至PICC管不能置入。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尝试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管,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最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IC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因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老年患者由于上肢皮肤肌肉松弛而形成"蝴蝶袖",采用盲穿方法穿刺置入PICC时成功率较低.2011年10月起,我院对老年蝴蝶袖患者采用改良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肘上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7例有PICC置管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其中18例(48.6%)肘部没有可见或可触及的浅静脉,选择上臂深静脉,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7例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率为100%。PICC管留置时间为(32.0±19.8)d,2例(5.8%)患者分别在置管后第21和39天因为静脉血栓形成而拔管,18例(48.6%)患者的PICC仍在使用。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使部分肘部无可见或可触及浅静脉的老年患者也能安全置入PIC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对相关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的80例患者,归纳其置管后的并发症,归纳对应防治策略。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例(8.75%),以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以及穿刺点感染等为主。结论:PICC导管使用时间长短和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相关,置管前应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娴熟扎实的掌握PICC置管技术以及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置管期间选择最适静脉,明确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全面保护,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显著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经颈外与锁骨下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80例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83例,分析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4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锁骨下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5例穿刺失败。两组并发症和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管途径,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PICC置管患者的跟踪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输液途径[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ICC置管右脑转移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共计有46例患者接受颅脑放射治疗,其中符合条件且患者选择PICC置管的有42例。由PICC专职护士经患者肘部血管(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行静脉输液的方法。结果 42例患者置管全部成功,输液治疗过程中无导管堵塞及其他严重导管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患者治疗顺利完成。结论脑转移肿瘤患者使用PICC置管,同时加强置管护理,以确保PICC长期留置,从而满足了脑转移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的同步输液治疗需要,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液港在恶性肿瘤病人静脉化疗输液通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6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组)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VAP组).PICC组30例,常规置入PICC;VAP组30例,植入输液港;分别比较两组病人在植入后一周、一月、三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VA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PICC组(2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输液通路工具的选择中,输液港的应用安全、可行,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CVC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景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89-190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将67例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89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为CVC组。分别记录插管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4%,CVC置管组为80%,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0±4.34)min,CVC置管组为(27.71±4.01)min。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72d,CVC置管组为36d,P〈0.01;PICC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P〉0.05。结论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中途拔管率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式成本效益的差异显示,需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中,PICC并不能替代CV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老年患者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后经C型臂X线机定位,以判断最适置管长度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SA分级Ⅰ-II级老年患者,将中心静脉导管经颈外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后,保留导丝,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调整至最适长度.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75%(79/80).最佳置管长度右侧为(13.15 ±2.04)cm,左侧为(15.14±1.64)cm.结论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后经C型臂X线机定位方法应用于老年患者能提高穿刺成功后置管位置的准确率,减少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颈外静脉中使用PICC输液,观察组患者在颈外静脉中放置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背景 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置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CVTC)、输液港(Port).  相似文献   

16.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患者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后经C型臂X线机定位,以判断最适置管长度及安全性。方法80例ASA分级Ⅰ~Ⅱ级老年患者,将中心静脉导管经颈外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后,保留导丝,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调整至最适长度。结果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75%(79/80)。最佳置管长度右侧为(13.15±2.04)cm,左侧为(15.14±1.64)cm。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后经C型臂X线机定位方法应用于老年患者能提高穿刺成功后置管位置的准确率,减少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置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 tunnel catheter,CVTC)、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CVC的应用越来…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主要指的是应用导管自受试者的外周手臂开展静脉穿刺给药操作,令导管能够直接抵达临近心脏大静脉置管方案。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PICC治疗之前非常容易出现多类并发症,引发患者的静脉通路创立受阻。PICC为一种经静脉穿刺的给药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化疗药物和静脉输液药品对于患者血管损伤度,但临床中,在对患者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也会出现并发症。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恶性肿瘤患者出现PICC并发症影响因素加以研究,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新生儿静脉开放的最佳途径。多用于危重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为其治疗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PICC常见的静脉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但当患儿双上肢肘部静脉不明显或已被破坏无法进行穿刺置管,且病情重、体重轻、预计输液时间在2周以上时,应选择股静脉或大隐静脉置管。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07年8月-12月共为4例早产儿行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