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08年安徽省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特征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差异。[方法]2008年,在安徽省抽取18个行政村,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及自制问卷对6~14岁儿童1 228名进行调查。[结果]CES-DC得分,留守儿童893人为17.37±7.92分,非留守儿童335人为15.10±6.59分(P<0.01)。抑郁发生率,留守儿童为51.39%,非留守儿童为21.19%(P<0.01);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者最低(41.32%),自主监护的最高(60.61%),不同监护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432人,并以非留守大学生461人为对照进行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明显心理症状检出率为26.6%,非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3.2%;他们的人际敏感度、精神质得分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内外向得分则更低(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人际敏感度、抑郁和恐怖因子及内外向得分高于男生(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得分有相关性,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对SCL-90总分的共同解释率为18.8%.结论 关注有留守经历中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症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及自尊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性调查问卷对四川省资中县两所中学的1 596名留守儿童进行自填式横断面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儿童抑郁量表总平均分为(14.25±13.15)分,高于非留守儿童[(13.23±12.47)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P=0.037);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5.6%,女生高于男生(P0.05);父母外出打工时与其联系频率越低、父母关系越不好、家庭经济越贫穷、越感觉同学不喜欢自己,其抑郁症状检出率就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社会支持影响抑郁症状的直接效应为-0.33(P0.05);通过自尊中介作用的间接效应为-0.14(P0.05),占总效应的30%。结论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直接保护因素,也可通过自尊间接缓解抑郁症状,干预策略中应积极考虑社会支持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干预产后抑郁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围产期孕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焦虑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对45名产后抑郁妇女、84名正常产妇进行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组受教育年限[(9.8±3.0)a]低于正常组[(11.6±3.5)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社会利用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组负性生活事件分、神经质分、时间紧迫感分、竞争与敌意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SCL-90抑郁分[产后抑郁组(19.02±3.66),正常组(16.25±3.39)]、焦虑分[产后抑郁组(14.24±3.53),正常组(12.51±2.50)]、强迫分[产后抑郁组(15.09±3.15),正常组(13.08±2.64)]等分值产后抑郁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PDS总分与产妇受教育年限、SSRS总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与EPQ神经质原始分呈正相关(P<0.01);神经质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抑郁产前心理已经发生变化,低社会支持、高生活事件及神经质等不良个性因素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应加强产前心理社会因素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男性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和个性特征。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调查。结果农村男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留守儿童差,男性留守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占52.00%,男性非留守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占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儿童,不仅表现在外化性行为问题,如多动、违纪、攻击等,同时,内化性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交往不良等也明显增高。男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在P分量表和E分量表、L分量表得分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N分量表的得分上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男性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应当引起重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少年版)对重庆市27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278名农村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2) 农村留守学生MHT总分、自责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学生(42.8±1.4,33.4±1.7,t=3.52;6.1±0.2,4.5±0.3,t=3.58,P均<0.01);3)留守组EPQ人格问卷中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64±3.21,3.29±2.68,t=4.307;15.61±4.53,8.73±4.71,t=7.355,P均<0.01),掩饰性因子分却显著低于非留守组(10.50±4.29,13.04±4.54,t=-2.828,P<0.01);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学生MHT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与MHT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MHT的大多因子正相关;而内外向与MHT总分和各因子都无显著相关;5)EPQ人格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因子21%~49%的变异。而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49%。 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较非留守学生人格上存在更多问题,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代养人、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塑造和培养留守学生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留守因素对儿童心理抑郁情绪的实际影响。方法采用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全国儿童调查数据,以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协变量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计算符合留守条件儿童的倾向指数得分,然后按照倾向指数得分进行组间卡钳匹配,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抑郁状况分析。结果经倾向指数卡钳匹配后,儿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协变量达到了均衡,均P0.05;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6.270±3.075)分,非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5.800±3.164)分,留守组儿童抑郁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27。对于父母外出不同类型进行倾向匹配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t=2.12,P=0.03)、仅父亲外出(t=2.32,P=0.02)和仅母亲外出(t=2.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且母亲外出比父亲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上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倾向指数法能有效均衡组间偏倚,从而对留守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sychogenic non-epileptic seizures, PNES)儿童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对43例PNES儿童和43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评估,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 PNES儿童EPQ中TP、TN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因子、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P<0.01)。PNES儿童个性的精神病倾向、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度与EMBU的一些因子相关。 【结论】 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PNES患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刘小珍  李奕慧  唐宏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04-1507
探讨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特征及其背景影响因素,为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西省3城市6所小学1 354名四~六年级小学生,采用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得分低于正常儿童(t=-13.20,P<0.01),自我意识总分偏低者(得分<46分)比例高达64.79%.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总分方面,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t=-2.32,P<0.05),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高于权威型、专断型和溺爱型家庭(F=-2.32,P<0.01),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留守儿童、父母文化水平及父亲教养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意识量表行为因子得分上非独生子女、非留守儿童高于独生子女与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2.01,-2.33,P值均<0.05);自我意识量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上父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儿童得分高于其他文化水平的儿童(F=-3.86,P<0.05);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因子得分上男生、城镇生源、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困难儿童高于女生、农村生源、独生子女的儿童(t值分别为4.98,2.57,-3.09,P值均<0.05),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儿童高于其他教养方式的儿童(F=3.21,P<0.05);自我意识量表合群因子得分上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t=-2.88,P<0.01),父亲民主教养方式、母亲民主教养方式高于父母其他教养方式儿童(F值分别为3.24,2.77,P值均<0.05);自我意识量表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父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高于其他文化水平、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高于其他教养方式(F值分别为3.70,8.63,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的因素(B=2.58,P<0.01).结论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亟待提高,母亲教养方式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山东省2县市9乡镇269名留守儿童及46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身高别体重(WHZ)得分为(0.29±1.87)分,年龄别身高(HAZ)得分为(0.02±1.64)分,年龄别体重(WAZ)得分为(0.17±1.40)分,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2%,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5%(x2=4.144,P=0.042);多因素分析显示,WH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是否吃零食与是否挑食;HA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2周患病率、家庭年总支出、父母陪伴时间以及爸爸年龄;WA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年总支出、妈妈年龄、是否为贫困户、吃饭时是否需要喂,是否不吃早饭.结论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迟缓问题相对突出,父母陪伴缺失,父母亲年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均不同程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现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发生与留守特征(父母外出情况)的关联,为制定留守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鄱阳、广丰等6个县2 160名儿童进行调查,最终筛选出13~18岁留守中学生776名。运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抑郁、焦虑症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掌握留守中学生家庭特征及其行为生活方式。  结果  在性别方面,无论抑郁症状还是焦虑症状,女生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在年龄方面,高中学段(16~18岁)留守儿童抑郁症状(43.2%)和焦虑症状(39.9%)的检出率均高于初中学段(13~15岁)(27.3%,33.0%)。在抑郁症状检出率方面,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学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8,21.08,P值均 < 0.05);在焦虑症状检出率方面,不同性别、母亲职业类型、父亲学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6,5.30,8.35,P值均 < 0.05)。  结论  亲子分离时期会影响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预防控制留守儿童抑郁、焦虑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岳阳市不同类型儿童(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岳阳市免疫规划工作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4年采取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念抽样法进行抽样,采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入户调查儿童建卡(册)、证情况以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情况,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接种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1 650人,其中留守儿童746人(45.2%),非留守儿童904人(54.8%)。 监护人主要为父母(57.5%,949/1 650)和外/祖父母(41.8%,690/1 650);其中父母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81.1%,770/949),外/祖父母以初中及以下为主(99.71%,688/690);留守儿童传统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92.80% vs. 97.00%, χ2=15.83, P<0.001)及全程接种率(87.30% vs. 90.40%, χ2=4.03, P=0.045)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男性(OR=0.403)、监护人文化程度高(OR=2.835)、父母收入水平高(OR=0.406)、监护人为母亲(OR=0.328)的传统五苗接种率越高。 结论 儿童性别、监护人文化程度、父母收入水平、监护人类型是影响留守儿童传统五苗合格接种的因素;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影响最大;岳阳市留守儿童基础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特征及其与亲子分离经历的关联,为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饶市4 945名7~18岁儿童完成中文版校园欺凌经历量表(C-SBEQ)测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差异。使用自编问卷获取其中1 791名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信息,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亲子分离经历对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影响。结果 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受欺凌和欺凌他人的检出率分别为21.3%,18.3%和3.0%,均高于非留守儿童(15.4%,12.7%和2.7%)。不同学段留守儿童受欺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学(21.4%)、初中(18.9%)、高中(14.7%);在留守儿童欺凌他人检出率上,男生(4.8%)高于女生(1.0%)(χ2=14.69,P<0.05)。在曾留守(有留守经历)儿童中,分离时年龄<7岁组的受欺凌检出率(20.3%)高于分离时年龄≥7岁组(13.4%)(χ2=4.79,P=0.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状况,寻找制约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因,为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公平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固原市2 017名儿童和其中1 47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儿童卫生服务需要、需求等信息。结果留守儿童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少于非留守儿童父母,家庭人均年收入比非留守儿童家庭低约1/4;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调查前4周内的患病率分别为34.9%和30.6%,4周内患病儿童的就诊率分别为65.4%和80.3%,调查前1年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分别为38.8%和26.2%。结论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但需要转化成需求的比例低,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支持较少是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乡村学龄前儿童贫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6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华中地区乡村1 2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集无名指末梢血,采用比色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分析贫血状况。同时对谷薯类、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奶类、动物性食物、食物多样性、饮水等8个方面的膳食行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贫血与膳食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3.88%。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19.00%)高于非留守儿童(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OR=1.28,95%CI=1.16~1.56)发生贫血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3次/周(OR=0.82,95%CI=0.69~0.91)、蔬菜摄入种类≥2种(OR=0.86,95%CI=0.71~0.93)的学龄前儿童发生贫血的比例较低(P值均<0.05)。结论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均衡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9-10月在伊犁地区的3个县随机共调查18所中小学校的3 842名7~15岁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根据身高和BMI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7~15岁男女留守儿童身高、体重、BMI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较低。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消瘦方面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314.12,P<0.01);非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24.92,P<0.01)。结论 伊犁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以消瘦为主,应需重点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均衡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9-10月在伊犁地区的3个县随机共调查18所中小学校的3 842名7~15岁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根据身高和BMI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7~15岁男女留守儿童身高、体重、BMI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较低。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消瘦方面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314.12,P<0.01);非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24.92,P<0.01)。结论 伊犁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以消瘦为主,应需重点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分析宁夏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宁夏农村地区5所小学3到6年级99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状况、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结果 留守儿童有仅4.18%父母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36.7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一段痛苦的经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t=3.608,P<0.05),生活起居方式不同其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得分存在差异(F=4.10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有无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是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其影响因素复杂;父母应多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 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 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早餐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修订营养改善相关国家政策、促进农村儿童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陕西省7个重点监测县/区,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在每种供餐模式学校中各随机选择2所小学、2所初中,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