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志贺菌临床分离株耐多药与调控基因突变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志贺菌的耐多药性及其耐多药调控基因acrR、marOR的变异性.方法 对56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对其acrR、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Taq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 筛选出35株耐多药株与11株敏感野生株.56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细菌的耐多药率为62.5%;35株耐多药株与11株敏感野生株均扩增出acrR、marOR基因,未发现基因缺失株;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acrR基因突变率为6.52%,marOR基因突变率为10.87%,11株敏感野生株均未检出以上2种基因突变.结论 志贺菌耐多药率较高,acrR、marOR基因突变可能是其耐多药的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耐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耐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并随机选取40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K-B药片试纸法和微量稀释法测40株目的菌株的耐药性;PCR扩增耐药株的gyrA QRDR区和parC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同时,PCR扩增marOR基因,在耐药株中随机选取进行测序,检测marO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7株对耐喹诺酮类菌株均出现了gyrA基因突变,除常见氨基酸改变外,还发现Asp87→Asn、Ala84→Pro;36株耐喹诺酮菌株发生了parC基因突变,只对萘啶酸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敏感的ECO24未出现parC基因突变;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ECO11未出现marOR区突变;存在多重耐药的ECO5 marOR区发现6处突变,且1 879 bp处的突变改变了marOR的终止密码子。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引起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gyrA基因突变是产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原因,parC基因突变可引起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marOR的多位点突变在多重耐药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取并分析志贺菌由抗生素诱导产生的耐多药相关基因序列。方法以志贺菌敏感株(Z23)和诱导株(YD)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0根据已测得基因序列(Y16B3、Y16B8和Y16A11)设计引物,PCR扩增诱导耐多药相关基因并将相关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测序并将结果在序列相似性搜索工具Blast上检索分析相关基因序列。结果Y16B3和Y16B8基因片段分别在诱导株中扩增出320和225 bp产物,在敏感株中未扩增出;而Y16A11基因片段在诱导株扩增出310 bp产物,在敏感株中扩增出554 bp产物,并且产物序列同源性极低。结论志贺菌在抗生素诱导下产生的耐多药株与敏感菌株比较,具有基因组差异。  相似文献   

4.
志贺菌敏感株与诱导耐多药株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志贺菌敏感株与诱导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寻找细菌耐多药相关蛋白。方法采用4类抗生素的次抑菌浓度,对临床分离鉴定的志贺菌敏感株进行诱导耐多药试验;对志贺菌敏感株及诱导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电泳图谱采用ImageMaster2DPlatinum软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OLDITOF-TOF质谱)分析。结果成功获得志贺菌诱导耐多药株,在志贺菌敏感株与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质图谱中分别检测出(946±37)个和(1096±189)个蛋白质斑点;共发现4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5个质谱鉴定为ABC转运蛋白、谷胺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翻译延长因子Tu、单链DNA结合蛋白;其中前3个蛋白中在耐多药株中表达量增强,后2个减弱。结论5个耐多药相关蛋白中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类表达量上调;ABC转运蛋白在志贺菌诱导耐多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志贺菌敏感株与基因转移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寻找细菌耐多药相关蛋白.方法 采用接合基因转移实验对临床分离鉴定志贺菌敏感株进行基因转移耐多药试验;并对志贺菌敏感株及基因转移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OLDITOF-TOF)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株,在志贺菌敏感株与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质图谱中分析别检出(946±37)和(1 013±157)个蛋白质斑点;经分析共发现4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初步对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基因转移耐多药株中发现2个新出现的耐多药相关蛋白分别为成簇插入的DNA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及Hsp60的分子伴侣蛋白(Groel-Groes-Adp7);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胱氨酸合成酶、预测的胞浆脂蛋白表达量上调;翻译延长因子Tu及DNA单链结合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 对7个耐多药相关蛋白鉴定分析表明,供体菌中一些耐多药相关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方式插入志贺菌敏感株中并大量表达,同时一些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类表达量上调,ABC转运蛋白在志贺菌基因转移耐多药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及其流行状况。方法:对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查找突变点;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对志贺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株耐氟喹诺酮的菌株都存在gyrA基因87位Asp(GAC)→Asn(AAC)和177位Gly(GGT)→Ser(AGT)的点突变,一株另有120位Met(ATG)→Leu(CTG)、203位Ile(ATC)→Leu(CTC)、204位Ser(AGC)→Thr(ACC)和205位Ile(ATT)→Leu(CTT)的点突变,另一株还有204位Set(AGC)→Ile(AAC)的点突变。除87位点突变外,其余突变位点均未见报道。parts基因未发现点突变。REP—PCR基因分型结果提示16株宋内志贺菌有7种指纹图谱,12株福氏志贺菌有两种指纹图谱。结论:两株志贺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是由gytA基因点突变所致,耐药表型对突变的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但耐药程度与突变频率的相关性不确定。2004年夏秋季武汉地区散发流行的志贺菌有相同或相似的克隆,血清型单一的宋内志贺菌存在基因多样性,福氏志贺菌中f2a比f4c的遗传多样性高。REP—PCR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基因分型法,可用于志贺菌同源性分析及暴发流行时的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和rpsL的突变特征,为建立快速分子药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痰培养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15株全敏感株,扩增rpoB、katG和rpsL的基因片段,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全敏感株rpoB和rpsL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耐多药菌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1.30%,80.43%,30.43%。耐多药菌株三个基因的突变率均高于全敏感株的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7,4.29和11.58,P均<0.05)。katG、rpoB基因同时存在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80.43%,三个耐药基因均有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30.43%。结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常见突变位点为rpoB531和rpoB526,katG315,rpsL4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2周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肠道分离的110株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110株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yrA、parc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突变情况,并与28株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病人肠道分离的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未用药组为12.7%~15.5%,用药组为20.8%~25.0%。测序发现60号敏感菌株没有任何氨基酸突变。11株耐药菌中,gyr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均存在83位突变,即Ser83→Leu;其中8株存在双突变,即同时Asp87→Asn;6株存在3个突变,还包括Clu214→Gly。par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有8株存在Ser80→Ile突变,另有2株存在Glu84→Gly突变。结论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7%~15.5%,主要由gyrA基因和parC基因位点突变造成,以gyrA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基因型特点及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开展耐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不同位点的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新登记涂阳病人菌株283株,其中255株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测序,包括38株RFP耐药株,50株INH耐药株,48株链霉素耐药菌株,2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34株耐多药菌株。28株(11.0%)在rpoB 81bp的基因核心区发生了点突变,21株出现单个位点突变外,7株出现两位点突变,突变形式主要为rpoB531 TCG→TTG单个位点突变。30株(11.8%)发生了katG基因区的突变,所有突变形式为katG315AGC→ACC。rpoB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RFP耐药菌株中,katG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INH耐药菌株中。结论检测rpoB与katG基因位点的突变对判断江苏省地区耐药结核以及耐多药结核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开展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4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基因与耐INH关系密切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药敏试验共获得INH耐药结核菌12株,INH敏感结核菌36株,耐药株占25.00%(12/48);KatG基因第315位和第463位未见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其中有37株存在点突变,突变率为77.08%,有9株发生在S315:AGC→ACC(Ser→Thr),均为INH耐药菌株;有37株发生在R463:CGG→CTG(Arg→Leu),其中有9株为INH耐药菌株,28株为INH敏感菌株;S315和R463同时发生突变的有9株,均为INH耐药菌株;有11株均未发生突变,其中3株为INH耐药菌株。结论:丽水地区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INH是由于其KatG基因耐药位点(尤其是S315)突变所致,与药敏试验吻合率为100%;KatG基因R463/L突变无意义;有3株药敏试验耐药菌未发现S315和/或R463耐药位点突变,可能还存在其它耐药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h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hET-2)、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侵袭相关基因(捌)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志贺菌多基因同时检测。方法:选择志贺菌的4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应用Touchdown PCR方法,在一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产物分子量定性判断结果。结果:多重PCR同时检测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4种毒力基因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624株志贺菌具有6种毒力基因型,571株福氏志贺菌(包括11个血清型)中556株ShET-1B阳性。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ShET-1B基因可能广泛存在于福氏志贺菌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表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及整合子的流行现状。方法:对2008年-2009年从闵行区腹泻病患者大便标本分离的63株志贺菌,用KB法测定其对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PCR筛查整合子种类;长片段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结果:63株志贺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达90%以上。宋内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达85%以上。92.1%(58/63)的志贺菌中检出II类整合子,未检出I类整合子。58株II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的标本,可变区扩增亦全部阳性,大小约3 kb~4 kb之间。测序结果显示耐药菌株含有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结论: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在志贺菌中广泛存在;耐药志贺菌携带II类整合子,II类整合子与耐药表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志贺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05年-2011年对兰州市、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菌株和2起幼儿园食物中毒分离的宋内氏志贺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7年共采样4546份,分离到志贺菌773株,阳性率为17.00%。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B群)居优势514株,占66.4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D群)256株,占33.12%。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10种。结论:甘肃省细菌性痢疾菌群仍然是腹泻的首要病原,不同年份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韦小瑜  田克诚  游旅  马青  刘英  唐光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85-1186,126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菌型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2010年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并对146株菌痢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贵州省共报告菌痢48 222例,平均发病率为31.92/10万,病死率为0.049%,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151.76/10万,其次为6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36.6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6.04%,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9.73%、11.0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黔东南州,发病率为49.06/10万,其次是黔南和黔西南;贵州省菌痢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为发病高峰。菌型分布以宋内为主,其次是福氏志贺菌。菌株的多重耐药严重,84.93%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菌痢是贵州省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007-2010年贵州省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婴幼儿和农民为主,流行菌株以宋内和福氏志贺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2011-2014年分离的志贺氏菌(Shigella)进行血清、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和药敏等分析,了解山东省志贺氏菌的特性及流行趋势。  方法  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PCR方法扩增相关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抗生素敏感性。  结果  44株志贺氏菌主要为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54.55%)和宋内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43.18%)。ipaH、set1、sen、ial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43.18%、56.82%、50.00%。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福氏志贺氏菌被分为18种带型,且总体相似度偏低;宋内志贺氏菌被分为14种带型,且89.47%的菌株相似度在90%以上。44株志贺氏菌对15种抗生素中的14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93.18%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  山东省志贺氏菌以福氏和宋内血清群为主,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有聚类分布出现,耐药严重,应加强对志贺氏菌菌型、溯源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本研究根据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的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Heat labileenterotoxin,LT)的B亚单位(LTB)、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的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ipaH),分别设计了三对引物,预计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为194、279和435 bp。对单个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建立L16(43)正交试验对单管多重PCR扩增条件如引物浓度、dNTP浓度和Tm值等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肠毒性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的稳定的单管多重PCR方法。结果: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45 pg/ml肠毒性大肠埃希菌的基因组DNA、100 ng/ml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DNA、7 ng/ml福氏志贺菌的基因组DNA,与单基因PCR检测的灵敏度相同。并且模拟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结果很稳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验周期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食品中的多种致病菌的诊检和监控。  相似文献   

17.
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gyrA和parC的变异。方法对73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及标准株51573进行吡哌酸(PI)、氧氟沙星(OFL)、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对其DNA旋转酶gyrA基因、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N末端编码区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对grA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parC基因进行RFLP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 标准株51573对4种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73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细菌对PI、CIP、NOR、OFL的耐药率分别为79.5%、60.3%、41.1%和36.9%;67株(91.8%)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降低,其中gyrA基因突变率为91%,parC基因突变率为7.5%,6株临床敏感株及标准株51573均未检测出以上两基因突变。结论 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靶基因突变是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以DNA旋转酶gyrA基因突变为主,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突变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本地区2004~2006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性,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粪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单胞菌属、弧菌属分别占65.3%(66/101)、28.7%(29/101)、4.0%(4/101)、2.0%(2/101)。志贺菌属中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分别占87.9%(58/66)、12.1%(8/66)。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志贺菌属对复方新诺明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沙门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福氏志贺菌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应重视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志贺菌毒力相关基因的PCR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PCR方法对武汉地区近年来收集的17株志贺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并分析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8对引物set1A、set1B、shet2A、shet2B、ial、ipaH、stx1与virA分别对志贺菌中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合常规鉴定方法对PCR扩增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HET1仅在福氏志贺菌(福氏Ⅱ型、福氏Ⅳ型)分离株(包括其标准株)中存在;SH-ET2存在于各型志贺菌(包括其标准株);ipaH基因存在于各种类型志贺菌(包括其标准株);17株志贺菌中,引物shet2A和引物shet2B用于检测sen基因分别检出16株和13株;ial、virA在反复复苏的菌株中检出率有所下降,stx1基因只在痢疾志贺菌中检出。结论:志贺菌快速诊断方法(PCR)中应首选检测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ipaH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