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中学生重点传染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共125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的知晓率分别是65.56%、71.53%、72.60%;在被调查的重点传染病认知情况中,初中生与高中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咳嗽/打喷嚏之外,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行为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健康教育需求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认为听医生讲、课堂教具、听老师讲、课程安排、观看录像5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高中生在重点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行为方式上与高中生形成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福田区4所学校的88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对健康定义、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红眼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80%,流行性腮腺炎低于50%,狂犬病预后知晓率低于15%;除个别问题外,高中生知晓率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超过95%认为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重要,高中生患病继续上课比例较初中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要求患病同学休课、饭前每次洗手的比例较初中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吐痰、便后洗手和打喷嚏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首选观看宣传片,其后依次为医生讲课、老师讲课。结论高中生在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但行为形成率差别不大,提示需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乡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干预方式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城市小学生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5.5%、52.5%、38.8%,农村小学生分别为59.4%%、39.9%和39.4%;农村小学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咳嗽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1.5%、77.8%、68.5%,城市小学生分别为72.5%、57.2%、54.0%;72.8%城市小学生和65.2%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医生获取知识,48.0%城市小学生和47.2%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结论城乡小学生在重点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较低,农村小学生对于重点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方面好于城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水市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天水市2个县区4所小学83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水市小学生正确判断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乙肝和甲肝为传染病的正确率为7.71%(64/830)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对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3种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60%(2045/3320)、48.78%(3644/7470)和47.20%(1959/4150),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吐痰习惯,咳嗽/打喷嚏捂住口鼻习惯的行为形成率好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发热症状处理,怀疑肺结核行为形成率比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男生和女生均认为看病时医生的讲解、听老师讲课、实物宣传资料和网络媒体宣传4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男生正确判断传染病的正确率率高于女生;女生在行为形成率方面要好于男生;学校应开展个体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凉山州少数民族与汉族初中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凉山州越西县3所初中学校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发放86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94份,其中少数民族初中生531名(66.9%),汉族初中生263名(33.1%)。凉山州初中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在11.6%~71.3%之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在61.5%~89.9%之间;认为有效的传染病知识获取途径居前3位的是"看病时听医生讲""传染病防治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均为人际传播方式。汉族初中生对"哪些是传染病""重点传染病传播途径""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和"乙型炎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率高于少数民族初中生(P0.05);在除"痰处理方式"外的其他健康行为形成率亦高于少数民族初中生(P0.05)。结论凉山州初中生对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高。与汉族初中生相比,少数民族初中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和健康行为形成差。  相似文献   

6.
评价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对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抽取420名干预组学生和410名对照组学生.基线调查后,干预组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现场行为观察.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62,30和53.6百分点,便后洗手、吐痰、咳嗽、发热处理和怀疑肺结核处理方面分别提高了18.4,15.2,6,17.5,30和23.6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中进行的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了解和田市维吾尔族中学生饮食及运动相关知识行为,为维吾尔族中学生肥胖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和田市3所中学的997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饮食及运动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 维吾尔族初中生对含糖饮料为高能量食品的知晓率为96.55%,高中生为7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7,P<0.01);初中生对不吃早餐使人增加午餐量的知晓率为47.84%,高中生为55.35%;分别有85.16%和61.99%的维吾尔族学生每天吃蔬菜、每天喝牛奶或奶制品,初中生与高中生报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2,1.20,P值均>0.05);在每天喝碳酸饮料和吃早餐方面,初中生与高中生报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57,11.15,P值均<0.01);男生每天吃蔬菜≥1次的比例为84.03%,女生为8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P>0.05);男生每天1h锻炼天数7d的学生比例为41.12%,女生为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1,P<0.01).结论 和田市维吾尔族中学生的饮食及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存在很大的不足.学校健康教育及体育锻炼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陈聪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5):770-772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饮水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饮水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金山区选择3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完全中学共922名学生,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饮水健康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饮水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99%,正确态度率为70.03%,行为形成率为55.89%.私立学校学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率高于公立学校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87,33.653,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率和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358,125.493,20.734,P值均<0.01),从小学生到高中生知晓率逐渐升高,小学生正确态度率高于初、高中生,高中生行为形成率高于小学和初中生;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0,P<0.01).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对饮水健康知识认知不够、态度不足、行为不适当.建议学生、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加大饮水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的饮水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化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对在山东省沂源县和寿光市中小学校随机抽取的600名干预组学生和399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2.3%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9%,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7道题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吸烟不是成熟的标志"外,其他6题干预组学生的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和对照组学生(P<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主动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健康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0%,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以健康教育课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对传染病的防范知识和行为状况,为在学校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地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4所学校8 083名中小学生,进行传染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75.7%的学生知道洗手可预防流行性感冒,36.9%的学生知道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可怀疑患肺结核.22.9%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行为,75.2%的学生基本都能在回家后洗手,80.3%的学生饭前基本能洗手,93.7%的学生能在如厕后洗手.小学生、高中生吃东西前洗手率分别为75.2%,87.2%,如厕后洗手率分别为85.7%,95.3%,回家后洗手率分别为74.2%,79.5%(x2值分别为216.57,280.91,149.51,P值均<0.01);女生和男生吃东西前洗手率分别为81.2%,79.4%,如厕后洗手率分别为94.0%,90.8%,回家后洗手率分别为77.3%,73.1%(x2值分别为9.84,59.52,26.68,P值均<0.01);回、汉族(其他)学生如厕后洗手率分别为94.7%,90.1%,回家后洗手率为75.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1,15.24,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与防控行为有待提高.应加强在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进行洗手干预,奠定知识基础,改善防控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针对性的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所中学的12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总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02%,安全应急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85%,饮食营养和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女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为法定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监测数据,对其发病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最高发病率248.24/10万降至2016年158.57/10万。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最高死亡率0.12/10万降至2016年0.0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6.24/10万)、猩红热(9.39/10万)、乙型肝炎(乙肝)(7.69/10万)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7.1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狂犬病(0.044 8/10万)、艾滋病(0.027 7/10万)、肺结核(0.008 0/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0.005 9/10万)。同期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75.81/10万)、手足口病(28.5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2.41/10万)和流行性感冒(15.67/10万)。报告死亡的病种有手足口病(11例)、流行性感冒(9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和风疹(1例)。大学生、高中生以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小学生、初中生则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学生人群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学生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后对其长辈再传播结核病核心信息的效果。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学校中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干预活动,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传播给其长辈,在传播前后进行基线和效果调查,对干预前后中学生及其长辈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干预后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中学生由28.81%提高到97.80%、长辈知晓率平均提高了63.10%;相关行为改变率中学生由干预前的24.43%提高到73.40%、长辈行为改变率平均提高57.05%。结论对中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并可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会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学生对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认知现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中学的1075名中学生,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发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开展健康讲座、知识有奖竞答和广播、发放家长信。对干预前后的知晓率进行)(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线调查1075名学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48.19%,对高发季节、预防措施、易感人群、隔离期、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症状的知晓率在14.60%~69.12%,干预后知晓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行为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1.67%、94.01%和92.07%,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中学生性别对相关知识知晓率无影响,学生居住地是影响知晓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专项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中学生对其认知水平、促进其提高主动防病的意识、健康教育促进的形式、落实更应关注远郊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5.
贺玉川  张翔  移钱华  罗峰  熊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67-969,972
目的 探索6 ~19岁人群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泰州市2007-2011年6~ 19岁人群新发传染病病例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发病的特征.结果 2007-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8657例,其中男性5377例(62.1%),女性3280例(37.9%).年均报告例数100例以上疾病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报告共计占70.5%.2007-2011年总传染病发病率(不包含手足口病)分别为200.8/10万、213.3/10万、189.6/10万、149.7/10万、233.1/10万.其中6~7岁、8~9岁、10~11岁报告传染病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占全部报告的82.9% ~ 84.4%;12~14岁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占全部报告的74.0%;15 ~ 17岁主要为水痘、肺结核和乙肝,占全部报告的61.1%;18 ~ 19岁组性病、肺结核、乙肝、水痘为突出传染病,占全部报告的76.5%.6~17岁人群发病月份特点明显,每年2月和8月传染病低发,5月和6月为高峰期.结论 2007-2011年泰州市6~19岁人群传染病流行势态比较平稳,男性较女性、低龄组较高龄组发病水平高.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是学生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学校应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年龄组学生传染病发病特点,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居民和学生登革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干预村和对照村,在干预村采取入户宣传、集中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村仅调查干预前后登革热媒介变化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农村居民、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持有率变化情况,及干预村和对照村登革热媒介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对儋州市18岁以上农村居民(1445名和1442名)和中小学生(2412名和2400名)进行了干预前后的调查。干预前,居民登革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在65%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80%以下。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干预前,除"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外,学生其他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60%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70%以下。健康教育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学生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村和对照村媒介密度指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村下降幅度大于对照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方式能较好的提高其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降低蚊媒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需求情况,为中学生开展救护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辖区1707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为9.84%,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知晓率及放射性事故救护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5%,学校安全通道知晓率达53.54%;地震、洪灾和火灾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均大于60%。学生救护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学校,63.15%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救护知识普及课程。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知晓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形成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普及救护知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12所学校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并根据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宣传的8条核心信息设计问卷,干预前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结核病知识掌握均有显著提高,小学组与初中组知晓率提高了近40%;知识得分不及格比例均有显著下降,小学组、初中组下降幅度大;掌握知识较好的(80分以上)比例大幅增加。对肺结核病人歧视现象也明显减少。结论本次健康教育干预,对学生结核病知识的提高效果明显,应在学校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