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国妇幼保健》2019,(15)
目的探讨四川、湖北、江苏、广东四个抽样地区0~5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上的差异,为提升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7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监测数据中提取599例5岁以下儿童信息,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年龄别身高(身长)得分(HAZ)、年龄别体质量得分(WAZ)、身高(身长)别体质量得分(WHZ)、四周患病率、四周患病就诊率及健康体检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监测地区0~5岁留守儿童204例(34. 06%),平均年龄2. 47岁,性别比1. 15∶1,农业户籍130例(64. 04%),有医保儿童184例(91. 09%),双亲均外出务工儿童111例(54. 41%),110例(53. 92%)监护人为祖父母。留守儿童平均每户4. 79人,贫困家庭16户(7. 8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 221. 4元,年人均消费12 849. 1元,年人均卫生支出1 181. 4元,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为10. 86%,到医疗机构的时间平均为6. 6 min。留守儿童的平均HAZ、WAZ、WHZ分别为0. 033、0. 512和0. 531分,非留守儿童3项指标分别为-0. 438、0. 221和0. 985分,其中WHZ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留守儿童的四周患病率和四周患病就诊率分别为10. 39%和76. 32%,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健康体检率为68. 34%,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监测地区0~5岁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差异不大,应重点提升留守儿童家庭预防保健的主动意识,着重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探索制约卫生服务利用的原因,为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公平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固原市2 017名儿童和其中1 474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等信息。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四周患病率分别为34.9%和30.6%,四周内患病儿童的就诊率分别为65.4%和80.3%。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表现出高患病率、低就诊率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差是限制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神木县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为分析评价神木县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神木县9个乡镇800户2617名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为13.22%;(2)调查对象两周门诊就诊率为10.13%,年住院率为9.32%;(3)调查对象次均门诊费用为243.34元,次均住院医药费用为7207.25元,次均住院报销费用为4112.43元。结论:(1)两周患病率较低,患病病种多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2)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水平较高;(3)住院医疗服务需求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规模及数量持续增长,加上社会结构的转型、卫生管理体制的部分缺陷等因素导致卫生服务的费用持续增长,导致留守儿童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普遍较差.目前,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大部分仍然局限在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教育问题、身心健康等方面,但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甚少,尤其缺乏从社会资本理论探讨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了解宁夏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为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宁夏5县(海原、盐池、同心、彭阳和西吉)“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09,2011,2012和2015年调查的12 887名儿童的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7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宁夏农村地区7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需求量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离家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儿童2周患病就诊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56,6.81,29.5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大、家庭人口数多、家庭收入水平低和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与7岁以下儿童患病就诊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物理可及性、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是否长期外出打工是宁夏农村地区儿童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应继续完善基层卫生设施条件,调整宏观卫生政策,促进该地区儿童卫生事业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获取现状、需求以及2者的差异,为留守儿童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安徽、河南省共14所农村中小学四到九年级学生3 456人,通过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比率分别为27.9%和27.0%,2者无统计学差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获取心理健康服务途径及引带者、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评价、希望接受心理健康服务途径与方式等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希望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比率分别为63.0%和57.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克服回答问题或与陌生人交谈时紧张、面红心跳、流汗、口吃等现象,能够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消极看法,肯定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内心强大,免于被欺凌,应对压力或其他不好事情的方式6个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求条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留守儿童已获取的心理健康服务比率、途径与其希望得到的服务情况有较大差距;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并且矫正性目标相关的需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农村≥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夏随机抽取的5个县中对随访到的3 817名≥60岁老年人进行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调查。结果 宁夏农村≥60岁老年人自报两周患病率为25.1%,慢性病患病率为48.9%;两周就诊率为11.0%,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56.2%;调查前一年内老年人住院率为24.9%,患病未住院率为5.1%;慢性病就诊率为32.0%;老年人两周患病就诊、住院的首选医疗机构、慢性病患病主要就诊机构均为县级医院;两周患病未就诊原因主要为自感病轻和经济困难,近一年内患病未住院原因主要为经济困难。结论 宁夏农村≥60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农村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依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区5所小学4~6年级共748名留守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恐怖症状和总焦虑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中72.5%为母亲照顾,20.9%为(外)祖父母,1.4%为父亲,5.2%为其他人监护。监护人文化程度构成中文盲占10.8%,小学占40.4%,初中占34.4%,高中及以上占14.4%;以监护人不同文化程度分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症状和总焦虑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不同外出打工时间,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生、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或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较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江苏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杀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6-7月,整群抽取南京与盐城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五至八年级学生961人,其中留守儿童418人,使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为(23.24±7.38)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1.18±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01);父母外出工作年数对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对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分别为(87.30±9.62)、(87.82±1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年级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2,P<0.001)。结论 留守儿童自杀风险高于非留守儿童,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当有针对性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快制定应对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响应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发现经济发达省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探讨其解决措施。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描述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某贫困县268名10~17岁儿童青少年,并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SDQ)学生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留守儿童情绪问题检出率为10.1%,品行问题检出率16.5%,多动注意不能检出率11.4%,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2.7%,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2.7%,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生、13~15岁组、寄宿、父母不经常回家、不经常与父母联系、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是情绪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地区5~9年级留守儿童1 672人,以症状自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量表测试阳性率为27.8%(95%CI=25.62%~29.9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寄宿情况、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务工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留守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OR=0.669,95%CI=0.461~0.972)、有固定工作(OR=0.5529,5%CI=0.317~0.962)为保护因素;寄宿(OR=1.710,95%CI=1.054~2.772)为危险因素。结论 男生和住宿学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父亲受较高教育,父母有固定工作,打工地点离家近等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农村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麻城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小学(只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各1所学校共1 92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725人(37.66%),心理健康得分为(128.58±39.25)分,非留守儿童1 200人(62.34%),心理健康得分为(127.76±37.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除社会能力、目标与志向因子外,其他因子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留守儿童(P<0.05);不想念父母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高(153.58±44.88)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父母外出务工持支持态度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1.18±38.04)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每月零用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月零用钱<50元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5.53±41.1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弹性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高年级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淡漠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模式的潜类别,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四川省资中县2所乡镇中学2 805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以其中1 596名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MPLUS 7.4软件运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 根据潜在类别模型将八类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分4个潜类:高危险行为组,即所有的健康危险行为条件概率相对均高,有69人,占总体4%;高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组有321人,占总体20%;中等危险行为组有479人,占总体30%;低危险行为组,即所有的健康危险行为条件概率均低,有727人,占总体46%。多类别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低危险行为组,父母关系越不好(OR=4.491,95%CI=2.480~9.727)的留守男生(OR=2.221,95%CI=1.319~3.740)更易进入高危险行为组;月生活费高(≥700元)(OR=2.032,95%CI=1.175~3.514)、父母关系不好(OR=2.983,95%CI=1.927~4.616)的留守儿童更易进入高自我伤害和自杀行为组;月生活费高(OR=2.448,95%CI=1.497~4.004)、父母关系一般(OR=1.774,95%CI=1.305~2.411)的高一(OR=2.016,95%CI=1.409~2.883)留守男生(OR=2.109,95%CI=1.654~2.689)更易进入中等危险行为组。结论 留守儿童的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明显潜类别,行为成簇出现且比例不同,生活费越高且父母关系越差的男性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比例高。提示这类留守儿童是健康危险行为干预重点,并且应该制定成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探寻其存在的主要营养与健康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进一步开展农村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南充市辖区内西充和蓬安2个县的6所小学,使用测量法和问卷法测查5~6年级1 334名学生的身高、体重及食物摄取情况。结果不同类型儿童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和超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母亲外出务工儿童生长迟缓率(23.40%)和超重率(31.34%)均最高;不同类型儿童每天食物摄入情况不同,尤其是奶类、鱼肉类、水果及蛋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种食物每周摄入频次在3~5次及以上者,生长迟缓率最低,喜欢动物食品的儿童超重率(30.4%)最高。结论留守儿童发育不良问题较严重,尤其是母亲不在家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较重;食物摄入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关,非留守儿童膳食结构较合理,留守儿童膳食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留守儿童营养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营养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问卷”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中小学的203名留守儿童和57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营养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均较非留守儿童差(P<0.05),女生营养素养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01),初中组营养素养总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组(P<0.001)。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和社会环境因素评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结论 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营养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均有待提高,营养素养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应不断提升其营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宁夏固原市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所小学的20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家长调查获取1474名学生的家庭信息。结果: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整体偏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比非留守儿童差,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孤独感较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父母外出务工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三个最主要因素。结论:加强留守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