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菲  赵雪  刘利  吴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12-1614
目的探讨医生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改善医生身心健康,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10-11月随机抽取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综合医院工作六个月以上的373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工作倦怠问卷(MBI-GS),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医生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验证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外在付出、内在投入、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回报、个人成就感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外在付出和回报对抑郁症状的解释变异量为15.5%,加入工作倦怠后,解释变异量为43.7%。结论医生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监狱干警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3所监狱的干警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监狱干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监狱干警的付出-回报比与情绪衰竭(β=0.373,P<0.001)及消极怠慢(β=0.340,P<0.001)呈正相关,而与个人成就感(β=-0.117,P<0.001)呈负相关;过度负责与情绪衰竭(β=0.182,P<0.001)、消极怠慢(β=0.096,P=0.003)及个人成就感(β=0.190,P<0.001)均呈正相关。上夜班的监狱干警,其情绪衰竭的得分比不上夜班的干警高;对福利待遇满意的监狱干警情绪衰竭及消极怠慢维度比不满意的干警得分低。结论职业紧张、夜班及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是影响监狱干警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监狱管理人员应根据此结果制定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各级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水平及重度工作倦怠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抽取3 876名医务人员(医生1 807人、护士1 405人、疾控人员664人)进行工作倦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辽宁省医务人员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得分分别为(11.1±6.8)、(5.5±5.3)、(23.0±8.5)分,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检出率为56.53%,其中轻、中、重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9.51%、21.44%、5.57%;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情况比较,护士中度工作倦怠检出率(25.05%)均高于医生(19.81%)和疾控人员(1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作单位为三级医院/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龄30~39岁、工作年限10~19年、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职称为初级及以上的医务人员中、重度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均P<0.01)。结论辽宁省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情绪普遍存在,城乡不同类型机构、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率存在差异,急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那军  邢立莹  杨晓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05-3108,3126
目的分析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感对医生工作倦怠的影响,为预防医生工作倦怠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组织公平感量表和自编职业风险和压力问卷,对辽宁省城乡6市(县)78所公立医疗机构的1734名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生的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三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24±1.38、1.27±1.30、3.90±1.43,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共可以解释医生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三个维度的31.09%、20.22%和5.65%的方差变异,其中社会和舆论导向的偏见、工作量/劳动强度、家庭与工作需要冲突对医生工作倦怠影响较大。程序公平、分配公平和领导公平对医生工作倦怠影响显著。结论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是影响医生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调整医生工作负荷,改善从业环境,提高组织公平性,来降低医生工作倦怠,促进医疗服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提高其心理资本及生命质量。方法于2011年10-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1 188名女性护士为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Q)、工作倦怠问卷(MBI)、组织支持感问卷(POSQ)、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及心理资本问卷(PCQ)分别测量护士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及心理资本(PsyCap),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结果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8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40岁和护士长的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按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标准化系数的顺序,影响护士心理资本的因素为:个人成就感(β=0.200)、工作满意度(β=0.173)、组织支持感(β=0.138)、护患关系(β=-0.105)和外在付出(β=0.090)。结论职业紧张、工作倦怠、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对护士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生、护士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者相关性。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市、区(县)疾控中心人员共3 983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李超平等修订的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MBI-GS)及Kessler开发的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调查,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关系。结果辽宁省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和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2.23±1.37)、(1.37±1.33)、(3.83±1.42)和(20.24±8.07)分,其中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疾控人员成就感水平为(3.52±1.56)分,明显低于其他人员(χ2=40.42,P0.001);职业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低落3个变量均对心理健康得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27.7%。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6年4—6月,应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资料问卷对深圳市226名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31.0%。社会支持总分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得分为负相关(r=-0.274,-0.353,均P0.05),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正相关(r=0.285,P0.05);年龄、科室、每周工作时间、护患不满程度和主观支持为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β=-0.1037、1.278、2.488、2.390和-0.141,均P0.05);去人性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科室、每周工作时间、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β=0.591、1.185、-0.163和-0.316,均P0.05);月收入和主观支持情况影响个人成就感高低(β=1.924、0.253,均P0.05)。结论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良好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可降低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分析其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和护士工作倦怠量表对本院264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6±0.57)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表层扮演(3.00±0.94)分、情绪表达要求(3.35±1.04)分和深层扮演(5.14±0.79)分;护生工作倦怠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20.52±9.67)分,处于中度水平,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5.21±4.97)分,处于较低水平,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4.63±7.03)分,处于高度水平,与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常模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5),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328,P<0.01)、去人格化(β=0.361,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245,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深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240,P<0.01)、去人格化(β=-0.288,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400,P<0.01)有反向预测作用。结论 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感存在相关性,当护生的情绪体验与实习情景中的工作要求有冲突时,护理管理者须根据护生的不同情绪体验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管理策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减少护理后备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夜班、每周工作时间、护患关系均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有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出-回报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以及消极怠慢维度呈密切相关(P<0.001),且紧张程度越高,对这两个维度的解释力越大。而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只有高紧张型护士的得分较低紧张型护士明显降低(P<0.001)。结论职业紧张、年龄、夜班、护患关系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人员应根据此结果制定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农民工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安徽建筑工地、民营企业899名农民工,运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测量。结果889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5.04±10.91)分,心理资本4个维度平均得分自我效能为(22.1±5.34)分,希望(23.7±4.67)分,韧性(23.5±3.61)分,乐观(22.6±2.69)分;外在付出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r=-0.150,P0.001),回报、内在投入和心理资本均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均P0.001),职业紧张在工作满意度的解释增量为30.6%,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工作满意度解释增量为22.5%。结论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一般,外在付出、回报、内在投入对于工作满意度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回报、内在投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红云  张红梅  孙素珍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77-1580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测试191名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工作倦怠情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评定护士组人格特征,分析不同人格类型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40岁年龄段护士情绪耗竭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工作倦怠源男护士主要为情绪耗竭,女护士主要为消极怠慢;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均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P〈0.01);大学专科学历护士的专业低效能感最低(P〈0.01);中级职称护士的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高于其他职称(P〈0.01)。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稳定性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外倾向性、精神质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向、情绪不稳定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感明显高于外向、情绪稳定者(P〈0.01)。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工作倦怠,男女倦怠源不同;工作倦怠具有明显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探讨职业认同、工作压力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职业认同问卷及工作压力量表对新疆某高校的78名专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辅导员倦怠比例为16.7%,情绪衰竭比例17.9%,玩世不恭比例9.0%,成就感低落比例最高,为44.9%。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r=-0.584,P〈0.05),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517,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认同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情绪低落、玩世不恭;工作保障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成就感低;工作乐趣能有效预测情绪低落。结论职业认同、工作压力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青浦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分别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和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完整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96.95%。存在职业紧张的医务人员为54人(占12.14%),存在职业倦怠的医务人员为328名(占73.71%)。存在职业紧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其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无职业紧张状况者(P < 0.01)。MBI-GS问卷各维度(专业低效能感、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ERI问卷中的付出、内在付出维度以及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0.27~0.59,P < 0.01),和回报维度呈负相关(r=-0.47~-0.2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高(OR=1.71,P < 0.01)、工龄短(OR=0.97,P < 0.01)、职业紧张程度高(OR=39.70,P < 0.01)和内在付出得分高(OR=1.16,P < 0.01)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针对影响职业倦怠发生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紧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医生工作满意度与职业紧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冬梅  王柏君  李亮  吴长林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94-2695
目的探讨医生工作满意度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提高医生工作满意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的11、12月随机抽取辽宁省某市4所综合医院的355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测量工作满意度,工作内容问卷(JCQ)及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测量职业紧张,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医生工作满意度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该市医生工作满意度总分为61.52±13.55。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标准化系数的顺序,决策自主、内在投入、上级支持、技术自主、回报及外在付出与医生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结论医生职业紧张对工作满意度有预测作用。应降低职业紧张,保护和增进医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及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MBI-GS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和社会支持量表,随机抽取深圳市3家大型企业1 068名员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复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r=0.39),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r=-0.31,-0.30,-0.16)。简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情绪衰竭(男β=0.62,女β=0.84)、消极怠慢(男β=0.47,女β=0.72)和专业低效能感(男β=0.18,女β=0.45)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女性员工的影响力度高于男性。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下降(男β由0.41、0.62、0.47、0.18分别降为0.31、0.50、0.41、0.09,女β由0.55、0.84、0.72、0.45分别降为0.50、0.78、0.68、0.38)。在同等压力状态下,高客观支持和高主观支持员工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低于低客观支持和低主观支持的员工,工作压力由低到高,高、低客观支持差值分别为0.43、0.45、0.34,高、低主观支持差值分别为0.33、0.35、0.47。结论工作压力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有效调节变量,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飞行员工作倦怠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为防控飞行员工作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福建、浙江两省中按不同机型抽取4个飞行部队中的500名飞行员(均为男性)作为调查对象。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测量飞行员的工作倦怠,应用职业应激量表测量飞行员的职业应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飞行员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飞行员工作倦怠各个维度总得分为:衰竭7.427±5.924,消极怠慢5.720±5.720,专业低效能感20.809±9.460,工作倦怠总分与职业应激总分呈正相关(P0.05);影响飞行员工作倦怠的因素依次为:物理条件应激、人际关系应激、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结论飞行员的职业应激对产生工作倦怠有显著影响,应制定降低职业应激的合理措施,减缓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急诊科和非急诊重症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两者职业倦怠特点的差异,为针对性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患者数量基本相等的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2所二级综合医院为研究现场,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4所医院的98名非急诊重症内科护士和73名急诊科护士为...  相似文献   

18.
李慧民  李莉  张晓慧  蔡聚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83-3585,3587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各维度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对342名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运用SPSS 11.5管理并进行分析。结果(1)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越大,工作倦怠程度越深(P﹤0.01)。(2)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支持利用和主观支持方面。面对职业风险和社会排斥,高支持利用和高主观支持医护人员的情感耗竭低于具有低支持利用和低主观支持的人员。但人际排斥压力增大时,高主观支持个体的情感耗竭水平上升更快。结论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有效调节变量,其中支持利用和主观支持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制鞋工人职业应激与工作疲竭感的关系。[方法]以制鞋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职业应激调查问卷、工作疲竭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评分高于男性;低工龄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工作疲竭感评分高于高工龄组;未婚组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和工作疲竭感评分高于其他组。职业紧张各因素与工作疲竭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工作疲竭感与技能、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呈负相关;工作疲竭感与决策权呈负相关;人格解体与主管支持呈负相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工作疲竭感与工作心理需求、外在付出、内在投入呈正相关;个人疲竭感与回报呈负相关。工作疲竭感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贡献因素为付出与回报比、内在投入;负面影响因素为工作自主和社会支持。[结论]职业应激对工作疲竭感具有一定影响,社会应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职业应激所导致的工作疲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