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和自编自杀意念量表对我院住院的96例患者进行调查和干预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 - 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 8例。两组病人均服用氟西汀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结果 心理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自杀发生率、自杀频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主题统觉测验中国修订版(TAT-R,C)、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态度问卷(QSA)、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9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97例患者中,1周内出现自杀意念的抑郁症人数为59例(29.95%)。主题统觉测验中的负性欲求(包括自我攻击、消极)、HAMD中认知障碍因子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杀态度的F1、F2、F4因子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鼓励患者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有效地降低自杀意念的出现,预防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意念中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2例抑郁症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人数相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意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55,P>0.05);干预后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t=4.18,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杀意念评估无统计学差异(t=0.6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杀意念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t=4.68,P<0.05)。结论:正念认知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情绪,降低患者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索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抑郁水平、自杀态度的相关性,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生活事件量表(LE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态度问卷(QSA)对19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在197例患者中,一周内出现自杀意念的有59例(29.9%).(2)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和正性事件、负性事件、HAMD总分、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等呈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相关(r=-0.689 ~0.420,P<0.05,P<0.01).结论 生活事件、抑郁水平、自杀态度是预测抑郁症自杀意念的补充手段,可用于精神科临床.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并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量表、Beck无望感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华北某医学院1~3年级2 493名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自杀意念发生率.采用单因索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5.56%的医学生报告最近1年内有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自杀意念报告率(7.24%)高于非独生子女(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抑郁、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结论 心理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自杀意念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指有自我意识、自行采取的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是一个人自愿地、故意地杀死自己的行为或情况,自杀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很多国家,自杀已成为居民前10位死因之一[1]。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15~34岁年龄段第1位死因[2]。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15~24岁)自杀率高居35个国家中的第2位,仅次于斯里兰卡[3]。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和抑郁症有过零距离接触,他们那充满艰辛和成就的一生,其实也就是竭力把抑郁症隐藏在后面的痛苦的一生。盛名背后的孤独往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他们的伤逝更是一种永久的遗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生命质量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的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生命质量量表、抑郁量表和大学生自杀意念量表。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及t检验和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生命质量的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生命质量的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生命质量因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个人经济状况、学习压力状况、与他人关系、与朋友关系以及生命质量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OR=0.57,95%CI:0.38~0.86)、与家人关系(OR=0.75,95%CI:0.57~0.98)、与他人关系(OR=0.66,95%CI:0.49~0.91)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生活压力(OR=1.74,95%CI:1.18~2.56),抑郁(OR=23.26,95%CI:7.15~75.62)是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低生命质...  相似文献   

10.
军人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军人自杀意念的现况,分析影响军人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为部队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军队现役官兵14 000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 ID I3.0)中文版和自编军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结果11 527名受访者完成了访谈,应答率为82.33%,近1年来有过认真考虑自杀的为174人,占1.51%;有过详细的自杀计划为25人,占0.22%,采取过自杀行动的26人,占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军人自杀意念的相关影响因素有精神障碍史、兵源来自城市、幼年非亲生父母抚养等。结论军人自杀意念的比例明显低于一般同龄人群。  相似文献   

11.
自杀意念少女3394例心理健康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应用问卷调查法对3394名有自杀意念少女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少女自杀意念发生与家庭关系不和睦、学习成绩不及格、不良习惯、经期有情绪异常表现、性心理变化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女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供干预措施。[方法]调查10-21岁在校学生4 067人(男1 931人,女2 136人)。用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管教方式在男女生中的联合及交互作用并探讨影响因素。[结果]11.4%的学生有过自杀想法(男8.9%,女13.7%)。男生的危险因素为父亲管教太严、有错时父亲袒护和上网等,不良家庭管教模式对产生自杀意念起促进作用。女生的危险因素为居住农村、初中以上和母亲文化程度高等。[结论]应指导家长摒弃不良管教模式,经常与孩子一起交谈,形成良好家庭氛围,家长、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进行危险行为监测,避免自杀意念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自杀意念率,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调查法对医科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97人,占30.1%。其中,女生自杀意念率高于男生(女生35.7%,男生24.0%,χ2=5.215,P﹤0.05)。有自杀意念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高于无自杀意念者。[结论]医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率较高,有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减少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4.
女性青春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女性青春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涂新,胡颖,穆荔笔者于1992年在全省随机抽取宝安、曲江、高要、兴宁、茂名5市(县)的在校大学生里近5000人,进行一次可能导致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5市(县)28所大、中学校4997名在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浙江省某高校2008和2009级10 15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59%;自杀意念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上的得分分别为(6.60±2.138)、(5.20±1.782)、(5.45±1.507)、(5.11±1.59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09±1.938)、(5.55±1.658)、(5.73±1.435)、(5.51±1.769)分,而在矛盾性、知识性和控制性上的得分分别为(3.40±1.846)、(4.05±1.707)、(3.81±1.614)分,高于对照组的(3.06±2.049)、(3.59±1.901)、(3.49±1.966)分;自杀意念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均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120、-0.101、-0.093、-0.115),与矛盾性、知识性和控制性均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085、0.123、0.08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知识性、组织性和情感表达3者对自杀意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0%。结论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杀为中国意外伤害死亡的重要死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为我国公共卫生第4位重要问题[1].自杀意念是采取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是导致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也是自杀行为干预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于2010年7月调查浙江省杭州市某高校1045名后勤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其自杀意念的特点,探讨其与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拟为高校后勤员工自杀危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自杀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他评的方式,问卷使用北京回龙观医院即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社区版-Ⅵ)。分别随机抽取魏都区和许昌县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自杀意念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合格调查问卷1 002份,其中城市居民488人,占48.70%,农村514人,占51.30%。年龄为18~90岁,平均45.9岁。其中男性536人,占53.49%,女性466人,占46.51%;2人有过自杀或自伤行为,近一年共有9人有时或经常想过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其中4人为城市社区居民,5人为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98.20/10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来源、读书年限、最近30 d失眠的天数及最近30 d因躯体疾病或伤害而难以从事日常活动或学习的天数有统计学意义(F1=5.30,p=0.00,F2=1.79,p=0.02,F3=5.41,p=0.00,F4=7.50,P=0.00)。结论重点关注低收入、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和睡眠质量差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甚至导致伤残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辽宁省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的发生状况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45名终生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来自辽宁省2004年城乡居民精神疾病调查,使用CIDI1.0问卷调查并根据DSMⅢ-R诊断编码将重性抑郁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未能标明等4组.结果 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发生率分别为43.48%和24.06%,重性抑郁障碍轻、中、重、及未能标明组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发生率分别为30.34%,39.62%,57.65%,44.92%和15.73%,16.98%,37.65%,23.73%.结论 该省社区中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约50%患者有过自杀意念,25%患者有过自杀意图,抑郁症严重程度越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意念状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SLSI、SCL-90和UPI等测量工具对1 300名某综合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6.19%学生曾有"自杀意念",其中39.2%的学生抑郁因子分在中度以上;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变化、压力、冲突、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生活应激;大学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预测正确率为94.2%. [结论]该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诊断依据,应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王冰蔚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23-1325
目的了解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自卑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卑感量表(FI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科技学院7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自杀意念学生,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自杀意念与各种心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9%,性别、本专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自杀意念者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有自杀意念的内外向(E)和掩饰性(L)得分较低,神经质(N)和精神质(P)得分较高;自杀意念者的自卑总分、自我价值、社交自信、体能自信分数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者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及对安乐死态度方面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自卑感、N分、P分正相关,与E分、L分负相关。结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人格缺陷明显,自卑感强,对自杀持较宽容态度。应关注睡眠差,有精神质、神经质特征,以及对自杀行为持认可态度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