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厄贝沙坦亚组和常规亚组各50例,厄贝沙坦亚组给予厄贝沙坦+阿司匹林,常规亚组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治疗14 d。分别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浆LPA浓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病因、病情的相关性,并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急性期升高,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浆LPA浓度较小梗死灶者高(P0.01);重型患者血浆LPA浓度高于轻型患者(P0.01);不同病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心源性大动脉型其他类型小动脉型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亚组和常规亚组治疗后LP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常规亚组比较,厄贝沙坦亚组的LPA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浆LPA浓度与梗死大小、部位、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炼  吴潇 《临床医学》2008,28(5):31-32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浆LPA测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短暂脑缺血发作组(TIA组).脑梗死组随机分为脑梗死试验组、脑梗死对照组.脑梗死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0.75 g,1次/d.结果 脑梗死组、TIA组发病3d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脑梗死病人发病4周时血浆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2周时脑梗死试验组LPA水平较脑梗死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LPA水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并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凤兰 《临床荟萃》2012,27(20):1759-176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A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脑血管病分类及临床诊断标准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急性脑梗死组(ACI);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AP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LPA、AP值较ACI组、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梗死面积3组间比较,大梗死灶组较中小梗死灶组LPA、AP增高,LPA分别为(5.33±1.09)μmol/L vs (4.82±0.96) μmol/L vs (2.22±0.61) μmol/L,AP(6.51±1.33) μmol/L vs (4.86±1.04) μmol/L vs (2.01±0.44)μmol/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浆LPA、AP水平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及梗死灶大小相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警因子,对其防治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住院ACI患者LPA水平,分析LPA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梗死体积大小及其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浆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在ACI患者中大梗死灶、中梗死灶ACI患者组血浆LPA含量明显高于小梗死灶ACI患者(P<0.01),进展性脑卒中组血浆LPA明显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P<0.01)。且LPA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LPA水平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密切相关,LPA可能在ACI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2 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仅于 3天内发作者为TIA1组 ) ]患者、9例反复TIA发作 (首次TIA发作 3天后仍有发作者为TIA2组 )患者 ,在发病 3天内、2周、4周时定磷法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测定 6例反复TIA发作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3个月 (试验组 )治疗前后血浆LPA水平 ,并与 5例未抗血小板治疗者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 ①脑梗死组在发病 3天内、2周时 ,TIA1组发病 3天内及TIA2组发病 3天内、2周、4周时血浆LPA水平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反复TIA发作患者治疗 3个月后试验组血浆LPA水平显著下降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血浆LPA水平下降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LPA可作为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指标 ;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 ,当血浆LPA水平升高时 ,应积极抗血小板等治疗 ,LPA可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雯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65-606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 7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LPA、A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PA、AP较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PA、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浆LPA和AP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楠  杨春华  艾宗耀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32-4034
目的:探讨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59例)和阿司匹林组(5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LPA和A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转归评价.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LPA和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LPA和 AP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冶疗组NDS和BI评分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A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比色法检测血浆LPA含量。结果TIA组、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对照组初查时血浆LPA浓度分别为3.96±1.44umol/L、2.75±1.05umol/L、1.87±0.82umol/L、1.82±0.81umol/L。TIA组、脑梗死组两组间LPA结果差异显著(P<0.01),且均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及对照组之间LP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IA组、脑梗死组经临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2周后,LPA浓度明显降低(P<0.001)。而脑出血组,复查时LPA浓度水平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浆中LPA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其浓度测定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脑死诊断的重要指标。在预测脑血管病的发生,转归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A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9例),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联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B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两周。在治疗前、后测定LPA和hs-CRP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A,B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和血清hs-CRP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LPA和hs-cRP含量与爱登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NDs)呈正相关;A,B两组治疗后血浆LPA和血清hs-cRP含量和NDS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血浆LPA和血清hs-CRP含量的差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和血清hs-CRP,并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100例住院ACI患者LPA水平,并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为5个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LP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TOAST各亚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8%,小动脉闭塞型33%,不明病因型12%,心源性栓塞型11%,其他病因明确型6%.心源性栓塞型LPA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病因明确型、不明病因型,而小动脉闭塞型最低.LPA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 ACI患者LPA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LP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B族维生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体检正常的健康人,观察组中Hcy水平高者再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两组均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A组同时服用维生素B6、B12、叶酸,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服用叶酸及维生素B6、B12能有效降低Hcy、PWV及CIMT(P<0.05),观察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与未服用B族维生素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中 Hcy 浓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在脑血管病危险人群中广泛开展 Hcy的浓度筛查,超过正常值者积极予B族维生素干预,将会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内皮素以及血糖、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规律,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内皮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内皮素以及血糖、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糖以及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ET-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防治胰岛素抵抗可以作为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血清ET-1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监测指标,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按照脑血管病预防指南用药,观察组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每次5轮,每天2次,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流及代谢改善率85.71%显著高于与对照组48.57%;脑梗死体积缩小率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2.50%;MRI复检新发脑梗死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3.7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脑血流情况,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梗死再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0名健康人血清S100B和NSE水平。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S100B浓度低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浓度高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结论:血清S100B和NSE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100B和NSE,对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以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cy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67%(P<0.05)。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经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两组,每组24例,均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血糖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高血糖组脑血管病变梗死灶较大,病情较严重;治疗后高血糖组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87.5%,高血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较大,病情更严重,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