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晓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2-172,174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3年5月~2009年10月在集仕港中心卫生院收治的313例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6例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B组157例采用常规切口分层缝合,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B组(P〈0.O1);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A组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少于B组(P〈0.01)。结论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右下腹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切口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替硝唑与生理盐水冲洗阑尾炎手术切口,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15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在腹膜缝合后使用替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结果: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单纯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过程中替硝唑冲洗切口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梁朝旭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68-469,472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4.
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术后两组切口感染、肠粘连发生率以及术后病人的住院天数.结果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9.0%和8.0%(P〈0.05);肠粘连发生率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分别为10.7%和4.5%(P〈0.05);腹、盆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1.2%(P〉0.05);引流组与非引流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3±2.7)d和(5.1±1.9)d(P〈0.05),引流组还存在拔管恐惧、脱管等并发症,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更明显地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刘崇清  陈开  幸天勇  武国  夏羿凡 《四川医学》2004,25(9):1001-1001
目的 提高复杂阑尾炎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33例复杂阑尾炎(阑尾化脓穿孔或坏疽伴较多积脓、脓肿及腹膜炎)治疗经过。结果 均采用经麦氏切口逆行法切除加腹腔引流,切口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住院时间平均6.03天,术后切口皮下感染2例(0.015%)。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阑尾术后肠功能恢复慢,腹内压增高持续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术中脓液的清理和腹腔烟卷引流加上术后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皮内缝合,美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在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进修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后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研究组用注射器将阿米卡星0.5 g(5 ml)逐层浸润注射在手术切口边缘肌层及皮下层内,250 ml甲硝唑注射液逐层清洗手术切口,缝合切口。观察两组方法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及总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分级(甲、乙、丙)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能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膜保护法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6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膜保护切口污染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冲洗、切口放置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采用腹膜保护手术组无一例切口感染,常规手术组有5例不同程度切口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膜保护法保护切口能有效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化脓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中采取了多步骤预防感染措施,如术前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不留丝线线结,用腹膜保护切口组织,腹膜和肌层采用肠线缝合,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腱膜采用8字多层缝合法等,结果,切口愈合属Ⅲ/甲者62例占96.9%,其余2例手术切口亦迅速愈合于术后10天出院,认为,阑尾切口感染是否,主要与手术操作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9.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未发生切口感染。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切口感染与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的类型不相关,但患者发生穿孔后,其手术切口的感染率高达64.7%,与其他三种类性阑尾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操作方面,采用逆行法切除的患者观察组有17例,而对照组只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下脂肪、手术方式及阑尾是否出现穿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焕奎 《吉林医学》2014,(18):4004-4004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与B组,A组201例行碘伏冲洗切口。B组359例行术前30 min及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腹膜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庆大霉素、甲硝唑浸泡5 min后在切口周围铺无菌毛巾。结果:A组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15.4%;B组切口感染7例,感染率为1.9%,对于急性化脓、坏疽性、穿孔的阑尾患者防感染效果较A组更佳。结论: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阑尾炎术后二种不同腹膜缝合方式切口感染情况,改进腹膜缝合方式,预防切口感染.方法 我院2003~2012年对86例化脓或穿孔性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A、B组,A组:40例,阑尾切除术后采用常规方式连续或间断缝合腹膜;B组:46例,阑尾切除后采用间断“U”字交叉缝合腹膜;分析A、B二组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A组病人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15%;B组病人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改进腹膜缝合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痛最明显处横切口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2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美观指数和治愈率。结果两组全部治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切口感染率降低,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切121愈合美容效果好。结论压痛最明显处横切口是阑尾切除术的理想切口,比麦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切口感染率低、切口愈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口部分敞开对降低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锡林浩特市锡盟医院外一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218例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确诊后早期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切口部分敞开缝合法;B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处理切口。结果切口感染率a组1.45%,B组63.38%.两组比较,采用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时,只要做到明确诊断后早期手术,术中严格按无菌术操作、术后合理运用抗生素。切口部分敞开较常规缝合方法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坏疽穿孔型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坏疽穿孔型阑尾炎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 ,比较 2组的切口感染率。结果 :在坏疽型阑尾炎中 ,引流组的感染率 5 6 .3% ,未引流组感染率 2 0 .0 % (P <0 .0 1)。在穿孔型阑尾炎中 ,引流组的切口感染率为 5 5 .0 % ,未引流组为 2 3.8% (P <0 .0 1)。结论 :坏疽穿孔型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可增加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了763例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和预防措施,结果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组为1.46%,对照组11.5%,P<0.01。认为阑尾炎切口术后不留缝线和以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治疗相关资料共计6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6±7.4) min,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3.3±7.1)h,平均住院时间为(5.5±3.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资料( P<0.05);在手术安全性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3.1%VS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具有更优秀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306例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采取以腹膜外翻保护切口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为观察组,360例采取常规经典手术方法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未穿孔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已穿孔未形成弥漫性腹膜炎为2.1%,穿孔并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者为10.3%;对照组分别为0.6%,3.8%,15.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降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关键是采取以腹膜外翻保护切口的术式,术中完善的手术操作规程及术前后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联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及合并穿孔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一直较高。从91年至今,我们共施行阑尾切除术50例。其中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共25例。应用甲硝唑液防止切口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共25例,全部手术证实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及合并穿孔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10~58岁。方法;打开腹膜后先用吸引  相似文献   

19.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和预防:附24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晖  李沛辉 《广州医药》1997,28(4):45-46
对2435例急性阑尾炎病人行阑尾切除术,10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4.1%。认为阑尾的病理改变和病程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而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和切口大小对切口感染有影响。建议减少放置腹腔引流。采用腹膜外翻,关腹前更换术手器械和手套,双氧水冲洗伤口,必要时不缝合腹中皮肤延期缝合。  相似文献   

20.
[背景]探讨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法对阑尾炎并发穿孔病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病例报告]选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阑尾炎并发穿孔患者21例,实施麦氏点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阑尾切除术,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2例术后切口处出现少量渗液,拆线后处置1次,愈合.[讨论]小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法治疗阑尾炎并发穿孔可预防切口感染,降低术后感染率,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