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本科93例肠梗阻患者分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石蜡油胃管内注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外营养(TPN),抗生素。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奥曲肽0.2mg+0.9%氯化钠液50ml,8h1次,持续缓慢静脉注射(25μg/h),至梗阻解除。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奥曲肽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在2d内消失占86.61%,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曲肽辅助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2008—2013年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44/5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7.41%(31/5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为(3.2±1.2)d,对照组为(6.8±2.9)d,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1.5)d,对照组为(10.1±2.7)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7/54),对照组为29.6%(16/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肠梗阻药物。  相似文献   

4.
王惠仙 《北方药学》2018,(5):194-195
目的:探讨奥曲肽应用于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80例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抽样法下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奥曲肽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治疗总体有效率、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体有效率(80%);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3.12±1.15d)、平均住院时间(7.58±2.61d)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5.24±2.36d)、平均住院时间(11.28±3.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奥曲肽治疗疗效显著,对于促进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对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结果:采用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76%),且治愈、好转例数均多于常规组,奥曲肽组患者的腹胀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患者,其治疗后胃肠减压量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数据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对于尽快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奥曲肽用于治疗肠梗阻的临床评价.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8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术后炎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9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肠系膜血管栓塞至肠坏死手术后放弃治疗.19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12例出现肠坏死行坏死肠切除.结论 奥曲肽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和术后炎性肠梗阻能抑制肠管内体液丧失,缓解扩张,促进蠕动,解除梗阻,对粘连性、肿瘤性和术后炎性肠梗阻有明显作用;鉴于绞窄性肠梗阻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在肠梗阻早期应用奥曲肽易掩盖症状,干扰并延误诊断,因此奥曲肽不能作为治疗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应视情况慎用于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9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前瞻性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数据。结果治疗组(n=46)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n=4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P〈0.05)。结论奥曲肽对各型肠梗阻治疗是有益的,可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陈俊  熊建萍  应学明  张凌  孙哲  项晓军 《中国药房》2010,(12):1122-1124
目的:观察奥曲肽持续泵入治疗恶性肿瘤引起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常规治疗,即禁食、鼻胃管胃肠减压、镇痛、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19例)除常规治疗外,使用奥曲肽治疗,0.3mg,持续12h泵入,bid。治疗组若2周内梗阻完全缓解或病情明显恶化则停用奥曲肽治疗,其余至少用药2周,2周后综合评估临床受益反应。结果:治疗组19例中4例肠梗阻解除,逐步恢复口服饮食,9例症状明显缓解,继续综合治疗,总临床受益反应率为68.4%;对照组21例中1例梗阻解除,3例症状明显缓解,总临床受益反应率为19.1%。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结论:奥曲肽持续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较好,患者临床受益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谢利欣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23-2825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方法 将64例EPISBO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治愈时间、X线平片阳性征象消失时间及保守治疗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治愈时间、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 =4.51,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EPISBO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胃肠减压量,缩短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治愈时间,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搜集以奥曲肽疗法治疗肠梗阻相关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Jadad评分、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0统计相关数据作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Mete分析、漏斗图分析,得出系统评价.结果: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595例患者.M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胃管引流量、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以及两组治疗的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长于治疗组,胃管引流量多于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0.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9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1周后肠梗阻症状逐渐减轻,均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典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中减少创伤以及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37-38,41
目的:探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10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组52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且胃肠减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及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刚  王育红  张炎 《中国新药杂志》2012,(12):1377-1380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商品名思他宁)非手术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非手术治疗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思他宁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 4+,CD 8+及CD 4+/CD 8+)、体液免疫指标(IgMI,gA和IgG)以及血清免疫调节因子(IL-1I,L-6和TNF-α)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0 d的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CD4+及CD4+/CD8+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IgMI,gA和IgG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血清IL-1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同时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置管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4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而行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发生肠瘘,3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随访3~5年,期间未有病例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肠内置管排列术有着较佳的肠内固定功能,在治疗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病变中有着较高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思军  刘锦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377-1378
目的: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粘连的探讨。方法:通过本组60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术中修复肠管浆膜及腹膜创面,腹腔内常规留置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后早期勤翻身活动,中西医结合早期促进肠功能恢复。结果:本组60例,仅2例各复发一次轻度不全性粘连肠梗阻,复发率占3.33%,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根本措施是修复肠管浆膜及腹膜创面,加强术中及术后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姚远  张亚洲  李洁 《安徽医药》2008,12(10):943-94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9d,无1例肠坏死。结论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较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除1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发生ARDS导致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术后发生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其中,感染性休克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病情复杂且合并症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科75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对照组手术根治率为89.29%,3年(85.71%)、5年生存率(82.14%)均显著高于观察组(70.12%和61.70%),且观察组6周后局部复发转移率及CE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应结合患者的病情、肠道状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