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军良  唐静 《健康研究》2023,(6):688-691
目的 了解金华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的9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的阳性检出率,分析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就诊的5 915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成人患者的9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915例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总阳性检出率为28.2%;其中肺炎支原体(MP)阳性检出率最高(18.31%),其次为B型流感病毒(BIV)(10.5%)。男性呼吸道病原体IgM检测总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单一阳性与混合阳性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柯萨奇B组病毒(CoxB)、人副流感病毒(HPIV)的检出率,夏季高于其他季节;MP检出率秋季低于其他季节;BIV的检出率,春、冬季节高于夏、秋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中MP阳性检出率最高,BIV次之,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分布与性别、年龄、季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凝集实验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回顾性分析2007年全年衡阳191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1918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28例,阳性率为37.96%,1~7岁小儿感染率明显高于8~15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春季阳性率较夏秋季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性别无关,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季,以1~7岁小儿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住院患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及血清标志物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5 215例温州地区住院患儿,按年龄将患儿分为<28d、28~d、6~月龄、1~岁、3~岁、7~14岁6个组,采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定量检测血清HCMV IgM/IgG抗体浓度,并对各年龄段HCMV IgM/IgG的阳性检出率及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5 215例住院患儿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14.38%(750/5 215),HCMV IgG阳性检出率为82.45%(4 300/5 215),HCMV IgM和HCMV IgG同时为阳性12.98%(677/5 215);HCMV IgM阳性检出率以<28d组最低(1.06%,P<0.01),28~d组最高(21.48%,P<0.01);HCMV IgG阳性检出率以<28d和7~14岁两组高(分别为98.77%和86.54%,P均<0.01);HCMV IgM阳性浓度在6个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降低趋势(P=0.02);HCMV IgG阳性浓度以28~d组最低(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P<0.01)。750例HCMV IgM阳性的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4.80%(261/750),其中肺炎占16.93%(127/750)。结论温州地区住院患儿HCMV感染率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不同年龄组间患儿HCMV感染率及抗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8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均完成肺炎支原体IgM和血常规检测,比较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阳性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根据患儿最终结果明确感染类型,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及WBC的阳性率。结果 5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46例,阳性率为24.91%。146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0~2岁、>5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和WBC检测阳性率不同,临床中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IgM、WBC能快速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2年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趋势。方法调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733例,免疫荧光发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柯萨奇病毒A、柯萨奇病毒B及埃克病毒。对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73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阳性544例,阳性率为31.39%。1139例男性患儿中病原体阳性378例(33.19%),594例女性患儿中病原体阳性171例(28.79%),男性患儿病原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2个月、13-36个月及37-72个月的患儿中病原体阳性分别为110例(24.23%),281例(36.73%)及158例(30.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在4~12个月J3-36个月及37-72个月的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病原体阳性分别为138例(33.09%).107(24.37%),146(32.52%)及158(3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病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和秋季病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夏季。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埃克病毒的感染率在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市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支原体,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应重视男性、13~36个月儿童以及冬季的呼吸道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2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儿血清中的MP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冬季与夏季)发病患儿MP 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所研究的150例患儿中,检出MP IgM抗体阳性68例,阳性检出率为45.3%。其中,男性患儿MP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8.2%(26/68),女性患儿MP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1.2%(4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9,P0.05);冬季发病患儿MP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3.9%(46/72),明显高于夏季发病患儿的28.2%(2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7,P0.05)。检出白细胞计数小于4.0×109/L的患儿25例,检出率为16.7%;检出白细胞计数大于10.0×109/L的患儿38例,检出率为25.3%;检出尿常规异常的患儿21例,检出率为14.0%;痰液细胞培养出MP的患儿有39例,检出率为26.0%。结论儿童MP感染的发病率存在季节差异,因此在高发季节应该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2014年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 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2 59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MP-IgM检测,阳性801例,阳性率为30.87%;男童阳性率为27.38%,低于女童的35.40%(P0.01);MP-Ig M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其中以7~14岁组最高,为37.26%;春季阳性率最高,为34.14%,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不尽相同,应加强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邢业兰 《工企医刊》2012,25(2):29-3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GIFA试剂盒,对我院曾在201 1年1-12月期间诊治的62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MP - IgM抗体检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6208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标本,其中2396例患儿血清标本MP - 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60%.女性患儿MP - IgM抗体阳性率45.21% (1085/2400)高于男性患儿34.43% (1311/3808).血清MP-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在学龄期(>5岁),为49.25% (753/1529);血清MP -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四季度为41.50%(696/1677).结论 肺炎支原体MP - IgM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学龄期儿童和第四季度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年龄组和高峰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其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 717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阳性1 391例,阳性检出率37.42%。女童(36.89%)检出率高于男童(2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07,P0.001);第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40.35%),其次为第三季度(40.19%),第一季度最低(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654,P0.001);3~6.9岁年龄组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53.21%),其次是≥7岁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202,P0.001);肺炎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39.16%),其次为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994,P0.001)。结论在成都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抗体检出率与国内外相研究的结果一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3岁以下检出也占部分比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具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5~7天住院患儿的血清MP混合抗体,对其中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05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率14.9%,2008~2010年MP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患儿MP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MP感染率最高(P<0.05);2008年MP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009年秋季MP感染率最高,2010年夏秋季节MP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807例MP抗体阳性患儿发生肺外合并症129例,占16.0%。结论:MP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提前趋势,且在儿童中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的季节性每年均有变化,MP感染肺外合并症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在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患儿中的构成特点。 【方法】 收集宝鸡市5家医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ALRI住院小儿7 979例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小儿ALRI患儿血清7种急性病毒抗体IgM总阳性率为32.7%;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IgM 7.6%,柯萨奇病毒抗体IgM 7.2%,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5.5%,埃可病毒抗体IgM 5.1%,副流感病毒抗体IgM 4.1%,腺病毒抗体IgM 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1.2%。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12.6%。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核酸(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结果为:EB病毒DNA 24.4%,肠道病毒(普通型)RNA 10.7%,呼吸道合胞病毒RNA 4.3%,柯萨奇病毒A 16 3.8%;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阳性率为11.7%。 临床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是EBV和MP混合感染。 【结论】 小儿ALRI病原学分布存在人群、地区和季节、年份等的差异性,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宝鸡地区小儿ALRI的重要病原,病毒以EBV为主。应开展多方法、多病原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2.
林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20-221
目的:了解温岭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检测血清MP抗体的阳性率。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 012例患儿的血清进行MP 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患儿MP IgM抗体的阳性率为20.2%(608/3 012),IgG抗体的阳性率为20.6%(619/3 012),MP 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的阳性率为13.5%(408/3 012)。<1岁、1~3岁、3~6岁和>6岁年龄组MP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4%、22.3%、23.7%和20.9;MP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8%、23.5%、21.4%和23.9%;两者同时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0.3%、16.9%、12.8%和14.6%。结论:MP感染已成为温岭市儿童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秋、冬季节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肺炎支(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肺炎支(衣)原体既往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健康医务人员分组抽取静脉血进行肺炎支(衣)原体特异性IgG和IgM4项检测,以献血员血清为对照试验组。结果:150名医务人员肺炎支(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总体检测阳性率为65.3%,献血员为52.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查期间医务人员曾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肺炎支(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医院医务人员肺炎支(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应重视肺炎支(衣)原体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 019例疑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其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结果 455例,感染率22.54%;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42例,符合率97.14%。其中以学龄前47岁为检出率最高,阳性率37.14%;其次幼儿17岁为检出率最高,阳性率37.14%;其次幼儿13岁,阳性率25.49%。检测滴度与呼吸道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应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规性项目,被动凝集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调查该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2139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在2139例患儿中,检出MP抗体阳性637例,阳性率为29.78%;男性阳性率为27.46%,女性为34.52%,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为高,4个季节阳性率依次为40.21%、37.54%、21.45%、14.94%;各年龄组间,以<1岁组最低,为5.52%,1~3岁和4~6岁组最高,分别为40.65%和43.14%;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MP抗体检测,支气管炎MP感染阳性率最高,达35.24%,肺炎MP感染阳性率其次,占28.35%.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1~3岁和4~6岁组感染率最高;季节以春夏季感染率最高;支气管炎MP感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d及至少10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MP的流行病学特点提供相应补充.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检测.结果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者221例,阳性率为28.3%(221/782),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为9.6%(19/198),3~5岁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0.0%(78/156),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以下患儿总阳性率为32.4%(193/595),高于6~ 14岁患儿的15.0%(28/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其中冬季最高为42.6%(107/251),春、夏、秋季阳性率分别为27.4%(57/208)、10.8%(19/176)和25.9%(38/147),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很强的季节性.在浙江省诸暨市,6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生MP感染,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冬季是浙江省诸暨市MP感染的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月208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快速培养。结果:2086名呼吸道感染儿童MP培养阳性780例,总阳性率37.4%;不同疾病组MP的阳性率分布不同,其中肺炎组51.8%为最高;在不同年龄组中,>6岁组MP的阳性率44.7%为最高;MP阳性率有季节性差异,秋季45.5%为最高,春季23.8%为最低。结论:MP是海岛地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所占的阳性率高于内地城市。对疑似MP感染患儿应尽早进行MP检测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昆明地区5年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LRI)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对住院儿童进行三种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2003—2007年12 083例本院收治的ALRI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MP)、嗜肺军团菌1型(L-pneumoniae, LP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血清IgM抗体联合检测,根据研究结果对5年间病原谱、病原流行概况、阳性患儿病原年龄分布特点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汇总分析。 【结果】 5年间ALRI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总阳性率30.1%。MP、Lp1、CPn阳性率分别为17.3%、11.3%、1.4%。MP感染率秋、冬季最高, 2003年夏秋季、2007年秋冬季出现MP流行趋势;Lp1夏、秋季感染率高于春、冬季; CPn全年均可发病,呈散发。MP是1岁以上ALRI儿童的重要病原;Lp1、CPn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是年长儿ALRI 的主要病原。 【结论】 昆明地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病原以MP、Lp1感染为主;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随年龄增长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