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控制乙脑流行提供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防治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 611例,发病率由2006年的0.72/10万降低到2015年的0.12/10万,发病率年均降低17.67%,年均发病率为0.49/10万;死亡31例,年均死亡率为0.009/10万,年均病死率为1.62%。男性发病率(0.57/10万)显著高于女性(0.40/10万)(P<0.05)。39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呈散发,主要分布在大足区(129例,8.00%)、丰都县(123例,7.64%)、开县(114例,7.08%)、垫江县(97例,6.02%)。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发病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1 530例,94.97%);发病年龄以1~7岁为主,占73.43%,死亡以1~3岁为主,死亡中位年龄为2岁;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62%。临床诊断病例698例(43.33%),实验室确诊病例913例(56.67%);病例以发热(89.63%),嗜睡(72.32%)等症状为主。病例中有疫苗接种史占18.37%,无疫苗接种史占26.88%,免疫史不详的占54.75%。 结论 重庆市乙脑发病逐年降低,今后应加强流行季节病例监测,在持续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免疫重点应针对发病率相对较高地区的1~5岁散居儿童,同时提高个案调查质量和实验室诊断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邯郸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乙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8年邯郸市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邯郸市1997—201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5/10万。原19 个县(市、区)均有乙脑病例报告,各地发病情况有差异。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夏秋季,8—9月份病例最多。年龄组主要分布在5~9岁年龄组,其次为10~14岁、50~54岁和60~64岁年龄组,且呈现向大年龄组推移趋势。排在前 3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结论 目前乙脑低发态势下,邯郸市乙脑防控工作要在继续保持乙脑疫苗高接种率基础上,关注重点人群(成人)和重点地区,做好健康教育,开展蚊虫监测工作,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将蚊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200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76-377,375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01-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4 918例,死亡246例,年均发病率为1.128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563/10万;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保山市、昭通市、文山州、普洱市和红河州等,发病季节性明显,6-9月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云南省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但发病率有所波动,在边境一线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乙脑的威胁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措施。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兴化市1990-2019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兴化市1990-2019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30 282例,年均发病率69.66/10万。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1.30/10万、21.29/10万、18.35/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趋势2=56 574.719,P < 0.001)。1990-1999年甲肝、伤寒副伤寒高发,占总发病的78.58%,2000-2009年发病以肝炎(未分型)、甲肝为主,占65.87%,2010年后肝炎(未分型)、戊肝发病占69.81%。三个时期病人的性别和年龄组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农村和市区发病数分别占74.35%、25.65%,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工人;1990-1999年、2000-2009年发病呈明显双峰分布,高峰在每年3月和7-10月,2010-2019年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发病趋于平缓。 结论  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防制效果显著;今后需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中老年人的防控,结合新时期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8-2014年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西安市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度值方法分析甲肝发病的季节特征,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8-2014年西安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72例,年均发病率为1.00/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0.61/10万);2008-2014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8.13,P<0.001),2011-2014年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6.82,P=0.010)。各年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中心城区(1.14/10万)及城乡结合区(1.19/10万)的年均发病率都明显高于郊县(0.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且发病集中在东北方向。病例主要集中在20~69岁,占总病例数的71.68%;病例的发病高峰年龄有后移现象。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以农民为主(30.24%),其次为离退人员(16.78%)、学生(10.50%)。西安市18月龄~6岁儿童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89.84%。2009年报告甲肝暴发疫情1起。结论 西安市甲肝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近3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应加强疾病监测、加大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兰州市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V)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HCV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兰州市HCV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6、SPSS 21.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采用Joinpoint 4.7.0.0软件进行HCV年报告发病率趋势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兰州市累计报告HCV病例22 69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0.20/10万,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10-2019年兰州市HCV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平缓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7.49%(95%CI:-9.5%~-5.4%)。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性增多;年均报告发病率排在前三的县(区)是城关区(59.79/10万)、七里河区(59.04/10万)和安宁区(43.46/10万)。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06:1,病例主要集中在35~79岁之间,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职业主要以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 结论  兰州市HCV病例报告例数及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及地区疫情检测,继续规范病例诊断与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7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792例,年均报告病例1 179例,年均发病率为24.24/10 万;4-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夏季高峰流行强度明显高于秋冬季高峰;涪城区、科学城和高新区年均发病率较高;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48∶1;病例主要集中0岁~、5岁~和10岁~年龄组,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8.05%、48.64%和20.52%;病例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5.61%、24.60%和9.56%。 结论 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5-9岁儿童为主,学校及幼托机构是流腮防控的重点区域,建议实行2剂次的免疫程序,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东省实施单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2010—201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东省累计报告流腮病例282 44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2/10万(15.04/10万~52.2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广东省21个地(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深圳、广州、佛山报告病例数占48.50%;每月均有流腮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5~9岁报告病例占41.11%,5、6岁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98.88/10万、288.41/10万。结论 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腮主要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以5~9岁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建议加强珠三角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及为4~6岁的学龄前儿童引入第2剂MuCV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动态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云南省10年疫情和病原检测资料。结果 10年来,该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隔年高发的特点;每年4、5、6月出现发病高峰,10月后手足口疫情会有“翘尾”的现象;玉溪、昆明、红河等地是本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散居儿童病例构成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幼托儿童和学生稳中有降;其它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2008—2017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区聚集性和人群分布特点,病原谱也有所变化,相关部门要加强该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1.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1986~2005年20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1986~2005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和2004、2005年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以来,我区乙脑每年都呈现一定的发病率水平,1986~2005年共发生乙脑病例10 263例,死亡961例,发病率为0.43/10万~2.46/10万,死亡率为0.03/10万~0.26/10万,病死率为4.74%~17.51%。全区14个市中,乙脑疫情以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5市为重,5市乙脑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8.48%。每年5月乙脑疫情开始上升,5~8月为流行季节,6~7月为发病高峰期,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7.73%,散居儿童占67.00%。结论广西是全国乙脑发病高危地区之一,学龄前农村散居儿童发病死亡较多;季节性突击接种乙脑疫苗不能有效控制乙脑流行,农村学龄前散居儿童是乙脑疫苗接种的盲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年报告乙脑病例1673例,死亡124例,年平均发病率4.37/10万,其中1988年发病率最高为19.98/10万,2005年最低为0.1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应采取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时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不同时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52年以来乙脑疫情资料,按照乙脑自然流行期(1952-1978年)、推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1979-1986年)、计划免疫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1987-1990年)、计划免疫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期(1991-2007年)四期分析乙脑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病例免疫史、病例及媒介监测等资料,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海南省不同时期中以乙脑自然流行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7.12/10万,死亡率0.89/10万;推广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期年均发病率最低为0.11/10万,死亡率0.01/10万.海南省于2002年开始建立乙脑监测系统以来,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标本采集率达到92.8%,确诊病例发病率波动在0.05/10万~0.2/10万之间,确诊病例中86%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2004-2007年乙脑疫苗年均保护率为95.69%.海南省媒介密度高,宿主动物中猪乙脑感染率从4月持续到10月呈上升趋势,个别监测点感染率高达99.3%,媒介密度和宿主动物感染呈反向曲线分布.结论 海南省应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对保护易感儿童,降低乙脑发病率.控制流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05 - 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乙脑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共1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死亡2例,病死率1.63%。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0.25/10万(13例)降至2018年的0.02/10万(2例)。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 - 9月,8月份达到高峰(占56.10%)。男性发病率(0.14/10万)高于女性(0.09/10万)。<15岁年龄组发病占58.54%。农村发病率(0.13/10万)高于城区(0.06/10万)。结论 郑州市乙脑发病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仍需加强常规免疫规划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 对1980-2008年河南省64 401例乙脑患者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罗山、新安、西华、邓县、滑县为监测点,5-10月每旬1次,用人工小时法和蚊帐法采集蚊虫标本,计算蚊虫密度.同时每旬采集30~40头仔猪血液标本,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HSA)方法检测猪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80-2008年河南省乙脑累计发病64 401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315/93 599 969)~6.72/10万(5246/78 076 567),其中1980-1994年平均发病率为4.39/10万(3530/80 381 469),199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811/94 217 549),2008年达最低,为0.34/10万(315/93 599 969);发病集中于7-9月,占89.40%(57 572/64 401);患者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洛阳五市,占81.02%(52 175/64 401);河南省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79.01%,50 884/64 401),洛阳市≥15岁明显上升(57.83%,2120/3666),二者发病年龄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32,P<0.05);监测点蚊虫密度高低的不同、猪乙脑抗体50%阳转日早晚的差异,反映了乙脑发病的强度.结论 河南省乙脑发病呈下降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分布差异的特点,监测宿主动物猪乙脑抗体水平和媒介蚊虫密度可以预测乙脑流行趋势.控制全省小年龄组、洛阳市大年龄组和高发区人群的发病,加强监测和预测,是河南省乙脑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疫区变迁趋势,探讨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特征。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0 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局部地区调查,分析1980 年开始使用乙脑疫苗前后甘肃省乙脑发病率和疫区地理分布变化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结果 1958-1980年,甘肃省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到2010 年,发病降至0.13/10 万,未出现乙脑较大流行;发病率较高的县(市、区)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发病趋势与全省平均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是甘肃省乙脑防控的重点地区;1958-1980 年,河西走廊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 万,1981 年以来,仅张掖市甘州区报告1例非本地发病乙脑病例;2011 年8 月调查河西走廊地区7 个县(区、市)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病例,共发现疑似脑炎病例587 例。结论 甘肃省在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水平明显降低,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河西走廊是否存在乙脑病例尚需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0年河南省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乙脑3099例,发病率波动在0.39/10万~ 1.08/10万,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信阳、南阳、洛阳3市为高发区,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60.12%;7-9月为流行高峰,占93.26%;全省发病以0~ 14岁为多(83.61%),洛阳市≥15岁年龄组发病升高明显(57.63%),与全省≥15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相比,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0341,P<0.05);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4.95%,非全程接种的占15.28%,无疫苗接种和接种史不详的共占79.7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42.98%,临床诊断病例占45.95%,疑似病例占11.07%.结论 河南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乙脑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有待规范,病例实验室诊断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即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type Bencephalitis,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方法 用SPSS 18.0和Excel 2010软件分析江苏省2007-2012年乙脑疫情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年均病死率为6.41%.连云港市、宿迁市和苏州市为高发市,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54.80%.7、8月为发病高峰,占93.59%.全省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94.66%;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87%.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19.22%,非全程接种占13.52%,无接种和接种史不详者合计占60.85%.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8.26%.结论 江苏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分析福建省近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福建省2008—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和非整秩次秩和比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福建省2008—2012年手足口病共监测256 333例,累计发病率694.78/10万,累计死亡率0.21/10万,其中≤5岁儿童占95.74%,累计发病专率10 229.78/10万,累计死亡专率3.21/10万,重症构成比0.79‰;每年4—6月和9—10月是流行高峰季节;发病数构成比和累计发病专率最高的设区市分别是泉州市(24.32%)和福州市(14.60%);综合评价防控效果泉州市、莆田市和三明市好于其他设区市;农村病例恶化成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度分布是城市病例的1.45和2.04倍;1岁~组儿童发病专率和死亡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约52.11%的重症病例和89.61%的死亡病例由 EV71感染引起。结论 福建省手足口病疫情逐年上升,有独特的流行特点;少部分手足口病低发县区应警惕流行毒株的改变和肠道病毒引起其他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影响HFRS发病的环境因素,为制定HFR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省HFRS疫情资料,对流行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城市鼠密度、农村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HFRS共发病7298例,死亡7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8/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发病和死亡主要分布于35~60岁年龄组,分别占总数的59.55%和69.23%;发病和死亡病例主要为农民,分别占总数的61.98%和56.41%;发病高峰主要在11月至次年1月和3—5月,7—10月呈现低谷期,具有混合型疫区的季节特点;年平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本溪、葫芦岛、锦州、丹东和抚顺市,分别为13.70/10万、12.92/10万、11.30/10万、10.21/10万和9.84/10万。HFRS的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农村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0.400、0.449和0.377,P值分别为0.023、0.009、0.003和0.016。结论辽宁省HFRS主要流行于冬春季,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该病的流行与当年气温、降雨量、农村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