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桥先生 ,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的几点经验 ,供同道参考。1 分阶段辨证施治治疗中风病痰热证型中风病痰热证型 ,是临床较常见的一个类型 ,王先生认为 ,本病临床病情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从辨证施治角度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为第一阶段 ,此时多表现为邪实 ,以痰热腑实为主 ;急性期后期及恢复期早期为第二阶段 ,因为邪实渐去 ,本虚渐显 ,此为虚实夹杂阶段 ,实邪以未尽之痰邪为主 ,虚为阴阳之本虚 ;恢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为第三阶段 ,此时以虚为主 ,又可因虚致实 ,虚以气虚、脾 ,肾虚为主 ,实…  相似文献   

2.
李琦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颇有心得。李教授认为本病乃正虚为本,实邪壅盛的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邪实以气逆、痰盛、瘀血、水气为主;在治疗上自创降肺平逆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肺病有虚实之分,虚当补虚而实当祛邪,包括六淫外邪及病变过程中产生的痰、瘀、水、火等病理产物。祛邪一般有发汗解表、祛痰逐邪、通腑导邪、利尿祛邪等四个方法,是根据实邪所在的不同部位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正气内虚为胸痹发病的决定因素,正虚首先是心阴、心阳之虚,为病之根本;心阴、心阳亏虚,导致气血失畅,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汤粉英主任认为胸痹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但以瘀血为多见,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急症的基本特点为大实大虚,邪正消长多变;多脏同病,但有主次先后;多病证,但又同中有异。急症的病机要点为:①内外合邪,因果夹杂;②病理因素责之风火(热)痰瘀,常可转化并见;③邪盛酿毒,有外受、内生之别;④邪实机闭是急症阴竭阳脱、气血消亡的基础;⑤病性多实,但常虑实夹杂;⑥病机之间的演变转化,可致多证相关。  相似文献   

6.
何立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为虚实夹杂,尤以脾肾亏虚为本,继而出现水湿、痰浊、血瘀等实邪,这些实邪作用于机体,影响机体功能失常,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难愈.何立群教授论治慢性肾脏病,调理肺脾肾三脏,注重阴阳表里的调和,扶助正气的同时,兼顾祛除邪气,多法联用,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虽无“肝炎”这个病名,但对其成因、发病机制及症状表现早有一定认识。近代正确认识为感受温热疫毒之邪而致。本方证为湿热疫毒缠绵日久,正虚邪实之证。“邪之所凑,其气从虚”。由于人体正气亏损,自然界湿热疫邪乘虚侵入,初则正气尚能与之抗争,但温热交争,其性粘滞,难以速去,正邪交争日久,正气大亏,形成正盛邪实的局面。肝属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湿热郁阻,肝气不舒,疏泄不利,气滞血瘀。肝络阻滞或结于胁下,故胁病或胁下痞块,湿热熏蒸,胆气上逆,则口苦咽干;木郁侮土,脾土运化失职则脘闷纳呆,腹胀便溏;正气…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多为本虚标实,虚者属肝肾气血之虚,实者为风阳痰火之实。若肝阳痰风骤升,危及生命时,宜急则治其标。下法的运用在此阶段具有重要意义。1无形痰火,当速降 内风患者大多挟有无形痰火,其势迅疾能顷刻毙命。如真中风(尤其是脑溢血等病),其症见猝然昏倒,口歪舌赛,懊依,时迷睡,脉弦大而数。为中风之初,邪将深入。宜急急清下撤火。常用大剂泻心汤加羚羊角粉。若昏噤舌红,大便秘结者,则予牛黄承气汤加羚羊角粉以清心开窍、通腑解痉;口噤面赤,鼻鼾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则用大剂礞石滚痰丸方煎灌之,其中有痉搐者宜大…  相似文献   

9.
张敬华 《中医学报》2019,34(2):303-306
中风病急性期多为本虚标实,病见便秘、苔黄、脉弦滑,此为痰浊日久滋生毒邪所致。治疗应以通腑调气为主,辅以平肝、清胃、化痰、泻热、活血。临证用药首选大黄、枳实,并根据不同病机酌情加减,初期痰热毒邪偏胜,加以天南星、浙贝母、瓜蒌皮加强化痰;肝阳上亢或肝火上逆,辅以天麻钩藤汤;后期伴有血瘀之象,加用赤芍、紫丹参、地龙、蜈蚣之品。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下毒邪,气机调畅,使邪有去路,气血运行顺畅,经络得利,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7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将之分成充分和不充分透析,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与透析效果。充分透析患者中医证象以面黄乏力、少尿、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多见。舌象以舌淡红、苔薄白为多见。中医证型以正。虚为主、兼邪实者偏少,正虚以脾肾气阳虚为多.盯脾肾气阴虚略少,邪实以水湿为主,血痰为次,不充分透析患者,中医证象面黄乏力亦多见,而纳呆、腹胀呕吐、身重、头晕较为突出,舌质淡胖、苔黄腻。中医证型单纯正虚少见,虚实兼杂占多数,正虚以脾肾气阳虚为主,肝脾肾气阴虚较少,邪实以水湿为多.血瘀者次之。  相似文献   

11.
从体质角度对感染后咳嗽进行分析阐述。感染后咳嗽可分为风邪留恋、夹杂他邪,正虚邪恋、本虚标实,正气已虚、变生他病三期;人之体质可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三种。风邪留恋、夹杂他邪期阳质者表现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阴质者表现为风寒恋肺、凉燥伤肺,阴阳平和者表现为风邪恋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期阳质、阴质之人皆可因病机演变表现为肺肾阴亏、脾肾阳虚;正气已虚、变生他病期可见痰湿壅肺、痰热郁肺、阴虚痰恋、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  相似文献   

12.
1 实痹风寒湿热为邪,邪气盛则实,痰瘀胶结为邪,痰瘀不去为实,因此从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热胜为热痹,以及顽痰瘀血交结不解之顽痹五型进行辩证施治.1.1 行痹(风胜)关节肢体疼痛游走不定,时而在上肢,时而在下肢,或在肌肉,或在关节,各处窜走,脉多浮弦或浮紧,舌淡苔白簿.治宜疏风为主辅以散寒祛湿,佐以活血通络.以蠲痹汤加减.焦树  相似文献   

13.
通腑法在急性中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柏 《华夏医学》2000,13(6):806-807
中风指以猝然昏仆 ,口舌口呙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中风急性期是在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的基础上 ,产生痰、火、瘀、虚 ,导致窍闭、肝风、腑实证的发生。腑气不通 ,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出路 ,可使实邪肆虐更甚 ,骤然出现大壅大实之象。或原有阴虚 ,因腑气不通 ,而致火热之邪更耗真阴 ,从而加重病情。此时单用平肝熄风、豁痰通络、活血化瘀、滋阴熄风、醒神开窍等法 ,恐有缓不济急之感 ,唯有通腑泻下法可以“釜底抽薪”,达到腑气通畅 ,气血得以调和而通痹达络 ,偏瘫症状及时恢复 ,克服…  相似文献   

14.
1、正盛邪实。集中药力祛邪为主. 2、正虚邪实.如正气尚支.仍以祛邪为主.但应辅以扶正之品.补气多用生药.益气而能行皮肤之湿,健脾多用党参、焦白术、於术、茯苓;养肝多用沙参、生地、白芍,丹参。 3、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消。 4、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 5、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16.
麦秀静 《中医学报》2019,34(7):1414-1417
小儿叹气症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痰瘀为主要的病理因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疾病初期,以疏散邪毒为主,重视清热解表或清热利湿,将邪毒止于萌芽中,防邪不解而传于心;疾病中期,以豁痰化瘀为主,兼以理气健脾,主张"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常须豁痰",即痰瘀同治;疾病后期,兼以益气养阴,选方用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归脾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豁痰化瘀而不忘养阴益气,进一步巩固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7.
心悸的病机有虚与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引起;实者则多由风、寒、湿、痰、火、瘀等外邪导致心脉痹阻,心失所养。痰火扰心兼气郁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本文通过案例列举说明黄连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对于心悸痰火扰心兼气郁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从脾胃论治肺癌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胃方面探讨了肺癌致病的机理。认为肺癌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成,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正虚多由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邪实多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故治疗上其一扶正固本,调理脾胃;其二扶助脾胃,化痰湿祛瘀血。  相似文献   

19.
逯晓琪  何永生 《中医学报》2019,34(2):263-265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性高血压以肾损为先,多脏同时受累,兼以邪气扰乱气机,故应以调节发病之始脏——肾的阴阳平衡为要,滋肝肾之阴,潜肝之阳,祛除实邪,最终达到机体之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两大类,邪实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可分为痰湿、寒痰、热痰、郁痰、燥痰、瘀痰;本虚则主要源于脏腑虚弱,可分为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文章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用不同药对治疗,分析中药药对的配伍特色,总结中药药对的研究现状,为中药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