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病证结合选取3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肝郁气滞证16例,肝郁脾虚证14例。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对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组及对照组的抑郁状态;采用EHSA检测各组血清BDNF水平。结果肝郁气滞证组、肝郁脾虚证组患者血清BDNF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肝郁脾虚证组患者血清BDNF值低于肝郁气滞证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值在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提示BDNF对抑郁症的中医辩证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9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慢闭组、急闭Ⅰ组和急闭Ⅱ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慢闭组、急闭Ⅱ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 Willebrand因子(vWF)、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急闭I组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TXB2、β-TG、v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阴虚阳讥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胃虚寒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胆火旺证组与正常组相比,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阴虚阳亢证次之,肝胆火旺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阴虚阳亢证>肝胃虚寒证>肝胆火旺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A/G)比值,并进行Child—Pugh评分分级,分析不同证型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28例患者被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血瘀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①AST、ALT水平均以肝气郁结型为最低(P〈0.05),以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AST/ALT比值以肝气郁结型及血瘀型最低(P〈0.05),以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②ALB以肝气郁结型、湿热蕴结型最高(P〈0.05),GLO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低(P〈0.05),而A/G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高(P〈0.05)。③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以Child-PughA级为主.各占85.70%、83.33%,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瘀型、脾虚湿盛型以Child-PughB级为主,各占80.00%、83.33%;与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Child—PughC级为主,各占75%、66.67%,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向失代偿期的肝肾阴虚型发展变化,肝细胞损害程度、蛋白合成障碍及肝贮备功能受损均呈进一步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因其中3种证型病例数极少或缺乏故予以剔除,留下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病毒标志物指标及HBV-DNA,对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AST、ALT、GGT、TBIL、DBIL在肝胆湿热证中较肝郁脾虚证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存在相关性,ALT、AST、GGT、TBIL、DBIL可为CHB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等方法进行了综述。羰因病机为:血瘀、肾虚血瘀、肾虚肝郁血瘀、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血瘀证瘕型、血瘀湿热型、气因瘀型、在瘀型、阴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夹瘀型、肝郁血夹瘀型、脾虚肝郁夹瘀型、肝郁血瘀型。治疗方法有内治法和外治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TNF-α、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TNF-α、IL-6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加服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检测TNF-α、IL-6、ALT、AST、两对半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ALT、AST亦显著升高.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免疫应答活跃,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受试者分为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4组,每组之中再分成兼血瘀证和无血瘀证两个亚组,检测内皮素(ET)、NO、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结果:兼血瘀证者占69.41%,无血瘀证者占30.59%;4个主证型中血瘀证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X2=6.203,P〉0.05);兼血瘀证组ET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1),而N0显著小于无血瘀证组(P〈0.05);兼血瘀证组t-PA显著小于无血瘀证组(P〈0.05),而PAl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5);兼血瘀证组slCAM-1显著大于无血瘀证组(P〈0.05)。结论:血瘀证贯穿于糖尿病始终.且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组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参数:RDW: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 :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参数:PLT: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MCV/RDW、血小板参数PLT/MPV四种指标与慢性乙肝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瘀血阻络型最甚、湿热中阻型次之,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晓  刘凡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6-37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1L-8、TNF—α、IL-10在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IL-6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L-8、TNF—α略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IL—1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IL-6、IL-8、TNF—α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加重,细胞因子IL-6、IL-8、TNF-α逐渐升高,细胞因子IL-10无明显改变,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阎蘅  孙海燕 《中国医刊》2008,43(3):47-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依据有无合并大血管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50例和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28例,测定各组血清CRP、TNF—α、IL-6、血脂及空腹血糖(FBG)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RP、IL-6、TNF—α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者显著高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P〈0.01)。血清TC、TG、HDL—C、LDL—C、FBG水平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IL-6、TNF—α、血脂可能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有关,血清CRP、IL-6、TNF—α、血脂水平的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詹军勇 《当代医学》2021,27(18):51-5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组(n=12)、肝胆湿热组(n=14)、肝热血瘀组(n=7)、脾虚湿困组(n=17)、肝肾阴虚组(n=10).比较各组血清γ-谷氨酸转肽酶(γ-GT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甲胎蛋白(AFP)指标水平.结果 肝热血瘀组、脾虚湿困组及肝肾阴虚组γ-GT2水平高于肝郁脾虚组及肝胆湿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组CA19-9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CEA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肝热血瘀组及肝肾阴虚组AFP水平显著高于肝郁脾虚组、脾虚湿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2、CEA、CA19-9和AFP肿瘤标记物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中所占比例存在差异,肝郁脾虚主要以CEA高表达为主;肝胆湿热主要以CEA及AFP高表达为主;肝热血瘀主要以γ-GT2、CA19-9和AFP高表达为主;脾虚湿困主要以γ-GT2及CA19-9高表达为主;肝肾阴虚主要以AFP表达为主.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型中可依据血清γ-GT2、CEA、CA19-9和AFP指标水平作为客观参考指标,为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指标,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粘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粘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中,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多见,明显高于脾虚夹湿热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俨〈0.05)。内镜分型Ⅱ型中,三证型出现几率相当;内镜分型Ⅲ型中,以脾虚夹湿热证多见,与其他两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粘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虚夹湿热证两证型中,明显高于脾胃气虚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证,脾虚夹湿热证亦多见,明显多于大肠湿热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中医证型汉密顿抑郁量表因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因子分的变化情况,为研究证候的情绪特征提供依据。方法 对抑郁症单、双相障碍7个亚型l95l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HAMD测量,比较各证型的HAMD因子分。结果 抑郁症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血瘀证、肝胆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HAMD总分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兼有脾虚或血瘀证的因子2的分值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因子5的分值以脾肾阳虚为最高。结论 抑郁症各证型的HAMD总分及因子分变化,反映了不同证候患者的抑郁情培的轻重程度各异及某些情绪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主要中医证型与血清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1868例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探讨其常见证型与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B的常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42.3%)、湿热蕴结证(23.1%)、肝郁气滞证(11.9%)、肝肾阴虚证(5.7%)、瘀血阻络证(5.3%)、脾肾阳虚证(3.4%);HBeAg与湿热蕴结证呈正相关(OR=9.010,P〈0.01),与肝郁气滞证(OR=0.335,P〈0.01)、肝肾阴虚证(OR=0.215,P〈0.01)、瘀血阻络证(OR=0.506,P〈0.05)、脾肾阳虚证(OR=0.111,P〈0.01)均呈负相关;HBeAb与湿热蕴结证呈正相关(OR=3.489,P〈0.01),与肝肾阴虚证(OR=0.356,P〈0.01)、脾肾阳虚证(OR=0.108,P〈0.01)呈负相关。结论CHB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见;CHB主要中医证型与病毒学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感染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I患者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检测IgG,IgA和IgM242人次,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其积分194人次。结果:不同证候间的IgG,IgA,IgM含量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其积分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BVI患者的异常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主,少数患者可伴随体液免疫失调;HBVI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与中医证候有关。湿邪困脾和肝郁脾虚证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不典型证是IgG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肝郁血瘀是IgA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而肝肾阴虚证是IgA水平降低的病理基础;肝胆湿热和不典型证是IgM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而湿邪困脾、肝郁脾虚和肝和肝肾阴虚证是IgM水平降低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淑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95-95,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40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并作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IL-6、IL-8、TNF—α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孕症肝郁病理与性腺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健康对照19例。以辨证分型、肝郁积分、性激索检测为指标。结果 (1)不孕症以兼夹证多见,其中肝郁证、肾虚证所占比例为高(P〈0.01)。(2)不同证型组肝郁病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月经周期第10天.各证型组雌二醇(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肝部组、肾虚组孕酮(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痰湿组、血瘀组泌乳素(PR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组、肾虚组、痰湿组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证型组P/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月经周期第10天,PRL与E2呈负相关(P〈0.05);PRL与P呈负相关(P〈0.01);PRL与P/E2呈负相关(P〈0.01);PRL与LH呈正相关(P〈0.05)。月经周期第20天,肝郁分级与PRL呈正相关(P〈0.05)。结论 PRL增高,继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排卵障碍是不孕症肝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07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及其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血清HBV-DNA水平呈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HBV-DNA转阴率)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湿热中阻型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是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