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和云南贫困地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情况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广西乐业县与云南寻甸县1519名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一般情况、饮食摄入情况及父母打工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将父母中有一人及以上外出打工的学生判定为留守学生。通过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了解学生生长迟缓、消瘦、贫血、佝偻病后遗症及严重营养不良情况。结果 44.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非留守学生的生长迟缓、贫血、佝偻病后遗症等患病率均高于留守学生。控制学生年龄、性别、膳食摄入,父母体质指数、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等因素后,留守与否对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佝偻病后遗症发生率、贫血率与严重营养不良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和云南贫困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其留守与否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动至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有关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数字庞大,其中农村达到1 250-1 6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安徽、四川等地[1]。近年来,有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认同维度问卷(the Fourth Version of Aspects of Identity Questionnaire,AIQ-Ⅳ)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和健康危险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个人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F=8.669,P0.01),在集体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F=88.403,P0.01);2)社会认同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10%的变异,其因果结构模型的RMR=0.034,GFI=0.909,IFI=0.913,PGFI=0.52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认同水平高而集体认同水平低,社会认同是其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是问题行为的高发群体,在不同父母迁移模式下,留守儿童在问题行为表现上存在差异.通过综述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父母均迁移儿童的问题行为总体发生率显著较高;在父亲或母亲一方迁移情况下,母亲迁移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父亲迁移.本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提供参...  相似文献   

5.
刘彩  王健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7):861-863
目的 探讨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差异,并分析父母外出及外出类型对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与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结合方法,抽取保定和石家庄市4个县12 个村1 106名≤15岁儿童,对其父母外出、乙肝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留守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情况优于留守儿童;出生队列分析中,非留守儿童接种率高于留守儿童,但差异从1998年出生队列当年28.7%缩小到2012年17.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外出、母亲外出和父亲外出是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危险因素,医疗机构出生和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保护因素。结论 非留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优于留守儿童,但差距不断缩小;父母外出及外出类型对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对贵州省14岁以下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81个行政村3 745名≤14岁儿童进行自杀意念(SIOSS)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88%,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P=0.001);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4%(158/1 680),与母亲外出14.44%(27/187)、父母均外出打工者自杀意念发生率14.55%(187/1 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6、18.765,P<0.05);父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77%(52/593),与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打工者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12.220,P<0.05);除掩饰因子外,不同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的留守儿童绝望、睡眠和乐观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46、5.128、9.039,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朋友数(OR=0.560)和关爱活动(OR=0.496)是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对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母亲外出打工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 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事件(F=12.695, P<0.001)、惩罚事件(F=8.306, P<0.01)、丧失事件(F=19.256, P<0.001)和健康事件(F=9.138, P<0.01)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负性生活事件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24%的变异, 因果结构模型的适配指标为RMSEA=0.067, GFI=0.936, IFI=0.965, PGFI=0.579。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负性生活事件的易感人群;而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易感性及其家庭环境因素, 为其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 AHRBI)和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al Scale-Chinese Version, FES-CV)对178名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测查。结果 1)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在暴力攻击行为(F=9.320)、破坏纪律行为(F=8.961)、自杀自残行为(F=10.911)和健康妥协行为(F=9.144)四个因子上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2)家庭环境可以预测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94%的变异, 其因果结构模型的适配度指标为χ2=40.396, RMSEA=0.047, GFI=0.961, NFI=0.933, PCFI=0.516。结论 留守儿童是健康危险行为的易感人群, 家庭环境是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基于1991—2009年中国农村健康和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父母外出务工对0~6岁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可以显著提高6~12岁儿童的体重水平,12~18岁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比非留守儿童明显迟缓;其次,相对女性而言,男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身体健康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之下,父母外出务工对女孩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对我国农村留守家庭成员而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留守成员照顾儿童饮食起居方面的时间增加,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逐渐取消造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从本质上解决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关键;另外,政府出面组织预防保健、营养膳食等活动也可缓解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宁夏固原市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所小学的20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家长调查获取1474名学生的家庭信息。结果: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整体偏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比非留守儿童差,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孤独感较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父母外出务工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三个最主要因素。结论:加强留守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长健康素养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13所幼儿园4 12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和深圳市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健康素养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9%(1 436/4 120)。其中困难总分6.5%、情绪问题5.6%、品行问题8.9%、多动注意不能13.4%、同伴交往问题14.4%、亲社会行为9.2%。男童和女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7.3%和5.5%,4.8%和6.5%,9.7%和7.8%,15.5%和10.7%,15.8%和12.7%,11.1%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26,5.506,4.212,19.846,7.650,23.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健康素养(OR=1.294)、健康知识(OR=1.293)、健康行为(OR=1.412)及健康技能(OR=1.193)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问题突出,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自杀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与自杀倾向(包括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六安市3所中等专业学校14~16周岁在校学生852名,有效调查人数84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特质对应方式问卷(TCSQ),进行抑郁、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心理状况评定;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自杀行为定义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自杀意念、计划和行为的影响.结果 840名14~16周岁儿童中,父母均外出打工146名,仅父亲外出打工149名,仅母亲外出打工39名.父母外出打工与否儿童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8.221 5±5.513 9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8.915 0±5.857 61),与父母均外出打工儿童的积极应对评分(30.527 4±5.886 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名儿童中,有过自杀意念者占37.0%;有过自杀计划者占12.5%;有过自杀行为者占6.3%;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3.8%,仅母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4.1%,与父母均未外出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RR=0.714,95%CI=0.517~0.986,P=0.041)和民族(RR=2.441,95%CI=1.087~5.480,P=0.031)对14~16岁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仍有一定影响,其中除自杀意念外,抑郁、焦虑检出率及自杀计划、自杀行为发生率等与同年龄组无父母外出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地区5~9年级留守儿童1 672人,以症状自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量表测试阳性率为27.8%(95%CI=25.62%~29.9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寄宿情况、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务工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留守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OR=0.669,95%CI=0.461~0.972)、有固定工作(OR=0.5529,5%CI=0.317~0.962)为保护因素;寄宿(OR=1.710,95%CI=1.054~2.772)为危险因素。结论 男生和住宿学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父亲受较高教育,父母有固定工作,打工地点离家近等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适合改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 70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问卷调查,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1 705名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为546名,占32.0%;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MHT得分比较,八个因子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了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他六个因子得分和总焦虑倾向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4);3)干预结束后,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处理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除身体症状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留守儿童营养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营养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问卷”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中小学的203名留守儿童和57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营养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均较非留守儿童差(P<0.05),女生营养素养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01),初中组营养素养总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组(P<0.001)。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和社会环境因素评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结论 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营养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均有待提高,营养素养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应不断提升其营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量化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多元多水平方法(MVML)探索4 926名参加体检人员不同时间(2008—2010年)在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和蔬菜、水果摄入等可控因素上的变化对脂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多个相关测量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BMI增加,TG、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男性组BMI平均每增加1 kg/m2,TG增加10.14 mg/dL,TC增加1.72 mg/dL,LDL增加1.91 mg/dL,而HDL则降低1.01 mg/dL;女性组,BMI平均每增加1 kg/m2,TG增加8.50 mg/dL,TC增加0.93 mg/dL,LDL增加1.40 mg/dL,而HDL则降低1.27 mg/dL;参加体育锻炼能明显降低TC、TG和LDL;经常吸烟、饮酒的男性的TC、TG和LDL明显升高;男性组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者的TC、TG水平较高。结论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有影响,可通过选择性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我国居民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创伤经历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以期有效预防和干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危险行为。方法 2016年3-5月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简版(CTQ-SF)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36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与儿童期创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2~0.31,P<0.05),与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21~-0.48,P<0.01),与专制型和放任/忽略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2~0.36,P<0.05);2)儿童期创伤与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1~-0.44,P<0.05),与专制型和放任/忽略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2~0.47,P<0.05);3)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期创伤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df=2.774~3.460,IFI=0.91~0.92,CFI=0.90~0.92,GFI=0.93~0.94,RMSEA=0.07~0.08)。结论 儿童期创伤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危险性因素,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其间起积极调节作用,专制型和放任/忽略型父母教养方式起消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