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华  杨丽霞  郑金树 《眼科》2003,12(1):21-23
目的:评价对严重全角膜病变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CST)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全角膜病变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化脓性角膜溃疡9例,大泡性角膜病变伴全角膜白斑1例,全部病人均行CST。结果:随访1-23个月,平均10.2个月,10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半透明;5例术后3-4个月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其中2例植片半透明);2例术后半年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结论:CST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挽救眼球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因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6.6个月,眼部刺激症状均缓解,术后视力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术后9例角膜植片透明,2例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外伤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随访6~18(平均11.2)mo,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透明率为84%。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5以上16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5例,内皮型排斥反应4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外伤性角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并发症为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角膜多发异物的角膜移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多发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因爆炸伤所致角膜多发性异物10例(12眼)。其中异物未达角膜后弹力层者4例(4眼),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较多异物达角膜全层者6例(8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者中对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3例(4眼),联合白内障 摘出术。术后随访1-3年,观察术眼异物感等刺激症状、视力及免疫排斥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视力明显提高,随访1-3年,植片透明率100%。结论: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多发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带巩膜的全角膜移植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报告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9.6~2001.9在我院因真菌性角膜炎接受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治疗的8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5例,女3例,随访3月~3年,平均11.6月。对该术式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保存了眼球。最后一次随访植片透明7例,视力:0.1~0.3有4例;0.3~0.5有2例;1.0有1例。术后并发症有:1周内前房出血5例,1~2周内均自行吸收;2周内前房消失3例,2~3周后自行恢复正常;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5例,但无因排斥导致植片失代偿;并发性白内障3例。结论 对严重的全角膜真菌感染行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术是保存眼球、获得有用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1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全角膜病变实施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手术将板层角膜巩膜病变切除,作中央部分穿透的植床,取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相应的角膜植片,植片与植床对应间断缝合。术后跟踪随访。结果:12例角膜植片术后均保持或恢复透明,裸眼视力0.1~0.2者4例,0.2以上者8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被控制,没有虹膜前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出现。结论: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对大范围严重的角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治愈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对原人工晶状体的处理。方法 对12例(12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6~16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保持透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2以上11例(0.2以上4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仅能消除刺激症状且能增进视力。术中如何处理人工晶状体应视眼部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反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反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Terrien's角膜变性及对眼化学伤急救处理的疗效。方法:大泡性角膜病变20眼,Terrien's角膜变性12眼,眼化学伤10眼,术中切除病变的角膜板层组织,同时将甘油冷冻保存的反板层角膜植片复水,将处理后的植片后弹力层向上,粗糙的基质层向下,用10-0尼龙线间断或连续缝合,植片的直径较植床大0.5-1.0mm。结果:除1眼(化学伤)发生排斥反应外,其余41眼反板层植片在术后一段时间内(2-4wk)经历不同程度的水肿阶段后,都能与植床紧密贴合,随访1-5a,植片保持半透明其至透明状态。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20眼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2例Terrien's角膜变性眼术后4wk视力明显改善(视力表检查提高2-3行);10例眼化学伤中4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表检查提高2-3行)。结论反板层角膜移植可成功应用用于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Terrien's角膜变性及眼化学伤的急救处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高危角膜病变行大植片角膜移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角膜移植病例在行大直径角膜移植手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高危角膜移植病例19例(19眼)采用>9mm的大直径角膜植片的角膜穿透性移植术治疗角膜病1 9例(19眼),并与非高危角膜移植组25例(25眼)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比较,裸眼视力≥0.5者大植片组有11眼(占57.9%),小植片组有10眼(占40.0%)可以看出大植片组视力恢复优于小植片组角膜移植病例(P<0.05).在手术后12个月时大植片组较小植片组角膜散光的发生比较低(P<0.05).本文观察结果大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的治疗并不因植片大而更困难.结论治疗角膜病变范围较大的高危角膜病患者,采用>9mm直径的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板层角膜移植层间角膜填垫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填垫角膜片治疗严重角膜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2眼)角膜溃疡穿孔行角膜溃疡板层切除,层间填垫角膜片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观察3~12月。结果 术后10眼植片成活(83.33%),无双前房发生。视力较术前提高者8眼(66.67%),无进步4眼(33.33%)。术后原发病复发1眼(8.33%),植片融解1眼(8.33%)。结论 该手术不仅具有治疗性,而且术后有一定的增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角膜层间烧灼联合错位角膜神经根切断及羊膜覆盖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有明显眼痛且视功能差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8人(28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6只眼,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2只眼,白内障针拨术后1只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3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2只眼,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1只眼,眼外伤2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1只眼。对28只眼均行角膜板层切开,层间烧灼,错位角膜神经根切断及羊膜覆盖术。术后随诊观察6~ 32个月,平均18月。结果 术后28只眼中25只眼(89.3%)术后疼痛感消失,3只眼(10.7%)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月8只眼(28.6%)视力提高,20只眼(71.4%)视力同术前。羊膜于术后5 ~45天脱落或溶解,平均28.8天。 术后26只眼(92.9%)角膜上皮在1月内愈合,角膜大泡完全消失,2只眼(7.1%)角膜大泡范围明显缩小。28只眼角膜基质水肿均减轻。随访6~ 32个月均未发现症状复发,角膜大泡复发或其他并发症出现,患者原有残存视力保留或提高。结论 角膜层间烧灼联合角膜错位神经根切断及羊膜覆盖术是缓解视功能差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疼痛症状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明汉  梁式森 《眼科研究》1999,17(6):469-470
目的 寻求对大泡性角膜病变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用药物治疗3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9例。结果 12例病例随访6个月至6年,症状均获缓解,角膜大泡清除,总分列视力略有提高。结论 大泡性角膜病变常为眼前段内眼手术的并发症。根据患者角膜病变的程度及视力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晶状体前囊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内眼手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11眼)施行角膜层间晶状体前囊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治疗后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角膜水泡消退、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及有无眼部并发症.结果 11例中,9例术后疼痛症状减轻,6例术后视力提高,8例角膜缺损区3周内愈合.结论 在基层医院缺乏角膜材料的情况下,应用角膜层间晶状体前囊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可缓解大泡性角膜病患者的痛苦,提高部分患者视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1985—1992年间用穿透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结果作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中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原因:先后做过抗青光眼手术和白内障手术的14例;既往受过钝伤或穿破伤,以后又做过白内障手术的12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例;白内障摘出术后玻璃体疝接触角膜及晚期青光眼各4例;此外,还有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ICE综合征及晚变期单疱角膜炎各1例。术前视力均在指数以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有28例(70%)移植片透明,7例(17.5%)半透明,5例(12.5%)移植片混浊。全部病例消除了疼痛症状,22例获得0.02—0.7的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作者在讨论中介绍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应用交错分步进行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移植(以下简称三联术)的方法治疗角膜病与白内障同时存在并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及白内障摘除复明的患者,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三联术对21例21眼角膜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移植角膜情况,随访时间4~9mo。结果:治疗后92%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提高,术后2wk视力>0.5者9例(43%),>0.3者10例(48%),0.1者2例(10%)。术后7~14d,21眼角膜植片全为透明,术后4~9mo植片完全透明17例,植片呈半透明3例,角膜中度混浊伴新生血管长入1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交错分步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联合术相比,三联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快速恢复术后视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自体血浆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术后跟踪随访6-48月,平均24月。结果注射后72小时,血浆完全吸收,角膜水肿消失,角膜上皮光滑。所有患眼角膜大泡消失。保留了原来的残存视力。结论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